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东北传统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分析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分别选择发酵豆酱0、35、65、75和105 d(成品豆酱)作为研究材料,通过PCR-DGGE分析微生物多样性,检测了豆酱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豆酱发酵过程中主要优势细菌为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芽孢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近缘种等;主要乳酸菌为乳球菌、明串珠菌、魏斯氏菌等种属细菌的近缘种;东北豆酱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为米曲霉、散囊菌和谢瓦氏曲霉的近缘种,随发酵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减少;粗蛋白相对含量先略有平稳上升后下降,最后成品酱粗蛋白含量下降为24.76%;氨基态氮含量一直在增加,成品酱中为101.2 g/kg。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然堆积发酵对葛根进行预处理,处理后葛根总异黄酮的提取量提高了5.7%左右。随后,分别采用传统平板法和PCR-DGGE技术,对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结果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细菌呈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升温期明显增多,高温期有所下降,降温期再次增多;真菌的数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都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也被初步确定,它们分别是地衣芽孢杆菌、桃色欧文氏菌、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不可培养细菌、爪哇青霉、黑曲霉、溜曲霉、米根霉和不可培养曲霉。  相似文献   

3.
生防用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一株生防用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过程中的芽孢产量。方法:研究通过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生产工艺条件等方法提高了固体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产量。结果:固体发酵过程中,豆饼粉作用显著,能显著提高固体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可达到7.1×1010CFU/g。结论:该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优培养基为:麸皮84.4%、稻壳粉10%、豆饼粉5%、硫酸铵0.5%、硫酸镁0.1%、硫酸锰0.05%。生产工艺为料水比为1:1.2,发酵温度为37℃,发酵培养时间为52 h。  相似文献   

4.
玉米根系内生细菌种群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2000-2002年,先后对辽宁省14个玉米主栽品种进行了根系内主要细菌种群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内生细菌的主要种群为芽孢杆菌属(Bucillus spp.),此外还包括肠杆菌属、沙雷氏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和棍状杆菌属.其中Bacillus分布最广,已鉴定出8个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spp.总量占根系内生细菌总量比苗期和成株期分别为75.5%和76.6%.内生细菌在不同玉米品种和不同生育期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研究发现,品种的遗传背景与其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从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筛选鉴定了优势细菌25株,并测定了其中8株优势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拮抗性能.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数量最多,占鉴定细菌总数的55.6%;这些优势细菌类群对番茄枯萎病菌和青枯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BS-5和苏云金芽孢杆BT-1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最为明显,其代谢产物的抑菌率分别为85.5%和83.8%;优势细菌代谢液比菌体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更强.紫茎泽兰根际丰富的具有强拮抗性能的细菌类群可能是紫茎泽兰不受土传病害侵扰的原因,也是其逃避天敌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根际有益微生物的反馈作用,紫茎泽兰在与当地植物竞争中直接或间接地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有利于其排挤当地植物,迅速扩张蔓延.  相似文献   

6.
地衣芽孢杆菌16S rRNA基因的TD-PCR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凯  刘光全  程池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4):0709-0711
运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保存的30株地衣芽孢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24株菌株位于地衣芽孢杆菌系统发育分支;3株菌株位于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系统发育分支;1株菌株位于枯草芽孢杆菌系统发育分支;2株菌株与其它地衣芽孢杆菌菌株间序列同源性为96.4%~97.4%,明显低于其它地衣芽孢杆菌菌株间同源性,分类地位不明确,有待进一步讨论。通过比较分析16SrRNA基因5′端500bp、3′端500bp以及其全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表明16SrRNA基因5′端500bp可以很好的代表全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可用于区分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蜡状芽孢杆菌分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例,应用一种含血浆沉淀物的新型培养基PSM-1培养基和常规培养基(Luria-Bertani培养基,下简称LB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液体发酵;并分别用PSM-1培养基和LB培养基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进行几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菌实验。结果表明,(1)PSM-1培养基即减少了酵母粉、蛋白胨等昂贵营养物的使用量,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工业化生产降低了约70%的生产成本;(2)用PSM-1培养基发酵芽孢类细菌时,芽孢率≥90%,而用LB培养基时,芽孢率约为80%,所以用PSM-1培养基发酵芽孢类细菌芽孢率提高了12.5%;(3)通过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实验观察,PSM-1培养基培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抑菌性能优于LB培养基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抑菌性能。50 L及2 t发酵罐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此种含血浆沉淀物的新型培养基(PSM-1)性能可靠,可以用于芽孢类细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芝麻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日臻成熟,然而相应的科学研究却没有同步发展起来。高通量测序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但偏重于研究物种的相对丰度,没有关注物种的生物数量。【目的】深度解析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胁迫因子相关性,并研究主要酵母菌与细菌的相关性,为揭示芝麻香型白酒发酵机理和控制发酵质量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使用Thermofisher的Ion S5~(TM)XL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和IT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合微生物传统的定量方法,测定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同时监测发酵过程乳酸、乙酸、乙醇的含量变化,通过样品复杂度分析、多样品比较分析、环境因子关联性分析探究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及其与胁迫因子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酵母菌与细菌的相关性。【结果】发酵前期纤维素菌、魏斯氏菌和芽孢杆菌占主要优势,发酵中后期乳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纤维素菌、魏斯氏菌和芽孢杆菌。整个发酵过程伊萨酵母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维克霉菌、酿酒酵母、假丝酵母。大部分微生物与胁迫因子呈负相关,只有乳杆菌与乙酸呈极显著性正相关。酵母菌与部分细菌呈正相关性。【结论】白酒发酵过程胁迫因子和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群落演替过程,发酵后期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发酵产酸抑制了大部分不耐酸菌,有机酸是影响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胁迫因子。微生物数量结合相对丰度揭示了发酵过程群落结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
蛹虫草发酵液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蛹虫草摇瓶发酵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细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北京棒状杆菌和霉菌中的绿色木霉、黄曲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正丁醇萃取物对细菌中的马铃薯芽孢杆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灵杆菌和霉菌中的绿色木霉以及黄曲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而水相则没有抑菌活性.蛹虫草发酵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烟叶表面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叶片部位的7种烟叶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其表面微生物,通过OUT聚类分析、韦恩图分析、物种注释等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获得陈化烟叶表面的优势菌。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属菌株,主要是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陈化烟叶中为主要优势菌,对提高陈化烟叶的品质具有一定功能;假单胞菌属是烟叶样品中另一较多的类群,这一大类的细菌有生物防治、微生态调节等较多的生物功能。本研究获得的烟叶表面优势菌种在烟叶陈化发酵过程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烟叶品质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制备固态复合微生物制剂与白首乌粉发酵试验,为白首乌粉发酵饮料制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菌等菌最优培养基,各菌种经培养扩大后分别接种到以白首乌粉为原料的发酵培养基。分别测定固态复合微生物制剂的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菌体生物量、粗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得率;分析发酵白首乌粉的氨基酸变化。结果:固态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有效活菌总数为3.09×109g-1,菌体生物量为5.69 g/L,菌体总蛋白得率为0.194 g/L。发酵前白首乌粉氨基酸总量为7.119 g/100g,其中精氨酸与谷氨酸含量比较高,分别达到1.833 g/100g,1.241 g/100g;测得发酵后白首乌粉氨基酸总量为7.369 g/100g,其中精氨酸与谷氨酸含量比较高,分别达到1.591 g/100g,1.245 g/100g。发酵后,精氨酸和胱氨酸减少,其他氨基酸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制备的固态复合微生物制剂活细菌数量能够保证白首乌粉的发酵,发酵后白首乌粉部分氨基酸含量增加,改善了白首乌粉的品质,为白首乌饮料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4种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测定了家蝇幼虫血淋巴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家蝇幼虫血淋巴各浓度粗提物对4种供试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最大,其他依次为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在0.8mg/mL时的抑菌率分别为51.09%、48.66%、43.27%和40.62%;在各浓度下不同菌种之间的抑菌率差异不显著,抑菌活性随着血淋巴粗提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0.8mg/mL时对各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00mm、12.22mm、9.11mm和10.33mm,均显著大于对照,但低于头孢霉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总结了发酵工业中常用的梭菌属细菌;重点阐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工业发酵梭状芽孢杆菌研究中的应用,为工业发酵菌种的改良和发酵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最后讨论了今后工业发酵菌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麸皮和异Vc钠生产废液(WEP)为辅料进行生物蛋白饲料固态发酵研究.通过菌种配伍试验,确定了混菌发酵菌种为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确定了秸秆蛋白饲料的最优发酵条件:以玉米秸秆(5 g)和麸皮(1 g)为基料,4%WEP营养液,固液比1:4(g/mL),初始pH值4.5;以麸皮浸汁作种子培养液,种龄24 h,各菌接种比例为产朊假丝酵母∶白地霉∶枯草芽孢杆菌=3:1:1,接种量2 mL;28℃、静置发酵2 d,在此条件下,秸秆饲料中真蛋白含量为6.21%,比对照提高了23.95%.该研究为秸秆和异Vc钠生产废液的高质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盐稀醪酱油发酵原油中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高盐稀醪酱油发酵过程中的正常原油和异常原油中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的细菌和酵母菌进行了菌种鉴定。同时,初步探讨了温度对原油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原油和异常原油中细菌总数、芽孢菌数、肠道杆菌、乳酸菌数和厌氧菌数没有明显差异,而酵母菌数和耐盐菌数有明显的差异。正常原油中优势酵母为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和酵母属(Saccharomyces),分别占酵母总数的55.9%和35.3%。异常原油中优势酵母为毕赤酵母属(Pichia)、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酵母属(Saccharomyces),分别占酵母总数的62.8%、17.9%和9.0%。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微生态制剂是饲用抗生素的绿色有效替代品。枯草芽孢杆菌在逆境中可形成抗逆性强的芽孢,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保持高活性,是一种高效的微生态制剂菌种。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及芽孢率是保证微生态制剂产品质量的关键。本文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影响芽孢形成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不同发酵方式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有效生物量的工艺优化,最后介绍了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并对将来研究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海洋微生物复合制剂对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质量维持和改良是农林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利用海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728、3512、海洋木霉(Trichoderma sp.)TF4和少量白三叶草(Trrifolium repens)制成海洋微生物复合制剂,对当年生桉树人工林进行了生物调控试验。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复合制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具有调节作用;曲霉、木霉、毛霉等与纤维素分解相关的真菌数量增加,镰刀菌数量减少;细菌数量比对照增加1.0倍,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增加2.02倍,蜡样芽孢杆菌增加1.18倍;放线菌数量增加0.3倍;土壤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增加,土壤中蔗糖酶、蛋白酶、脲酶的活性显著提高;施用180 d后测定桉树树高和胸径变化,树高净增加量比对照高12.6%,表明海洋微生物复合制剂作为生物调控剂对桉树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龙虾肠道产木聚糖酶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小龙虾肠道微生物是小龙虾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驱动力。【目的】研究肠道内细菌的相对丰度,为揭示肠道微生物在小龙虾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纯培养法从小龙虾肠道筛选产木聚糖酶细菌,并且对小龙虾肠道细菌进行16S高通量测序。【结果】形态学和16SrRNA基因分子鉴定表明,筛选到的4株产木聚糖酶细菌均属于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结合进一步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为:菌株Z-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Z-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29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Z-30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属水平上,小龙虾肠道细菌主要是Candidatus Bacilloplasma、拟杆菌属、弧菌属、不动杆菌属、Dysgonomonas、Tyzzerella3、气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细菌。【结论】小龙虾肠道内细菌资源丰富,且芽孢杆菌属细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发挥一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枯草芽孢杆菌肥在罗汉果上应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汉果永青2号品种为材料,在连作6 a罗汉果的地块上,用地膜覆盖和区间隔离的方法,施入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肥,观察土壤微生物数量、罗汉果叶绿素量、白绢病发生率、产量及皂苷Ⅴ的变化,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肥对多年种植罗汉果地块的土壤微生物,植株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肥明显提高0~20 cm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尤其是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明显高于对照;而引发植株发病的真菌数量显著减少,最多能减少13.8%。提高罗汉果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绿素a、叶绿素b的形成,有利光合作用积累,同时,能增加叶绿素c含量,提高植株抗逆性;能抑制或降低白绢病病菌感染,减少白绢病发生。罗汉果果实产量得到明显提高,最大提高17.5%,同时,大中果比率提高7.5%,优化了罗汉果商品的物理性状;能改善罗汉果品质,提高其内含物的含量,果实中的主效成份皂苷Ⅴ含量达到1.33%,显著高于对照。该研究结果为罗汉果产区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肥连续种植罗汉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滥用问题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寻求一种处理环境中残余抗生素的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单因素法与多因素法结合的方法,测试枯草芽孢杆菌和志贺氏菌对阿维菌素的降解性能,两株细菌表现出良好的阿维菌素降解性能。随后,利用Box-Behnken design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继而对阿维菌素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枯草芽孢杆菌降解阿维菌素的优化条件为温度35.43℃、装样量57.56 mL、菌种液量3.85%,此时可达到理论最大降解率59.15%;志贺氏菌降解阿维菌素的优化条件为温度30.45℃、装样量60.24 mL、菌种液量3.56%,此时可达到理论最大降解率65.34%。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及志贺氏菌是降解阿维菌素的性能优良的菌株,其响应面模型确定系数均在90%以上。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分析微生物菌株对阿维菌素的降解效果,为实际中微生物菌株降解阿维菌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