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尽管近年来有关CHF的规范化治疗得到推广,但其患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部分原因是心力衰竭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贫血和(或)铁缺乏,那么明确机体铁代谢过程并适时进行干预,及时选择合理方案纠正铁缺乏有望成为CHF患者治疗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正>ESC心力衰竭学会主席说,心血管医生应认识到常规检查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铁水平并治疗其铁缺乏的重要性。目前,在典型情况下,CHF病人只有发现有贫血时才检查铁水平,但波兰Wroclav医科大学的Piotr Ponikowski称,心力衰竭病人的铁缺乏不一定与贫血有关。Ponikowski称:"一些新的研究反映铁缺乏似独立地与CHF症状相关联(包括运动耐量),造成预后不良的印记,也成为一个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3.
慢性疾病常合并贫血,而贫血可使症状恶化和生活质量低下,慢性心力衰竭(CHF)时常见贫血,纠正贫血可明显改善症状和心脏功能。该研究旨在评估CHF时血红蛋白(Hb)浓度和生存率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贫血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其与CHF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恶化以及死亡率增加有相关性。CHF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上调,并与CHF严重程度相关。研究发现,EPO水平是CHF患者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强预测指标,并独立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其它已经确定的CHF严重程度的标志物。与非CHF患者相比,CHF患者EPO与血红蛋白水平仅呈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常常伴有贫血,而且贫血会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生存率下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心力衰竭中的贫血,能够使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慢性疾病常合并贫血,而贫血可使症状恶化和生活质量低下,慢性心力衰竭(CHF)时常见贫血,纠正贫血可明显改善症状和心脏功能。该研究旨在评估CHF时血红蛋白(Hb)浓度和生存率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 044例从1997年6  相似文献   

7.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慢性心力衰竭(CHF)患病率为0.9%,而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0%[1].贫血在CHF中极为常见,研究表明CHF患者50%以上伴有贫血[2],是影响心衰预后的重要因素,可使心衰的病死率明显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181例CHF患者贫血的患病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磷酸肌酸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晚期CHF患者往往存在“能源饥渴”状态 .尽管近年来治疗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循证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使CHF的治疗原则有了很大的改进,2002年1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的发表,更使我国CHF的治疗有了规范化的指南,但对一部分不能耐受规范化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的高龄老年人,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加用磷酸肌酸(CP)治疗对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重症CHF患者的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是CHF普遍存在的合并症,与其不良预后独立相关,应用铁剂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以及预防再住院,进而降低心衰死亡率。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指南建议在所有新出现的CHF病例中测量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以及与CHF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21岁,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缺血性(心肌梗死后至少40 d以上)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贫血[血红蛋白<120 g/L(男性)或110 g/L(女性)]分为两组,贫血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共242例患者入选,对197例进行随访,14例(7.1%)失访,经过平均(20±9)个月(2~41个月)随访,共36例(20%)发生全因死亡,包括贫血组13例(34%)和对照组23例(16%)(χ2=6.415,P=0.011)。结论贫血在CHF住院患者中常见,贫血增加CHF死亡率,因此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应高度重视贫血的纠正,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CHF)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将196例患者分为贫血组54例和非贫血组1 42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预后、不同程度CHF患者贫血患病率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196例患者中,有54例出现贫血,占27.6%;轻度心力衰竭贫血患病率16.0%,明显低于重度心力衰竭(39.6%,P<0.01)。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年龄、男性比率及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VEF明显降低(P<0.05);再次住院、再住院平均天数及随访期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比较,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的发生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年龄、肾功能及心功能程度相关;贫血程度与心力衰竭程度相关;CHF合并贫血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黄成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5):1510-1511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CHF患者118例,按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常规控制心力衰竭治疗情况下,分析贫血对其心功能分级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随着贫血程度增加,心脏射血分数下降(P〈0.05);CHF时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5.6%;随着心脏射血分数的下降,肾功能障碍亦逐渐增加且程度加重(P〈0.05)。反映肾功能的各项指标随贫血严重程度的加剧,恶化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老年CHF合并贫血的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障碍恶化明显,且贫血的程度越重,其病情也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临床试验表明,促进生物合成代谢的药物如生长激素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症状[1].国外报道,使用雄激素治疗CHF亦有相同的疗效.我们观察雄激素治疗CH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贫血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它与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再住院率、病死率等预后密切相关。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合并贫血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改善心功能、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但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血压升高、血栓形成、癫痫发作等不良反应。就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安全的。现就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加重导致的一种综合征,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CHF患者常合并贫血,但长期以来,CHF与贫血之间的关系一直被忽视,最近数年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慢性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CHF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CHF的治疗是临床的难题之一,过去常采用的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方法,虽能改善症状,但不能改善老年人的预后[1].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肌纤维、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2].本文旨在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CHF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研究已经证实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除了应用于终末期肾病和透析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不仅仅与造血致红细胞生成作用有关,与其具有细胞保护作用明显相关。为探讨EPO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中的治疗作用,本文观察40例采用EPO治疗有轻度贫血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23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雷 《内科》2009,4(3):392-39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器质性心脏疾病发展的必然结局。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症状;另一方面是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住院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住院治疗的2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脏与肾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使得心肾综合征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贫血不仅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 并发症之一,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亦非常常见,因此称之为心肾贫血综合征。贫血会显著增加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和死 亡风险,并促进肾脏病进展,增加肾脏替代治疗的风险。在心肾贫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及铁 缺乏等均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对于心肾贫血综合征的治疗也应重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补充、低氧诱导因子-脯 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及补铁治疗。目前在心肾贫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 需要更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冠心病CHF合并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PO,使其血红蛋白浓度≥110g/L。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6min步行距离及BNP水平等均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EPO可减轻冠心病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