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稽留流产临床发病危险因素以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130例稽留流产孕妇作为研究组。正常妊娠孕妇12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回顾分析法,收集两组发病危险因素的资料,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性激素因素以及免疫抗体因素;检测孕妇激素水平,包括FSH、T、PRL、P、LH等;检测孕妇的ACA、AEIVIA、ASA、AOA、Ah CGA、Ah PA等指数,检测孕妇体内感染情况;检测胚胎绒毛,研究相关染色体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孕妇的T、E_2水平高于对照组孕妇,PR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的AEIVIA、Ah CGA、AOA和ACA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染色体异常35例,占26.92%。对照组孕妇染色体异常18例,占14.06%,两组染色体异常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5353,P=0.0106)。研究组孕妇TORCH、UU、CT感染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前检查母体感染情况和染色体异常,孕期维持母体激素水平,加强免疫力,可以有效降低孕妇稽留流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中汞、锰、镍、铜、锌、砷、镉、铅水平对稽留流产的影响,为稽留流产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选取同年龄段、同孕周的稽留流产患者及正常早孕者21对,检测两组孕妇血清汞、锰、镍、铜、锌、砷、镉、铅水平。采用1∶1配比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稽留流产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早孕组相比,稽留流产组血清镍(t=3.57,P=0.002)、铜(t=7.94,P<0.001)、锌(t=3.60,P=0.002)、镉(t=4.74,P<0.001)、砷(t=2.82,P=0.011)、铅(t=3.46,P=0.002)水平较高,血清锰水平较低(t=-8.24,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镍(OR=7.83,95%CI:1.03~59.68,P=0.037)、高血镉(OR=3.51,95%CI:2.53~4.87,P=0.004)为稽留流产的危险因素,高血锰(OR=0.68,95%CI:0.41~0.97,P=0.03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孕妇血清中镍、镉、锰水平对稽留流产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和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早期自然流产发生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自然流产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两所医院门诊就诊的1 0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调查早期自然流产(12周内非人为流产)发生情况。将早期自然流产孕妇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两所医院200例足月生产的孕妇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一般资料、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孕期情况等,单因素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 000例孕妇发生早期自然流产125例,早期自然流产率12.50%,发生早期自然流产时间平均(8.43±3.23)周;男方年龄、婚龄、孕前检查、焦虑、主动吸烟、每天被动吸烟时间、染发、人工流产史、每天手机通话时间、每周使用电脑时间、房间装修异味持续时间均是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方年龄(OR=2.568,95%CI为1.453~8.454)、主动吸烟(OR=3.786,95%CI为2.056~10.456)、每天手机通话时间(OR=2.562,95%CI为1.453~7.321)、焦虑(OR=3.321,95%CI为1.213~8.341)、房间装修异味持续时间(OR=1.865,95%CI为1.907~10.954)是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两所医院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2.50%,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一致,男方年龄较大、房间装修异味、孕期染发、手机通话时间较长、焦虑情绪增加了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孕早期应尽可能减少上述危险因素,降低流产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可用于预测医院感染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2016年于宝鸡市中心医院的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1∶2匹配的方式,得到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组1 523例,对照组3 046例。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得到相关危险因素的系数,并依此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年龄、是否ICU患者、手术切口类型、糖尿病、脑梗死、入院检查耐药菌存在均为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对医院感染发生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入院时检查发现有耐药菌存在(OR=3.879,95%CI:2.014~5.985)、Ⅲ型手术切口(OR=3.105,95%CI:1.987~4.745)、糖尿病(OR=2.152,95%CI:1.221~3.598)。列线图模型构建成功,其预测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432~0.894)。结论列线图模型可以应用在医院感染的预测上,应进一步优化模型,使其在临床得以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自然流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院妇产科2012~2013年收治的65例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妇女作为病例组,按照1∶2的方式进行配对选取同期正常13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妊娠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之间年龄是否≥35岁、是否有人工流产史、是否有自然流产史、是否产前检查、是否孕早期行房、是否伴有孕早期发热或感冒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78)、人工流产史(OR=1.447)、自然流产史(OR=1.876)、产前检查(OR=1.310)、孕早期发热或感冒(OR=1.157)为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影响因素。结论:孕早期发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超过35岁、既往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史、未产前检查、孕期感冒或发热,应针对相关因素对妊娠期妇女进行针对性的孕期指导。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38-154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石碣医院产科门诊完成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分为GDM组和非GDM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共312例孕妇纳入研究,GDM组孕妇54人,非GDM组孕妇258人。两组的平均年龄、孕前BMI、孕早期空腹血糖、糖尿病家族史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GDM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980,95%CI为1.233~3.180,P=0.005)、孕前BMI(OR=3.111,95%CI为1.884~5.138,P<0.001)、孕早期空腹血糖(OR=3.187,95%CI为1.637~6.206,P=0.001)、糖尿病家族史(OR=3.823,95%CI为1.373~10.644,P=0.006)。结论早孕期FBG超过5.1 mmol/L、孕前BMI升高、年龄增长、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为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熟市居民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建立高血压病发病风险预测列线图。方法在常熟市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共纳入11 809名调查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病相关影响因素,分别构建高血压病发病风险预测列线图,计算一致系数及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评估其稳定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饮酒、家族史、体质指数、腰围和血尿酸是男性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99、1.544、2.413、1.154、1.021和1.541),饮茶是保护因素(OR=0.709)。年龄、家族史、体质指数、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是女性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15、2.479、1.127、1.151和1.003)。列线图的一致系数分别为0.78(0.76~0.79)和0.80(0.79~0.81),模型预测平均错误率为0.015和0.013,提示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论所得列线图直观显示了多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可用于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筛查。针对其自身危险因素,分别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个体化防治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旨在识别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准确预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20年9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4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32例发生腹腔感染,发病率为13.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糖尿病(OR=4.430,95%CI:1.177~16.668,P0.05)、手术时间≥180 min(OR=5.502,95%CI:1.459~20.752,P0.05),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瘘(OR=18.171,95%CI:4.756~69.416,P0.05)、肺部感染(OR=7.689,95%CI:2.143~27.593,P0.05)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之间一致性较好,Bootstrap法计算出C-index值为0.945,区分度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71~0.971),决策分析曲线显示价值性高。结论基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直观预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化预测DPN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T2DM患者452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DPN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PN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DPN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并应用ROC曲线探索列线图模型预测DPN的效率。结果 452例T2DM患者并发DPN 200例,发生率为44.25%。T2DM病程(OR=7.782,95%CI:2.005~30.171)、HbAlc(OR=2.561,95%CI:1.440~4.517)及HOMA-IR(OR=3.563,95%CI:1.456~8.722)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Vaspin(OR=0.759,95%CI:0.636~0.908)与Omentin-1(OR=0.602,95%CI:0.414~0.870)为DPN的独立保护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DPN风险的一致性指数为0.742,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示列线图模型预测DPN发生风险与实际DPN发生风险平均绝对误差为0.010;ROC曲线示列线图模型预测D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41~0.873)。结论 本研究基于DPN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建立的个体化预测DPN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高,对甄别DPN高风险人群,制订干预对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惠州市孕妇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并分析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惠州市第一、第二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期健康保健的孕妇673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孕妇基线资料、焦虑、抑郁及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673例孕妇中焦虑情绪发生率14.41%(97例),抑郁情绪发生率28.53%(192例),不良妊娠发生率18.42%(124例);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妇焦虑、抑郁与不良妊娠结局中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与患者年龄、流产史、孕期感染、焦虑及抑郁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孕妇高龄(≥30岁,OR=1.465,P=0.014)、孕期感染(OR=1.684,P=0.000)、焦虑(OR=2.836,P=0.000)及抑郁(OR=1.542,P=0.001)是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惠州市孕妇妊娠期间普遍存在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及不良妊娠结局,且孕妇高龄、孕期感染、低学历、焦虑及抑郁均为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胎停育患者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的暴露水平,探讨PAEs暴露与胎停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胎停育患者和同期胚胎发育正常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采集尿液备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胎停育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t=-3.51,P<0.001)、孕次(〖XC小五号.EPS;P〗=14.29,P<0.001)、是否行人工流产术(〖XC小五号.EPS;P〗=6.94,P=0.008)、是否使用塑料餐具/水杯(〖XC小五号.EPS;P〗=4.57,P=0.0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尿液中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单苄基酯(MBzP)检出率均大于70%。在调整了年龄、孕次、是否行人工流产术后,使用塑料餐具/水杯的孕妇胎停育的患病风险是不使用者的1.80倍(OR=1.80,95%CI:1.03~3.13); MMP Q3、Q4暴露水平患病风险分别是Q1暴露水平的2.68倍(OR=2.68,95%CI:1.21~5.96)、2.58倍(OR=2.58,95%CI:1.15~5.81);MBP Q4暴露水平患病风险是Q1暴露水平的2.39倍(OR=2.39,95%CI:1.08~5.28)。结论 孕早期较高的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可能是胎停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8 264例住院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 - 2018年12月在海南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8 264例,参考2010年国际妊娠糖尿病研究协会(IADPSG)制定的GDM诊断标准分为GDM组(n = 1 207)和非GDM组(n = 7 057)。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 264例孕妇发生GDM 1 207例,GDM发病率为14.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 = 2.337,95%CI:1.512~5.480)、孕前BMI≥25 kg/m2(OR = 3.193,95%CI:2.485~10.108)、孕次≥3次(OR = 2.104,95%CI:1.382~4.927)、产次≥3次(OR = 1.862,95%CI:1.204~3.218)、流产次数≥2次(OR = 2.902,95%CI:2.114~7.913)、高能量摄食(OR = 5.714,95%CI:4.526~12.685)及饮食不规律(OR = 3.319,95%CI:2.905~10.794)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35岁、孕前BMI≥30岁、孕次≥3次、产次≥3次、流产次数≥2次、高能量摄食及饮食不规律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孕妇加强GDM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孕妇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定期产检的孕妇576例(孕周为27~37周)采用孕妇心理压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孕妇的心理压力来源;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评价孕妇的心理状况和不良情绪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及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参与调查的孕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心理状况异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1.04%,焦虑状况人数占68.40%,抑郁状况人数占63.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孕妇产前焦虑心理影响显著的危险因子有年龄(OR=1.492,P=0.026)、职业(OR=5.149,P=0.044)、是否初产(OR=2.948,P=0.021)、家庭月收入情况(OR=1.274,P=0.037)、是否有重大疾病史(OR=2.476,P=0.023)、孕妇是否服用过药物(OR=1.234,P=0.042)、不良孕产史(OR=2.477,P=0.023).对孕妇产前抑郁心理影响显著的危险因子有是否初产(OR=3.394,P=0.001)、家庭月收入情况(OR=1.387,P=0.013)、是否有重大疾病史(OR=2.352,P=0.008)、孕期(OR=1.971,P=0.006)、孕妇是否服用过药物(OR=1.268,P=0.006),不良孕史(OR=2.535,P=0.001).结论 孕妇心理压力大且心理状况不良,应当根据影响因素对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缓解孕妇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产史对妊娠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广泛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items, 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aire-9 items, PHQ-9)评测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2020年2―10月建档的9 516例妊娠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检测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孕产史对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妊娠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8.9%和47.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前BMI、吸烟史、饮酒史、过敏史、产次和流产次数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相关(均有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相较于再产妇,初产妇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增高(OR=1.16, 95%CI:1.01~1.33,P=0.031);流产史增加焦虑(OR=1.26, 95%CI:1.13~1.41,P<0.001)和抑郁(OR=1.19, 95%CI:1.09~1.29,P<0.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感染B族链球菌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发现妊娠期B族链球菌筛查阳性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93例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产检妊娠期B族链球菌筛查阴性的孕妇7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伴有阴道炎、糖尿病等临床资料,分析孕妇妊娠期感染B族链球菌的高危因素,并对比两组孕妇新生儿结局.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妊娠期感染B族链球菌相关的因素可能有年龄、文化程度、流产史、孕前检查、家庭住址、阴道炎(x2值分别为5.942、11.727、4.168、14.380、4.203、8.129,均P <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检查为妊娠期感染B族链球菌的保护因素(OR=0.337,P<0.05),年龄较高、存在流产史及阴道炎是妊娠期感染B族链球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18、1.955、1.217,均P<0.05).感染组孕妇产褥感染、胎膜早破及早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4.357、4.318,均P<0.05).感染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4.559、4.207,均P<0.05).结论 妊娠期B族链球菌的感染会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其高危因素有年龄、阴道炎、流产史,应根据高危因素制订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妊娠期孕期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妇女孕期睡眠障碍的预防,促进母婴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的单胎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收集孕期睡眠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 结果 被调查1889例孕妇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6.1%,其中孕早、中、晚期检出率分别为14.4%、11.9%和20.2%。多因素分析发现,被动吸烟(OR=3.61,95%CI:1.84~7.09)、年龄<35岁(OR=1.65,95%CI:1.08~2.53)、居住在城市(OR=1.38,95%CI:1.06~1.80)、早产儿分娩史(OR=3.18,95%CI:1.41~7.17)、自然流产史(OR=2.01,95%CI:1.26~3.20)、人工流产史(OR=1.50,95%CI:1.08~2.0)、孕早期(OR=1.08,95%CI:0.74~1.56)、孕晚期(OR=1.94,95%CI:1.40~2.70)、自我认为健康状况不佳(OR=6.30,95%CI:2.25~17.63)、接触放射线(OR=2.29,95%CI:1.38~3.79)与孕期睡眠障碍有关(均P<0.05)。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孕期睡眠质量不应忽视,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接触放射线等因素与睡眠不佳有关。应加强对睡眠问题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提高睡眠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孕妇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QS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到北京世纪坛医院产科孕晚期孕妇进行睡眠和抑郁状况调查,运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晚期妇女睡眠状况的因素。结果:孕晚期孕妇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0.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抑郁筛查阳性的孕妇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是抑郁筛查阴性孕妇的10.542倍(OR=10.542,P<0.001),丈夫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孕妇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是丈夫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的孕妇的0.182倍(OR=0.182,P=0.003)。结论:孕妇在孕晚期睡眠障碍的发生比例较高,可能与孕妇自身的抑郁状况及丈夫的文化程度有关,应运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知识教育等改善孕晚期妇女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产妇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患病等资料,使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产妇高龄、职业为农民、不良妊娠史、早孕期异常、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29、13.512、10.134、4.465、11.586、31.562,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职业为农民( OR=2.298,95%CI:1.202~4.396)、不良妊娠史(OR=1.612,95%CI:1.150~2.260)、早孕期异常(OR=1.897,95%CI:1.142~3.152)、胎位不正(OR=3.067,95%CI:1.536~6.126)、妊娠合并症(OR=2.539,95%CI:1.764~3.656)为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鼓励育龄期妇女优生优育,加强围孕期健康教育,孕妇应定期产检,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孕早期妇女的自然流产状况与维生素A、E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指导孕妇健康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广州市收集进行流产刮宫术的孕妇绒毛组织共258例(自然流产组63例,对照组195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24h膳食调查,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绒毛组织中的维生素A、E含量.结果 自然流产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年龄、体质指数、婚姻状况、流产史、孕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为年龄(与≤22岁相比,23~岁组:OR=3.903,95%CI:1.533~9.937;≥29岁组:OR=2.896,95%CI:1.116 ~7.519)、流产史(OR=2.174,95% CI:1.105 ~4.278)和孕周≥8周(OR=3.532,95%CI:1.813 ~6.883).自然流产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E的摄入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中维生素A、E含量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年龄、流产史是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未见自然流产者膳食维生素A、E摄入量及绒毛组织中维生素A、E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