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尽管近年来有关CHF的规范化治疗得到推广,但其患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部分原因是心力衰竭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贫血和(或)铁缺乏,那么明确机体铁代谢过程并适时进行干预,及时选择合理方案纠正铁缺乏有望成为CHF患者治疗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难点之一,随着CHF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应用,对于经充分规范化药物治疗后仍有明显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用铁剂治疗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和预后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贫血与铁缺乏症CHF患者常见贫血,虽然我国目前尚无关于CHF患者中贫血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一项美国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HF患者中贫血  相似文献   

3.
综述铁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铁缺乏可以作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病人的治疗靶点。铁缺乏在心力衰竭临床实践中仍未进行系统筛查,导致可能受益于静脉补铁的病人延迟甚至错过了最佳的补铁时机;铁缺乏在其他心血管疾病中可能有潜在作用,但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应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铁缺乏病人进行全面筛查,以确定那些更有可能从补铁中获益的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铁缺乏(ID)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铁缺乏与C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制定的诊断指南选取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0例,按照血清铁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n=27)和铁缺乏组(n=53)。分析CHF患者主要心功能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血清铁水平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铁缺乏组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铁缺乏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均低于对照组;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具体分布在对照组与铁缺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3,P0.01),铁缺乏组心功能Ⅲ~Ⅳ级病例数占其总病例数的51.85%,远高于对照组的32.08%(P0.05);铁缺乏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左心房内径(LAD)、二尖瓣早期血流速度/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中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与E/A、LAD、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T)呈正相关,与NT-pro BNP、心功能Ⅲ~Ⅳ级呈负相关(P0.05)。1年随访发现,铁缺乏组患者心力衰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其他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铁缺乏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及危险分层评估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286例年龄>60岁的CHF患者(CHF组)行临床、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CHF组患者按Hb水平又分为贫血组(136例)和非贫血组(150例);根据NYHA分为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203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83例);同时选择98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间不同性别血液学参数、血尿素、肌酐(Cr)、LVF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贫血发生率、病死率,并采用改良简化的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男、女性患者的Hb、红细胞比容、LVEF和GFR均明显降低(P<0.01),尿素、Cr和LVEDD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比较,重度心力衰竭患者Hb、红细胞比容、LVEF和GFR均明显降低,Cr、LVEDD、贫血发生率、病死率逐步升高(P<0.05,P<0.01)。CHF患者的Hb、LVEF均与Cr呈负相关,而与GFR呈正相关(P<0.01),Hb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CHF男、女性患者常伴有贫血和肾功能损害,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均与CHF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贫血、肾功能损害均使CHF患者死亡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出现贫血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有121例冠心病CHF病人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AMI)CHF 85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AMI)CHF 36例。根据有无贫血将121例病人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情况。同时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病人贫血发生情况。结果61例(50.4%)冠心病CHF病人出现贫血。不同年龄冠心病CHF病人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56岁-69岁组发生率36.1%,70岁-89岁组发生率56.5%,P〈0.05)。不同性别病人贫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心病类型致CHF病人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STAMI发生率57.6%,NSTAMI发生率33.3%,P〈0.05)。与非贫血组比较,随访期间贫血组冠心病CHF病人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CHF病人可并发贫血,7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STAMI CHF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NSTAMI CHF病人。贫血对冠心病CHF病人的病情及预后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CHF)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将196例患者分为贫血组54例和非贫血组1 42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预后、不同程度CHF患者贫血患病率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196例患者中,有54例出现贫血,占27.6%;轻度心力衰竭贫血患病率16.0%,明显低于重度心力衰竭(39.6%,P<0.01)。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年龄、男性比率及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VEF明显降低(P<0.05);再次住院、再住院平均天数及随访期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比较,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的发生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年龄、肾功能及心功能程度相关;贫血程度与心力衰竭程度相关;CHF合并贫血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铁水平与心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78例,根据入院时的血清铁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与铁缺乏组,采用心脏超声检测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6min步行试验评估运动耐力。随访6个月,统计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心力衰竭、再次入院、脑卒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结果:铁缺乏组心力衰竭症状显著加重,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增加,而LVEF值及6min步行距离低于正常组。相关性分析发现,铁缺乏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均与NTproBNP和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与6min步行距离和LVEF呈正相关。6个月随访发现:铁缺乏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显著增高,但病死率、脑卒中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铁缺乏对心力衰竭程度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病人血浆脑钠素(BNP)及内皮素-1(ET-1)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的关系及乌拉地尔对其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检测48例心力衰竭病人(CHF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和ET-1浓度.然后将CHF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加用乌拉地尔组23例,3个月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CHF组血浆BNP和ET-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均随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且均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rBNP=-0.59,P<0.01;rET-1=-0.45,P<0.05).CHF组治疗后血浆BNP和ET-1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但以乌拉地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及ET-1浓度明显增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拉地尔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和ET-1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CHF)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力衰竭病人血脂水平和心肌酶谱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CHF病人与15名健康人血样中血清TNF-α的含量、常规生化检查测定血脂、心肌酶谱。结果CHF组中不同病因间(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所导致的心力衰竭,循环中TNF-α的含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HF组总体TNF-α水平较非CHF组显著升高(P<0.05),且TNF-α增高的程度与CHF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增高趋势;而CHF组血胆固醇(T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升高,TC水平有显著性降低的趋势。且循环中TNF-α水平与心力衰竭病人血脂TC水平呈负相关(r=-0.342)。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病人血清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与心肌酶谱中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无明显相关性。TNF-α与心力衰竭病人LVEF呈负相关(r=-0.284)。结论TNF-α作为一重要的炎性介质,参与多种生理与免疫过程。其浓度增高与CHF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TNF-α可能参与心力衰竭病人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进而影响到血脂水平,尤其是可能在心力衰竭恶液质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以及与CHF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21岁,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缺血性(心肌梗死后至少40 d以上)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贫血[血红蛋白<120 g/L(男性)或110 g/L(女性)]分为两组,贫血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共242例患者入选,对197例进行随访,14例(7.1%)失访,经过平均(20±9)个月(2~41个月)随访,共36例(20%)发生全因死亡,包括贫血组13例(34%)和对照组23例(16%)(χ2=6.415,P=0.011)。结论贫血在CHF住院患者中常见,贫血增加CHF死亡率,因此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应高度重视贫血的纠正,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调查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贫血患病率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对入选的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384例)的贫血情况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贫血患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血红蛋白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1)。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血清肌酐、尿素氮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384例病人中发生缺铁162例(42.19%),发生血液稀释62例(16.15%)。结论心力衰竭人群中贫血相当普遍,肾功能不全、缺铁、血液稀释可能是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悦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期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6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心悦胶囊。所有病人以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6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明显提高、BN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悦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CHF可改善病人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2005年8月公布了Marlkin等进行的用睾酮替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研究。该试验是迄今为止所公开的、在CHF患者中进行的最大的替代治疗。之前有研究表明在男性CHF病人中睾酮的缺乏可导致肌肉萎缩,异常的能量消耗、消瘦、抑郁、疲乏等并发症。睾酮替代治疗是否为CHF的临床治疗找到了一种新的途径似乎存在一些质疑。已知的合成类固醇的心脏毒性和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减少了该治疗的接受度。作者认为,目前是支持用各学科交叉的途径治疗CHF的时候。姑息治疗的概念应当适用于CHF患者,而不仅仅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病人。睾酮替代治疗慢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评价甲状腺素对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1例严重慢性CHF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心功能和主观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结果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有治疗组中低T3综合征亚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短期口服甲状腺素治疗严重慢性CHF并无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对于CHF合并低T3综合征的病人。甲状腺素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黄成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5):1510-1511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CHF患者118例,按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常规控制心力衰竭治疗情况下,分析贫血对其心功能分级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随着贫血程度增加,心脏射血分数下降(P〈0.05);CHF时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5.6%;随着心脏射血分数的下降,肾功能障碍亦逐渐增加且程度加重(P〈0.05)。反映肾功能的各项指标随贫血严重程度的加剧,恶化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老年CHF合并贫血的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障碍恶化明显,且贫血的程度越重,其病情也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贫血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其与CHF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恶化以及死亡率增加有相关性。CHF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上调,并与CHF严重程度相关。研究发现,EPO水平是CHF患者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强预测指标,并独立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其它已经确定的CHF严重程度的标志物。与非CHF患者相比,CHF患者EPO与血红蛋白水平仅呈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可降低CHF病人BNP水平,从而改善心室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激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甲状腺激素 ( TH)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的疗效。方法  5 5例 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 CHF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 TH,疗程 4周 ,测定治疗前后 TH水平和 CHF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CHF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 ( T3 )、四碘甲腺原氨酸 ( T4)明显降低 ,且与心力衰竭程度成正比 ,反三碘甲腺原氨酸 ( r T3 )升高 ,经小剂量 TH治疗后 T3 、T4升高 ,r T3 降低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CHF病人存在低 TH状态 ,经 TH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 ,自觉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是CHF普遍存在的合并症,与其不良预后独立相关,应用铁剂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以及预防再住院,进而降低心衰死亡率。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指南建议在所有新出现的CHF病例中测量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