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全国2010年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例(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定时数据库,筛选出2010年新报告HIV/AIDS并整理出随访结局数据,以寿命表法计算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40 335例HIV/AIDS中,11 975例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截至观察终点时,中位生存时间为63.1(95%CI:63.0~63.2)个月,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和69.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死亡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5~34、35~44、45~54和≥55岁组因艾滋病死亡的风险分别是15~24岁组的1.41倍(95%CI:1.29~1.54)、1.90倍(95%CI:1.74~2.07)、2.24倍(95%CI:2.04~2.46)和2.81倍(95%CI:2.57~3.08);HIV/AIDS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CD4)值≥500个/μl是CD4值<200个/μl 的0.12倍(95%CI:0.11~0.13);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是未接受治疗者的0.11倍(95%CI:0.10~0.12)。结论 确诊时年龄、确诊时CD4值水平、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及早进行艾滋病检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延长HIV/AIDS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现住址为荆州市、确诊时年龄≥15岁、确诊时间为1996-2021年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乘积极限法绘制死亡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识别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共3 304例,随访16 091.5人年,死亡893例,病死率为5.5/100人年。HIV/AIDS确诊后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分别为15.4%、25.0%和34.6%,参加抗病毒治疗者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为6.9%、14.4%和23.7%,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为68.0%、90.1%和98.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参加抗病毒治疗者(aHR=9.85,95%CI:8.19~11.85);参加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aHR=1.64,95%CI:1.29~2.08)、确诊时年龄≥60岁(aHR=3.52,95%CI:2.38~5.20)、注射吸毒/其他途径感染(aHR=2.38,95%CI:1.30~4.34)、医疗机构发现(aHR=1.53,95%CI:1.11~2.11)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50个/μl(aHR=2.58,95%CI:1.87~3.58),死亡的保护因素是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aHR=0.64,95%CI:0.46~0.90;大专及以上:aHR=0.42,95%CI:0.24~0.73)。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时年龄较大(30~岁:aHR=2.32,95%CI:1.40~3.84;45~岁:aHR=2.61:95%CI:1.59~4.27;≥60岁:aHR=3.31,95%CI:2.01~5.47)、首次CD4计数较低(<50个/μl:aHR=10.47,95%CI:6.47~16.56;50~199个/μl:aHR=2.31,95%CI:1.08~4.94;200~349个/μl:aHR=2.35,95%CI:1.46~3.79)。结论 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较高,首次CD4计数、抗病毒治疗和确诊时年龄是影响HIV/AIDS死亡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坚持扩大检测和“发现即治疗”政策,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和HIV/AIDS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1997-2018年甘肃省HIV/AIDS生存时间与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1997-2018年甘肃省疫情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的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6 813例HIV/AIDS中,715例(10.5%)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平均生存时间为195.9(95%CI:189.7~202.2)个月,12、60、120和18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5%、86.1%、79.9%和73.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方面,诊断时的年龄≥ 51岁组是≤ 25岁组的1.906倍(95%CI:1.353~2.685);其他传播途径病例是同性性传播病例的1.593倍(95%CI:1.226~2.069);通过入院就诊、受血/血制品及术前检测发现的病例是通过出入境、婚/孕前检测及新兵体检发现病例的5.113倍(95%CI:2.083~12.547);诊断时病程阶段为艾滋病的病例是HIV感染病例的4.012倍(95%CI:3.401~4.732);未检测CD4+T淋巴细胞(CD4)的病例是首次CD4值≥ 350个/μl病例的5.446倍(95%CI:3.835~7.73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是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例的12.019倍(95%CI:9.861~14.648)。结论 1997-2018年甘肃省HIV/AIDS平均生存时间超过16年。诊断时年龄≥ 51岁、通过入院就诊、受血/血制品及术前检测发现、诊断时病程阶段为艾滋病、未检测CD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死亡风险更高。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CD4检测率及治疗率,延长HIV/AIDS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对HIV感染者治疗3年后的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8年对HIV感染者开展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基线调查,进行抗病毒治疗3年后随访。通过临床数据和病毒学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33例研究对象中,18~34岁占41.6%(1 012/2 433),男性占82.8%(2 015/2 433),高中及以上占46.9%(1 142/2 433),务农占22.4%(544/2 433),未婚占33.8%(823/2 433),异性性传播占48.1%(1 169/2 433),CRF07_BC亚型占41.3%(1 004/2 433)。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为4.5%(109/2 433)。抗病毒治疗3年后病毒学抑制失败率(病毒载量≥50拷贝数/ml)和耐药率分别为8.1%(196/2 433)和2.5%(60/2 433),其中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和不耐药的病毒学抑制失败率分别为18.3%(20/109)和7.6%(176/2 324)、耐药率分别为4.6%(5/109)和2.4%(55/2 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对HIV感染者治疗3年后的病毒学抑制失败的影响因素包括文盲(aOR=3.26,95%CI:1.82~5.86)、小学/初中(aOR=1.54,95%CI:1.09~2.18)、抗病毒治疗3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和200~499个/μl(aOR=2.77,95%CI:1.75~4.37;aOR=1.55,95%CI:1.10~2.18)、最近1个月漏服抗病毒治疗药物(aOR=4.24,95%CI:2.92~6.17)和抗病毒治疗前耐药(aOR=2.84,95%CI:1.67~4.85)。结论 我国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处于低流行水平,抗病毒治疗3年后病毒学抑制失败率较高。建议加强HIV感染者的耐药监测,重视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东省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死亡风险及延长生存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2021年山东省HIV感染者,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及确证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7-2021年山东省报告的14 700例HIV感染者中,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351例,占2.4%(351/14 7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为初、高中/中专(aHR=1.37,95%CI:1.01~1.84)、样本来源自医疗机构(aHR=1.61,95%CI:1.22~2.12)、病程为艾滋病期(aHR=9.86,95%CI:6.86~14.19)、未检测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aHR=3.93,95%CI:2.69~5.75)、抗病毒治疗(ART)时间<6个月(aHR=3.46,95%CI:2.42~4.93)和未ART(aHR=1.45,95%CI:1.02~2.07)、末次CD4<200个/μl(aHR=3.51,95%CI:2.18~5.65)和末次CD4未检测(aHR=10.58,95%CI:6.15~18.19)、末次病毒载量(VL)值为50~999拷贝数/ml、≥1 000拷贝数/ml和未检测(aHR=2.59,95%CI:1.07~6.26;aHR=9.50,95%CI:5.60~16.12;aHR=15.33,95%CI:8.91~26.36);HIV感染者确证1年内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较高的因素包括样本来源自医疗机构(aHR=1.68,95%CI:1.19~2.36)、病程为艾滋病期(aHR=10.60,95%CI:7.13~15.75)、基线CD4未检测(aHR=3.71,95%CI:2.34~5.90)、ART时间<6个月(aHR=4.30,95%CI:2.85~6.49)和未ART(aHR=2.05,95%CI:1.35~3.13)、末次CD4<200个/μl(aHR=5.45,95%CI:2.04~14.60)和末次CD4未检测(aHR=20.95,95%CI:7.69~57.04)、末次VL值为50~999、≥1 000拷贝数/ml和未检测(aHR=15.21,95%CI:2.54~91.21;aHR=42.93,95%CI:9.64~191.20;aHR=61.35,95%CI:13.85~271.77)。结论 扩大检测覆盖面,促进早发现和早治疗,加强对HIV感染者的定期随访和检测,掌握病程进展并进行精准管理和治疗,对降低HIV感染者病死率和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沈阳市学生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获得2007-2015年沈阳市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30岁学生HIV/AIDS患者ART相关信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RT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2015年该医院共收治15~30岁学生HIV/AIDS患者146例,占累计治疗HIV/AIDS患者的6.1%(146/2 379)。患者均为男性,男男性行为传播途径占93.2%(136/146),HIV延迟诊断率[诊断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 350个/μl]为52.7%(77/146),患者中ART的构成比为67.1%(98/1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诊断年份(aOR=1.21,95%CI:1.02~1.44)、年龄24~30岁(aOR=8.15,95%CI:1.46~45.52)和延迟诊断(aOR=2.22,95%CI:1.05~4.71)是学生HIV/AIDS患者AR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IV诊断时间越晚、年龄越大及延迟诊断可能增加学生HIV/AIDS患者的ART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HIV/AIDS确证后死亡密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现住址为佳木斯市、确证时间为2010-2020年和确证年龄≥15岁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基线和随访信息,描述其确证后的死亡密度特征。确证后死亡定义分为确证后1~、7~和≥13个月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确证后1~6个月死亡密度的影响因素。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953例HIV/AIDS,死亡173例,以男性(89.19%,850/953)、未婚/离异/丧偶(76.50%,729/95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1.84%,494/953)和同性性传播为主(77.02%,734/953)。累计随访3 944.59人年,死亡密度为4.39(95%CI:3.79~5.07)/100人年。确证后1~6个月的HIV/AIDS死亡密度最高,为21.60(95%CI:18.04~25.86)/100人年,确证后≥13个月降至2.02(95%CI:1.59~2.58)/100人年。在确证后1~6个月死亡的HIV/AIDS中,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未检测(51.61%,48/93)和艾滋病相关死亡的比例(32.26%,30/93)较高。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确证后1~6个月死亡的风险因素包括确证年龄较大、医疗机构检测发现、首次CD4计数<200个/μl或CD4未检测和未抗病毒治疗。结论 2010-2020年佳木斯市HIV/AIDS的死亡密度整体水平较低,随着确证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早诊断和早治疗,重点关注确证后1~6个月HIV/AIDS的随访管理,进一步降低确证后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浙江省有HIV传播风险的HIV感染者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浙江省现存活、HIV确证时间>1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HIV病毒载量≥50拷贝数/ml、年龄≥15岁的HIV感染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抗病毒治疗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浙江省HIV感染者中,2 275例有HIV传播风险,75.5%(1 717/2 275)进行了梅毒血清学检测,梅毒感染率为8.7%(150/1 717)。在梅毒感染的HIV感染者中,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占11.3%(17/150),病毒载量为50~999拷贝数/ml占38.7%(58/150)和≥1 000拷贝数/ml占50.0%(75/1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aOR=2.04,95%CI:1.06~3.96)、同性性传播(aOR=1.53,95%CI:1.04~2.27)、HIV确证前性病史(aOR=1.98,95%CI:1.35~2.92)和病毒载量≥1 000拷贝数/ml(aOR=1.90,95%CI:1.09~3.30)为梅毒感染危险因素,已婚(aOR=0.47,95%CI:0.29~0.76)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浙江省有HIV传播风险的HIV感染者的梅毒感染率较高,亟须开展HIV感染者分类管理和针对性强化干预,探索开展多病共防共治,加强HIV感染者梅毒筛查和治疗,降低HIV和梅毒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河南省抗病毒治疗(ART)≥ 15岁HIV/AIDS的死亡状况,为降低HIV/AIDS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02-2019年河南省开始ART ≥ 15岁HIV/AIDS,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共72 986例HIV/AIDS,死亡16 634例,死亡病例以年龄≥ 40岁(68.5%,11 393/16 634)、男性(62.6%,10 419/16 634)、血液传播感染(71.7%,11 927/16 634)、农民/农民工(91.7%,15 249/16 634)为主。以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为主(73.7%,12 261/16 634),病死率为16.8%(12 261/72 986)。34.6%(4 237/12 261)的HIV/AIDS在开始ART第1年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开始ART第10年和第18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3%和71.8%。≥ 15岁HIV/AIDS开始ART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的比例为45.5%(30 432/66 89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基线CD4<200个/μl组和2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分别是≥ 350个/μl组的1.78倍(95% CI:1.64~1.94)和1.24倍(95% CI:1.13~1.36);基线有症状的死亡风险是无症状的1.25倍(95% CI:1.16~1.35);最近1次病毒载量值≥ 1 000拷贝数/ml的死亡风险是<1 000拷贝数/ml的7.09倍(95% CI:6.65~7.54)。结论 2002-2019年河南省ART ≥ 15岁HIV/AIDS的死亡病例以血液传播感染和农民/农民工为主,艾滋病相关疾病是导致HIV/AIDS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河南省逐步推行ART策略,HIV/AIDS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生存率。应继续加强CD4检测工作,尽早纳入符合条件的HIV/AIDS进行规范化ART,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津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通过滚雪球抽样方法对16~24岁MSM开展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收集MSM主要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并开展HIV血清学检测,通过多因素分析探索该人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YMSM 2 919人中,47.1%(1 374/2 919)曾经使用过精神活性物质,校外YMSM曾经使用过精神活性物质的比例为51.6%(853/1 653),高于学生YMSM(41.2%,521/1 266)(χ2=31.42,P<0.001)。校外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49(95%CI:1.17~1.84)倍,最近6个月发生过肛交性行为者是未发生者的4.14(95%CI:1.71~9.98)倍,最近1周肛交次数≥3次者是<3次者的1.65(95%CI:1.27~2.14)倍,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商业性行为者是未发生者的1.99(95%CI:1.14~3.45)倍,最近1年接受过HIV检测者是未检测者的2.37(95%CI:1.90~2.94)倍,最近1年被诊断患性病者是未患性病者的1.89(95%CI:1.11~3.21)倍;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20岁者是<20岁者的0.66(95%CI:0.52~0.83)倍,性取向异性恋/双性恋者是同性恋者的0.48(95%CI:0.30~0.74)倍,主要通过线下交友者是线上交友者的0.70(95%CI:0.53~0.94)倍。学生YMSM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天津市户籍是外地户籍的1.31(95%CI:1.02~1.69)倍,吸烟者是不吸烟者的1.61(95%CI:1.14~2.27)倍,最近1周肛交次数≥3次者是<3次者的1.52(95%CI:1.05~2.19)倍,最近1年被诊断患性病者是未患性病者的3.31(95%CI:1.68~6.50)倍,汉族是少数民族的0.53(95%CI:0.30~0.94)倍。结论 天津市Y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比例较高,校外与学生YMSM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不同,需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It's put-up-or-shut-up time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1996. Two years ago, everyone talked about fixing the healthcare system. Not much happened. Last year, providers and politicians concentrated on squeezing medical costs. According to some of Modern Healthcare's key beat reports, this year it's back to the basics of running a busines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