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章通过原位沉积法制备负载Ag6Si2O7/g-C3N4的棉织物,研究g-C3N4含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DRS)分别表征棉织物的晶相结构、物理形态、化学组成和可吸收光,XRD、SEM和EDS分析证明了Ag6Si2O7/g-C3N4成功负载在棉织物上,UV-Vis DRS分析表明负载Ag6Si2O7/g-C3N4棉织物具有较稳定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利用负载Ag6Si2O7/g-C3N4棉织物降解亚甲基蓝评价其光催化性能及耐久性,结果表明负载g-C3N4/Ag6Si2O7棉织物对MB的降解率随g-C3N4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g-C3N4含量为10%时,可见光辐照30 min后,降解率为95%,循环使用3次后仍达85%。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究TiO2/g-C3N4复合材料对棒曲霉素(patulin, PAT)的吸附与光催化降解作用研究。方法 通过超声混合后再煅烧的方法制备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TiO2)和石墨氮化碳(Graphite carbon nitride, g-C3N4)的复合材料(TiO2/g-C3N4)。分别使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FTIR)和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对3种材料进行测试分析,并研究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分别对PAT的吸附作用、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效果及及暗吸附与光降解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 TiO2/g-C3N4复合材料的FTIR图中出现了TiO2的特征峰O-H基团和Ti-O、g-C3N4的特征峰C=N和CN,表明成功合成了TiO2/g-C3N4复合材料。结果表明TiO2和g-C3N4复合后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材料,且TiO2/g-C3N4复合材料暗吸附与光降解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在温度为30℃、复合材料添加量为10 mg、吸附时间3 min、光照时间5 min时,可完全降解初始质量浓度为0.5 μg/mL的PAT。此外,TiO2/g-C3N4对PAT的吸附存在多分子层化学吸附,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PAT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 该复合材料可快速、高效地去除PAT,因此在果蔬及其制品、谷物和饲料中PAT的去除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热聚合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二氧化钛活性炭复合材料(TiO2/AC)两种前驱体,再通过两步法制备石墨相氮化碳掺杂二氧化钛活性炭复合光催化剂(g-C3N4/TiO2/AC).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以及瞬态...  相似文献   

4.
汪万强  崔莉娟  牛顿  冉茜  刘素芹 《食品科学》2018,39(14):311-316
利用铁氰化钾和硝酸铜为原料沉淀法制备铁氰化铜(copper hexacyanoferrate,CuHCF),三聚氰胺高温热解和超声剥离法合成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纳米片。将所制备的CuHCF和g-C3N4超声分散到含Nafion的乙醇溶液中,得到了CuHCF/Nafion/g-C3N4纳米复合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比表面积检测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采用滴涂法将该纳米复合物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得到CuHCF/Nafion/g-C3N4/GCE。研究发现:该修饰电极对水合肼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当水合肼的浓度介于10~1?100?μmol/L时,其催化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水合肼检测限低至1?μmol/L。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发一种简单、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 用于定量测定商业食品中日落黄(sunset yellow, SY)的含量。方法 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原料, 水热还原制备复合材料(rGO/g-C3N4)。通过滴涂法将所制备的复合物溶液滴到工作电极上, 制备传感器。结果 在最优实验条件下, 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DPV)对不同质量浓度(20~120 mg/L)的SY进行检测, 线性方程为△I=0.06864C+0.06205, 检出限为0.125 mg/L。本传感器特异性和稳定性良好, 在实际样品检测中, 回收率为97.8%~101.2%。结论 rGO/g-C3N4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SY的快速、灵敏检测, 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 在食品工业、安全检测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齐鲁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报道(作者:刘琪等):以尿素为原料,利用固相聚合方法制备层状g-C3 N4新型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并运用XRD、FTIR、SEM和UV-VIS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形貌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确定所制备的氮化碳材料为具有可见光响应的类石墨相结构。考察了g-C3 N4光催化剂的使用量、反应体系的p 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造纸废水CODcr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的热裂解法合成了光催化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研究了其对玉米赤霉烯酮(ZEN)的降解效率。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g-C3N4结构进行了解析。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在紫外光(254 nm,包括 185 nm)下,g-C3N4可诱导光催化效应,释放活性氧自由基,降解ZEN。对ZEN光催化降解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光催化材料的质量为20 mg,紫外灯的波长为254 nm(功率为50 W),初始浓度为0.5 μg/mL,照射时间为60 min时,ZEN 的降解率为96.0%。同时,对ZEN粉末样品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光催化材料的质量为800 mg、紫外灯的波长为254 nm(功率为50 W)、照射时间为50 min时,ZEN的降解率为80.0%。该结果为光催化降解ZEN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硫掺杂氮化碳纳米微球,并对其光催化杀菌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一步法制备常规石墨烯相氮化碳(g-C3N4,GCN),并采用超分子自组装法制成具有微球结构的g-C3N4,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硫掺杂(S-GCN)。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制备的纳米微球材料进行表征,通过平板计数法来验证该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光催化杀菌效果,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杀菌前后的细菌形态和细胞膜完整性。结果 与常规块状石墨烯相氮化碳相比,在微观层面,硫掺杂氮化碳纳米微球呈圆形,此结构使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加,在分子层面,S原子取代g-C3N4中部分N原子,形成C-S键,降低了光催化材料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速率。在抗菌活性方面,常规GCN在60 min内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灭菌率是73.2%和76.3%,而S-GCN灭菌率则达到98.8%和99.9%,显著提高了光催化剂的杀菌性能。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结果证明,光催化剂能够改变细菌形态以及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结论 硫掺杂氮化碳纳米微球对食源性致病菌有较好的灭活能力,有望成为新型食品安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氨基酸螯合钙的分子式是CaFeZnCuMn[R-CH_3-C(-NH_2)-O]nSO_4,分子式的情况,可以用凯氏定氮法及干化法消化,使将完全转化成(NH_4)_2SO_4和Ca~(2+)、Mn~(2+)、Zn~(2+)、Fe~(3+)、Cu~(2+)和Fe~(2+)等。然后,分别用滴定法、分光光度计法等分别去检测全氮和钙、锰、铁、锌等含量,具有操作简单、实用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接热聚合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二氧化钛活性炭复合材料(TiO2/AC)两种前驱体,再通过两步法制备石墨相氮化碳掺杂二氧化钛活性炭复合光催化剂(g-C3N4/TiO2/AC)。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以及瞬态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g-C3N4/TiO2/AC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作为模拟染料,探究g-C3N4/TiO2/AC复合光催化剂的暗吸附性能、光催化降解性能、循环使用性能和光催化降解反应动力学,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g-C3N4/TiO2/AC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且对可见光具有较好的吸收,在加入量为2.0 g/L时,其对MB的暗吸附率和光催化降解率...  相似文献   

11.
以C_(16-18)混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3, O-6,O-10, O-12)、二元醇及三氯氧磷为原料,制备出了系列脂肪醇醚Gemini磷酸盐产物。通过IR分析了产物的基本结构,并探讨了产物结构中的联结基长度、环氧乙烷加合数(EO)对其表面活性和加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联结基长度和EO数的增加,Gemini磷酸酯盐的表面活性和抗静电性增强,临界胶束浓度降低,产物相应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CMC_(4-O12)值为7.5×10~(-5 )moL/L,γ_(CMC)为43.5 mN/m;CMC_(10-O3)值为9×10~(-5 )moL/L,γ_(CMC)为41.7 mN/m;加脂后坯革的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和柔软度相应降低。其中,4-O3磷酸酯盐的加脂性能最优,经其加脂后坯革的抗张强度可达215.16 N/mm~2,撕裂强度为70.04 N/mm,柔软度为9.5 mm。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缺位取代的三元钨杂多化合物配位水被有机硫配体取代的杂多化合物的制备 .用二步合成法首次制备了 2种晶体 .[(C4H9) 4 N] 4H2 SiW11O39CuS(CH3) 2 和 [(C4H9) 4 N] 4H2 SiW11O39ZnS(CH3) 2 .通过电子光谱、拉曼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刚果红染料废水吸附处理过程中,吸附剂不易回收的问题,采用共价交联法制备出磁性吸附剂Fe_3O_4@SiO_2@PEI,研究该吸附剂对刚果红染料废水的吸附效果,分析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和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4、吸附剂用量为40 mg、吸附时间为90 min时,对刚果红废水的吸附率达到95.6%;再生实验表明,磁性吸附剂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使用后,吸附率仍在90%以上,显示了吸附剂良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多糖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水从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中提取所得的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Sephadex G-200柱层析得到1个纯罗汉多糖SGPS1;利用HPLC、GC、GC-MS、13C NMR、甲基化、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等方法分析了SGPS1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多糖SGPS1为酸性杂多糖,它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各糖残基的摩尔比为Rha∶ Ara∶ Xyl∶ Gal∶ Glc∶ GlcA=1.00∶ 2.30∶ 1.40∶ 9.07∶ 39.53∶ 2.46;SGPS1由(1→4) Glc、(1→3)Gal构成主链,且以(1→4)Glc键型为主,Glc在2-O、3-O和6-O处有分支,Gal在6-O处有分支,平均每20个主链糖残基有5个分支糖残基;侧链由(1→3)Glc、(1→6)Glc、(1→4)Gal和(1→2)Rha片段组成;Ara、Xyl以及部分Glc、Gal为末端基;GlcA在分子中是以末端GlcA和3-位取代的GlcA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无机吸附剂制取高纯果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选择了DX-4型无机吸附剂作为制取高纯果糖的吸附剂,并确定了吸附剂的技术指标:特定金属阳离子质量含量(以其氧化物形式计)>6.0%,颗粒度0.50~0.71mm,堆密度>0.60g╱mL,机械强度>110N/cm~2。在操作温度约60℃、进料流速≤0.75mL/min条件下,获得的高纯果糖纯度和收率均大于90%,同时DX-4型果糖吸附剂在工业装置上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吸附型固载二氧化氯吸附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吸附剂AC1、AC2、GZT及ATBT对二氧化氯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对二氧化氯吸附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NH3.H2O改性后AC1的孔结构和表面酸碱基团变化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微孔孔容及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对二氧化氯的吸附;与AC1相比,经NH3.H2O改性后的活性炭GAC1表面碱性基团含量、微孔孔容及微孔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其对二氧化氯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纸学报》2001,16(2):29-35
研究了一种β-O4型木素模型化合物--4-(α-(2-甲氧基苯氧基)-乙酰基)-愈创木酚的合成方法,并利用薄层色谱(TLC)、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1H-NMR)等手段对它们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确认.采用由Cu2+/吡啶/过氧化氢组成的GIF型仿酶系统对这一木素模型物进行仿酶降解,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GC-MS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该β-O4型木素模型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对这种仿酶降解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利用过量愈创木酚和4-乙酰基愈创木酚的溴化物的反应并结合羟甲基化可以得到含α-羰基的酚型β-O4木素模型化合物.GIF仿酶降解体系对β-O4型木素模型物有较强的碎解能力,降解后产生较多的脂肪族小分子化合物,一部分成为香草醛、香草酸等低分子芳香族化合物,该结果可以说明此降解体系能有效导致β-O-4型木素模型化合物的各种类型的裂解反应.  相似文献   

18.
花生种皮原花青素结构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脱脂花生种皮为原料,利用乙醇溶剂法进行粗提,得到花生种皮原花青素的粗提物。通过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花生种皮原花青素的粗提物得到3个级分,分别为20%乙醇纯化物(PSPP1)、30%乙醇纯化物(PSPP2)和50%乙醇纯化物(PSPP3)。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分析可知,PSPP1检测出2种单体、5种二聚体、7种三聚体和2种四聚体;PSPP2检测出1种单体、4种二聚物、12种三聚物和5种四聚物;PSPP3检测出1种单体、4种二聚物、7种三聚物和2种四聚物。该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种皮组分中原花青素的组成较为复杂。通过质谱及碎片信息分析,可得出花生种皮原花青素的连接键类型主要包括A型键[(C4-C8),(C2-O7),(C4-C6),(C2-O7)]和B型键[(C4-C8)或(C4-C6)]。  相似文献   

19.
吸附法处理制革工业中含硫、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谷壳、玉米淀粉和棉花为原料 ,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改性 ,研制出 3种新型的吸附剂—— PAC、SA和 SCA- 1。先用静态法研究这 3种吸附剂对硫化物和 Cr3 的吸附效果 ,以及各种因素 (如溶液 p H、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的用量等 )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并进行吸附剂的解吸再生试验 ,然后采用柱操作法模拟固定床处理制革工业废水。结果表明 :这 3种吸附剂的静态等温吸附符合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吸附效果好 ,吸附的 p H值范围宽 ,而且吸附效果不受 Na Cl和 Ca Cl2 等无机盐的影响。在解吸再生试验中 ,湿式氧化再生 PAC时 ,其吸附性能的恢复率可达 98% ;用酸化法解吸 SA和 SCA- 1,Cr3 的回收率分别可达 98.3%和 92 .8%。采用柱操作法处理制革工业废水 ,硫和铬的去除率几乎达到 10 0 %。因此 ,这 3种吸附剂在制革工业的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用超声分散浸渍法制备了掺杂SO2-4的In2O3半导体气敏材料,并对其电导和气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2-4的掺入改变了N型半导体In2O3材料的导电性能;少量SO2-4(w(SO2-4)≈2%)的存在,能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吸附氧On-2量,187℃下对乙醇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