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尿道KTP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KTP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42例膀胱肿瘤患者(观察组)行经尿道KTP激光汽化术,另25例(对照组)行经尿道电切术(TURBt),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肿瘤复发、尿道狭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获得准确肿瘤分期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膀胱穿孔及术后膀胱冲洗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KTP激光汽化术是治疗膀胱肿瘤高效、安全的方法,在准确判断肿瘤分期、减少膀胱穿孔及减少出血方面优于TURBt,尤其适用于接受抗凝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浅表性膀胱癌96例患者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化疗灌注2年。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术后随访2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较对照(P<0. 05)。结论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3.
王砺  朱红学  陈双峰 《山东医药》2010,50(23):77-78
目的 比较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和经尿道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5例初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分别行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A组)和TURBt(B组),术后膀胱灌注配合化疗.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至复发间隔时间、1~3 a复发率等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均一次性切除病灶,A组未发生术中闭孔反射、术后出血、转开放手术及膀胱穿孔、尿道狭窄等并发症,B组术中发生闭孔反射8例、膀胱穿孔1例,术后发生出血2例;两组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与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3例术中予吡柔比星+IFN-α黏膜下多中心注射,术后定期膀胱灌注;B组35例仅在术后定期行吡柔比星+INF-α膀胱灌注。随访1~3a,A组复发率9.09%(3/33),B组25.71%(9/35),P〈0.05。认为吡柔比星与IFN-α术中黏膜下多中心注射加术后定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49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256例采用HOLRBT治疗(HOLRBT组),24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URBT组)。结果手术均获成功。HOLRBT组术中出血量(4.5±5.6)ml、膀胱冲洗时间(20±12)h、尿管留置时间(2.5±2.2)d、术后住院时间(3.0±1.2)d、术后1a复发率21.9%,TURBT组分别为(10.8±6.9)ml、(35±19)h、(4.0±2.5)d、(5.2±2.1)d、24.2%,以上指标两组相比,P均〈0.05。TURBT组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33例,膀胱穿孔4例;HOLRBT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BT组仅85例(35.4%)例获得肿瘤分期,且都为较小的肿瘤;而HOLRBT组235例(91.8%)获得病理分期,两组病理分期获得率相比P〈0.05。结论HOL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喃阿霉素(THP)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60例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连续行两次TURBt,中间间隔4~6周,术后予THP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手术均成功。第2次TURBt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0 min;术中出血10~45 mL,平均25 mL。第2次TURBt时发现残存肿瘤19例,总阳性率31.5%。THP膀胱灌注时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尿路刺激症状,均未发生全身严重不良反应。1 a内复发9例,其中4例再次行电切后治愈,另外5例根据病理情况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治愈。结论二次TURBt联合THP膀胱灌注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然  丁森泰  尉立京 《山东医药》2008,48(30):32-33
47例初发浅表膀胱癌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1例,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B组26例,一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前列腺电切术(TURBt+P)。两组均给予吡喃阿霉素早期膀胱灌注配合术后常规灌注。随访3 a肿瘤复发率,A组33.3%,B组8.3%,两者相比P〈0.05。复发肿瘤均不位于前列腺窝。认为与单行TURBt相比,TURBt+P治疗浅表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能有效解除下尿路梗阻,减少肿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热灌注化疗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老年浅表性膀胱癌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老年浅表性膀胱癌病人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所有病人均行TURBT。观察组术后6 h内行即刻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并行长期膀胱热灌注化疗,对照组术后1周行长期吡柔比星常温膀胱灌注化疗,随访比较2组病人的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个月,观察组膀胱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事件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RBT后即刻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是预防老年浅表性膀胱癌病人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原位癌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热灌注治疗老年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膀胱癌行经尿道电切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于围术期内即手术前24 h内应用吡柔比星50 mg膀胱灌注,保持60 min,术后即刻采用吡柔比星30 mg+生理盐水30 ml灌注,保留2 h,留置F18三腔气囊尿管3~8 d,术后1 w左右拔除导尿管,行长期灌注化疗方案治疗,予吡柔比星30 mg灌注,第1个疗程为8 w,1次/w,共8次;第2个疗程1次/2 w,共8次。对照组行常规膀胱灌注,术后1 w行吡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1次/w,共8次。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及症状控制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286,P=0.038)。2年复发率观察组3例(7.9%)低于对照组10例(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33)。药物毒副反应,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6,P=0.156)。结论 TURBT切除结合围术期膀胱热灌注治疗老年浅表性膀胱癌近期生活质量提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崔胜堂 《山东医药》2006,46(11):30-30
2000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VBT)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和电切术同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和电切术对膀胱肿瘤和前列腺增生进行同期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肿瘤复发情况以及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同电切组比较,RevoLix 2微米激光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肿瘤复发率低、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少,但是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evoLix 2微米激光手术系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与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优于电切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要求保留膀胱的69例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3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PC组),两组术后均常规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随访远期生存情况(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TURBt预后的因素,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调查TURBt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随访1260个月,中位随访25个月;至随访截止时间(2013年2月),47例仍存活,术后52例复发,共失访6例,随访率为77.2%;TURBt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期(33.7个月vs.22.9个月)和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均高于PC组(P<0.05),但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理分期、分化水平和肿瘤数量是影响TURBt手术预后的因素,且TURBt术后的心理相关生活质量分、躯体相关生活质量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TURBt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效果与PC相当,但前者的无瘤生存情况优于后者,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年龄较高、病理分期较高、分化水平较低及肿瘤数目较少的患者建议术后采取预防复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21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分别行HCPT(HCPT组,41例)、THP(THP组,49例)和THP、HCPT序贯(序贯组,31例)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三组膀胱癌复发、进展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个月,序贯组膀胱癌复发率低于HCPT组和THP组(P均〈0.05),HCPT组与THP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各组膀胱癌进展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HCPT组、THP组、序贯组分别有2、8、6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THP、HCPT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中度危险性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降低2 a内的复发率,但不能改变膀胱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1例,所有患者行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术后即刻给予吡柔比星30 mg+注射用水30 m L膀胱灌注化疗,出院后规律膀胱灌注,每周1次,持续8周,以后每月1次,持续10个月,总持续时间为1年。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3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85 min、平均41 min。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1~30个月、平均13个月,发生肿瘤复发7例,复发率为22.5%,均为异位复发。结论绿激光汽化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对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老年医院泌尿外科行TURBT治疗的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90例,根据膀胱热灌注化疗药物不同分为吉西他滨组和吡柔比星组,每组45例。吉西他滨组患者1000 mg吉西他滨加入到0. 9%氯化钠溶液500 ml软包装中加热至50℃,吡柔比星组患者40 mg吡柔比星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 ml软包装中加热至50℃,2组患者术后6 h内都以300 ml/min流量模式进行循环灌注,治疗1 h,以后每周以同样方法膀胱热灌注1次,共8次。然后每月1次,持续1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无复发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36个月,2组患者12个月[8. 89%(4/45) vs 15. 56%(7/45),P=0. 334]和36个月复发率[15. 56%(7/45) vs 28. 89%(13/45),P=0. 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吉西他滨组患者相比吡柔比星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长[(32. 99±1. 53) vs (27. 71±1. 95)个月,P=0. 04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42. 2%(19/45) vs 97. 8%(44/45),P 0. 05]。吉西他滨组患者血尿、尿痛、膀胱炎发生率与吡柔比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URBT后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是预防老年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联合腔镜技术在膀胱继发性原位癌(CIS)定位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膀胱CIS患者经导尿管向膀胱灌注THP40mg,15~30min行经尿道电切镜观察,对THP染色区(橙色区域)及非染色区域取活检后,电切染色区黏膜深达肌层。术后予以常规THP膀胱灌注治疗。结果32例中,取黏膜THP染色区标本42块,其中9块(5例)病理证实为膀胱原继发性CIS;取未染色组织标本195块,仅有1块组织发现膀胱继发性CIS(P〈0.05)。治疗后随访肿瘤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THP膀胱灌注联合腔镜技术对于膀胱继发CIS的定位诊断明确,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吡柔比星+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2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50%~70%0),其中10%~39%的肿瘤复发后恶性程度和浸润度增加。如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这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2000~2004年,我们对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卡介苗(BCG)行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对预防患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关于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或吡柔比星治疗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4年7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5.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同质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426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患者757例,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患者669例。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有效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31,95%CI为1.02~1.6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复发率低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0.76,95%CI为0.59~0.9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54,95%CI为1.13~2.12,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血尿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2.46,95%CI为1.24~4.88,P<0.05)。结论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较灌注羟基喜树碱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阮同德  林毅  李黎明 《山东医药》2009,49(10):83-84
44例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用表阿霉素(EPI)(1g/L)行膀胱灌注,保留1h,每周1次,连用8周,而后每月1次,连用10个月。随访12~24个月,有8例复发,1a复发率为15.9%(7/44),2a复发率为18.2%(8/44);高级别膀胱癌患者在复发组所占百分比为87.5%(7/8),未复发组为33.3%(12/36),两者相比,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复发组所占百分比为75.O%(6/8),未复发组为19.4%(7/36),两者相比,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5/44)。认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EPI对预防膀胱癌复发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耻骨上经膀胱穿刺闭孔神经阻滞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耻骨上经膀胱穿刺闭孔神经阻滞治疗TURBt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膀胱肿瘤患者26例。结果22例闭孔神经反射消失,4例明显减轻,未发生膀胱穿孔或改开放手术者,未发现尿外渗及肿瘤针道种植。结论耻骨上经膀胱穿刺闭孔神经阻滞治疗TURBt术中发生的闭孔神经反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