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测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右室收缩功能指标,探讨所测各参数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所测右室射血分数(RVEF)的相关性,并评价2D-STI在监测右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伴有三尖瓣反流的CPHD患者,测量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Vmax),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PASP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PH)组[30~5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中重度PH组(PASP50 mm Hg);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行2D-STI及CMRI检查,2D-STI测量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S)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率(LSR),CMRI计算RVEF。将2D-STI所测参数与RVEF行相关分析。结果轻度PH组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LS均减低,右室游离壁心尖段及室间隔基底段LSR均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室间隔中间段、心尖段L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PH组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LS、LSR均减低,与对照组、轻度P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D-STI所测各参数与CMRI所测RVEF呈正相关(P0.001)。结论 2D-STI所测各参数与CMRI所测RVEF相关性良好,且能更准确地评估CPHD患者右室各节段的收缩功能,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对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室长轴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PH患者(PH组)和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使用2D-STI对其行心尖四腔心切面探查,获取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长轴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PS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达峰时间(PSST)。结果 PH组右室游离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室间隔中间段、心尖段PSS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室间隔基底段的P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组右室长轴PSST为(73.22±37.64)ms,较对照组(38.13±17.12)ms延长(P0.05)。结论 2D-STI技术可准确评估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是评价右室功能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例(病例组)和同期因胸闷来我院就诊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36例(对照组),应用2D-STI技术获取右心室二维应变参数,包括右心室收缩期整体心肌纵向峰值应变(RVGLSmyo)、整体心内膜纵向峰值应变(RVGLSendo)、整体径向峰值应变(RVGRS),以及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各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RS)及应变率(RSR)、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及应变率(LSR),比较病例组PCI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对照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RVGLSmyo、RVGLSendo、RVGRS、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RS、LS及RSR,室间隔各节段RS、室间隔中间段和心尖段LS及RSR、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LSR、室间隔基底段LSR均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治疗后1个月RVGLSmyo、RVGLS...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6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右室游离壁厚度、舒张末期面积,双平面Simpson法,测右室射血分数(RVEF),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前叶瓣环、后叶瓣环、隔瓣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率(Sa)。脱机分析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且右室收缩期峰值S及SR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组,其中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心肌收缩期峰值S、SR及瓣环Sa可作为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指标之一,结合右室几何学指标及RVEF等可更准确的评估右室收缩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2DS)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方法 连续入选肺动脉高压患者41例(PH组),正常人40例(对照组),应用2DS测定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应变(ε)、应变率(SRs),并与传统超声及右心导管结果 对比.结果 (1)PH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ε、SR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右室游离壁的中间段及心尖段ε、SRs测值明显低于基底段.(2)右室游离壁心尖段、中间段SRs与右室面积及右室内径测值相关性良好.右室心尖段ε与右室大小及右室整体收缩功能均有良好相关性.(3)PH组右室游离壁心尖段ε、SRs与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及每搏量相关性良好.结论 二维应变技术可更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室长轴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患者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正常对照组35例,法洛四联症患者38例.获取心尖四腔观,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并记录右室游离壁及审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速度(V)、收缩峰值应变(ε')、收缩峰值应变率(SRs),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法洛四联症患者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ε、SRs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法洛四联症患者及对照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V、ε、SRs测值均高于室间隔相应节段(心尖段SRs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法洛四联症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减低,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室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和组织多普勒(TDI)技术评价正常人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纵向收缩功能,探讨二维应变定量评价心肌纵向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肺动脉高压患者42例(PAH组),正常人31例(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与TDI于心尖四腔观分别测量并计录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速度(V)、应变(ε)、应变率(SRS).并对两种测量方法 进行比较.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PAH组TDI检测显示右室游离壁中间段ε、SRS值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段及心尖段ε、SRS值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二维应变显示右室游离壁各节段ε、SRS测值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DI及二维应变右室游离壁各节段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TDI测值比较,对照组内右室游离壁二维应变测值(V、ε、SRS)基底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段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内右室游离壁二维应变测值(V、ε、SRS)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底段、中间段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AH组中两种测量方法 相关性良好(r=0.406~0.760,P均<0.05).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纵向收缩功能减低,二维应变可更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室长轴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右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并探讨术前影响右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9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HT组)和1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获取两组右室心尖四腔观二维动态图像,分析右室游离壁、间隔各节段收缩期右室纵向应变及右室整体纵向应变,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可能引起心肌功能改变的因素。结果 1HT组与正常对照组右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变化趋势一致,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峰值由基底向心尖逐渐减小,间隔纵向应变峰值由基底至心尖逐渐增大;2HT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间隔基底段纵向应变峰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壁心尖段及间隔中间段纵向应变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前热缺血时间是影响右室整体纵向应变峰值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值为0.266。结论心脏移植术后右室节段及整体纵向收缩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术前热缺血时间是引起术后右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减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应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0例SLE患者(SLE组)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行3D-STI检查获取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SLS)、环向应变(SCS)及径向应变(SRS),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SLE组左室壁各节段SLS均小于对照组,其中以前壁各节段减小最为显著(P0.01);2SLE组基底段前侧壁及心尖段的SCS均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基底段前壁、前间隔、下间隔,中间段前壁、下间隔、前侧壁,以及心尖段下壁、侧壁的SC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1);3SLE组基底段前壁和前间隔、中间段前侧壁及心尖段室间隔的SRS均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下间隔和前壁,以及心尖段前壁和侧壁的SR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1)。结论 3D-STI能早期发现SLE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是一种便捷、准确的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的应变、应变率参数评价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单纯VSD患儿40例按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H)进行分组:分为VSD无PH组及VSD伴PH组.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量右室常规参数.应用2D-STI测量右室游离壁的峰值应变,收缩期应变率.结果:VSD伴PH组与VSD无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的舒张末期面积及收缩末期面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各节段及整体的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无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SD合并PH时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应变、应变率参数对VSD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初次接受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根据化疗第2周期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26例.于化疗前1周和化疗第1周期、第2周期分别行MRI常规平扫及DW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的ADC值和最大径,分析1周期后ADC值变化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有效组第1周期ADC值增长率高于无效组;两组ADC值于化疗后明显升高,肿瘤最大径明显降低;有效组化疗第1周期后ADC值增长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以ADC值升高8.5%作为诊断分界点,敏感性87.5%,特异性为83.3%.结论 通过化疗后病灶ADC值升高的幅度能够早于肿块长径的变化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瘤(灶)周水肿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脑肿瘤(胶质瘤4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13例)、3例脑脓肿及2例炎性肉芽肿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对照测量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实质部分及水肿区的相对ADC值(rADC).对于瘤周水肿直径>1 cm者,将水肿区域划分为近侧、远侧瘤周.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之间的近侧瘤(灶)周水肿rADC值存在差异.各病变远侧水肿区之间的rADC值无差别.高级别胶质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低级别胶质瘤近、远侧瘤周水肿的rADC不能区分;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近侧瘤(灶)周水肿区rADC值高于远侧.结论脑肿瘤近侧水肿区DWI检查的rADC值有助于胶质瘤级别鉴定和与其他肿瘤及炎性病变的鉴别.高级别胶质瘤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而在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和炎性病变却相反.  相似文献   

13.
Imaging tumor angiogenesis: functional assessment using MDCT or 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unctional imaging using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re increasingly advocated for assessment of tumor vascularity because these techniques provide excellent anatomic imaging and reliable quantitative perfusion data and are easily incorporated into routine examinations. However, differences in acquisition techniques, mathematical analysis, measurement parameters, and propensity to artifacts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imaging modality, which is explored in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14.
卒中早期手指被动运动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及BOLD-fMRI技术观察卒中早期手指被动运动时大脑半球相关区域血氧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1.5 T MR成像系统对6名早期卒中患者进行BOLD-fMRI及扩散张量成像,采用手指被动屈伸运动作为fMRI的刺激任务.结果在锥体束中断时,卒中早期健手运动时激活双侧SMC区,患手运动可激活对侧半球后顶叶皮层及同侧SMC区;锥体束较完整时健手运动时激活对侧SMC区,患手运动激活双侧SMC区、双侧后顶叶皮层.结论卒中早期可能发生运动功能通路的重构,但锥体束不同损伤情况下运动功能恢复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DTI与fMRI联合应用将是监测和研究脑卒中后恢复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容积导航经直肠超声(TRUS)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实时融合状态下TRUS图像可疑区域与前列腺病灶的风险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经容积导航TRUS与MP-MRI影像融合引导靶向穿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患者,根据TRUS图像是否存在可疑区域分为超声可见组和超声未见组,比较两组PI-RADS评分及病理Gleason评分的关系。 结果 114例患者中,阳性组70例,阴性组44例。共114个病灶,PI-RADS 5分占41.23%,4分占37.72%,PIRADS 3占15.79%,PIRADS 2占5.26%。在PI-RADS 3分及以下病灶中,有25%(6/24)超声表现为阳性;PI-RADS 4分和5分病灶中,有71.1%(64/90)超声表现为阳性;PI-RADS 5分病灶中,有 89%(42/47) 超声表现为阳性,二者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中77.1%(54/70)前列腺癌穿刺标本病理Gleason评分在7(4+3)分及以上;而阴性组中36.3%(16/44)前列腺癌穿刺标本病理Gleason评分在7(4+3)及以上,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PIRADS评分4分及5分的前列腺病灶中,TRUS图像更容易存在可疑区域;TRUS图像存在可疑区域的病灶中大部分病理评分多为高危性前列腺癌,提示存在更大的高危前列腺癌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容积HRCT的扫描方案,提高容积HRCT的图像质量。方法应用64排CT对Catphan模具进行扫描,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HRCT的扫描方案进行优化,优化的参数包括:探测器宽度、焦点尺寸、旋转时间、管电压及管电流、扫描孔径、螺距、重建卷积函数、重建模式。结果增加探测器宽度可使噪声降低(t=-4.228,P=0.002),放射剂量降低,对空间分辨率无明显影响。改变旋转时间对空间分辨率、噪声(F=0.627,P=0.130)均无明显差异。小焦点较大焦点的空间分辨率提高1 LP/cm。增加管电压与管电流可使噪声降低,空间分辨率随之改善,放射剂量增加。不同扫描孔径的放射剂量有所不同。螺距0.5得到最佳的Z轴分辨率12 LP/cm。在3种高分辨率算法中,bone优于bone plus及edge。重建模式plus较full的噪声降低(t=58.234,P〈0.001),Z轴分辨率也降低。结论采用优化的扫描方案,可以提高容积HRCT的图像质量并控制放射剂量,有助于正确评价容积HRCT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MRI软组织对比度和分辨率高,可无创、客观评估盆腔脏器位移情况。常用评估系统包括二维系统(耻骨尾骨线、耻骨-骶尾关节线、骨盆倾斜校正系统、耻骨联合中线、会阴线及HMO分度系统)及三维系统(三维骨盆倾斜校正系统等),但目前MRI如何选择参考线及评估标准尚未统一。本文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常用MRI评估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 X 综合征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及临床确诊为心脏 X 综合征患者,行静息/负荷99 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 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比负荷和静息状态下核素分布情况评价心肌缺血的特点,同时对不同性别心脏X 综合征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静息/负荷99 m Tc-MIBI G-MPI 确诊的36例 X 综合征患者中23例(63.9%)为可逆性缺损,9例(25.0%)为固定性缺损,4例(11.1%)为反向再分布。全部468个左心室心肌节段中,负荷状态下127个(30.0%)节段表现为核素分布减低,前壁、下壁心肌灌注异常节段的比率均高于侧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女患者在缺血程度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以前壁缺血为主,而男性患者以前壁和下壁缺血为主(P <0.05)。全部入选的36例患者心肌灌注显示异常冠状动脉共19支,左前降支心肌灌注异常的比率高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P <0.05)。全部入选的36例心脏 X 综合征患者,女性14例(38.9%),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更大,体质量指数较高,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史较多(P 均<0.05),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尿酸水平较高(P 均<0.05),吸烟史较少(P <0.05),两组患者高血压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息/负荷99 m Tc-MIBI G-MPI 对诊断心脏 X 综合征及评价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半月板是膝关节的重要功能性结构,然而在运动中却极易受损伤,以往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随着超声的应用,超声以其实时、无创、无射线损伤的优势已逐步应用于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现将半月板损伤后的各种影像学检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回波采集重度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诊断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CA)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47例颅内CA患者的MRI资料,比较ESWAN与常规MRI序列显示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7例中,ESWAN序列完全显示颅内CA的病灶,且具有影像的特征性的"铁环征、桑椹状"或完全低信号影,与其他常规MRI序列相比,病灶检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AN显示CA较其他常规MRI序列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CA的最佳序列,应作为CA的常规检查序列。目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