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优势病种治疗费用的人群聚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卫生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获得205家医疗机构,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分析2019年北京市本地居民中医优势病种治疗费用受益人群构成情况。结果:北京市中医优势病种治疗费用以西主中辅病种为主,男性患者费用占比高于女性,西诊中治病种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且费用主要流向女性,60岁及以上患者消耗了超过50%的治疗费用。结论:关注男性和0~14岁儿童患者及其所患重点疾病,加强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建设,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差异化策略,将中医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服务量的机构流向变化,为下一步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 为基础,核算2016—2019年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来源患者治疗费用情况。结果:2016—2019年社区卫生机构治疗费用增长最快,治疗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呈上涨趋势。本地居民治疗费用、门诊服务主要由三级医院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019年,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服务量占比由 50.19%增至 53.12%,外来就医患者门诊、住院的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有小幅度增长。在相同级别机构中,外来就医患者次均费用均高于本地居民,三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差异逐渐减小,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差距增大。结论:北京市综合医改后治疗费用流向逐年优化,改革有效分流二三级医院门诊患者,使其流向社区, 优化本地居民门诊患者流向的效果明显,应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医耗联动改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三级医院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外来就医患者的吸引力,因此,应合理配置首都高质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市不同来源老年人口治疗费用受益人群现状,为提高首都老年人口卫生政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选择52家医院、29家社区为样本, 核算北京市地域范围内医疗机构老年患者治疗费用情况。结果:201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的治疗费用为982.32亿元, 占比为39.78%,其中本地居民消耗为81.19%。本地患者以利用门诊服务为主,外来就医患者则主要利用三级医院的住院服务。来北京市就医的老年患者以低龄老年患者为主,60~70岁的患者治疗费用占比在60%以上。老年患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疾病分布相对集中,不同来源患者疾病分布呈现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患者对医疗资源需求高,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不同来源老年患者治疗费用在年龄别、疾病别、机构流向等方面的构成差异明显,卫生政策制定应该精准考虑不同来源老年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外来就医与外来购药费用对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核算平衡的影响程度。方法:外来就医数据以北京市卫生局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年报和部分医院内部信息化统计结果为主,外来购药费用的收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结果:2011年,北京市外来就医、购药费用313.6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来源法与机构法核算结果总差异的77.23%。来源法大于机构法核算结果且差异较大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居民均在北京有较大比例的就医或购药行为。结论:北京市医疗系统承担了大量外地来京患者的医疗服务;药品零售机构药品销售费用中包含较高比例的外来消费,名优企业贡献突出;外来就医与外来购药是影响卫生总费用核算平衡的主要原因。建议:北京市卫生资源配置要充分考虑外来就医和购药因素;增加中央转移支付,缩小地区医疗资源差距;对外来就医、购药的研究应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并适当结合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8年北京市中医类医院治疗服务的受益人群情况,为控制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我国卫生费用核算方法,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核算并分析中医类医院受益人群分布。结果北京市中医类医院2018年治疗费用总额为245.13亿元,提供的门诊服务相对较多;非传染性疾病治疗费用远高于其他各类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治疗费用在各疾病类别中最高;55~<65岁人群治疗费用最高;不同疾病治疗费用的年龄构成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疾病构成也有区别。结论中医类医院承担了相对较多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任务;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进行干预,降低疾病费用,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循环系统疾病和65岁及以上人群是中医类医院费用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蒋艳  王悦  满晓玮 《中国卫生经济》2024,43(5):79-81-87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儿童治疗费用情况,为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儿童健康管理政策提供建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2011”,核算医疗机构儿童治疗费用。结果:07—09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治疗费用分别为9.9亿元、97.5亿元、05.7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7%,儿童治疗费用筹资结构以家庭卫生支出为主,占比均在65.00%左右;儿童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均以流向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为主;在治疗费用疾病别的构成中,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最高,达到了5.96%,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比0.6%。结论:优化筹资结构,降低儿童患者家庭就医负担;加强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合理引导青少年患者机构流向;加强对孕前、产前筛查等预防服务的财政投入,关注儿童安全教育,引导儿童商业意外伤害保险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上海市外来就医费用核算,进一步提高卫生费用核算精度,为加强长三角地区医疗协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上海市卫生统计报表、病案首页信息,开展上海市外来就医的服务量、费用以及机构、科室、病种结构分析。结果:自2012年以来,外来就医规模呈不断增长趋势。2018年,上海市外来就医门急诊和出院人数占全市的6.67%、29.24%,外来就医费用占全市的14.65%。76.65%、83.05%的门急诊和住院患者流向三级医院;费用在医院的集中程度更高。与上海市当地患者的费用结构比较,外来就医患者的手术、诊疗费用的构成比偏高。对住院患者细化分析发现,患者主要来源于江苏、浙江和安徽;前五顺位科室是外科、内科、妇产科、肿瘤和儿科;前10顺位住院病种中,肿瘤占8位;住院费用略高于本地患者,但有机构差异。讨论与建议:外来就医的规模持续增长,主要来源是江苏、浙江和安徽,需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协作。从外来就医的机构、科室和病种数据,可推测上海市外来就医患者以疑难病症居多,提示上海市在规划医疗资源时,应适度增加相应医院、学科资源的配置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卫生费用的机构分布以及居民赴外区就医的变化趋势,为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提供参考。方法用机构法对嘉定区的卫生财务、卫生统计等卫生费用数据进行核算,用卫生健康信息中心病案数据分析嘉定区常住居民赴外区就医情况。结果 2018年,嘉定区卫生费用总额为78.44亿元,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费用占19.44%。嘉定区常住居民赴外区住院的占33.54%,84.07%在区内住院的患者选择了二级医院,72.34%赴外区住院的患者选择了三级医院。2018年,住院费用由高至低排名前10的区外机构费用合计4.13亿元,病种以肿瘤化学治疗为主。结论嘉定区基层卫生费用占比偏低,居民赴外区住院情况较多,建议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关注赴外区就医人群,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优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19年山东省中医医疗机构老年人群治疗费用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核算,为减轻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卫生服务核算体系2011方法和理念,从治疗费用总量、年龄分布、机构流向、疾病分布以及筹资来源分布方面,对山东省中医医疗机构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治疗费用进行核算。结果:2019年山东省中医医疗机构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治疗费用为1 017 063.10万元,占治疗总费用的36.05%;从ICD-10分类来看,居于前五位的疾病类型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某些其他后果以及肌肉骨骼肌和结缔组织疾病;治疗费用主要流向医院;公共筹资方案总额为686 295.87万元,是治疗费用的主要筹资来源,占比67.47%。结论:加强对老年人重点疾病及经济负担的关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合理引导就医流向;优化筹资结构,充分发挥中医诊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比较中医优势病种在中医类医院和综合医院治疗的次均住院总费用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中医优势病种的费用特点。方法:数据选自北京市58家医院中出院时间在2016-01-01—2019-12-31的优势病种住院患者信息,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对提取的住院患者基本数据进行混杂消除。结果:共收集 605 688例优势病种住院患者数据,结果发现中医优势病种整体上在综合医院的次均住院总费用高于中医类医院,中医优势病种在中医类医院的费用结构体现了中医诊疗的特点。结论:未来要积极推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充分考虑各病种特点,将费用结构调整重点放在医疗行为的调整和中医药优势的发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基层中医费用的发展变化及流向情况分析,研究“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发展状况。方法:采用基于比例系数的个案库汇总法。结果:“十三五”期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了与卫生系统的协调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的主体;基层中医药服务主要以提供药品服务为主。结论:北京市应借力发展契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多渠道并进,推动中医门诊部、诊所发展;发展基层中医特色技术服务, 提升基层中医药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首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为推动分级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6年3-5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入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多水平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居民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1122名居民,24.6%,56.2%%和12.5%的居民一般情况下分别选择区内社区医疗机构、区内综合医院和区外综合医院首诊。多水平多分类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类型以及是否清楚区内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情况是居民选择区内社区医疗机构或区内综合医院首诊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类型、过去一年家庭人均总支出、是否清楚区内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情况是居民选择区内社区医疗机构或区外综合医院首诊的影响因素。 结论 应继续提高石景山区社区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及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增进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度,从而推动分级诊疗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影响儿童基本医疗保险稳定运行的关键性变量,为其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利用Vensim软件建立儿童居民医保系统流率基本入树模型,结合流率基本入树嵌运算及枝向量矩阵反馈环计算法确定极小基模。结果:儿童居民医保缴费金额、儿童居民医保报销标准、参保儿童基层就诊人次、基层医疗机构儿童诊疗质量及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投入为影响儿童基本医疗保险稳定运行的关键变量。结论:应合理设置儿童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与报销标准,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激励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儿童诊疗质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北京市、湖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4省份)报告的0~14岁儿童肺结核的情况,为儿童结核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儿童肺结核病例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儿童肺结核病例的就诊流向、流行特征及纳入管理等情况。利用Excel 2015、R 4.1.2及Echart 4.7.0软件进行统计学和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 2019-2021年4省份共报告6 811例儿童肺结核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4 741例(69.6%),确诊病例2 070例(30.4%)。共有526家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儿童肺结核病例,其中综合医院356家(67.7%,356/526),共报告4 706例;传染病医院11家(2.1%,11/526),共报告836例;儿童医院5家(1.0%,5/526),共报告542例。报告的本地病例6 249例(91.7%),外地病例562例(8.3%);2019-2021年本地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20/10万、7.10/10万和7.2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0.98∶1(3 373∶3 438);年龄分布以10~14岁组为主,共4 887例(71.8%);人群分类以学生为主,共5 167例(75.9%)。本地病例和外地病例的纳入管理率分别为20.60%和2.67%。结论 2019-2021年4省份儿童肺结核病例的主要就诊医疗机构为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和结核病专科医院,四川省儿童结核病疫情较严重,2020年外省病例跨省就医的比例明显降低。男性发病数低于女性,10~14岁学生是儿童肺结核高发人群。外地病例的纳入管理率低于本地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保差异化报销政策下北京市居民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为促进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550位参保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差异化医保报销下居民就医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结果:若参保人因常见病或多发病就医,门诊或者住院实施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时,分别有63.82%和59.09%的参保人认为该政策会影响其门诊或住院行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层服务能力对居民在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下的就医选择行为有显著作用(P<0.05)。结论:差异化医保补偿方式对居民基层就诊和住院有一定引导作用,但鉴于目前医保报销比例差距不明显,且易受个体经济状况、倾向特征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异质性的影响,该政策不足以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15-2019年广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与医保待遇水平进行分析,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从不同主体的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住院的次均就诊费用及平均住院日和相对应的统筹支付占比等指标来描述分析广西2015-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和医保待遇水平情况;结果: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和住院的次均费用的年均增长率变化区间分别为-3.49%~8.38%、2.93%~31.41%和-3.36%~10.42%;其中,总体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大学生、学生儿童、三级医院和异地就医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9%、31.41%、13.39%、13.01%和23.7%;平均住院日年均降幅在4.5%-10.26%之间。总统筹支付占比在37.82%~59.44%之间。结论:门诊大病费用增长较快;平均住院床日有效缩短;保障待遇水平应加强费用控制,减少患者就医中的不合理开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北京市胆囊结石患者住院费用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与医耗联动综合改革 (以下统称两轮综合改革) 前后的变化情况,总结两轮综合改革的成果与不足。方法:应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对北京市111家二三级医院两轮综合改革前后胆囊结石患者例均住院总费用及明细费用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两轮综合改革后,二三级医院胆囊结石患者例均住院总费用略有增加,例均药品和材料费用占比减少,例均医疗费用占比增加。二级医院例均医疗费用和例均材料费用在两轮综合改革后呈增长趋势,三级医院例均药品费用在两轮综合改革后呈下降趋势,例均医疗费用则继续增长。结论:两轮综合改革基本实现预期政策目标,建议加强医用耗材治理,优化医院内外部补偿机制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公立医院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深圳市居民就医流向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影响及其程度,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问卷调查,了解深圳市居民的门诊就医流向、就诊时间成本和费用负担,以及居民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感受,分析就医流向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两周内患病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但有28.6%的患者门诊就医在区级/市级医院,16.7%在街道医院,社康中心就诊的比例为37.9%,低级别医疗机构,尤其是社康中心卫生资源闲置。患者在区/市级医院的门诊就诊费用和住院费用高于其他级别医疗机构。结论深圳市居民就医流向过于向高级别医疗机构集中,加剧了卫生资源的紧张和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