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主、被动最大张口度(AMMO、PMMO)与颞下颌关节强直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8只健康雄性绵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只。实验组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其中左侧翼外肌被切断以阻断其功能;对照组绵羊未进行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2、24周对所有绵羊体重、AMMO、PMMO、颞下颌关节形态学特点进行测量评估。结果 实验组只有右侧保留翼外肌功能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术后12、24周,实验组绵羊AMMO、PMMO、极限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实验组绵羊AMMO和PMMO与骨融合区宽度、长度、面积及钙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 < 0.05),其中骨融合区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术后12、24周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95)。结论 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中阻断翼外肌功能可阻止骨强直的发生;对于早期髁突矢状骨折,可通过牙合垫或牙合板进行张口训练,进而阻断翼外肌功能。当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强直时,骨融合区面积越大,张口受限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学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验证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只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外侧1/3切除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绵羊动物模型.左侧颞下颌关节作为实验组,切断左侧翼外肌;右侧关节作为对照组,保留右侧翼外肌.所有绵羊均在术后12周实施安乐死.所有颞下颌关节复合体通过大体解剖、螺旋CT、显微CT、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大体解剖发现,对照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而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只发生纤维粘连;螺旋CT和显微CT检查发现,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颞下颌关节间隙可见钙化影像,上下关节面可见新骨长入关节间隙的不规则钙化影像,对照组的髁突最大内外径及最大前后径明显大于实验组;显微CT显示,两组所有显微结构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髁突新生骨小梁总体表达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髁突骨折区新生骨小梁的主要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不一致;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关节发生了骨强直,但实验组无骨强直发生.结论:当髁突发生矢状骨折时,翼外肌对骨折块有牵拉(类似牵张成骨)的病理性作用是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昌奎  胡开进  刘平  邓天阁  江欣  程鹏 《口腔医学》2012,32(12):705-708
目的 观察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的改建是否有影响以及是否会进一步导致关节强直的发生。方法 将12只健康成年绵羊随机分为2组,均以右侧颞下颌关节作为手术实验侧,人为手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一组保留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丽,行使其功能,另一组切断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丽,阻断其功能,术后即刻行MRI检查,确定翼外肌是否离断。术后1周对动物模型行CT三维检查,测量髁突骨折块的移位距离及髁突内外径的改变,术后4周、12周及24周时处死动物,再次行CT检查,多平面重建后对髁突形态相关参数测量,以观察髁突的形态变化。结果 通过CT三维测量,两组髁突内外径的改变有明显的差异(P<0.05),证实翼外肌对髁突游离骨折端有牵拉作用,保留翼外肌功能组,对髁突矢状骨折后髁突形态的影响更明显。结论 此动物模型的建立,证实翼外肌对髁突矢状骨折后髁突形态改建的确有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翼外肌牵张成骨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揭示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强直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本研究纳入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8只,双侧髁突均通过手术建立复合创伤继发TMJ强直动物模型,即手术造成双侧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移位及关节窝损伤。此外,左侧切除部分翼外肌作为实验组,右侧保留翼外肌作为对照组。术后12周,通过用大体观察、螺旋CT扫描、Micro-CT扫描、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TMJ样本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 肉眼观察可见:对照组发生了TMJ骨性强直而实验组仅仅是纤维强直。螺旋CT和Micro-CT结果显示: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关节面粗糙、有新骨形成并突入到关节腔内,且关节腔内有钙化的骨痂形成;对照组髁突的最大内外径和前后径均明显大于实验组(P<0.05);Micro-CT扫描结果还显示:对照组新生骨小梁的方向与翼外肌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无此特征。组织学结果也印证了对照组关节内发生了纤维-骨性强直,而实验组仅为纤维强直。 结论 在髁突矢状骨折的愈合过程中,翼外肌发挥了类牵张成骨的作用,从而参与创伤性TMJ强直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成2组。采用截骨术造成动物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组A保留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着,保留其功能。组B在术中切断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着,阻断其功能。术后2、4、12、24周,分别处死动物,并分离完整的颞下颌关节(TMJ)大体下观察,按TMJ矢状方向分成内中外各1/3固定,HE染色和丽春红三色染色。结果组A即保留翼外肌功能组,较组B髁突有更多新骨形成,髁突形态改变更严重。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致更多新骨形成,甚至发生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6.
《口腔医学》2017,(3):203-207
目的通过复合创伤模式,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提供实验载体。方法绵羊5只,除1只正常对照外,其余4只通过手术造成双侧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窝损伤、关节盘部分切除的复合创伤。术后12周,通过螺旋CT检查、测量观察和组织学观察评价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结果 4只用于建模的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均发生骨强直,CT检查发现髁突间隙内有钙化的骨痂形成,两侧关节面可见毛糙的新骨形成,伸入到关节间隙内。组织学观察可见关节间隙充满了丰富的新生软骨基质、软骨细胞和少量纤维组织。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符合临床损伤方式及发病过程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实验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髁突矢状骨折继发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1例、48侧继发于髁突矢状骨折的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31例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平均外伤年龄15.6岁,其中23例(74.2%)外伤年龄小于16岁。病程3月~20年,平均病程6.5年。42侧强直关节的关节盘发生移位,6侧强直关节的关节盘完全破坏。强直关节标本镜下观察:内侧髁突骨折块发生废用萎缩性改变,外侧骨球区见软骨细胞呈灶性增生成骨,关节盘纤维结构紊乱、玻璃样变性。结论:青少年髁突矢状骨折易发生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盘的移位损伤是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重要条件。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首先发生在关节外侧,融合骨赘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软骨化生、成骨。  相似文献   

8.
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方法:实验用小型猪4头.手术造成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切除部分关节盘,破坏颞骨和髁突的关节面,制动关节.术前及术后4个月测量下颌张口度,作CT检查,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实验动物中的2只术后4个月时张口度减小近1/2;CT显示关节窝与和髁突之间有骨痂形成;组织学证实关节窝与髁突之间被大量纤维组织占据,其中间杂有新生骨岛和骨桥.结论:初步成功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关节强直的动物模型,但可重复性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查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动物,所有绵羊都用超声骨刀造成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其中组1动物切断翼外肌,组2动物保留翼外肌功能。每组动物分别在术后4周(各2只)、12周(各4只)、24周(各4只)处死。处死后行CT检查,CT三维重建观察髁突形态,并解剖颞颌关节(TMJ)以观察髁突形态。结果:组2即保留翼外肌功能组,较组1髁突有更多新骨形成,髁突形态改变更严重。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程特点与分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的髁突骨折类型及病程特点;探讨各分类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31例42侧创伤性TMJA,按Sawhney分类分成4型。Ⅰ型和Ⅱ型强直分别行关节松解和融合骨切除术+关节盘复位术;Ⅲ型和Ⅳ型强直分别行全关节切除和全关节扩大切除术+颞肌筋膜瓣衬垫术、选择性下颌支后缘垂直骨牵引及颏成形术。术后复查9~54个月(平均30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回顾调查引起强直的髁突骨折类型和强直发生的过程。手术与CT及MRI对照观察早期骨化部位、关节盘移位和关节残余运动方式。结果创伤性TMJA均继发于髁突矢状和粉碎性骨折,且关节盘发生移位者。I型(纤维性)强直通常出现在伤后4~5个月,平均张口度18.3mm。术中探及的关节盘全部发生移位,早期强直骨化发生在无关节盘区域。随诊期内,2例(6.45%)复发,其他患者张口度均稳定维持在30mm以上。结论髁突矢状和粉碎性骨折是最容易导致关节强直的骨折类型。关节盘移位是强直形成的重要因素。早期手术可以复位关节盘,避免后期强直时必须切除全关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一种保存翼外肌功能的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式。方法: 对3例因严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行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的患者,采用髁突截骨下降的方法保存翼外肌附着,避免传统颞下颌关节置换术术中切断翼外肌对翼外肌功能所造成的损害。通过术后1年连续随访,从影像学结果与临床效果两方面评估该方法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下降的髁突头与外侧移植的肋骨-肋软骨均贴合良好,无明显移位,肋骨-肋软骨与髁突头之间骨皮质连续,愈合良好;患侧翼外肌与髁突头附着紧密,肌束走行正常,未见明显肿胀、变形。术后连续1年的随访表明,采用保存翼外肌附着术式的患者,在开口度、前伸及侧方运动程度和饮食功能方面均恢复良好,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下颌运动范围逐步增大。结论: 保留翼外肌附着的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在术后下颌运动的恢复方面优于传统的颞下颌关节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并有效防止复发的方法.方法 对3例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除将残余关节盘复位缝合外,分别用喙突、残留髁状突及喙突联合钛金属关节头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结果 病例1术后1年复查,张口度为2.5 cm,咬合时下颌偏术侧.病例2术后1年复查,张口度为3.7 cm,咬合关系正常.病例3术后3个月复查,张口度为3.9 cm,前牙轻度开(牙合).结论 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使残余的关节盘复位,保留残留的髁状突,并使其复位固定,有望提高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手术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带蒂颞肌筋膜瓣联合冠突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评价其重建颞下颌关节的效果。方法:对6例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患者切除病变区骨质,形成骨间隙,采用带蒂颞肌筋膜瓣转移充填骨间隙和冠突切取植入构造新的“髁突”,重建颞下颌关节。手术后常规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4~28个月,开口度3.1~3.8cm,平均开口度3.5cm,效果满意。结论:带蒂颞肌筋膜瓣联合冠突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具有多方面优势,是防止颞下颌关节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翼外肌上头与颞颌关节的形态学联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垂于髁状突横轴的颞下颌关节连结矢庆组织切片,观察了30侧成人翼外肌人头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联系。结果:翼外肌上头主要附丽于髁状突,仅见不到半数的关节盘有少量肌纤维附丽,且附丽范围限于关节盘的内侧1/6段。作者据此对Bell关于颞下颌关节功能运动的生物机械学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提出了质疑对翼外肌上头功能亢进引起关节盘前移位的观点作了商榷,对翼外面上头的生物机械学机制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垂直于髁状突横轴的颞下颌关节连续矢状组织切片,观察了30侧成人翼外肌上头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联系。结果:翼外肌上头主要附丽于髁状突。仅见不到半数的关节盘(46.67%)有少量肌纤维附丽,且附丽范围限于关节盘的内侧1/6段。作者据此对Bell关于颞下颌关节功能运动的生物机械学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提出了质疑,对翼外肌上头功能亢进引起关节盘前移位的观点作了商榷,对翼外肌上头的生物机械学机制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髁状突骨折与颞颌关节骨性强直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髁状突骨折与发生颞颌关节骨性强直的关系。方法 对 2 8例有髁状突骨折病史的颞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 ,术前拍颞下颌骨全景X线片 ,CT横断或冠状扫描 ,部分病侧同时行二维和三维重建 ,并与外伤后X线片对照。在施行颞颌关节成形关节重建术中 ,采用颧弓根水平高位截骨 ,探查髁状突和关节盘的存在。结果  2 8例伤后的X线片均提示 :发生颞颌关节强直的病例为髁状突高位 (囊内 )横断骨折。而且 ,髁状突骨折块移位大 ,下颌升支明显上移。术前冠状CT显示髁状突移位于关节骨性强直区的内侧 ,上移的下颌升支与关节窝骨性融合。术中探查发现 2 0例 2 2侧有明显移位的完整的髁状突和关节盘。结论 在髁状突颈部高位 (囊内 )横断骨折病例 ,若髁状突骨折块发生严重移位、脱出关节窝外 ,可同时伴发关节盘移位。而下颌升支则在升颌肌群牵引下明显上移 ,形成对关节窝的继发损伤 ,最终导致颞颌关节骨性强直。对该类髁状突骨折应积极开放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保留关节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达到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改善面部外形和防止术后复发的目的。方法: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5~54岁之间,病程1~16年不等,开口度0~1.5cm。手术方法凿开关节窝与髁突之间的骨性融合,凿除前内侧移位的髁突骨折碎片,将残余的关节盘向外牵拉、复位与外侧关节囊缝合,并将髁突与关节窝磨改光滑。结果:术后17例随访l~7年,保留关节盘手术的病例均无复发,术后开口度平均达到3.36cm。一例11岁的女孩术后3年发现,面部畸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恢复颞下颌关节正常结构,保留关节盘在防止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后复发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成人髁突骨折类型。方法:回顾口腔外科关节组2010—2012年收治的由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从损伤到发生强直有完整CT资料的成人病例,按照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将髁突骨折分为3级,0级为下颌支残端位于关节窝内,与之无接触;1级为下颌支残端位于关节窝内,与之有接触;2级为下颌支残端外上方脱位出关节窝。结合髁突骨折类型、骨折块移位程度和关节盘的位置、下颌骨其他部位骨折情况等,分析关节强直形成的原因。结果:13例(24侧)导致关节强直病例的髁突骨折有完整的CT资料,导致关节强直的髁突骨折类型均为囊内骨折,其中B型占70%。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中,0级0侧;1级10侧,占41.7%;2级14侧,占58.3%。0级和1级的关节盘均伴髁突骨折块移位,后外侧带断裂。形成关节强直的髁突骨折中,77%伴颏部骨折,导致牙弓增宽。结论: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对于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其中0级不易引起关节强直;1级较容易引起关节强直,是手术的相对适应证;2级最容易引起关节强直,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其他危险因素还有髁突囊内B型骨折和合并牙弓增宽的下颌骨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喙突移植在颞下颌关节强直矫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 03~2007- 03期间15 例应用自体喙突移植重建髁突的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其中,单侧13 例,双侧2 例,并对其颞下颌关节功能、咬合、X线表现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2 个月的观察随访,有14 例患者张口度达到满意效果,有1 例患者关节强直复发(张口度20 mm).X线片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移植喙突与下颌支均达到骨性愈合.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所有喙突均出现顶端变扁平或圆钝等骨改建征象.成年患者移植的喙突都有一定程度的骨吸收,但未导致咬合改变.结论: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中,自体喙突可以作为髁突重建的一种新的移植骨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内置式牵引器治疗8例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患侧升支区制备一个1.5~2.0cm颊舌向等宽的骨间隙,并去除喙突,恢复开口度,升支后缘方块截骨,截骨块保留翼内肌附着,与下颌骨间安装牵引器,术后采用升支牵引成骨术,每日牵引1mm,分2次完成,重建颞下颌关节结构及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并坚持开口训练18个月以上。结果经牵引成骨后,患者牵引间隙成骨良好,新形成的关节形态得到改建,升支高度延长1.2~2.1cm,开口度达到正常。结论牵引成骨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