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解决近年来城市物流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地下物流为基础,对地铁与地下物流系统的结合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针对结合式客货共线地铁物流运输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武汉市为例对货运相关的地铁系统结构进行了方案设计,并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物流模型对系统的货运能力建设成本和节能效益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结合式客货共线地铁物流运输模式作为现有地铁物流向地下物流的过渡模式相较于其他模式而言在前期投资和工程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试用于武汉市可承担30%~40%的城市公路非危险品物流货运量,但地铁物流在服务范围、货物种类等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无法代替地下物流系统;根据仿真数据结果初步预测每年可节省碳排放量36.5亿m3。  相似文献   

2.
预防货物运输导致的环境恶化和交通拥堵正成为城市交通规划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地下物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运输货物,是突破交通网络运输能力瓶颈、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物流服务质量的有效方式。但地下物流系统前期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因此,依托城市地铁的富余运能,结合地下物流系统实现协同运输,可以解决地铁沿线地区货物运输问题。笔者针对地铁与地下物流系统协同运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协同运输的3种可行方式。考虑地铁客运特征、地下货物运输特征和城市货物需求3个因素,提出运用K-means聚类和Dijkstra算法来定量化分析3种协同运输系统对城市地铁客运和地面物流配送的影响,为未来城市地铁和地下物流的规划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地铁-货运系统因其较低的工程投入和显著的社会及环境效益,被认为是当前城市地下物流的优先发展模式。本文针对地铁货运网络设施在“共线-分离”运作模式下的若干共性决策问题,提出系统性规划框架与原型设计方案。首先从节点通道设施分级、单元装箱策略、网络化运输流程和系统运行边界4个方面阐释了地铁客货协同机理;其次,基于“客货零干扰”、“自动化作业”、“地下空间节约”等原则,针对换乘地铁货运站点这类复杂设施,界定了10项站内基本功能模块和6项货流搬运业务;最后以南京地铁大行宫站为例,构建了“中岛-双侧式”地铁客货站台、站厅的3层地下功能区布置方案及配套物流作业方案,实现了站点整体配置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在规划设计中面临货运需求量数据缺失的难题,针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适用性,建立了货运需求量预测模型,以优化其网络形态和性能。根据灰色关联理论、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提出了基于GRT-GA-BP算法的货运需求量预测模型,进而识别影响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货运需求量的关键因素,并对影响货运需求量的关键要素的历史数据进行训练以预测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货运需求量。以北京市某新区规划设计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货运网络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提出货运需求量预测分析方法,能够为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数据基础,进而合理设计网络节点和通道的货运容量。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将城市货运功能从地面转移到地下空间,既能够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释放地面道路运输的压力,又能降低货运车辆尾气排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减少货运安全事故的发生。终端作为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与其他运输形式衔接的重要节点,其合理的规划与否决定了地下物流系统能否有效提高运行效率。本文利用AnyLogic仿真建模软件,对南京某商业区地下物流终端进行建模、仿真和优化。通过采用敏感性分析实验方法对搬运AGV数量和打包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优化,本文从货物流通、配送时效、设备利用率、车辆利用率等方面分析了地下物流系统的有效性,为该地区的地下物流终端规划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利用西安地铁2号线冬、夏季室内外温湿度实测数据,通过计算相对热指标(RWI)与热损失率(HDR)等暂时热舒适指标来评价地铁站内乘客的热舒适状况,分析了乘客由室外进入地下双层岛式车站站厅和站台层过程中的热舒适变化特点。结果显示:夏季实测地铁站内空调温湿度数据基本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但乘客在由室外进入站厅层、再进入站台层的过程中RWI值变化较大,可能造成乘客的热不适,建议适当提高地铁站内空调运行温度来实现地铁站环控系统的节能运行;冬季乘客基本感觉热舒适。  相似文献   

7.
传统港口集疏运方式——集卡车货运交通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给港口城市交通及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解决港城矛盾,促进港城融合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集疏运新模式——基于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的集疏运模式,并以上海港为例,提出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的布局方案,从交通、经济及社会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集卡车为主的传统集疏运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港口集疏运货运交通的需求,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对保障货物高效运输、减少交通拥堵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解决港城之间矛盾,综合效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交通工程普遍存在施工难度大、空间狭小、周边紧邻建筑物、道路、市政管线等特点,在地铁站出入口工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在复杂的施工条件下完成出入口暗挖施工中的支护工作,是地铁施工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阐述西安地铁2号线永宁门站IV号出入口工程超大管棚支护技术的设计思路,结合监测数据分析,说明了浅埋暗挖支护技术综合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具体购物广场的实例,分析其地下商业与地铁站连接的地下商业空间与形态。重点论述在地铁交通的影响下地下商业空间与形态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并通过实例研究得出地下商业空间与形态具体设计手法。解决在地铁交通的影响下进行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的特点,使其与地铁交通有机结合,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为地铁交通的影响下进行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具体操作手法。  相似文献   

10.
地下物流系统是通过自动运输技术与地下隧道或管道相结合,利用地下空间进行货物运输的新模式。在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规划中,明确系统服务的货物品类,预测地下物流货运需求量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新模式下的运输单元、货物品类、货运量等尚不明确。本文首先是分析适应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运输制式,再根据运输制式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接驳,制定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运输单元,然后依据运输单元规格对进入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货物品类进行分类和筛选,最后用两种不同维度的预测方法:地区生产总值GDP与货运量的关系,以及人均消费量与货运量的关系预测地下物流货运量,并通过算例验证。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物流运输制式、运输单元、货物品类,同时提供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货运量的需求预测方法,以期为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发展及规划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使城市物流配送的难度加大,配送延迟风险提高、配送可达性降低、配送成本提高,对城市物流服务水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地铁作为当下绿色环保的城市运输体系,具有轨道网络覆盖面高、运营速度快、运营时刻稳定等优点,若能利用地铁承担部分城市内部的物流运送工作,将能极大地改善现存的物流配送难题。本文从集装设备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全新的城市地铁集装运送模式,利用地铁空闲时刻开展城市物流运输活动,既能解决当下城市道路拥堵对城市货运的限制问题,又能降低地铁空载带来的成本损耗,增添地铁运营收益,实现物流配送与地铁运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2.
杨程 《城市建筑》2013,(24):95-96
在地铁施工建设中,地铁明挖车站的模板施工技术对于保证地铁的施工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都市东洪路车站为地下二层标准的岛式明挖车站,本文针对本地铁车站的模板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地铁换乘站具有快捷、便利和高效等特点,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地铁等交通设施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该文从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地铁换乘站设计:从城市整体空间的角度研究换乘站在城市地铁线路中的分布规律,从换乘站在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布局形式和地下空间设计的特点探讨换乘站快捷、高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列车所处位置在扑救火灾时的影响进行利弊分析,证明地铁列车发生火灾时,停在站台处置比停在隧道内处置具有人员疏散逃生方便、排烟效果好、救援人员行动便捷、灭火战斗行动快速等明显优势。在处置地铁列车火灾中排烟和救人是最重要的措施,应根据燃烧部位和列车停靠位置的不同,正确选择送排烟方向,及时组织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15.
杭州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位于杭州市市中心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该车站是杭州地铁1#线和3#线的换乘站,南侧与武林广场地下商业开发连接,北侧与杭州地铁控制中心连接.武林广场站为地下3层重叠岛式车站,可实现同站台换乘,车站总建筑面积约为25000m2,地下1层站厅层上面设置局部夹层,作为车站的风道层,连接地铁风道和地面风亭.地下2层、3层为站台层.车站的区间隧道截面成三角形排布.由于武林广场站位处中心地带,客流集中,因此对杭州地铁1#线和3#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