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血清骨桥蛋白(OPN)浓度与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评价其在预测胃癌术后复发及生存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选取28例健康人体检血清标本;病例组选取手术切除的135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OPN浓度。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血清OPN浓度;并随访病例组患者转移复发及生存情况,分析统计血清OPN浓度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复发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血清OPN浓度为(111.70±9.26)μg/L,对照组血清OPN浓度为(36.27±4.90)μg/L,两组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病例组中复发患者血清OPN浓度(161.35±20.94)μg/L较未复发组浓度(87.70±8.26)μg/L明显增高。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N浓度与肿瘤大小(P<0.01)有关。高OPN浓度组的总生存(OS)时间(P<0.01)和至复发(TTR)时间(P<0.01)均明显低于低OPN浓度组。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OPN浓度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血清OPN浓度与术后复发和生存密切相关,可以成为预测胃癌转移复发及生存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提出减少术后SSI风险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2月-2018年12月行结直肠癌外科手术的721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2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SSI发生率为8.46%(61/7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SSI与BMI指数、贫血、低蛋白血症、结肠梗阻、糖尿病、腹腔感染、皮下引流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25 kg/m~2、Hb90 g/L、合并结肠梗阻、合并糖尿病、合并腹腔感染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皮下引流是术后SSI的保护因素。结论:BMI指数25 kg/m~2、Hb90 g/L、合并结肠梗阻、合并糖尿病、合并腹腔感染为结直肠癌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皮下引流能减少术后SSI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铁剂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前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伴缺铁性贫血(ASAⅠ~Ⅲ级)患者100例,男性Hb<120 g/L,女性<110 g/L;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术前2周至术后1周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100 IU/kg,每周3次;并静脉输注蔗糖铁200 mg,每周2次。对照组患者未注射静脉铁剂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术前和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并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异体输血及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和2周,研究组患者的H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的异体输血率、输血量、发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前贫血患者予以静脉铁剂与促红素治疗有利于提高其围术期血红蛋白,减少异体输血,降低发热及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 脑对缺氧性损伤敏感,贫血可引起患者术中脑氧浓度下降,但目前鲜有研究探讨贫血对围术期中枢神经的影响.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贫血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脑氧饱和度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拟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132例患者,根据术前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b)分为3组:正常组58例(N组,Hb>120 g/L),轻度贫血组45例(A组,90~120 g/L),中度贫血组29例(B组,60~90 g/L).记录各组患者在手术开始(T1)、改变体位(T2)、改变体位后40 min(T3)以及人工气腹结束(T4)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并计算各时间段的脑氧饱和度(rSO2)平均值和术中脑氧合不良发生率.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浓度变化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清S-100β浓度、术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组比较,A组在各时间点的rSO2、术中脑氧合不良发生率和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T0(70.7%±6.3%vs 63.6%±8.5%,P<0.01)和T3-4(81.2%±7.5%vs 71.6%±17.8%,P<0.01)时的rSO2降低,术中脑氧合不良发生率(10.4%vs 34.5%,P=0.02)升高,苏醒时间(min)(14.0±4.7vs 17.4±4.9,P=0.01)延长.与N组比较,B组术后MoCA评分[Md(IQR)][28(27,29)vs 27(24,28),P=0.03]降低,血清S-100β浓度(μg/L)(0.48±0.17vs 1.08±0.37,P=0.00)和POCD发生率(17.2%vs 44.8%,P=0.02)升高.结论 中度贫血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更容易出现脑氧饱和度下降和中枢神经损伤,POCD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术中输血的非心脏手术患者其术后初始(术后24 h)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值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手术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2018年所有非心脏手术、术中输血且年龄≥18岁的患者。以术后初始Hb分组,共划分为6组:Hb<75 g/L,75 g/L≤Hb<85 g/L,85 g/L≤Hb<95 g/L,95 g/L≤Hb<105 g/L,105 g/L≤Hb<115 g/L和Hb≥115 g/L。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其住院死亡率、自动出院率、急性缺血性损伤(包括急性肾损伤、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发生率、住院时间>28 d患者比例的差异,同时分析术后初始Hb与手术类型、术中红细胞输注量(输注量<8 U vs.输注量≥8 U)和术前是否贫血(术前Hb<100 g/L vs.术前Hb≥100 g/L)的多重交互作用对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 528例患者,以95 g/L≤Hb<105 g/L组患者为参照组,H...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左卡尼汀(LC)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以及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库。纳入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13年9月30日。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国内外20个RCT,涉及115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按基础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三个亚组分析,分别为:1组Hb 60~75 g/L;2组Hb 76~90 g/L;3组Hb 91~120 g/L。对于第1和2组,联用LC与单用EPO相比,有较高的Hb水平(均数差分别为17.19 g/L、8.69 g/L,P<0.01)和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数差分别为5.19、3.36,P<0.01),能够减少EPO用量(标准化均数差=-0.78,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4%)。而对于基础Hb>90 g/L,因各个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70%)未进行合并分析。结论目前证据表明,对于基础Hb≤90 g/L的血液透析患者,LC联合EPO治疗贫血的疗效优于单用EPO,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临床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取围术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取围术期的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较对照组好,手术前的胃肠道准备工作中,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试验组排便次数为3次,对照组排便次数为5次;试验组口渴次数为2次,对照组口渴次数为5次;术后试验组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55±10)h比(76±10)h,(3.6±1.5)d比(6.2±2.3)d,(5.2±1.2)d比(10.6±2.8)d,P<0.05或P<0.01];术后7 d试验组总蛋白(58±7)g/L、白蛋白(32±3)g/L、前白蛋白(170±15)mg/L、白细胞总数(1.36±0.23)×109/L、血红蛋白(100±17)g/L,低于对照组总蛋白(66±7)g/L、白蛋白(36±4)g/L、前白蛋白(210±16)mg/L、白细胞总数(1.76±0.36)×109/L、血红蛋白(112±1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较传统的治疗手段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恢复肠道功能,提升患者的肠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线应用表柔比星、奥沙利铂联合卡陪他滨方案(EOX方案)的晚期胃癌患者其肿瘤相关性贫血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3年本院应用EOX方案的晚期胃癌患者58例,根据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A1,Hb<120 g/L)和非贫血组(A0,Hb>120 g/L),分析两组预后的差异。结果贫血组无疾病进展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略短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个月vs 7.2个月,P=0.032;13.6个月vs 17.1个月,P=0.027),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贫血组较贫血组进展风险降低25%(HR=0.75,95%CI:0.413~0.914,P=0.018);死亡风险降低26%(HR=0.74,95%CI:0.452~0.921,P=0.032)。结论出现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略短于非贫血组患者,贫血是胃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纠正贫血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肠道准备的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30例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进行。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手术前晚清洁灌肠的次数、手术中肠道的清洁程度。检测肠道准备前、后(术前3 d和术日)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肠道准备过程中观察组有5例(5/30)出现腹胀、腹痛、恶心、乏力等不适,无虚脱;而在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达18例(18/30),并多有明显饥饿感及体力不支,5例在清洁灌肠时出现虚脱,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235±1.268)g/L和(12.225±1.689)g/L;而在对照组为(11.136±1.792)g/L和(11.568±1.683)g/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给予结直肠癌患者采取术前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体内环境,同时能够减少由于肠道准备给患者带来的较差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腹腔镜组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进行常规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炎症应激反应、胃肠功能、术后存活和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9)min比(121±16)min、(37±4)m L比(78±9)m L、(24±4)m L比(51±7)m L、(2.6±0.7)d比(4.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均低于开腹组[(45±5)mg/L比(59±6)mg/L,(34.9±4.6)mg/L比(66.4±7.3)mg/L,(81±8)μg/L比(103±11)μg/L,(321±26)μg/L比(362±35)μg/L,(145±18)μg/L比(232±3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3.3±0.5)d比(4.9±0.7)d,(3.0±0.5)d比(4.1±0.5)d],胃动素、胃泌素高于开腹组[(225±28)ng/L比(168±21)ng/L,(118±12)ng/L比(88±1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年,腹腔镜组病死率和复发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缓解炎症与应激反应,保护胃肠功能,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MA患者150例,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轻度贫血组(73例,90 g/L≤Hb<110 g/L)和中度贫血组(77例,60 g/L≤Hb<90 g/L)。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Hb、Hcy、维生素B12、叶酸的水平以及CD3+T、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比例和Th/Ts比值。结果轻度贫血组和中度贫血组的Hcy水平[(19.4±2.6)μmol/L和(29.3±6.9)μmol/L]与对照组[(9.6±5.3)μmol/L]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Hb、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轻度贫血组相比中度贫血组变化幅度较大(P<0.05)。MA组的CD3+T[(59.2±2.6)%]、Ts[(16.9±2.8)%]与对照组[(67.2±3.7)%、(23.4±3.0)%]相比,其比例显著降低(P<0.01),而Th、Th/Ts显著升高(P<0.01)。MA组患者Hcy与维生素B12和叶酸均呈负相关(r=-0.402,-0.437,P<0.05);Hcy与CD3+T、Ts比例呈负相关(r=-0.610,-0.514,P<0.05),而与Th比例及Th/Ts呈正相关(r=0.479,0.515,P<0.05)。结论老年MA患者血清中高Hcy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具有相关性,并可作为临床诊断及评估病情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宋俊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55-1157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40例出现贫血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Hb)、有无机械通气等因素分组,比较各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及Hb最低值。结果:随着胎龄增大、出生体质量增加,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延迟,贫血程度减轻(P < 0.05~P < 0.01);与出生时Hb>145 g/L组相比,出生时Hb≤145g/L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明显提前,Hb最低值显著降低(P<0.01);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机械通气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较早,Hb最低值较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出生时Hb值均是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而胎龄和出生时Hb值均是Hb最低值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生时Hb值越低,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产儿贫血,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42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经腹腔镜和开腹2组,每组21例.记录2组手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排气、留置胃管、开始进食、排便时间,并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术前12 h,术后24、48 h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PAC)浓度.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留置胃管、进食、排便时间与开腹组相比显著缩短(P<0.01);PAC峰浓度的时间出现在给药2 h左右,2组术后24、48 h液体胃排空功能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24 h,腔镜组给药2 h PAC浓度[(57.51±7.91)mg/L]与开腹组[(28.32±6.37)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 h,2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在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进食时间等方面恢复更快,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术.采用PAC药物吸收法测定液体胃排空的方法安全易行,可在床旁进行,且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红蛋白测定值,将1447例急性STEMI患者分为贫血组(n=206)和无贫血组(n=1241)。2组均行PCI术。将男性血红蛋白<130g·L-1,女性血红蛋白<120g·L-1定义为贫血。主要终点为PCI术后随访2年的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PCI术后随访2年的心源性死亡、出血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 206例(14.2%)急性STEMI患者合并贫血。与无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年龄、女性和有糖尿病史、有高脂血症史、既往脑卒中病史所占比例均高,体质指数(BMI)、目前吸烟者所占比例均低(均P<0.05);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术前内生肌酐清除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低,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高(均P<0.05)。PCI术后1439例患者完成了2年的随访,随访率为99.4%。与无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P<0.05)。2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出血和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不是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出血和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贫血的急性STEMI患者基线的临床风险高于无贫血患者,PCI术后2年的全因死亡率更高,但贫血不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应用自动血细胞仪对 4 5 0例贫血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HCT)进行检测 ,RDW增高分别为 1)Hb <90g/L且HCT <0 .2 5 0为 98.98% ;2 )Hb 90~ 10 0g/L且HCT为0 .2 5 0~ 0 .30 0为 97.87% ;3)Hb 10 0~ 110g/L且HCT 0 .30 0~ 0 .35 0为 82 .2 7% ;4 )Hb为 110~ 12 0g/L且HCT为 0 .35 0~ 0 .4 5 0为 70 .5 9% ;。结果表明 ,RDW诊断贫血先于Hb ,可早期发现贫血 ,特别是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为预防缺铁性贫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胃癌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营养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7 d进行体质量测量,空腹抽血进行营养指标检测,包括清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功能指标(CD~+_3、CD~+_4、CD~+_4/CD~+_8);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72.5±8.7)h和(55.3±6.5)h]、排气时间[(74.8±9.2)h和(56.7±8.5)h]、进食时间[(79.7±6.3)h和(64.2±5.2)h]、排便时间[(84.8±7.2)h和(71.6±6.1)h]、住院时间[(16.9±2.8)d和(13.6±2.5)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44、18.003、16.506、10.748、4.927,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58.5±6.3)kg和(62.3±5.4)kg]、血清白蛋白[(29.6±4.6)g/L和(34.8±6.0)g/L]、血清前白蛋白[(227.4±6.0)mg/L和(250.6±7.3)mg/L]、转铁蛋白[(1.16±0.24)g/L和(1.42±0.31)g/L]、血红蛋白[(109.2±26.1)g/L和(118.6±22.6)g/L]、血清总蛋白[(62.4±8.6)g/L和(66.7±9.2)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7 d的CD~+_3[(53.4±9.2)%和(62.8±10.6)%]、CD~+_4[(41.5±5.8)%和(48.3±7.5)%]、CD~+_4/CD~+_8[(1.79±0.57)和(2.02±0.6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的CD~+_3、CD~+_4、CD~+_4/CD~+_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营养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术后贫血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手术出血致术后贫血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讨其健康教育与护理要点。方法  6 0例直肠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等择期手术患者以围手术期输血标准不同分为Hb≤ 70 g/L输血组 (试验组 )与 70 g/L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伴贫血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治疗前后RA伴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的变化。方法:将经过8周治疗的42例RA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将42例RA患者分成RA轻度贫血组、RA中度贫血组和RA非贫血组,把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b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42例RA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为25例(59.5%),严重程度分为中度贫血和轻度贫血,中度贫血患者为7例(16.7%),轻度贫血患者为18例(42.9%),未发现重度贫血。RA轻度贫血组的Hb上升6.2g/L,RA中度贫血组的Hb上升17.1g/L,RA非贫血组的Hb上升1.6g/L。结论:贫血是RA患者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发生率高。严重程度分为中轻度,对RA伴贫血患者进行正规抗风湿治疗后,Hb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应用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剖宫产术治疗,观察组在剖宫产中应用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观察两组孕妇手术及住院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5±12)min比(132±23)min,(6.4±1.5)d比(9.8±1.7)d,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439±326)m L比(3219±438)m L](P<0.01);两组孕妇术前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明显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Hb水平高于对照组[(90±12)g/L比(85±11)g/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76%(4/41)比26.83%(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6±0.7)分比(7.8±0.5)分,P<0.05]。结论对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在剖宫产中应用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论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以及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切除的436例胃癌患者和71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结果,将两类肿瘤患者分别分为存在营养风险和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再分别比较两种同类肿瘤患者中,行营养支持和未行营养支持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436例胃癌患者中205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不存在营养风险231例。未行术前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术后Hb、Alb、PA水平均低于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P <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亦高于或长于后者(P <0.05)。71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11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不存在营养风险402例。未行术前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高于或长于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P <0.05),手术前后Hb、Alb、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能够降低有营养风险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