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思政“金课”是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政课体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理支撑、思想引领作用,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捍卫者和忠实践行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提出了坚持“内容为王”,善用百年大党“大历史”、中国当下“大成就”、全球风云“大视野”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及坚持“形式创新”,变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让课程“活”“动”起来的几点思考和对策,力求为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要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两课”的灵魂。“三个代表”是十六大精神的最高概括,是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做好“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要求,是“两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直接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理想。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历史具体的“现实的运动”,而不是一种“文化史”的从属因素。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揭示了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条件和实现途径,从而说明消除资本与劳动矛盾对立,建构和谐社会的现实可能性。我国古代“和”的文化为现代和谐理念提供了文化资源,但我国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而不是古代“和”的文化的简单延伸。我国和谐社会承载的是马克思主义理想目标与现代社会主义实践之间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提出对“马克思理论素质”进行研究,对其内涵、特点、构成和表现作出科学概括,以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含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三个构成要素“知识”、“能力”和“心理”要素的特点、构成和表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如何看待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分歧发表看法。认为,我们必须从科学的态度出发,在认真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视角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  相似文献   

7.
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是唯物论,与时俱进是辩证法,二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对教育提出了人本的哲学命题,教育哲学的人本就是“人之为人”。大众化、国际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本体研究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当前,教育向大众化转换,我国教育哲学本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值得反思。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确立“人之为人”的教育原则,抓住“人之为人”这个哲学的本,这对当前“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对比,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回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归纳和阐述,进而阐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再申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三个着眼于”的哲学内涵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对其坚持认识的辨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指导推动实践,升华实践的辨证的发展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 ,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从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两个必然”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到邓小平的“两个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都证明了这一点。坚持理论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把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3.
从革命导师关于“与时俱进”的丰富而深刻的论述与生动而伟大实践中,可知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也是“与时俱进”的历史。革命导师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开放的,是发展的,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升华。在世纪之交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江泽民根据党情国情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新的内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实现了新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哲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具有极强的历史哲学意蕴。“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世界历史”以及“历史主体—历史客体互动”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4个重要理论维度,同时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哲学语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历史主体—历史客体互动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中国社会“市民化”“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由“民族史”向“世界史”转变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革命导师关于“与时俱进”的丰富而深刻的论述与生动而伟大实践中,可知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也是“与时俱进”的历史。革命导师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具体总体”的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历史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原创精神的基础上,逐一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的区别、价值的决定和源泉以及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力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实践,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一书中明确表示,辩证法即为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坚持的正统。卢卡奇肯定了黑格尔的思想对马克思的绝对影响,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将唯物辩证法解释为“革命的辩证法”,认为理解辩证法的本质必须把握其指向革命、指向实践的真谛。正确理解卢卡奇革命辩证法的思想,对深刻理解和把握正统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