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术后脑膜炎(PNM)的发生率,比较预防性用药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3月于神经外科接受脊柱融合、微血管减压和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386例,其中围手术期应用头孢呋辛预防176例,为头孢呋辛组;应用头孢曲松预防210例,为头孢曲松组。比较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用于围手术期预防的PNM发生率、住院及药品费用差异。结果 头孢呋辛组和头孢曲松组PNM发生率分别为6.82%(12/176)和5.24%(11/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的病例进行亚组分析,两组PN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不同预防用药组总体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手术预防使用头孢呋辛组药品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低于头孢曲松组(P<0.01)。结论 头孢呋辛用于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后脑膜炎预防效果与头孢曲松相近,并在经济性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4):845-847
目的:比较单剂量头孢呋辛与头孢曲松分别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预防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胃肠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头孢呋辛组(45例)和头孢曲松组(30例);头孢呋辛组患者手前0.5~1 h内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感染治疗,头孢曲松组患者手前0.5~1 h内则给予头孢曲松预防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胃肠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全程时间、输血量、术后医疗费用与药费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用药后,头孢曲松组患者胃肠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头孢呋辛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全程时间和手术输血量分别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曲松组患者术后医疗费用和药费明显低于头孢呋辛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剂量头孢曲松用于预防胃肠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疗效优于头孢呋辛,可有效地降低胃肠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手术后医疗费用与药品费用,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绚  许静  徐进 《儿科药学杂志》2016,22(11):32-35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及巩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成果提供可持续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等间隔抽样调查的方法,从我院2014年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儿病历中随机抽取1 416份,回顾性调查分析围术期预防用药的情况。结果:331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38%(331/1 416);所用抗菌药物主要涉及头孢菌素、头霉素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糖肽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以五水头孢唑林钠为主(46.22%,153/331),其次为头孢呋辛(19.64%,66/331);88.52%(293/331)在术前30 min~2 h使用,84.59%(280/331)用药时间≤48 h;55.89%(185/331)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预防用药疗程过长、给药时机不适宜、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无指征用药。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顾敏 《首都医药》2012,19(22):43-45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6月份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00份,对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间和药物利用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的药物为头孢西丁、头孢曲松、五水头孢唑啉,73%的患者用药时间〉3天,8%的患者二联、三联用药,使用频度较高的头孢曲松、五水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较多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5月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27例,填写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0.83%;选择的抗菌药物均为头孢类抗生素,有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及头孢曲松;有15例属无指征用药,占5.05%,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围手术期的术中及术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说明本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6.
李姣姣 《抗感染药学》2023,(12):1262-1265
目的:分析医院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合理用药状况,为临床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91例Ⅰ类、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用法用量等信息,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合理用药状况。结果:391例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332例(占84.91%),其中Ⅰ类切口手术138例(占35.29%),其中79例(占57.25%)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且抗菌药物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拉氧头孢和头孢噻肟-舒巴坦钠为主)、Ⅱ类切口手术253例(占64.71%,患者均在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和拉氧头孢为主;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79例患者中,45例患者于术前30~120 min或麻醉开始用药,给药时机合理性为56.96%;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253例患者中,167例患者于术前30~120 min或麻醉开始用药,给药时机合理性为66.01%;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7...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通过信息手段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开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干预的有效性,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按卫计委相关文件的要求,设计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流程,开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并嵌入医院HIS,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指证、品种选择、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等作了具体限制。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第一季度(软件应用前)与2015年第一季度(软件应用后)3个科室(骨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软件应用后(干预后)3个科室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显著下降(P<0.01),由软件应用前(干预前)的84.08%(169/201)降至干预后的56.52%(117/207);药物选择合理率有了显著提高(P<0.01),由干预前的48.52%(82/169)提高到了82.91%(97/117);术后疗程合理率显著提高(P<0.01),从干预前的55.03%(93/169)提高到了95.73%(112/117)。对给药时机及单次给药剂量无影响。结论:临床药师通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使得Ⅰ类切口手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该管理软件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某院823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9年9月-2010年8月出院的823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达91.01%,单一、二联用药率分别为83.84%、7.17%,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序列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哌拉西林/舒巴坦。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如选药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探讨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统计分析2014年1—12月本院出院的全部Ⅰ类切口手术病人,对其完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共有Ⅰ类切口手术2161例,其中应用抗菌药物383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7.72%;其中术前0.5~2 h 应用350例,术前0.5~2 h 用药率为91.38%;24 h 内停药286例,24 h 停药率为74.67%;预防用药最多的是头孢呋辛283例,占73.89%,其次为克林霉素78例,占20.37%;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0.28%。结论:目前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达到国家抗菌药物治理目标,Ⅰ类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虽然抗菌药物使用率较低,但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没有上升。虽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国家的要求,但应用中仍然存在预防用药指征掌握不严、预防用药给药时机不妥、选药不当、给药方式不当、24h 停药率低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2月出院的50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100%,抗菌药物使用以单一药物为主;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序列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硫脒、头孢呋辛、头孢替安。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的占62.0%,给药时机选择合理的占57.0%,术后用药疗程合理的占40.0%,用法用量合理的占79.4%。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品种选择不当、术前给药时机不够准确和术后用药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苏蕾  白中平  罗新 《云南医药》2014,(2):134-137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8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723份,对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723份病历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17份,使用率达3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合理使用191份(88%),不合理使用26份(12%),首剂术前未用术后用比率为7.8%,总预防用药时间&gt;24h的比率为7.4%,品种选择不当比率为3.2%,联合用药(二联及以上)比率为1.4%。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位药品为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菌药物使用用药时间不适宜,同时存在部分用药品种选择不当和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结论经过近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整体得到改善,同时,还存在以用药时间不适宜为主的问题以及其他个别问题,涉及护士执行力与麻醉科的协调问题,医院需应继续加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培训、监督和检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合理用药。还应进一步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加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控制和管理.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统计2018年1-11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数量和抗菌药物使用率,筛选出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和重点监控Ⅰ类切口手术,统计其抗菌药物使用率,再通过电子信息化病历系统分析抗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为规范该类手术抗菌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6-12月2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院病例抗菌药使用情况、术后感染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预防性应用率为15%,平均用药时间为2.1 d,最长用药时间为4 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共涉及4类6种,应用频次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西酮、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头孢唑林。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平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费用占平均总药费的30.1%。结论: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率为15%,低于原卫生部关于Ⅰ类切口抗菌药使用率小于30%的要求,但在用药病例中存在药物选择、用药疗程、给药时机等方面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研究我院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住院费用、抗菌药费用等方面的差别,探讨围手术期抗茵药的选择。方法:选取2)10年1~6月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病历341份,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品种分为头孢替安组(272例)和头孢曲松组(69例),对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及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抗菌药预防使用时间、抗菌药日均费用、抗菌药总费用等三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头孢曲松组较头孢替安组抗菌药使用时间缩短约0.5 d,日均费用及抗菌药总费用分别节省约41元和360元。结论: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头孢曲松组在经济学方面更有优势,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6份(干预前组),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6份(第一阶段干预后组),2013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3份(第二阶段干预后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积极持续干预,与2011年相比,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2%下降到18.2%、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上升到8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也由13.66%降为2.66%。结论经过2个阶段的积极干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分析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Ⅱ类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某医院2012-2014年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165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等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560例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共349例,感染发生率为2.1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1项影响因素与Ⅱ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1);对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11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全麻、输血、住院时间和急诊手术为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临床路径、手术风险分级和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为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加强麻醉和输血的控制和管理,把患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缩短住院时间,选择择期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分级和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以预防和控制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会容  罗诚 《中国药业》2014,(16):70-72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持续干预的效果,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0月至12月和2013年4月至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师在预防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溶剂选择、溶剂量、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使用合理率有了明显提高;人均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由5.67 d降至3.21 d。结论 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院骨科手术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临床应用情况与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3~9月外科手术患者270例作为对照组,另抽取2010年1~12月相似病种患者260例作为干预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比较2组手术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药费以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该院实施合理用药方案后,降低了患者的药费,特别是抗菌药物费用,提高了术前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对住院时间和手术切口感染率无影响,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该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偏高,各类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明确,用药目的和针对性不强,但通过干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天水地区市直属7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统计,了解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取专项整治前(2008、2009、2010年)和专项整治后(2018、2019、2020年)为时间点,天水地区市直属7家医院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这6年期间医院的住院病历进行分析.以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