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报告17 例小脑出血,其中8 例误诊,都经CT 确诊。60~69 岁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为小脑出血的高发年龄段。对于出血量少,仅限于小脑本身受损的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对于出血量大,致小脑相邻组织受压患者,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均应高度怀疑小脑出血,需进一步CT 检查。出血量超过15 ml,血肿≥3 cm 者应尽早手术;出血量少未破出小脑者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赵晓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93-4894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临床症状、CT、治疗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8例小脑出血病例,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眩晕及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均行头颅CT检查。结果:CT检查血肿直径≤4 cm或出血量≤15 ml者,不论保守治疗或早期手术治疗其预后均较好;血肿直径≥4 cm,出血量≥15 ml,昏迷时间长者则预后差。结论:小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的多少,昏迷时间的长短及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CT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小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头晕、呕吐、共济失调、语言障碍.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第四脑室是否有血肿破入及脑干是否受累密切相关.结论:自发性小脑出血的诊断分析要重视出血部位、出血量、脑室受累和占位效应.出血量小者预后好,出血量>15mL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发性小脑出血的CT及临床表现。方法:对30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为小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语言障碍。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第四脑室及脑干是否受累密切相关。结论:自发性小脑出血的CT诊断分析要重视出血部位、出血量、脑室受累和占位效应。出血量小者预后好,出血量>15ml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秦沛潮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1035-1036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CT、治疗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例CT检查确诊为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病例临床、CT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60~70岁的老年人,高血压病和(或)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主要病因。预后主要与出血量及部位密切相关,与治疗方法的选择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出血量<5ml者临床症状轻,内科保守治疗预后好,出血量5~14ml者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出血量>15ml者病情重,宜尽快手术。小脑半球小量出血易误诊,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赵晓伟 《实用医技》2007,14(35):4893-4894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临床症状、CT、治疗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8例小脑出血病例,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眩晕及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均行头颅CT检查。结果:CT检查血肿直径≤4cm或出血量≤15ml者,不论保守治疗或早期手术治疗其预后均较好;血肿直径≥4cm,出血量≥15ml,昏迷时间长者则预后差。结论:小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的多少,昏迷时间的长短及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毅纯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Z):147-147,149
目的:分析自发性小脑出血的CT及临床表现。方法:对30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为小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语言障碍。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第四脑室及脑干是否受累密切相关。结论:自发性小脑出血的CT诊断分析要重视出血部位、出血量、脑室受累和占位效应。出血量小者预后好.出血量〉15ml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 31例小脑出血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 :本组病人以恶心呕吐、眩晕和共济失调为常见临床表现 ,而头痛和颈项强直仅分别见于 5 1.6 %和32 .3%的病人。出血量 <15mL者 2 1例 ,全部内科保守治疗 ,预后良好。出血量≥ 15mL者 10例 ,内科保守治疗 3例 ,其中 1例死于再出血 ;外科血肿清除治疗 7例 ,2例术后死于心肾功能衰竭。本组病人中无脑梗塞者的治愈率高于合并有脑梗塞者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凡突发恶心呕吐、眩晕和行走不稳的病人 ,虽无头痛、颈项强直 ,均应警惕小脑出血的可能。小脑半球出血量 <15mL者主张内科保守治疗。出血量大伴重要脏器疾病者预后差 ;有脑梗塞者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脑出血的临床症状、CT、治疗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8例小脑出血病例,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眩晕及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均行头颅CT检查。结果 CT检查血肿直径≤4cm或出血量≤15ml者,不论保守治疗或早期手术治疗其预后均较好;血肿直径≥4cm,出血量≥15ml,昏迷时间长者则预后差。结论 小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的多少,昏迷时间的长短及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病因、临床表现、头颅CT及治疗方法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57例小脑出血病例,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眩晕及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均行头颅CT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小脑半球出血47例,占82.5%,蚓部出血10例,占17.5%.血肿直径≤4cm或出血量≤15ml者,保守治疗治疗其预后较好.血肿直径≥4cm,出血量>15ml,昏迷时间长者则预后差.结论 小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出因部位、昏迷时间的长短及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分析27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老年组以呕吐、眩晕多见,非老年组以头痛起病多见,老年组中有20例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并伴有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老年小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小脑出血的主要病因,确诊应行头颅CT或M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小脑出血患者的病因、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出血部位、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75例患者,均在3日内就诊,内科保守治疗67例,手术治疗8例,治愈21例,好转38例,死亡8例。,结论:小脑出血多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应及时行头颅CT检查,早期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 h,血肿全部清除8例,大部分清除4例。术后随访3个月,生存11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适合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救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 分析36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结果 50岁以上占97.2%,高血压病为主要病因,主要临床特征有眩晕、头痛、眼震、共济失调。保守治疗34例,32例成功,2例死亡;手术治疗2例,均好转。结论 本病应早确诊, 治疗及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美克尔憩室疾病临床易误诊的主要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复习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各类美克尔憩室疾病病例,对比其术前和术后诊断,归纳各类美克尔憩室病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的特点.结果 25例均经手术诊断或证实.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术前多诊断为急、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穿孔;憩室致肠梗阻病例则大都考虑为常规性肠套叠、肠扭转或粘连性肠梗阻,未明确主要病因;憩室出血病例误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者居多,个别病例误诊为消化道肿瘤.术后病理证实部分为美克尔憩室炎(单纯性或伴坏死穿孔),部分系憩室内迷生组织出血.结论 美克尔憩室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多因其并发症而行手术治疗.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临床表现复杂,与常见外科疾病易混淆,故术前容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Shy—Drager综合征(SDS)是一种累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少见疾病,因其症状复杂常被漏诊、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例SDS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3例出现阳萎,4例出现锥体外系、小脑、脑干等损害症状;MRI检查显示,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脑或脑干萎缩;2例脑干诱发电位出现一侧I~Ⅲ峰间期延长;2例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肌电改变。卧立位血压测量及详细查体对SDS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发病早期患者有一定的效果,但晚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小脑出血的CT征象与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提取脑血管疾病影像数据库中2002年7月-2009年7月原发性小脑出血患者48例。根据CT征象将血肿在小脑中的大小、形态、部位分型。结果中间型6例,占12.5%,血肿体积小,但病死率83.3%;外侧型34例,占70.8%,病死率11.8%;混合型8例,占16.7%,病死率37.5%。总病死率2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部位、侵犯和大小均与预后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小脑出血的预后因素是血肿部位、大小和侵犯这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小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内科治疗96例,手术治疗6例。结果:102例中存活91例,病死11例。结论:对于未出现昏迷而症状较轻的小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是一种安全措施,对于病情恶化且出现意识障碍者则应紧急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LDIVIG)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住院病人,经激素或脾切除治疗无效者,应用LDIVIG0.1g·kg^-1'静脉滴注,连用5d,同时口服甲泼尼龙片32mg/d,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BPc)计数和黏膜、内脏等出血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72h后无出血症状,显效6例,良效4例,进步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O%。结论LDIVIG联合甲泼尼龙治疗RITP疗效显著,可迅速减轻出血症状,是治疗RITP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62-65
目的评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阴道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1991年8月~2015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3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阴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阴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8.9%和8.2%,其中7例发生破溃大出血。治疗方法采用以5-FU为主的联合化疗或EMA-CO方案化疗,7例大出血患者进行阴道填塞,另3例大出血患者因填塞效果差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13例中12例经1~8个疗程的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经定期随访,无复发迹象,1例合并脑转移化疗期间因耐药病情恶化死亡。结论以5-FU为主的联合化疗、局部注射5-FU是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阴道转移的有效方法。选择性盆腔动脉栓塞术对于难以控制的转移结节大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