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指的是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历史与逻辑、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逻辑互动的各种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其精神实质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及发展的契机,促进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调发展、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硬核和根本,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自然过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最高价值理想;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政治生态作为社会构成中的重要功能系统,系指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社会其它各子系统之间按照现代化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而结成的良性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在解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较为严重的政治生态危机过程中开启其中国化进程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不断实现良性政治生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具体总体”的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历史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党初期,我们党已经开始意识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环境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却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一直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地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党初期,我们党已经开始意识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环境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却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一直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地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和阶段划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的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各学者观点,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从事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和客体,并以这种主客体互动为依据,认为中共一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别与革命、建设,改革结合的三个大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历史阶段划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是历史地生成的一种主体存在;在概念内涵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指的是那些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关系力量的总称,这种主体力量是相对于政府、国家等主流政治力量而言的非官方公共力量;从概念的外延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指的是一切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社会力量或社会因素的总称,这种主体力量是相对于个体力量而言的。  相似文献   

9.
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一执政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政治哲学的全面继承和超越,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科学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未能正确处理好理解马克思与认识马克思、哲学解读与实践解读以及解读的实践与实践的解读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从而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陷入了某种困境之中;为此,理性地分析这一研究困境并积极找寻出摆脱困境的科学方法与出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古代哲学“虚与实”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士园林的美学特征;运用了一些哲学与美学的观点对已经熟知的园林进行了美学特征的分析,并从“自然之美”、“运动之美”、“空间之美”和“意境之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阐释,证明了“虚与实”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影响和意义;试图透过中国古典园林表面的形式美,发现其内质的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纹样是古老的华夏历史和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遗产,我们学习和研究传统纹样不能只是一味地重复,而应该不断地为它注入新鲜血液,以指导现代和未来设计.生态哲学指导下的仿生设计在现代社会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从传统纹样设计中寻求灵感,做到"师法有理"、"以形传神"和"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文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再次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理想观、群众利益观和理论创新观,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根本利益,历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前进。新世纪,完成祖国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是中华民族的至高利益。从海峡两岸的的民心、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来看,祖国统一必定实现。  相似文献   

17.
定义了美术领域中的"抽象"。阐述了现代中国传统美术领域中抽象艺术的形成历史。列举了大量中国传统艺术实例并找出了其中的抽象美内涵。以书法艺术表现形式为例,具体描述了其抽象美的民族性。从哲学思想的高度,剖析中国传统美术抽象美的内涵及其与当时社会思潮的联系。通过纵观中国美术抽象艺术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其发展的趋势。以供当代抽象派画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精华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与相似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就是要用唯物史观重新审视传统哲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用传统哲学之精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于西方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是批判地继承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创立的体系;1840年后西方列强的大规模入侵造成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综合的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道路。研究这一段历史,将为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