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目的 比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者产后两年内并发症的异常情况的发生情况,以评估剖宫产术后安全性,方法 采用历史前瞻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剖宫产后两年内切口痛,子宫活动度受限,慢性腹痛发生率分别为5.1%、9.6%、4.3%,贫血发生率为11.1%,均高于自然分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了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2.
在剖宫产术前可通过病史资料和影像学检查来了解前置胎盘附着位置,而剖宫产术中直视所见虽是最终诊断,但却是滞后的诊断,故其只能作为对术前评估不足的补充。剖宫产术是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而选择子宫切口沿着胎盘边缘相比必须打洞穿过胎盘组织取胎者的母源性失血和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显著降低。对不同前置胎盘的患者的术式选择应个别对待,根据超声胎盘定位及术中评估等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只要选对子宫的切口,尽量避免胎盘开窗,可有效减少母儿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3.
我院1963~1989年间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75例,发生率为0.14%,其中剖宫产并子宫切除57例,占剖宫产术的0.61%;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18例,占阴道分娩的0.01%。75例子宫切除指征:胎盘因素居第1位,共40例,其中胎盘植入17例,胎盘早剥14例,前置胎盘9例。子宫破裂居第2位,共25例,其中子宫疤痕破裂11例。子宫肌瘤居第3位,共4例。75例中全宫切除15例,次全切除60例。本组存活新生儿30例,宫内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45例,因产儿死亡率600‰,无产妇死亡。作者认为:人工流产及剖宫产是发生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因素,要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必须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技术,尽量减少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医源性早产(IPD)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医源性早产病例992例,根据剖宫产终止妊娠的IPD的不同病因,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组351例,前置胎盘组260例,瘢痕子宫组145例,胎盘早剥组11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组78例,羊水过少组43例。比较6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孕周分布、新生儿出生情况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存活率情况。结果:各组存活率均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各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胎新生儿体重由轻到重依次为:HDP组、羊水过少组(或胎盘早剥组)、ICP组、前置胎盘组(或瘢痕子宫组);黄疸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ICP组(或瘢痕子宫组或HDP组)、羊水过少组、胎盘早剥组(或前置胎盘组);贫血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胎盘早剥组、前置胎盘组、瘢痕子宫组,瘢痕子宫组与ICP组、HDP组、羊水过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发生率胎盘早剥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双胎各种新生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单胎,P0.01。结论:不同病因IPD的新生儿存活率显著不同,随孕周增加而增加,但出生情况、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双胎新生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单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数字化三维模型上构建的子宫切口模拟线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因前置胎盘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剖宫产的单胎孕妇45例作为研究组,利用其术前磁共振(MRI)数据进行在体胎盘-子宫-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在三维模型上多点测量前壁胎盘边缘与耻骨联合上缘水平线的垂直距离,确定胎盘边缘线,并根据胎盘在子宫前壁的位置对前置胎盘进行分型。根据胎盘分型和胎盘边缘线,在无胎盘区构建子宫切口模拟线。以前置胎盘边缘线和子宫切口模拟线为指导选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同期用其他方法确定子宫切口的前置胎盘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观测两组手术总失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Apgar评分等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术前确定的胎盘位置与术中确定的胎盘位置符合率100%。对预计可避开胎盘患者,按照子宫切口模拟线切开子宫,胎盘避开率100%。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失血量(mL)(678.65±649.54 vs.933.96±695.25)、手术时间(min)(65.13±27.38 vs.86.88±54.43)、输血率(24.45%vs.42.6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失血量、输血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两组孕妇产后24 h出血量≥1000 mL发生率、子宫切除率、病死率、新生儿Apgar评分(1、5 min)7分的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数字化三维模型上构建的胎盘边缘线和子宫切口模拟线在指导前置胎盘手术时,能有效避开胎盘,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为临床中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有效避开胎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前置胎盘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比较前置胎盘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和子宫下段纵切口对产时并发症、产后出血量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以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者为对照组(117例),以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术为研究组(142例),分别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剖宫产术时并发症、产时和产后24小时累计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产期结局。结果年龄、孕产次、孕周及前置胎盘类型和胎盘附着位置等有关因素比较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的术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宫腔填纱条和子宫切除率、围产期结局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前置胎盘行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术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而且避免子宫切口撕裂、宫腔填纱条和剖宫产术时子宫切除率也明显减少,是前置胎盘剖宫产结束妊娠的首选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子宫单切口与子宫双切口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剖宫产手术分娩,根据术前超声检查评分诊断并在术中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共136例,根据术前、术中的评估,采用子宫下段单切口术式的94例(69.1%)为子宫单切口组、采用子宫双切口术式的42例(30.9%)为子宫双切口组。收集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剖宫产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等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双切口组与子宫单切口组在前置胎盘严重程度、孕妇的年龄、孕次、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终止妊娠的孕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单切口组与子宫双切口组孕妇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52.74±1060.26 ml、1578.26±916.53 ml、输红细胞量分别为1549.56±986.36 ml、1052.35±589.69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25.30±36.63分钟、148.42±40.75分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子宫单切口组12例,双切口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5,P=0.334)。子宫单切口组与子宫双切口组在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住院时及术后发热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膀胱损伤的发生、术后24小时出血、新生儿Agp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双切口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保留子宫及降低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瘢痕子宫产生的常见原因有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瘢痕子宫妇女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妊娠早期瘢痕处妊娠发生率明显升高;妊娠中晚期胎盘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和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胎盘功能障碍导致胎儿窘迫和产前死产的发生也可能与之有关;此外,再次剖宫产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是指附着于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的前置胎盘,伴或者不伴胎盘植入。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PPP的患病率明显升高,且剖宫产次数越多,PPP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越高。其可能与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受损、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等密切相关。PPP尤其是合并胎盘植入时,易发生大出血,甚至危及母体生命,术中可能切除子宫。因此,加强对PPP的孕期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对孕妇和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产科住院分娩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孕妇197例,对其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母儿结局等进行比较。结果前次择期剖宫产较阴道试产失败后剖宫产再生育时更易并发凶险型前置胎盘(45.1%vs.15.9%,P0.05)。前次择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大出血(1000 m L/24 h)、子宫切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住率和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并发非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68.1%vs.31.0%,36.2%vs.3.6%,31.9%vs.3.6%,26.1%vs.0,10.1%vs.1.2%,40.6%vs.4.8%,30.4%vs.6%,44.9%vs.14.3%,均P0.05)。结论前次择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并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风险显著高于前次阴道试产失败的剖宫产孕妇,而且前次择期剖宫产孕妇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前置胎盘是引起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主要的原因,在足月妊娠中的发生率约0.3%-0.5%.随着近年来高龄产妇和剖宫产率显著升高,前置胎盘尤其是合并胎盘粘连、植入的发生率50年间增加了约10倍.胎盘粘连在前置胎盘中发生率高达9.3%,远高于胎盘位置正常者(0.004%),在合并瘢痕子宫的前置胎盘患者中发生率甚至达到67%.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已成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由前置胎盘造成的剖宫产后子宫切除风险为5.3%.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 2 4h以后发生晚期出血作特殊检查 ,首先应保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大出血停止 ,通过必要的检查 ,了解出血原因 ,有利于临床处理 ,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1 超声检查1.1 腹部超声检查 (TAS) :腹部超声检查适用于不同分娩方式和不同原因引起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经阴道分娩的产妇 ,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胎盘残留和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或感染出血。近年由于剖宫产率增加 ,子宫切口感染、坏死出血、切口裂开出血等有所增加 ,也偶有剖宫产后胎盘残留引起的出血 ,以及前置胎盘附着部复旧不全或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分娩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产妇50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40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0例,观察产妇与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所有产妇都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部分性前置胎盘产妇的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P〈0.05)。产妇都顺利分娩新生儿,不过部分性前置胎盘产妇分娩新生儿的早产、低体重儿与低Apgar评分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分娩的新生儿(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需要采用剖宫产干预,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产妇与新生儿预后比较差,要积极加强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4.
前置胎盘传统定义为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严重性取决于胎盘边缘与子宫下段的关系,这也是临床处理措施不同的主要依据。B超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目前缺乏大规模、设计严密的研究以确定前置胎盘的超声分类或临床处理。为了研究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的超声诊断结果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2年3月伦敦一教学医院病区内的121例前置胎盘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阴道超声诊断,胎盘边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诊断前置胎盘。研究仅包括产前胎盘下缘距内口≤3.5cm的病例。分娩方式包括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紧急剖宫产(产前出血或其它产科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及不良分娩结局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59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经产妇665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分娩后母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型胎盘植入(穿透型、植入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输血、子宫切除、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增加了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分娩情况的发生率,并且可能是导致重型胎盘植入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控制首次剖宫产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理的分娩方式,以期降低再次剖宫产率.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07 ~ 2010年收治的34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合并的高危因素(胎盘位置异常或子宫切口异常等),分为“高危”瘢痕子宫妊娠组和“普通”瘢痕子宫妊娠组,同时将“普通”瘢痕子宫妊娠组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VBAC组)和再次剖宫产组(RCS组),并对两组的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342例孕妇中,“高危”瘢痕子宫妊娠组86例,“普通”瘢痕子宫妊娠组256例,其中VBAC组12例,RCS组244例.RCS组中因社会因素手术者117例,占47.95%;VBAC组孕妇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RCS组(P<0.05).RCS组新生儿因RDS转NICU的发生率、NICU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高于VBAC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孕期应行详尽检查,筛选出胎盘位置异常或子宫切口异常等“高危”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其余应合理选择阴道试产,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再次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79例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前置胎盘类型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72例)、部分性前置胎盘组(95例)、边缘性前置胎盘组(67例)、低置前置胎盘组(45例),分析4组分娩结局。结果: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分别均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前置胎盘患者(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的剖宫产、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早产率高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部分性前置胎盘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4组新生儿的1 min、5 min Apgar评分和围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儿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并采取及时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指征、术式及分娩方式。方法:对19例做了子宫切除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子宫切除,其中胎盘因素占首位(8例,42.1%)。结论: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大出血,挽救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1993年,Chattopadhyay等[1]首次报道并定义凶险型前置胎盘,是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者.凶险型前置胎盘常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严重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我院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胎盘边缘切口,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分娩对婴儿健康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剖宫产分娩对婴儿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602名不具备剖宫产术绝对指征的妇女及其新生儿为对象,其中301名妇女为剖宫产分娩,301名妇女为阴道分娩,二组对象按照手术指征进行配对,分别在产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结果:产后近期及各次随访期间未发现剖宫产、阴道分娩二组婴儿疾病发生危险的差异。产后1个月剖宫产儿因病住院率相对低于阴道分娩儿,但1年总计,二组婴儿因病住院比例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婴儿常见病1年总计比较的结果发现剖宫产后发生婴儿腹泻的危险是阴道分娩儿的1.25倍(95%CI:1.01-1.56)。结论:不具备剖宫产术绝对指征的妇女,剖宫产与婴儿疾病的发生没有关联,但有增加婴儿腹泻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