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地形复杂种类繁多,全国各地都分布着大量的山川河流,在修建铁路时须同时修建桥梁与隧道。为保证铁路的质量,必须提高桥梁与隧道的修建技术。在我国修建桥梁与隧道时灌浆法最为常用,灌浆法可有效提高桥梁与隧道的质量。文章对灌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铁路隧道建设历经百余年,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铁路隧道共1.7万座,总长2.1万公里。隧道建造技术和体量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水平。2022年12月9日公布的2022 ITA隧道“奥斯卡”获奖名单,中国斩获3项大奖。在铁路隧道系列规范的指导下,我国隧道工程近年从传统暗挖法跨越到沉管法、盾构法、TBM法,我国隧道修建范围从陆地进入了水下,从平原到青藏、川藏高原,隧道长度从10公里迈向40公里,相继解决了大变形、岩爆、高地温、瓦斯突出、岩溶、活动断裂等特殊地质段隧道修建难题。  相似文献   

3.
《岩土工程界》2003,6(4):8-9
瑞士不久将以拥有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而自豪。在改善其铁路系统的努力中 ,这个国家启动了一个修建两条穿过阿尔卑斯山的隧道的大项目。这两条隧道比任何其他穿过阿尔卑斯山的隧道都深。它们通过瑞士阿尔卑斯山的核部 ,那里有复杂的构造变质历史。隧道基本上垂直主构造单元。深度 ,加上复杂的地质情况 ,使这个项目特别具有挑战性。成为世界之最的 5 7km长的新哥特哈特隧道是这两条隧道之一 ,另一条叫勒奇山隧道 ,长 34.6千米。它们的深度在 2 5 0 0米的岩石下 ,这样 ,隧道坡度可以修得较小 ,以便重载列车通过。修建这两条隧道的要求始于上…  相似文献   

4.
著名铁路隧道
  西秦岭隧道--我国第二长铁路隧道
  施工时间:2008年?2013年
  隧道长28236米,为目前我国第二长铁路隧道(含在建),仅次于在建的新关角隧道,隧道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为双洞单线隧道,由中国隧道集团及中铁十八局采用两台TBM和钻爆法施工。穿越我国西部秦岭山脉的兰渝铁路标志性工程。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计划在2013年贯通,采用现代化的掘进技术来穿越复杂地质、修建长大隧道,是世界地下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在我国铁路隧道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兰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兰州至成都和重庆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由现在的1172公里和1466公里,分别缩短至836公里和820公里。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长铁路隧道--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与柞水县交界处,是西康铁路穿越秦岭山脉的通道。秦岭隧道为两座平行的单线隧道,间距30米,下行线称为Ⅰ线隧道,上行线称为Ⅱ线隧道。Ⅰ线隧道全长18.45公里,是我国已建成的最长铁路隧道,设计为1级电气化铁路。Ⅱ线隧道目前正在建设中。  相似文献   

6.
刘春 《建筑机械》2002,(3):53-54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1999年底,我国已建成的铁路隧道总长3100余km,其中单线隧道长度在3km以下以及双线隧道长度在1km以下总长度约2500km,比重达到80%以上,这表明在修建的隧道中,中短隧道是施工的主体.由于这些隧道数量大、地质各异、长度不大、工期不受控制,因此如采用大型机械进行施工配备,无论在设备的调遣、使用、维护以及经济性上都不能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界》2004,7(3):10-10
负责修建运营英吉利海峡隧道的欧洲隧道公司宣布 ,去年公司出现高达 13亿英镑的净亏损。近些年来 ,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与日俱增 ,目前已经累计 6 4亿英镑。英吉利海峡隧道又称欧洲隧道 ,由三条长 5 1公里的平行隧洞组成 ,总长度 15 3公里 ,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 3× 38公里 ,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两条铁路洞衬砌后的直径为 7.6米 ,开挖洞径为 8.36~ 8.78米 ;中间一条后勤服务洞衬砌后的直径为 4 .8米 ,开挖洞径为 5 .38~ 5 .77米。从 1986年 2月 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到 1994年 5月 7日正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进行,各类长、大、难隧道修建的任务也十分繁重,要完成这艰巨任务,快速施工是隧道修建的主攻方向,消除施工中的塌方是快速施工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总结近几年隧道施工经验,归类总结分析了隧道塌方成因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地质条件,因此,铁路施工部门面临的挑战很大,在建设铁路隧道时,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制定施工计划,借助最合适的工具施工,保证铁路隧道的建筑质量。本文主要对处于软弱围岩环境中的隧道修建过程进行研究,先对软弱围岩这类地质情况进行解释,针对该地质的复杂程度制定合适的施工计划,最后对修建好的隧道进行检测,证明施工计划的可行性,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铁路隧道消防现状与对策上海铁路公安局消防科张平一、概述修建铁路隧道,使列车穿越崇山峻岭,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铁路隧道在结构上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十分困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在这方面,国内外均有案可稽,有据可查。在日本,197...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9,(18)
目前,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国铁路隧道的修建速度可谓是震惊国内外,很多西方国家都惊讶于我国铁路隧道的建设效率和速度。得益于此,铁路隧道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各个地区的交通运输,使得整个中国各个城市连成一线,也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腾飞;但是,由于地铁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类复杂的地质条件,因此,如何根据不同的复杂地质条件,使用合适的铁路隧道施工技术,也是值得不断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是我国修建的首条特长水下铁路盾构隧道,采用"相向掘进,地中对接、洞内解体"方式施工。本文介绍了在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的盾构水底地中对接施工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红旗沟隧道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海林市境内。为了解决好严寒、富水、软弱围岩地区铁路高风险隧道施工问题,施工单位通过研究、实践、总结、改进、提高,获得了在严寒地区修建铁路高风险的基本经验和一些施工关键技术。该工程的成功建设,为严寒地区修建铁路高风险隧道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地下空间的世纪。目前,我国修建的铁路隧道6876座,长度3670km,居世界首位,近两年则以每年200km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已经跨入世界隧道大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正>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铁路工程、高铁工程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宝成线,工期约为6年。铁路修出宝鸡市,便到了秦岭,由于当时隧道技术并不发达,穿越山体开挖隧道十分困难,所以多数铁路选线只得绕过山体,另辟道路,这一方面延长了工期;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业界     
《中国建设信息》2013,(7):56-58
贵广铁路特长隧道黄岗隧道突破万米大关截止3月3日下午18点,贵(阳)广(州)铁路黄岗隧道,累计掘进10016米,顺利突破万米大关。目前,尚剩632米,预计6月份全洞打穿。贵广铁路全长857公里,北起贵阳,南至广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条设计时速250公里,预留提速条件的高速铁路。由于线路横穿苗岭山脉,全线有209座隧道,累计长456公里多,为总长的53.2%。状若一条埋于苗岭深切大山的"另类超级大地铁"。2014年底建成通车后,为贵州冲出苗岭大山,飞向海洋,节省了整整16个小时;贵阳到广州,只需4个小时。黄岗隧道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公司独立承建。据指挥部介绍,全长10648米的黄岗隧道位于苗岭南麓,地形起伏较大,山高谷深,冲沟发育,上有深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铁路隧道始建于1889年,至1949年在2万余公里的标准轨距线路中隧道有238座,延长89公里,占线路长度的0.4%。1949年前也修建了一些窄轨铁路隧道,1949年以后废弃了一部分,至今尚留有191座,延长23公里。1950年至1979年三十年间,共计修建标准轨距隧道3,957座,延长1,897公里,有一半分布在陕、川、云、贵四省。加上1949年前修建的在  相似文献   

18.
在铁路隧道工程修建过程中,渗漏水现象属于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都会使用到相应的防水技术,而为了更好地保障铁路隧道防水技术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铁路隧道防水技术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有效地减少铁路隧道出现渗漏水现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国在铁路修建过程中,对施工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讲,先进施工技术,不仅能够将施工质量提高开来,还能降低施工中产生的安全隐患。要想在真正意义上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单位应对铁路隧道施工进行安全管理。还应将风险预警进行应用。这样不仅能够对隧道进行监控,还能对铁路隧道施工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监测信息为基础,最终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民用基础设施大量地修建并投入使用,为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便利。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在建设公路、铁路、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时就需要建设大量的隧道,随着隧道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也实现了快速地发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