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时间入住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入住ICU 14d以上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信息。结果:本组发生医院感染78例,感染率73.6%。感染部位最常见于呼吸道。结论:增强护理人员感染意识,重视ICU内环境及消毒灭菌工作,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插入性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呼吸道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总结2009年1~12月ICU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特点,把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应用于2010年1 ~12月下呼吸道感染控制中.将2009年1~12月入住ICU的6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入住ICU的726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分析两组患者ICU院内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通过质量持续改进,使ICU院内感染率由2009年的13.54%下降到7.44%,下呼吸道感染率由10.39%下降到5.3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下呼吸道感染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6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占71.88%,且下呼吸道感染概率与入住ICU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年龄因素和入住ICU时间因素是造成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医院应加强ICU患者的基础护理,强化无菌观念,尤其要重视患者呼吸道管理和口腔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入普通病房,以降低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 ICU的47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和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微生物学监测,并对收集的资料和物品表面、手卫生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6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74.74%,泌尿系感染占 11.58%,物品表面监测合格率为53.33%,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51.97%.结论:ICU的475例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入住ICU>48h的6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方法分析其医院感染情况及其高危因素.结果 9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5.2%,感染例次147次,例次感染率23.7%.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铜绿假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严重基础病、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ICU环境合理布局、加强病房管理和消毒、灭菌、隔离工作,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本院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的337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共监测33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4例,ICU医院感染发生率30.86%,常见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59.09%、泌尿道感染18.18%、腹腔内组织感染8.59%;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8.33%;住院时间≥7 d、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众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20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96例ICU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01例(25.3%).医院感染发生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不同年龄、病情危重程度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01例感染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占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疾病的感染率最高.结论: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相关.尽早控制病情、加强ICU病室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防控策略。方法 对2015年1-6月入住 ICU 的132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共监测医院感染病例18例、24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例次发生率分别为13.64%和18.1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9.1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70.83%;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61%;高龄、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和长时间住院是ICU 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加强高危患者管理是防控ICU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综合监护病房住院患者进行监测,掌握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各种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其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12月入住≥2 d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同时对3种置入性导管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1 01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5.1%,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其中行深静脉置管234例,发生血液感染6例(2.56%);留置导尿管651例,发生泌尿道感染13例(2.00%);建立人工气道13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33例(24.8%).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应作为重点监测部门;其收治的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大量使用抗生素、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是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加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与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对置入性导管的患者进行监控,是预防控制综合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26份综合性ICU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26例患者中有16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2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94例(55.62%),提示下呼吸道感染是综合性ICU患者感染的高发部位。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主要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对策,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