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聚氨酯缔合增稠剂的合成及增稠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反应得到预聚物,并用长链烷醇封端反应,形成醚键结构的亲水链段以及烷烃结构的亲油链段组成的聚氨酯缔合增稠剂。研究了合成工艺的可行性,以及封端剂、亲水链段长度、分子量及外加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增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端剂链长的增加和亲水链段的减少均有利于体系增稠,十二烷醇封端的增稠剂分子量控制在8000左右增稠效果最好,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利于体系的增稠。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多元醇种类、扩链交联剂配比及合成工艺等因素对MDI体系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聚酯类多元醇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较好;使用半预聚物法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较使用两步法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优异;扩链交联剂种类及硬段含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的分散性、固含量以及胶膜性能,除与低聚物二元醇、二异氰酸酯、扩链剂种类及合成工艺有关外,与磺酸根在聚氨酯大分子中的引入方式密切相关.从磺酸根不同引入方式,即磺酸根是从链端引入还是在链上引入,链上引入又分软段引入和硬段引入,详细介绍了不同引入方式和制备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的工艺及性能.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胎面材料——集成橡胶SIBR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华  张兴英 《弹性体》1997,7(1):34-37
集成橡胶SIBR是一种新型橡胶,应用于轮胎胎面,可同时减小摩擦阻力、改善抗湿滑性。其结构特点是分子链由多种链段结构构成,因而有多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其tanδ曲线呈现宽峰。采用多步加料法,连续聚合法,条件渐变法、偶联法等聚合工艺,可合成多种链段结构的分子链。  相似文献   

5.
集成橡胶SIBR是一种新型橡胶,应用于轮胎胎面,可同时减小摩擦阻力、改善抗湿滑性。其结构特点是分子链由多种链段结构构成,因而有多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其tanδ曲线呈现宽峰。采用多步加料法、连续聚合法、条件渐变法、偶联法等聚合工艺,可合成多种链段结构的分子链。  相似文献   

6.
归纳了聚醚的常见合成工艺,并对各种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从分子链段结构入手,对聚醚改性的各种途径、方法及优点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对聚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是通过在活性聚硅氧烷的支链或链端接上聚醚链段而得到的,它广泛应用于纺织,聚氨酯泡沫,化妆品,兴料及聚合物电解质等领域,论文系统地介绍了这类产品的合成工艺,应用情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软段结构、硬段结构、合成工艺等因素对热塑性聚氨酯(TPU)弹性体熔融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熔融指数降低;相同硬度条件下,聚碳酸酯型TPU比聚己内酯型TPU熔融指数低,1,4–丁二醇扩链比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HQEE)扩链熔融指数低;随着异氰酸酯指数或硬段含量增加,TPU熔融指数逐渐降低;合成反应温度越高,熔融指数越低;两步法工艺比一步法工艺有更好的加工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在三乙烯四胺(TETA)的分子链段上通过加成、扩链,将亲水性多乙烯多胺改性成为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化合物,再经封端工艺合成了自乳化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该固化剂兼具乳化和固化功能。实验研究了固化剂的合成工艺及漆膜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自乳化水性环氧固化剂具有良好的乳化环氧树脂的功能,所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涂膜具有良好的铅笔硬度、耐冲击性、附着力、耐水和耐化学品性,且适用期较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聚氨酯树脂合成原理及分子结构剖析,对聚氨酯革用浆料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索.考查了温度、NCO/OH比、硬链段含量等因素对合成过程及最终产物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元声 《安徽化工》2009,35(3):46-48
以邻甲苯胺为原料,采用“一锅法”直接合成2-氨基-4-甲基苯并噻唑,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避免了通过合成N-邻甲苯基硫脲后再合成产品的两个环节,具有工艺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的优势。放大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的平均收率达到了88%。  相似文献   

12.
提供了一种4-溴-2,6-二氟-三氟甲氧基苯的合成方法,以3,4,5-三氟溴苯为原料,依次经过取代反应、脱烷基化反应、三氟甲基化反应,最终制得目标产物4-溴-2,6-二氟-三氟甲氧基苯。本合成方法具有合成过程简化、工艺合理、步骤较短、目标产物收率高、整个合成工艺路线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因此,本合成方法适合大量制备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进1-甲基-2,4,5-三碘基咪唑(MTII)的合成路线,提高总得率,探索了其新的合成工艺。新工艺以N-甲基咪唑为原料,在CH3COOH/I2/HIO3体系中碘化,然后在丙酮/水中精制,得到MTII。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质谱、核磁等分析,并推断了反应机理,同时讨论了加料顺序、物料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目标物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正确的加料顺序和最佳的反应条件分别为:将碘溶解于冰乙酸中,碘酸溶解于稀硫酸中,使两种溶液均匀混合,随后再加入N-甲基咪唑和四氯化碳且n(碘酸)/n(N-甲基咪唑)=1.8,n(碘)/n(N-甲基咪唑)=1.7,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5h。,最高得率为70%。相对于传统合成工艺而言,新工艺在合成路线、反应时间、总得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点,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A simulation study on gas-to-liquid (natural gas to Fischer–Tropsch synthetic fuel)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find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maximum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fuel. Optimum operating condition for GTL (gas-to-liquid) process was determined by changing reaction variable such as temperature. During the simulation, overall synthetic process was assumed to proceed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It was also assumed that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action medium were governed by RKS (Redlich–Kwong–Soave) equation. ATR (auto-thermal reforming) in synthesis gas production unit and slurry phase reaction over Co-based catalyst in FTS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unit were considered as reaction models for GTL process.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CO conversion and C5–C20 hydrocarbon yield in FTS unit was mainly examined.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um reaction temperature in FTS unit was 255 °C.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also compared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confirm the reliability of simulation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reasonably well match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直接合成法要求 TDI 单体在预聚物的合成反应中尽量充分转化,因此强调其合成工艺要利于充分反应。为了制造可实用的低游离 TDI 预聚物,应当是配方设计的相对宽松与工艺条件的相对严苛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合成多苯基多亚甲基多胺的反应机理以及液相反应法和液固相反应法的催化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应用广泛的以盐酸为催化剂的液相反应法涉及到的工艺流程、反应选择性、质量控制、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多胺合成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乙烯多胺与低分子质量环氧树脂反应,并在其中引入聚醚和环氧树脂CYD-128合成的CYD-128改性聚醚链段,合成聚醚型水性固化剂,实验表明工艺可行。对CYD-128改性聚醚合成过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聚醚水性固化剂固化性能进行了评价。最佳配方与工艺为:选择分子质量为1 500的聚醚,环氧树脂与聚醚物质的量比为2∶1,催化剂选用BF3(60℃时加入)。与现有文献中报道的固化物性能相比,水性固化剂固化环氧体系的的柔韧性和附着力有大幅提高,硬度、光泽度和强度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8.
附聚法聚丁二烯胶乳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于聚丁二烯胶乳合成的附聚胶乳的合成及附聚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不同单体配比、不同种类电解质及用量、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附聚工艺对聚丁二烯胶乳粒径的影响,确定了附聚胶乳的合成工艺及附聚工艺。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3-甲氧基二苯胺的合成新工艺。以易得、价廉的间二硝基苯为原料,经取代、加氢还原、缩合脱水三步反应制备3-甲氧基二苯胺。确定适宜的缩合脱水反应条件为:以磷酸芳基酯为催化剂、反应原料苯酚和3-甲氧基苯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0h,在该条件下,缩合脱水反应收率为86.7%,总收率达到69.9%(以间二硝基苯计)。该工艺优于经典的乌尔曼合成路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朱云峰  田恒水 《上海化工》1999,24(21):25-27
介绍了所开发的呋喃唑酮的碳酸二甲酯羰基化合成清洁工艺,并叙述了对催化剂,原料配比,反应精馏,反应时间以及溶剂等多种因素对过程影响的考察结果,从而确立了较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