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雅媛  王彤  刘红 《肿瘤》2012,32(10):805-810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和生存情况,并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61年1月-2011年12月共12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与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12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0.5%,5年无病生存率为5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恶性肿瘤家族史(P=0.041)、肿瘤大小(P=0.005)、临床TNM分期(P=0.005)、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P=0.013)和是否行乳腺癌根治术(P=0.016)是与男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相关的预后因素,而是否有恶性肿瘤家族史(P=0.015)、肿瘤大小(P=0.000)、临床TNM分期(P=0.002)和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P=0.010)是与男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相关的预后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45)、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P=0.026)和是否行乳腺癌根治术(P=0.000)是与总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肿瘤大小(P=0.010)和是否行乳腺癌根治术(P=0.001)是与无病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是否行乳腺癌根治术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以及以乳腺癌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男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邢镨元  罗扬  何静  冯奉仪 《实用癌症杂志》2007,22(6):641-644,647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6例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3.5%,总生存率为95.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37)、肿块大小(P=0.0002)、术后放疗(P=0.0176)、化疗(P=0.0104)、内分泌治疗(P=0.009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因素;年龄(P=0.0113)、肿块大小(P=0.0375)、ER(P=0.0046)、PR(P=0.0275)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P=0.002)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块大小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356 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356 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临床病理指标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回归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三阴组与非三阴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35岁者为8.43%(P=0.000),Ⅲ期患者为21.91%(P=0.022),肿瘤直径>5cm者为13.91%(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为56.46%(P=0.017),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为21.35%(P=0.002)。 两组5 年无瘤生存率和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有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状态为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非三阴组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肿瘤体积较大,组织学分级较高,诊断时分期较晚,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率均较低,较早发生转移的高危特点。明确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特别是淋巴结状态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住院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淋巴结转移枚数、新辅助化疗(NAC)方案、疗效评价,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TNM分期、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淋巴结转移枚数、疗效评价,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现不同NAC治疗周期、手术方式、术后有无放疗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ER表达、HER-2表达、疗效评价均为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NM分期、ER表达、HER-2表达、疗效评价为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生存预后进行分析,规范手术方式,探讨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38例患者中,男1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7岁(28~75岁),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8例,局部扩大切除术10例.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9%、18.5%、5.7%,1、3、5年总生存率分别85.8%、24.1%、6.4%.肿瘤厚度≥1.51 mm、肿瘤直径≥3 cm与淋巴结转移相关(x2值分别为13.093、4.449;P值分别为0.011、0.020),且肿瘤厚度亦与远处转移相关(χ^2=11.965,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治疗与无病生存相关(χ^2=7.441,P=0.006);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总生存相关(χ^2值分别为16.741、16.474、16.775;P值分别为0.002、0.000、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治疗为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 1.420~17.621,P=0.012);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 0.250~0.949,P=0.035;95% CI 1.033~2.573,P=0.036).结论 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重视免疫治疗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是提高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5年总生存率为67%。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60%,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43%,Ⅳ期患者无5年生存病例。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P=0.006)、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3)和肿瘤分期(P=0.004)影响患者预后。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分期(P=0.009)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大,预后差,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模式:其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15例腋窝淋巴结阴性及225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月经状况(P=0.04)、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级(P=0.008)、肿瘤位置(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肿瘤位置是影响淋巴结阴性和阳性乳腺癌患者独立的临床病理因素。两组预后指标分析显示,阴性组有较低的复发率(P<0.001)及远处转移率(P=0.002),有较高的术后生存率(P<0.001)。其中,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级(P=0.003)、肿瘤位置(P<0.00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的因素;肿瘤大小(P=0.012)和肿瘤位置(P<0.001)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的因素。结论: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肿块大小、肿瘤位置是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临床病理因素,也是影响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35岁)和高年龄组(≥35岁)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低年龄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 月至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3 例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低年龄组及高年龄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年龄组占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7.96%。与高年龄组相比,临床分期Ⅲ期患者占37.21%(P=0.027),肿瘤直径>5cm者占 39.53%(P=0.000),组织学分级Ⅲ级的患者占37.21%(P=0.015),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占62.79%(P=0.012),术后进行放疗的患者占53.49%(P=0.010),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占44.19%(P=0.000),5 年无进展生存率53.49%(P=0.000)及总生存率67.44%(P=0.000)均与高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状态既是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预后的因素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低年龄组具有肿瘤体积大、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复发、病期晚、预后差的特点,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特征及预后的特点。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35例的男性乳腺癌患者和377例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比较两组预后差异, 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女性乳腺癌相比, 男性乳腺癌好发于乳晕区(P=0.001), 具有较高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P < 0.05);男性乳腺癌以Luminal A和Luminal B1型为主, 其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乳腺癌(P < 0.05);男性乳腺癌5和10年总生存率为81.3%和68.1%、无病生存率为72.3%和50.5%, 显著低于同期诊断的女性乳腺癌5、10年总生存率(91.8%、79.2%)(P=0.001)、无病生存率(82.6%、60.9%)(P=0.00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HER-2状态、分子分型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预后的因素(P < 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P < 0.05)。  结论  男性乳腺癌较女性乳腺癌预后差, 分子亚型以Luminal A和Luminal B1型为主, 其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乳腺癌, 表明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Liao YQ  Xu BH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8):615-618
目的分析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肿块直径≤2 cm、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118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辅助治疗进行分析,以发现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75.0%。腋窝淋巴结转移4~9个及≥10个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5%和59.8%(P=0.009),术后化疗患者与未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和53.3%(P=0.001),术后内分泌治疗者与未行内分泌治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和61.9%(P=0.001)。单因素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术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术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易于转移的趋势,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腋窝淋巴结转移≥10个的患者;肿瘤分期、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合理的综合治疗有可能改善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在Ⅱ期结肠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侵犯邻近器官、脉管浸润、淋巴结解剖个数及术前CEA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和脉管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共85.0%(108/127)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辅助化疗组中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显著多于未化疗组(P=0.000)。结论Ⅱ期结肠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组织学类型和脉管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建议对存在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年龄≥65岁且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与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ORR)为86.67% (65/75),pCR为18.67%(14/75).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肿瘤直径是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达pCR的影响因素(×^2=4.08,P=0.043).老年乳腺癌患者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70.90%、81.3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合并疾病、TNM分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状态、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及pCR(×^2=4.18、3.92、6.50、13.04、6.29、7.18,P=0.041、0.048、0.011、0.000、0.043、0.007).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阴性是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1,95% CI:1.19 ~ 10.29,P=0.022),合并疾病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4,95% CI:0.04~0.44,P=0.001).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和独立的预后因素,应综合评价病情,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10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2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患者10年生存率为70.5%。多因素分析表明,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是否三苯氧胺治疗、腋窝淋巴结临床及病理分期与患者的10年生存期有关。结论: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是否三苯氧胺治疗、腋窝淋巴结临床及病理分期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10年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同时转移性乳腺癌(synchronous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sMBC)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sMBC患者26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40例,非手术治疗22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为83.8%和71.6%(P=0.018),3年生存率为47.1%和23.5%(P=0.000),5年生存率为22.1%和11.4%(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阳性和术后化疗是提高sMBC患者手术疗效的预后因素,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化疗是影响手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部分经过选择的sMBC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术后化疗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价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肿瘤缓解深度对生存期的影响,应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缓解深度与PFS及OS均呈中等程度相关。不同缓解深度患者的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体重减少(P<0.000 1)、缓解深度(P<0.001)为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体重减少(P<0.000 1)、体力状态(P=0.001 2)、缓解深度(P<0.001)、化疗周期(P=0.000 2)、二线治疗(P=0.006 7)为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对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235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4.3个月,其中早期复发145例(≤2年),晚期复发90例(>2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化疗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1)、淋巴结转移(P=0.007)、术后化疗(P=0.011)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3)、TNM分期(P<0.0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胃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预后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转移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5年无瘤生存率与绝经前、后发病,原发病灶大小,是否保乳,病理类型,化疗方案均无关(均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均有相关性(均P〈0.05)。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与家族史、与放疗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保乳与否及常用的化疗方案与预后均无关;放疗可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但不能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术后转移者预后差,生存期〈2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寻找其预后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A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59±10.62)岁(27~73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1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21例患者接受辅助性治疗。相较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临床分期晚(III期及IV期)、Ki-67指数高(≥10%),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及P=0.018)。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预后情况:接受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远期预后显著优于未接受手术者(P=0.006)。对于接受NCCN指南推荐治疗方案的患者,II期-III期ACC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优于IV期患者(P<0.001);而Ki-67指数<20%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优于Ki-67指数≥20%的患者(P=0.011)。肿瘤体积、是否存在钙化等特征与预后无关。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发现临床分期晚(P=0.006)和高Ki-67指数(≥20%,P=0.025)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C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完整切除病灶可提高生存率。IV期与高Ki-67指数(≥20%)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