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茶文化的发展与茶学创新性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文化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茶学专业和我国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茶文化的发展在茶学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通过弘扬茶文化促进茶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在校生的就业倾向、历界茶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需求等调研分析,对茶学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改革调整,形成了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茶学”专业融合与发展路径,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通过挖掘茶学领域的主题教学资源,为农林类高校外语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同时,这种复合型的教学模式是对深入推进新文科以多学科协同及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为理念的外语教育改革的本地化探索。文农交融的外语教育改革新生态,有助于服务地方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译介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对全国20所茶学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总结,提出了茶学人才培养的三条途径,并对我校茶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茶叶行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渴求显得十分迫切。本文主要以信阳农林学院茶学系为例,就培养应用型茶学专业人才,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实践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乡村振兴背景下茶产业发展对高校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当前高校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茶产业发展方向,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从学校、学生和校企合作3个方面提出了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途径,旨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学专业“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从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等方面探索了"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以及学校和企业关于"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的考核要求与方式,旨在为新形势下农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专业为例,论述了云南农业大学为适应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结合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优秀教学团队、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以实现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质、自身特点的农学品牌专业,满足云南省农业产业对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业大发展的新时期,金融业务和金融业态不断创新,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需要一大批符合新型业务需求的卓越金融人才。在分析高等教育本质和法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发展需求(S)-科技文化发展需求(T)-自身发展需求(H)"三位一体的新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以河北金融学院国家级金融专业(理财方向)综合改革试点为例,分析了新型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细化、培养过程、实践经验及培养成效。实践表明,"S-T-H"新型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潜能,其经验值得向其他金融专业推广。  相似文献   

10.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党支部紧紧围绕专业建设这一发展重心,以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卓越技能人才为专业发展目标,提出了"岗赛一体、做学合一"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茶学学科发展现状,阐述了茶学学科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茶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对我国茶学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工程类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以此为目标,探索农业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农业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农业工程课程体系,完善农业工程综合实验平台,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平台共享,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茶学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路径,以期提高茶学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茶学学科发展现状以及与国外同类学科相比优劣势等方面的分析,并结合武夷学院茶学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及武夷学院茶学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产类专业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植物生产类专门人才为目标,探索高校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实际用人部门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为了培养合格的植物生产类专业卓越农业人才,必须对原有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条件等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剖析,应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建设完善的农科教结合实践基地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和“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以此同时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区域性特色不明显、人文关怀不够、教学改革与建设不力、模式难以适应生源不一的要求、质量评价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社区学院,综合化树丛型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朝着多元目标引导型、弹性学制型、过程探索型、双元主体型等新模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以本硕连读生物工程专业绍骙实验班为切入点,实施小班授课、突出因材施教,探索多种形式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着力实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为快速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及农业领域各应用学科的研究和开发输送优秀的骨干力量。绍骙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立足于省属院校条件的优秀拔尖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有益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88年2月,国家教委下达了“七·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软科学课题,《教学实验室设计标准与配置方案》二级子课题,我们选定了本院茶学专业教学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经两年的工作,已制定出《茶学专业教学实验室设计与装备标准》方案,于1990年5月由省教委主持通过专家鉴定。 我院茶学专业创办于1956年,师资力量较强,经过多年的建设,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在教学改革方面,1982年由学院决定成立茶学实验课教研室,设置新的系一级管理的茶学专业教学实验室。教研室根据茶叶生产特点,制定了《茶学专业知识及能力模式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沧州师范学院机电系为例,从高职高专制造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高专制造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茶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茶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对茶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研究了茶学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内容,提出了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