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电杆越泵加热技术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杆越泵加热技术是把整筒抽油系改制成空心环流抽油泵,把空心抽油杆直接穿越过泵下到泵下一定深度,电缆下入空心杆中,利用集肤效应原理,同时对泵上、泵下及泵体内的原油加热,降低原油粘度及原油入泵阻力,提高油井产量。该技术解决了特稠油、超稠油入泵难的难题,是开采深层特稠油、超稠油这类无法动用油藏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采油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2.
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爱民  于新哉 《石油机械》1998,26(12):23-24
针对稠油开采中稠油粘度高、摩擦阻力大、原油不进泵、抽油杯柱下行困难,以及油管结蜡等问题,大港油田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出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该型泵配用电热空心杆和空心杆可分别实施越泵加热和泵下注入稀释剂降粘工艺,解决了稠油不进京及杆柱下行困难等问题;井下可不安装泄油器,并可不动管柱进行测试和对稠油层注入蒸汽,实施蒸汽吞吐开采工艺。现场试验及应用表明,这种泵具有泵效高、结构简单、作业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空心抽油杆穿空心泵电加热采油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宝福 《石油机械》1997,25(7):17-21
空心抽油杆穿空心泵电加热采油技术是解决稠油及超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依据该技术而研制的空心抽油杆穿空心泵电加热采油装置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分析总结了该装置在各油田的应用情况;为提高热采效果,提出了应用该装置开采稠油及超稠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电加热抽稠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广利 《石油机械》1996,24(4):60-62
电加热抽稠泵是将整筒抽油泵和电加热抽油杆结合为一体的抽油泵。当地面供电设备通过电缆使电热杆杆体发热,尾管中的稠油被加热,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加,抽油泵即可抽出稠油。在辽河油田冷37-166井和冷37-168井的现场试验表明,原油黏度分别为SPa·s和10Pa·s时,电加热抽稠泵泵效分别达到64%和70%,成功地解决了高黏稠油的开采难题。  相似文献   

5.
井筒电加热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技术在稠油井的应用情况,指出井筒电加热技术是解决"三高" (高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稠油开采筒举升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并提出了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是河南稠油开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井筒集肤效应电热举升工艺方案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井筒集肤效应电热举升工艺技术是目前稠油开采中最佳的配套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稠油井,有不同的电热举升方式,相应的电加热运行参数也不同.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井筒集肤效应电热举升工艺技术方案的电加热转换原理、配套设备、结构系统及主要运行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稠油空心杆电加热井井筒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石油开采和钻井技术水平的提高,高黏度、高凝固点原油的开采比例越来越大,稠油的高黏度给原油开采带来很多困难,采用空心杆电加热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降黏方法。为了经济、高效开采稠油并合理设计电加热参数,井筒温度场预测至关重要,根据传热学原理,建立了稠油有杆泵电加热井的井筒温度场预测模型。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井计算分析,为稠油有杆泵电加热井生产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是在电热空心抽渍杆的基础眼展起来的,它借助于电热空心抽油泵,将空心抽油杆和整体电缆穿过电热宽心抽油泵的柱塞内孔,游动阀叫成,固定阀总成,并延利至尾管的一定长度,通过回路短节使整体电缆和空心抽油杆内壁构成回路,由地面控制柜送入单相工频交流电,利用集肤效应原理,使杆壁发热,从而实现泵上,泵中,泵下同时加热,降低泵下原油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解决高粘,高凝,高含蜡原油不入泵以  相似文献   

9.
空心转子螺杆泵过泵加热采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通简易开采稠油电加热技术只能实现泵上加热,常出现稠油进泵困难、负荷重、卡泵、抽油杆断脱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河南油田在部分稠油开发中配套应用了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技术,并实现了空心转子螺杆泵过泵加热及斜直井加热配套。该技术和其他电加热技术相比具有工艺简单、现场施工方便、加热效果明显等优点。并解决了该油田热采区块部分斜直井因油稠而在生产后期出现光杆下不去、吞吐周期短、吞吐效果差的问题。该技术在河南油田现场实施8井次,工艺成功率和有效率达100%,共增油1465.2 t,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热德拜油田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胶质沥青质高,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问题,应用了空心杆电加热技术,在空心抽油杆内孔中穿入电缆并与空心杆体形成回路,通以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利用内集肤效应在空心杆壁上产生热能,通过热传导,对油管内原油进行全程加热,以提高油管内原油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该技术成功解决了油井频繁热洗和检泵的问题,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和经济效益,对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帆 《石油石化节能》2021,11(4):5-8,I0002,I0003
稠油的流动性差,黏度大,稠油举升工艺的关键问题是降黏、改善其流动性。某油田根据不同油藏的条件选择了多种降黏开采方式,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热采技术以及地面节能配套工艺技术。介绍了油田举升工艺现状,分析了电热杆举升工艺、泵上掺热水降黏伴输举升工艺、空心杆热流体密闭循环加热举升工艺和化学剂降黏举升工艺等四种举升工艺存在的问题,以及稠油不同举升工艺试验应用情况,经研究分析,最后得出某油田大部分稠油井采取光油管化学滴加降黏工艺+少部分特别稠油井由电加热螺杆泵举升工艺的最佳稠油举升适用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属超深井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凝固点高、比重大,导致开采比较困难,对目前采用的电热吊杆自喷采油工艺、掺稀降粘自喷采油工艺、有杆抽稠泵采油工艺、螺杆泵采油工艺、电动潜油泵采油工艺做了详细评价分析,指出了各种采油工艺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以自喷为主导、以有杆抽稠泵和电动潜油泵为接替的主导采油工艺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稠油井筒举升与地面集输过程中需要配套环空掺稀油、空心杆电加热或燃气炉加热等降黏工艺,导致稠油开采成本居高不下。根据国内外稠油降黏新技术现状,采用高能纳米波稠油冷裂解技术进行多次现场试验与分析,证实了该技术对稠油的改质降黏作用显著,原油循环处理最大降黏率为81.7%,单次处理最大降黏率为43.7%,初馏点由105 ℃降至81 ℃,330 ℃内总馏分含量提高了5.7%,可实现原油由重质组分向轻质组分的转化。该研究对稠油油藏降本增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稠油水平井,以提高井筒原油温度,改善原油流动性为目标,结合目前常用的电加热工艺技术,研发出一种稠油水平井油层段电加热工艺,并对工艺中的关键工具进行设计及绝缘试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油层段电加热工艺井筒温度场,并对典型井工艺实施进行设计评价。H05井计算实例表明,油层段流体温度由64 ℃加热到105 ℃,井口温度由55.5 ℃提高到84.9 ℃,泵入口温度由60.8 ℃提高到91.3 ℃,泵入口原油黏度由777.3 mPa · s降低到127.8 mPa · s,井筒摩阻由186.2 kPa降低到62.6 kPa。油层段电加热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泵入口原油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及井筒摩阻,改善井筒原油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深水稠油测试一般采取电潜泵、气举等作为人工举升手段。针对西非某区块深水稠油油藏的特点以及资料极其匮乏而无法做好精细测试设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拟测试层的储层特征、原油物性、作业环境等的深入研究,优选出地面杆驱螺杆泵作为人工举升手段,最终采用射孔枪+防砂管+DST+螺杆泵联作测试工艺,以及空心抽油杆内电缆加热、保温油管保温的降黏措施,成功克服了稠油、出砂以及水深低温对测试造成的困难,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同类区块的测试作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稠油开采电加热设备节能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稠油井电加热设备高耗能的现状,以大港油田稠油区块为例,结合稠油井实际生产特点,从提高电加热设备运行效率、油田节能产品、新型能源替代等方面入手,提出稠油井电热杆中压变频控制技术、太阳能加热装置替代高架罐电加热棒技术、太阳能高温热泵技术替代稠油井电加热技术、井口真空相变加热炉替代电加热设备技术等4项节能技术。现场应用表明,4项节能技术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同时开辟了油田节能技术向绿色环保能源转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稠油高凝油井电加热螺杆泵与地层测试器联作试油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东合  夏克文 《石油钻采工艺》1999,21(3):105-106,108
随着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的不断深入,高凝油藏、稠油油藏的勘探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此种类型的油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试油取得油层的产能、液性、地层参数等资料,由于原油具有高凝固点、高粘度特点,常规抽汲试油工艺不适用于该类油层试油,单纯采用地层测试方法又难以取得油层真实液性。  相似文献   

18.
旅大27-2油田是一个多含油层系,各油组原油黏度差异大。东营组为稀油,地面原油黏度4.8~6.0 mPa.s,适合采用电潜泵开采;而明化镇组稠油油藏地面原油黏度1 052.0~5 369.2 mPa.s,地面原油密度0.968~0.989 g/cm3,常规的电潜泵难以正常开采,若采用常规热采方式开采,将会花费巨大的成本。因此尝试以同一油田的下部东营组稀油作为射流泵的动力液,对上部明化镇两口稠油井选择射流泵试验开采。经对该油田两口稠油井A14h、A15h现场应用,油井产量达到ODP配产,生产稳定。这为该类型油田的后续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大港油区立足于稠油冷采,形成了稠油井开采系列配套工艺技术,其中地层处理配套技术主要包括单井化学吞吐、微生物采油、有机溶剂清洗等,举升工艺主体技术包括常规有杆泵、电热杆、螺杆泵、电潜泵等,同时广泛配套环空掺水加药降粘工艺。目前的工艺配套技术能够满足大港油田稠油尤其是普通稠油的开采需要,但在今后的稠油开采中,应该对各项工艺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优化、配套,提高特稠油和稠油井的开采工艺配套水平,降低稠油井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