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射频识别技术中存在的批量采集物品电子标签的漏读和误读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大批量识别电子标签的方法,可对采用射频标签的产品进行批量识别和数据采集。本方法采用屏蔽技术,防止了外界电器干扰和非法标签的绕射干扰,利用屏蔽装置内部射频识别的空腔效应,采用变化电磁场的方法,通过多路径绕射,去识读直线遮挡电子标签物品,减少了遮挡盲点和叠加盲点。射频天线采用独立运行模式,传动模组利用驱动器和控制器控制天线位置和角度,实现了电子标签的全部识读。  相似文献   

2.
射频识别标签用导电银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概念、特点及应用,阐述了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用导电银胶的性能要求,例举了国外典型产品的技术指标,对比分析了超细片状银粉、银纳米线、碳纳米管及镀银碳纳米管等制备的导电银胶特性,提出了电子标签用导电银胶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RFID的技术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方 《日用电器》2006,(8):48-49
本文详细介绍了无线电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电子标签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分类,叙述了RFID技术的应用和前景,以RFID技术为主流的自动识别产业将得到更迅速更广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RFID标签天线是一种通信的感应天线,能够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特定的对象。电子标签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现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论文通过对远程宠物管理系统这一项目的介绍,来简要分析对适用于多种环境的RFID标签天线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秦理 《南方电网技术》2014,8(3):119-123
针对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管理方法。该方法以非接触式信息读取方式对电力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监控,同时实现设备数据自动录入到设备台账中。该方法在广东电网公司下属多个供电局的应用实践表明,RFID电子标签的实施提升了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电力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磊 《广东电力》2008,21(7):38-41
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和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开发了一种采用射频标签识读技术的电力物资管理的新途径,并结合GPS,建立更智能化的电力监测系统,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管理模式,提升电网对重大灾情的应对能力。为此,介绍了RFID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电力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带传感器的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是一种新的无线监测方法,为了研究将带传感器的RFID电子标签应用于变电站电气设备状态信息采集的可行性,以温度传感标签为例,根据带传感器的RFID电子标签技术原理与特点,对将带传感器的RFID标签应用于变电站电气设备状态信息采集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提出了实际应用对于标签的通信距离、标签类型等重要指标的要求。结果表明,变电站建议选择有源式RFID标签,通信距离应在50~150m之间;标签和阅读器的安装位置与数量需要统筹考虑,标签和阅读器安装时,应尽量避免有金属物体对其通信形成障碍;设备的安装高度越高、设备与金属环境的距离越远,其通信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家用电器产品生产检测系统中的应用,通过电子标签技术实现测试装置及被测家电产品在环形检测线上的定位和绑定,从而使上位计算机能够对每台家电产品的运行特性数据进行采集,提高检测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电世界》2015,(2)
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得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组成。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决定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识别距离。RFID产品的特点及适用场合:低频产品(125 k Hz~135 k Hz)具有良好的物体穿透性,适用于门禁、考勤、动物、固定设备等的管理;高频产品(13.56 MHz)适用于防伪、供应链、生产管理等;超高频产品(860 MHz~960 MHz)读写距离较远,适用于电子牌照、仓库管理等;微波产品(2.45 GHz)都为有源产品,读写距离可高达百米,主要应用于定位跟踪、自动收费、移动车辆识别等;433 MHz产品为有源产品,工作方式同微波产品。  相似文献   

10.
射频识别技术(RFID)能够有效地跟踪、记录电能表的信息,实现电能表信息的快速、批量扫描。介绍RFID技术在电能表检定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应用设计,该技术数据记忆容量大,能够实现无屏障阅读,安全性能高。在大批量电能表检定过程中,不存在电能表混装、检测数据不匹配等现象,有效提高检定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