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细胞黏附介导耐药模型中DNR在Jurkat细胞内的蓄积浓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细胞黏附介导耐药模型,0.5μmol/L DNR作用24h,FITC-Annexin V/PI标记后流式细胞仪定量Jurkat细胞的凋亡率及DNR在Jurkat细胞内蓄积浓度,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荧光信号在Jurkat细胞内的分布.结果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组、正常基质细胞黏附组Jurka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5±0.54)%、(8.48±0.86)%,与悬浮对照组(25.74±6.15)%比较均相差非常显著(P<0.01),且白血病基质细胞组与正常基质细胞组间相差显著(P<0.05).基质细胞黏附并未降低Jurkat细胞内DNR的蓄积浓度,其红色荧光信号在Jurkat细胞内仍呈均匀、弥漫性分布.结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能介导Jurkat细胞耐药,但其耐药机制可能独立于药物泵出增多致细胞内药物蓄积浓度降低这一经典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近年呈上升趋势,侵袭和转移是影响大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癌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后,突破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组成的结构屏障,才能向周围组织侵袭或进入血循环及淋巴系统从而进一步向远处转移.肿瘤细胞可以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侵犯到周围组织中.作为侵袭转移第一步骤,细胞脱落与聚合、黏附与去黏附贯穿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的始终.金属蛋白酶、黏附分子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己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黑色素瘤细胞黏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与基质黏附的能力、细胞聚集能力、与血小板黏附的能力).方法 用细胞染色检测白藜芦醇对黑色素瘤细胞与基质黏附能力的作用;观察白藜芦醇对黑色素瘤细胞聚集能力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白藜芦醇对血小板与黑色素瘤细胞黏附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5~50 μmol/L对B16 BL6、A375、M14、MV3细胞与基质黏附均有抑制作用(P<0.05);白藜芦醇5~50μmol/L时可见B16BL6、A375、M14、MV3细胞聚集程度减弱;白藜芦醇100μmol/L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P<0.01),对血小板与A375黑色素瘤细胞黏附无明显作用.结论 白藜芦醇对黑色素瘤细胞与基质黏附能力以及聚集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对血小板与黑色素瘤细胞的黏附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肿瘤组织的浸润和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与细胞骨架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改变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功能障碍有关。细胞黏附分子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结构,黏附分子除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外,在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也起重要作用。β-连接素(G-cat)是一种直接与作为黏附分子的E钙蛋白连接的连接蛋白,并与α-连接素、γ-连接素共同构成黏附连接的E-cad/cats复合体,对维持上皮极性、完整性起重要作用,连接素的异常将导致E-cad/cad复合体异常,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我们应用SR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的β-连接素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组织的分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骨髓基质细胞(BMSC)是骨髓细胞中除去造血干细胞(非黏附细胞)之外的黏附细胞部分,也称为塑料黏附细胞、克隆形成单位成纤维细胞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黏附功能及JW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作用BMSC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和血管黏附分子-1(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的表达,检测共培养条件下BMSC细胞对Jurkat细胞的黏附率及Jurkat细胞生长曲线变化,RT-PCR方法检测BMSC JWA mRNA表达变化.结果 atRA作用后,BMSC表面ICAM-1、VCAM-1蛋白表达增加,BMSC对Jurkat细胞的黏附能力增强,并可促进Jurkat细胞增殖,BMSC内JWA-mRNA表达增强.结论 atRA可增强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功能,并上调JWA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RT-PCR法检测了45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ICAM-1 mRNA、MMP2 mRNA及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ICAM-1 mRNA、MMP2 mRNA及iNOS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ICAM-1 mRNA、MMP-2 mRNA及iNOS mRNA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P<0.05).结论 ICAM-1、MMP-2及iNOS参与了胃癌的形成,其相互作用在胃癌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整合素在肿瘤新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文兵  雷霆 《广东医学》2007,28(6):1011-1014
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的糖蛋白受体,参与了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识别、黏附及胞内外信息的传递,在细胞功能调控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腺瘤性结肠息肉(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蛋白截短突变对MDCK细胞中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之间黏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黏附测定实验检验MDCK-N2-APC及MDCK-GFP稳定表达株系的黏附率。相对于对照细胞MDCK-GFP,MDCK-N2-APC 细胞为稳定突变株,表达APC蛋白N端449-781氨基酸片段。免疫荧光染色、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 测定在细胞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黏附分子(CD29、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细胞相比,N2细胞 基质之间黏附率增加,平均升高约180%,而细胞-细胞间黏附率约下降30%。在MDCK-N2-APC 细胞中CD29的表达水平增加,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    APC蛋白在细胞-基质及细胞-细胞间黏附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截短突变片段N2可能通过改变CD29和E-cadherin等黏附分子的表达量来影响细胞黏附,进而影响细胞的侵袭和浸润。  相似文献   

10.
中药对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黏附分子(CAMs)是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大都为分布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CAMs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导致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并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与活化、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黏附分子,将已发现的黏附分子分为五类:①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IgSF):主要包括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即CD54、ICAM-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②选择素家族(SF):包括L-选择素、P-选择素、E-选择素,其成员通过与其碳水化合物配体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滚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cDNA3.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重组质粒对单核细胞的黏附作用.方法 将pcDNA3.1-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质粒用脂质体的方法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 细胞中,G418 筛选细胞克隆.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在转录水平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在转基因ECV304 细胞中的表达.在6孔板上种植转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的ECV304 细胞,加THP-1细胞37℃孵育30 min,磷酸缓冲液轻洗3次,去除未黏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上、下、左、右、中5个视野,取其平均值得到每个视野黏附单核细胞数.结果 获得了稳定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的ECV304 细胞克隆,pcDNA3.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重组质粒对单核细胞具有黏附作用.结论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单核细胞具有明显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人胃癌细胞MKN28生长、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进行胃癌转移相关基因骨桥蛋白(OPN)的siRNA,并通过荧光定量PCR以及免疫荧光的方法,进行siRNA效果鉴定.根据siRNA的抑制效果,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非特异干扰组、特异干扰24 h组、特异干扰36 h组和特异干扰48 h组,比较对照组与不同siRNA作用时间组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迁移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 siRNA 作用48 h组,OPN的表达最低;相应地,其细胞活力降低,增殖抑制率达30.20%,迁移黏附能力降低,基质膜上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对照组与OPN干扰组比较:(42.0±9.4) vs (21.8±6.9),P<0.01],细胞对基底膜基质和纤维连接蛋白的黏附百分比明显降低[对照组与OPN干扰组比较:基底膜基质,(41.5±8.4)% vs (20.5±4.5)%;纤维连接蛋白,(25.3±4.5)% vs (14.6±2.5)%],凋亡增加.结论 OPN基因沉默能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MKN28的生长、侵袭,并促进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胡桃醌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黏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活性及表达的影响,阐明其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人结肠癌HCT-8细胞,分为胡桃醌1.25、2.50、5.00、10.00和20.00 mg.L-1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处理72 h后通过细胞黏附实验观察HCT-8细胞黏附率的变化,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和MMP9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
组比较,1.25、2.50、5.00、10.00和 20.00 mg.L-1胡桃醌组HCT-8细胞黏附率逐渐降低(P<0.05);2.50、5.00、10.00和20.00 mg.L-1胡桃醌组MMP2活性降低(P<0.05),各浓度胡桃醌处理组MMP9活性均降低(P<0.05);各浓度胡桃醌处理组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胡桃醌明显抑制HCT-
8细胞黏附,降低MMP2、MMP9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提示MMP2和MMP9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可能是胡桃醌在体
外抑制HCT-8细胞黏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致病机制和可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2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中ICAM-1、MMP-9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进行期银屑病皮损ICAM-1、MMP-9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ICAM-1和MMP-9在银屑病表达分级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ICAM-1和MMP-9的表达之间有非常好的关联性(列联系数r=0.943)。结论ICAM-1和MMP-9均可作为进行期银屑病实验室诊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细胞的迁移包括从原发肿瘤细胞中释放并侵入周围组织、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在循环系统中转移、被远处器官的毛细血管床捕获、从循环系统中迁出和在选择位点开始生长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癌细胞之间,癌细胞与正常宿主细胞之间,以及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以肿瘤细胞迁移中重要的生物学事件为线索,对其中涉及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重要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葛曙雄  刘雅辉  张立  李科事  胡岳  王涌 《浙江医学》2016,38(15):1234-1237
目的探讨水杨酸抑制人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水杨酸体外处理胃癌细胞株MGC-803后,采用基质胶黏附试验、迁移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胃癌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细胞黏附相关分子核纤层蛋白(Lamin)、核纤层蛋白C1(LaminC1)、核纤层蛋白B1(LaminB1)、纤连蛋白(FN1)、CD44、整合素A9(ITGA9)、连环蛋白A1(CTNNA1)和E钙粘素(CDH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0.5mmol/L和1mmol/L水杨酸体外处理胃癌细胞24h后,胃癌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受抑制(均P<0.05);Lamin、LaminC1、LaminB1、FN1、CD44、ITGA9和CTNNA1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CDH1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LaminB1、FN1、CD44和CTNNA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水杨酸可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黏附、侵袭能力,从而抑制胃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黏附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和抑制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CD44v6与E-钙黏附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黏附分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它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多细胞生物的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herin)是两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关系十分密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CD44v6和E-钙黏附素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抑制组织蛋白酶B表达对胃癌BGC-823细胞黏附、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CB的siRNA表达载体,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CB在各组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胃癌细胞的黏附能力;细胞侵袭性实验检测各组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各组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无关siRNA对照组相比,沉默1组和沉默2组细胞中,C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1);CB蛋白表达被显著抑制;纤维粘连蛋白和基质胶黏附的胃癌细胞数目以及穿透基质胶的胃癌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在2d、3d、4d及5d细胞孔内的吸光度值亦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无关siRNA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CB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两组的黏附细胞数目以及两组穿透基质胶的细胞数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设计针对CB基因的siRNA片段构建的siRNA载体能够有效干扰胃癌BGC-823细胞中C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CB基因表达,可以降低胃癌细胞的生长速度、降低胃癌细胞与基质黏附能力、降低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肿瘤细胞的迁移包括从原发肿瘤细胞中释放并侵入周围组织、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在循环系统中转移、被远处器官的毛细血管床捕获、从循环系统中迁出和在选择位点开始生长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癌细胞之间,癌细胞与正常宿主细胞之间,以及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以肿瘤细胞迁移中重要的生物学事件为线索,对其中涉及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重要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细胞黏附作用是将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连在一起,是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生命现象之一.细胞黏附对维持组织结构稳定、调节细胞运动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特征是其对周围组织的侵袭和破坏,并在远隔器官形成转移灶.它涉及肿瘤细胞与宿主间黏附、迁移和肿瘤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等多个复杂过程.其中细胞黏附参与整个过程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细胞黏附分子是细胞膜上的跨膜糖蛋白,目前已在人体内鉴定出50多种细胞黏附分子,根据它们的功能和结构,可大致分为钙黏附素族、整合素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五大类.研究表明,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或功能活性的改变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其中尤以对钙黏附素分子的研究最为集中.本文就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钙黏附素分子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