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借助CAN总线技术设计的分布式区域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系统采用AT89C51作为核心控制器,红外接收器接收来自发射器的红外信号,经解调后输入单片机进行处理,单片机与CAN总线控制器构成CAN总线通信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根据车流信息、遥控、PC机控制的系统设计。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总体方案及部分硬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军  孙允明  向桂林 《微处理机》2009,30(4):110-112,116
CAN总线作为现场总线的一种,巳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针对各种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需要,设计和实现基于冗余CAN总线网络的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通过冗余CAN总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采用这种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总线通信故障问题,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通过研究远程数据采集器的设计方法、双CAN总线通讯的冗余管理模型,设计了嵌入式冗余CAN总线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巳在工程实际中进行了应用,并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杨帆  樊丁  彭凯  王旺元 《测控技术》2013,32(11):72-75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测试需求,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上下位机实时测控系统,该系统综合应用了总线测试、虚拟仪器和实时操作系统等技术。针对CAN总线通信存在网络数据丢包问题,提出了基于缓冲器的数据包丢失补偿器的算法。经实践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时性强、测控精度高,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可重构嵌入式数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可重构的嵌入式数控系统,通过与安装有网格中间件和网格支持工具的上位机相连,可以很方便地作为制造网格的一个可重构节点。在硬件设计上,主控系统、插补和补偿模块以及伺服模块通过CAN总线互连,实现嵌入式数控系统硬件的可重构性。在软件设计上,采用软件芯片的思想,同时设计数控软件自动生成系统,实现了软件的可重构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AN现场总线在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 ,以改进现有微机监测系统数据通信性能。并重点介绍了智能化CAN总线通信适配卡 ,它作为该微机监测系统的核心 ,完成CAN总线的物理接口、低层通信协议和与PC机紧耦合式通信接口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CAN总线技术为控制器局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总线式串行通信网络,具有卓越的性能、极高的可靠性、独特的灵活设计以及低廉的价格,非常适合于井下高干扰环境使用。系统首次将CAN总线技术运用于矿井监控系统中,并重点分析了本系统中CAN总线的控制方式、体系结构以及CAN网络通讯技术的运用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多机冗余系统不足之处以及CAN总线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多机冗余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实现从机到主机的无扰切换,且可使系统易于维护,成本低廉,开放性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82C250作为CAN控制器与物理层总线之间的接口,通过CAN控制器与总线進行差动地发送与接收,建立CAN总线网络分布等效电路,推导出最大总线长度和节点数,从而为选择CAN总线来组建船舶监控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并能迅速发现和排除运行中的故障,增加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Canbus的电梯群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梯和微机之间实时高速通讯的特点,结合现场总线技术尤其是CAN总线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是基于微机作为上位监控计算机,Pc1-841CAN卡等作为下位机的遵循CAN通信规程的通信系统。对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阐述,提出了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吴清收  史珍  梁辉 《工矿自动化》2012,38(7):102-104
介绍了CAN总线智能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及其在井下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方案。该控制器以STC10F08型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UDP协议并通过以太网与上位机通信,采用CAN总线与井下监测点通信,从而实现了上位机与井下监测点之间的通信。实际应用证明,CAN总线智能控制器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全数字SPWM变频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设计开发了一种以高性能微处理器80C196KC为核心,SPWM控制器SA4828为主体,基于CAN总线的全数字变频器,介绍了其系统构成、工作特点和实验研究。该变频器采用全数字控制,结构简单、控制灵活,为变频器产品的开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易学易懂的Visual Basic集成软件开发船舶电站模拟器工作站仿真界面,大大缩减编程时间;采用成本低廉的控制器局域网(CAN)现场总线实现仿真工作站与硬件之间的通信,大大缩减成本。根据CAN总线的物理结构和应用层通信协议,分别采用C和VisualC++语言对CAN底层驱动和CANopen协议进行程序编写,然后制成动态链接库,在Visual Basic中进行调用,成功地解决了基于Visual Basic软件平台的仿真工作站与底层硬件之间的通信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系统进行通信丢帧及延时的补偿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对于CAN总线系统而言,在有限带宽约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补偿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首先对通信丢帧及延时发生的具体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并对其如何影响CAN总线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基于CAN总线高负载敏感度和通信丢帧及延时具有随机性这两个特点,给出了一种分布式补偿方案,同时针对补偿器设计所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接下来研究了线性单输入单输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系统的补偿方法;最后仿真验证了在不同丢帧和延时情况下该补偿方法的补偿效果,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补偿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所构建的基于CAN总线的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系统,以80C196单片机和SJA1000CAN控制器为核心,开发出无功功率动态补偿数据采集子系统。该系统借助传感器和单片机可实现三相电压、电流等信号的采集、解算,通过CAN总线实现数据的传输。  相似文献   

15.
以带式输送机故障定位系统为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F103VE微处理器的CAN总线与Profibus-DP总线网关的设计方案。该网关在CAN网络中作为一个CAN通信节点,在Profibus-DP网络中作为一个从站;带式输送机沿线分布若干个CAN检测节点,每个节点负责检测其段内的4种传感器设备采集的实时数据,如果检测到故障信息,CAN检测节点就会向网关发送故障信息报文,网关接收CAN检测节点发送的报文并进行存储;当网关与Profibus-DP主站连通后,作为Profibus-DP从站的网关可以通过查询方式把故障信息报文传送到Profibus-DP主站中,从而实现故障定位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网关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带式输送机故障定位系统中CAN总线及Profibus-DP总线的互联。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设计了基于铂电阻和ADS1248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在该系统中,铂电阻阻值随着温度改变而发生变化,通过ADS1248提供的恒流源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该模拟电压信号经ADS1248模数转换器转换后送人STM32F103VET6控制器进行处理,通过USB接口与PC机进行通讯,将温度值显示在PC机软件上;也可将该设备挂接在CAN网络中,将温度值通过CAN总线发送出去。系统采用三线制连接法,并对温度曲线斜率进行非线性补偿,具有测量原理简单、精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7.
套管阀是实施主过程欠平衡钻井的关键工具。结合胜利油田井下压力监测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技术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为核心的具有温度补偿的智能型压力传感器监测系统,对井下的实时压力及温度信号进行实时采集,为井下套管阀开启提供保证。采用硬件补偿以及曲线拟合和牛顿插值法进行软件温度补偿,有效解决了由于温度变化对压力测量带来的影响;采用CAN总线及光电隔离等技术,抗干扰能力比较强,传输距离长,可达10km。通过实验证明,本系统实时性好,精度误差达0.75%,足以满足套管阀阀底压力监测系统研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种适用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CAN总线应用层通讯协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CAN总线通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系统的应用层通讯协议。通过对CAN2.0B帧结构的分析,根据监控系统的通讯要求对扩展帧的报文标识符的各位进行了定义,用来存放通讯中的控制信息,而8字节长度的数据场可以全部用来存放通讯数据,进而提高了通讯效率。基于管道技术设计了支持多线程通讯的应用层通讯协议,实现了监控系统中的命令和数据并行传输。基于帧号和位图进行数据包的拆分与重组,解决了由于CAN总线本身的短帧结构所造成的大数据量传输困难的问题。最后对通讯过程中的控制协议及其帧格式的构成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设计与实现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服装吊挂流水控制系统。阐述系统的总体结构、软硬件组成及CAN通信的实现。系统实现了33个节点之间及节点与PC机之间的通信,完成了系统对流水线的控制及PC机对节点的监测管理。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满足了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