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体部伽马刀治疗多发肺转移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2岁.2001年7月发现左腮腺肿大,CT显示左腮腺浅叶及深叶软组织肿物3 cm×2 cm×3 cm大小,行肿物切除术,病理为腺样囊腺癌.术后1个月发现左肺及肝右叶转移,左肺上叶2个病灶,直径分别为1. 0、0.5 cm,左肺下叶1灶,大小3 cm×2 cm×4 cm,肝右后叶病灶直径2 cm.行表阿霉素+环磷酰胺+顺铂3个周期、紫杉醇+顺铂3个周期化疗,评效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2岁.2001年7月发现左腮腺肿大,CT显示左腮腺浅叶及深叶软组织肿物3 cm×2 cm×3 cm大小,行肿物切除术,病理为腺样囊腺癌.术后1个月发现左肺及肝右叶转移,左肺上叶2个病灶,直径分别为1. 0、0.5 cm,左肺下叶1灶,大小3 cm×2 cm×4 cm,肝右后叶病灶直径2 cm.行表阿霉素+环磷酰胺+顺铂3个周期、紫杉醇+顺铂3个周期化疗,评效无变化.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2岁.2001年7月发现左腮腺肿大,CT显示左腮腺浅叶及深叶软组织肿物3 cm×2 cm×3 cm大小,行肿物切除术,病理为腺样囊腺癌.术后1个月发现左肺及肝右叶转移,左肺上叶2个病灶,直径分别为1. 0、0.5 cm,左肺下叶1灶,大小3 cm×2 cm×4 cm,肝右后叶病灶直径2 cm.行表阿霉素+环磷酰胺+顺铂3个周期、紫杉醇+顺铂3个周期化疗,评效无变化.  相似文献   

4.
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44岁。既往有吸烟史20年。2011年2月无诱因下突发左上肢无力,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占位",遂去南京市脑科医院就诊,头颅MRI检查示:右顶叶占位,水肿明显。2011年2月6日于我院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下肺背段类圆形低密度影,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检查示肺鳞癌,ECT骨扫描示第6胸椎异常浓聚灶(骨转移),诊断为Ⅳ期肺鳞癌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摘要 患者38岁男性,主因左肺癌术后2年余多发转移瘤治疗后4月余于2011年3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1月因咳嗽、咯痰行胸部CT检查,诊断为左肺占位.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4周期后于2009年4月6日行左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肺鳞腺癌.术后行辅助放疗1疗程.于2010年3月复查发现右肾上腺转移瘤,在当地医院行吉西他滨加顺铂方案化疗4周期,肿瘤稍缩小.2010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行PET-CT检查示:左侧胸膜、右侧肾上腺、胰腺、腹膜后多发肿瘤转移.遂于2010年10月13号至11月5号给予左3-4肋间、心脏后缘灶、T7椎体旁、胰腺、腹膜后肿瘤转移灶伽马刀治疗,总剂量均为44Gy,治疗后右肾上腺病灶变化不大,余病灶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6.
1病案摘要 病例1:患者女性,64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005年8月12日行CT检查示:双下肺散在结节,甲状腺占位。ECT检查:颅骨转移。2005年12月9日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腺癌,中低分化。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姑息切除术后Ⅳ期(双肺、颅骨转移)。  相似文献   

7.
石洋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2):623-624
患者男性,50岁,主因"间断右下腹痛半年"入院,既往体健.结肠镜检查见回盲部溃疡型肿物,累及肠腔全周.病理示:腺癌.化验结果示:HGB 129 g/L、CEA 139.79 ng/mL、CA199>1200 U/mL、AFP 2.89 ng/mL.上腹部增强CT显示升结肠下段肠壁增厚,肿瘤直径约8.5 cm,并肠周淋巴结增大(图1A),肝右前叶上段占位性病变,直径约3.5 cm,中等环形强化,考虑转移瘤(图2A).胸部CT显示左肺多发小结节,不除外转移瘤(图3A),诊断为结肠癌伴肝脏转移、结肠癌伴肺转移.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1986年行左乳癌根治切除术,病理为乳头状腺癌(图1),术后给予化疗3个周期.1987年再次行右乳癌根治切除术,病理报告为腺管样癌(图2),术后坚持化疗4个周期.2004年患者出现咳嗽痰血,X线胸片及肺CT提示右肺中叶肿块,行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叶支气管呈外源性压迫阻塞,黏膜尚光滑.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5 6岁。因右颈部活动性无痛性肿物 1年余入院。患者 1年前发现右颈部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 ,无疼痛 ,随吞咽上下活动 ,无发热、盗汗、进食不畅、饮水呛咳等 ,1年来肿物生长缓慢 ,现如枣大小。既往患者于 2 5年前因右腮腺癌在院外行颈部扩大根治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腮腺腺管癌 ;于 9年前因左肺癌在院外行左肺下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左肺鳞癌 ;于半年前因右肺癌在院外行右肺上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肺腺癌。入院查体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右颈部可见 2 0cm长的手术疤痕 ,双胸部可见长约 40cm的手术疤痕 ,浅表淋巴结不大…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右股骨巨大肿瘤伴疼痛6a,加重半年于2007年7月26日入院。患者6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疼痛不适,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肿瘤逐渐增大,发展到夜间及休息时持续疼痛难忍。近半年来肿瘤迅速增大伴胸闷。行CT检查示右股骨中下段骨质局限性吸收破坏,其内可见高密度影及液性低密度区,考虑右股骨中下段骨肉瘤。MRI诊断:右股骨恶性肿瘤,考虑骨肉瘤。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例 1,患者女 ,3 8岁 ,咳嗽半年 ,痰中带血 3个月 ,胸部CT显示左肺中心型占位 ,直径 5cm ,表面短毛刺状 ,并左上肺不张。1998年 6月 8日入院 ,诊断为肺癌。在全麻下行左全肺切除、肺门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为肺腺癌混合纤维肉瘤 ,肺门、隆突下、纵隔淋巴结腺癌转移 4/4、3 /3、1/4。术后给顺铂 依托泊苷方案化疗 4个疗程。术后 8个月死于脑转移。例 2 ,患者男 ,5 5岁。咳嗽、胸痛半年 ,痰中带血 2个月 ,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 8cm直径占位 ,分叶状 ,表面光滑。 2 0 0 0年 3月 5日入院 ,诊断为肺癌。在全麻下行右肺上叶切除 ,肺门…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住院号363590。因头痛、呕吐和视物模糊10天,于2001年8月16日入院。入院前在外院经胸片、肺细胞学、头颅CT诊断为右肺腺癌伴脑转移。脑CT示:右顶叶见一约3cm×4cm大小的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较清晰,内部密度欠……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性,46岁,确诊恶性淋巴瘤1年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入院.患者2009年11月出现双下肢股骨下端及胫骨前肿块伴间歇性疼痛,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两侧胫腓骨、股骨下段多发性异常病变;骨ECT检查:左侧胫腓骨、右侧胫腓骨骨端和左侧前臂骨纤维结构不良;CT引导下左胫骨上段穿刺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淋巴细胞型),免疫酶标证实B细胞来源,CD-3、CD+20、CD-79(*)、CD-138、CD+10、Ki-67(+)80%、C+45、MUM1-,转入我科.入我科完善检查,B型超声:左侧腹股沟见淋巴结1枚,颈部、颌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骨髓涂片示正常骨髓象,根据Ann Arbor分期诊断为ⅣA期,于2010年2月23日起予CHOP方案治疗2个疗程,COAEP 2个疗程,ICE1个疗程,R-CHOP 1个疗程,6个疗程化疗后复查ECT:左胫骨、左股骨下段及右胫骨上段为NHL侵犯所致,较前有明显好转,多部位淋巴结B型超声、CT均未发现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张英  胡艳丽  张旭  周际昌 《癌症进展》2007,5(3):304-305,297
1 病案资料 患者,女,39岁.主诉咳嗽、气短2个月于2005年3月9日入院.人院时严重刺激性咳嗽、气短,无血痰,无发热.体检:双颈各触及2~3枚肿大淋巴结,直径1~4cm,位于右锁骨上,质硬,固定.2005年3月9日胸部CT示右肺下叶基底段见2.7cm×2.9cm高密度肿块影,伴双肺广泛转移(图1).行支气管镜检并取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骨扫描提示多发骨转移(右肱骨、第11胸椎、第2腰椎、骶骨、髂骨).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CEA 375ng/ml.最后诊断:周围型右肺腺癌,双颈淋巴结转移,两肺广泛转移,多发骨转移.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38岁,咳嗽半年,痰中带血3个月,胸部CT显示左肺中心型占位,直径5cm,表面短毛刺状,并左上肺不张。1998年6月8日入院,诊断为肺癌。在全麻下行左全肺切除、肺门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为肺腺癌混合纤维肉瘤,肺门、隆突下、纵隔淋巴结腺癌转移4/4、3/3、1/4。术后给顺铂 依托泊苷方案化疗4个疗程。术后8个月死于脑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3例多发性成骨肉瘤病人,进行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分析,3例年龄分别为17、19、63岁;例1:病人以病变部位在右股骨远端,右肱骨近端及右胫骨近端、左锁骨、左5、6、8前肋,胸7、12椎体、左耻骨、左股骨头,以右膝关节肿痛、功能障碍就诊,例2:病人病变发生在右股骨远端,右胫骨近端,以右膝关节肿胀疼痛为主因就诊,例3:女病人病变发生在左股骨远端、左侧骨盆、右第3、5前侧肋骨,以左膝关节肿痛,左髋酸胀不适就诊。所有病人X光检查见成骨改变为主合并溶骨性改变,边界不清,骨皮质破坏,可见骨膜反应呈日光状,还有Codman三角的出现,周围见软组织阴影,其基质可见钙化,CT扫描见骨皮质破坏,已侵袭到髓腔及周围的软组织,ECT检查可见多个部位的放射性浓聚,MRI检查见病变区的信号改变,T1呈低信号影、1、2加权肿瘤呈高信号影;病理穿刺活检均可见典型的恶性梭形成骨细胞瘤的组织特征。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化疗2例男性病人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1例死于诊断后5个月,1例死于诊断后的11个月,1例死于诊断后13个月。结论 多发性的骨肉瘤是骨肉瘤中一种十分少见的类型,治疗总的效果不理想,化疗早期有明显的局部反应,但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发现肺转移而死亡,这可能和中后期出现的耐药反应有关,但我们可以从化疗的早期效果中看到本病有潜在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77岁.右肾移行细胞癌术后26个月,双肺多发转移14个月.2006年12月,患者因排尿困难伴血尿1个月就诊,行肾盂造影见右肾盂肿物,手术切除右肾及部分输尿管.术后病理诊断为移行细胞癌Ⅰ级.术后身体恢复良好,未行其他治疗.2008年2月,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在外院就诊.胸部CT示双肺多发转移结节.此后给予多种免疫制剂、中药治疗,病情未缓解,且症状逐渐加重,咳嗽频繁,痰中血量增加,胸部CT示肺内肿块增大,右肺肿块为8.5 cm×6.0 cm,左肺肿块为5.0 cm×5.0 cm;未出现排尿异常.  相似文献   

18.
肖彩芝  王维 《肿瘤学杂志》2015,21(5):446-448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给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福音.而中医中药历史悠久,其与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结合可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笔者应用盐酸埃克替尼联合中药治疗1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患者女性,56岁,2012年12月因体检时发现右下肺占位,前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胸部CT、纤支镜后诊断“右下肺腺癌T2N2M0”,行TP方案(紫杉醇+奈达铂)化疗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复查PET/CT评估病情进展,未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与实体瘤重复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与实体瘤重复9例报告李玲张缙鸾程定珍温丙昭例号123456789部位右头颅左乳腺结肠左颈部肝脏右乳腺食道左下肺结肠左颈部病理诊断NHL乳腺癌结肠腺癌HD肝癌乳腺癌食道癌肺癌结肠腺癌HD治疗手术、放疗未用手术、化疗化疗未用手术、放、化疗手术、化疗...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77岁,退休工人,因诊断肺癌1个月余,胸闷、喘憋22 d,加重1 d于2014年10月1日入院。既往无吸烟史和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患者2014年9月1日PET-CT检查提示:(1)左肺上叶软组织肿物,考虑周围型肺癌,伴周围炎症;(2)右枕叶低密度影,考虑转移可能性大;(3)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4)左侧胸膜增厚,考虑转移,伴左侧胸腔积液;(5)纵隔内多发结节,考虑为淋巴结转移;(6)骶骨密度不均,考虑转移;(7)右锁区多发小结节,可疑淋巴结转移。因患者年龄大,肺功能差,考虑其对支气管镜及肺组织穿刺活组织检查术耐受性差,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左肺癌Ⅳ期。因患者既往无吸烟史,女性,考虑腺癌可能性大,故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靶向治疗。服用吉非替尼约10 d后患者开始出现躯干部皮疹、腹泻、口腔溃疡等,第27天时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喘憋,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性炎性改变,左肺病灶较前缩小。考虑患者为吉非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立即停用吉非替尼并给予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口服及吸氧、平喘、化痰等治疗,5 d后患者胸闷、喘憋减轻,改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为泼尼松25 mg每日1次口服,8 d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性炎症样改变较前明显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