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所谓胎膜,就是指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及脐带这五者而言。胎膜虽是由受精卵衍化而来,但并不组成胚胎本身的任何成份。胎盘则是由母体子宫的基蜕膜和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两者合起来组成。胎膜与胎盘是对胚胎起作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等作用的附属结构,有的还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胎儿娩出后,胎膜、胎盘和子宫蜕膜一并排出,总称为衣胞。  相似文献   

2.
核移植后,克隆胎儿的发育需要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供体核重编程的错误常导致克隆胎盘异常,如胎盘过大、滋养层异常和血管缺陷等,这些现象通常与蛋白质表达的异常有关。克隆胎盘的缺陷会影响克隆胎儿的发育,降低胎儿的出生率,这可能是造成动物克隆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胎儿和母体的血型不同却能共存? 答 A型血的母亲怀着一个B型血的胎儿,胎儿的整个发育过程要靠母血来供养,为什么胎儿与母体不发生溶血反应呢?胎儿在早期发育时分化出了造血干细胞和血管,待造血干细胞造血后形成了胎儿本身的循环体系,它通过胎盘与母体的血液循环发生联系。胎盘是由母亲子宫的底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共同构成的一个圆盘状结构,底蜕膜与绒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母体中的胎儿,其循环系统本身存在着一个发生发育的问题,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又存在着重演系统发育的问题;另一方面,胎儿的血液循环既要适应在母体中生活的特点,使机体各系统器官得以顺利发育,又要为出生脱离母体后独立生活逐渐作好准备。这些方面就共同决定了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一)胎儿的血液循环途径胎儿的血液既不直接与外界大气进行物质交换,也不与母体血液直接相通,它与母体的物质交换是通过胎盘来进行的。来自胎盘的富含氧气和养料的血液经脐静脉到达胎体。脐静脉从肝门入肝,一部分血液经过静脉导管直接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妊娠建立过程中,胚胎滋养外胚层细胞与子宫内膜直接接触,严密介导母胎对话,调控胚胎着床、植入宫腔,并逐渐形成维持妊娠期间物质交换、营养供应的胎盘组织。起源于滋养外胚层的一部分滋养细胞(trophoblast)侵袭、迁移进入母体蜕膜组织,重塑子宫螺旋小动脉,对于胎盘形成和母胎血液循环建立至关重要。滋养细胞侵袭、迁移、增殖、凋亡、内皮特性获得等生物学特性异常是胚胎种植失败、自然流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胎盘源性妊娠疾病的重要因素。激活素A(activin A)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种分泌型蛋白,在妊娠期间母体循环及母胎界面表达丰富,在调控滋养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妊娠的建立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围绕激活素A调控人类滋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胎盘源性妊娠疾病中表达改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有关胎儿的血液循环问题在初三《生理卫生》教材中没有详述,只谈了胎儿经胎盘由脐静脉获得母体血液中的养料和氧气,由脐动脉把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中。而胎儿的呼吸、胎儿的心脏、胎儿的血液循环与出生后有什么不同,本文浅谈说明。胎儿的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很不相同,因胎儿的两肺不进行呼吸作用,肠管保持静止状态,血液中的气体交换与物质交换等过程在胎盘进行。所以胎儿的血液循环也叫胎盘循环。胎儿血液循环器的构造及血液循环的径路等和出生后比较都有显著的差异。首先说明胎盘。  相似文献   

7.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胎盘是无菌的。但最新研究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研究者发现胎盘内确实存在一些微生物菌群,这引发了研究者对胎盘内微生物组的作用和来源的探索。本文主要针对胎盘内微生物组的发现、微生物组内菌群种类、来源、及其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和胎儿分娩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尼罗罗非鱼卵母细胞受精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黄永松 《动物学报》1993,39(1):19-22
用光镜进行了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卵母细胞受精细胞学研究。卵膜动物极的小部分区域由一层附属膜覆盖,在矢状切面上呈新月状,受精初期这层膜对精子有引导作用。两性原核结合形成合子核的位置在胚盘底部中央,结合面与卵轴垂直。对细胞质流动与两性原核运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双生     
双生汪开治(浙江杭州大学生物学系310012)双生又称双胞胎或孪生。一般有一卵双生和二卵双生两种。一卵双生又称同卵双生,因这种双生是由一个受精卵产生,即1个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分裂为2个。这种分裂可能是在卵子受精后的第14天内在胚盘内发生的。成对的胚胎拥...  相似文献   

10.
答:胎儿处于母体内,其肺尚未行使呼吸功能,胃肠也没有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身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氧和养料全从母体血液中取得。胎儿和母体的血液并没有直接相通,而是两者的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养料和氧丰富的血液离开胎盘,由一条脐静脉送入胎儿体内,脐静脉在肝部分支,其中大部分血液经静脉导管直接送入下腔静脉,小部分血液则先入肝,然后经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在此,来自脐静脉内氧和养料都丰富的动脉血,会同来自胎儿腹部和下肢回流的静脉血一起经下腔静脉人右心房。来自胎儿头颈部,上肢的静脉血经上胶静脉注入右心房。…  相似文献   

11.
捻翅目昆虫是胎生的,胚胎发育和孵化均在母体血腔内进行。稻虱跗Elenchinus japonicus属捻翅目,跗科,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本文报道稻虱跗 卵的形成各阶段:1)雌虫体内无典型的卵巢,所有卵在母体体腔内同步发育和成熟。最早发现的原卵是包囊干细胞,在雌幼虫血腔内。2)每个包囊细胞内含256个姐妹细胞,其中有一个细胞分化成卵母细胞,其余的成为营养细胞。3)成熟卵为椭圆形,大小为75-100×40-50μm。其胚胎发育过程按顺序包括:卵裂、胎盘形成、胚带分节、附肢形成和胚胎背合等阶段。稻虱跗 行单胚生殖。  相似文献   

12.
应雪萍  杨万喜 《动物学报》2005,51(5):852-861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附着系统的结构及形成机制。中华绒螯蟹受精卵附着在雌性腹肢内肢的携卵刚毛上。该附着系统由三个连续部分组成:卵膜、卵柄和被膜,后者覆盖在携卵刚毛的绒毛上。研究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的成熟胚胎由三层明显的卵膜组成,即E1、E2和E3层,但胚胎附着系统的卵柄及被膜仅为外层(E1)。卵巢中成熟卵的卵膜仅由E1层组成,E1分为两个亚层(E1a′、E1b′)。胚胎附着系统的形成与雌蟹的行为、腹肢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卵膜的超微结构及各层的变化有关。受精卵刚从生殖孔中排出时,卵膜(E1a′、E1b′)并不能直接粘附在携卵绒毛上。产卵后不久,雌蟹腹肢粘液腺分泌粘液的量增多,E1a′、E1b′的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边界模糊,卵膜出现很强的粘性。在产卵后约60min E1层又明显分为两个亚层(E1a、E1b),同时排卵后雌蟹腹部的携卵绒毛不断地运动,这种运动促使携卵绒毛外的被膜形成。随着E1层亚结构的变化,E2层也开始形成,当E1新的两个亚层出现时,部分区域的E1层与E2层发生分离,卵柄开始形成,并牢固地附着在携卵绒毛上。被膜、卵柄与卵膜最外层的结构相同,均由E1层构成[动物学报51(5):852-861,2005]。  相似文献   

13.
VEGF正常表达是妊娠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其对胎盘血管形成、胎盘绒毛细胞和子宫螺旋动脉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VEGF异常导致子宫、胎盘血管发育障碍,胎儿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本文主要从VEGF对胎盘血管生成、胎盘绒毛膜炎、绒毛细胞凋亡、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异常及生殖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为今后临床通过VEGF早期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并评估其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鸟卵孵化生理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潮 《四川动物》1991,10(4):23-25
鸟卵是研究能流、物质流的一个理想的简单生态系统。一个受精的鸟卵,当它离开母体时就具备了胚胎发育所必需的物质与能量资源。鸟胚的发育是封闭在卵壳内进行的。即除了胚胎代谢的产物——CO2与代谢水及所需的O2等通过微小壳孔和外界进行交换以外,其余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和利用都在卵壳内进行的。因此,引起了许多生物学家对鸟卵孵化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浓厚兴趣。鸟胚发育生态学研究的历史很短,可信赖的研究资料是在1900年以后。但很长一段时期内,仅对少数几种鸟卵作了某些研究。即家鸡(Gallus domesticus)卵在孵化时期CO2产生的测定(Bohr a…  相似文献   

15.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妊娠动物和孕妇感染后会导致妊娠失败。研究显示,LM感染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胎盘,在其毒力因子(内化素A、李斯特菌溶血素O、肌动蛋白聚合蛋白、InlP蛋白等)的作用下,首先靶定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再穿过合体滋养层细胞或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到绒毛基质,再通过胎儿毛细血管感染胎儿;在此过程中,LM诱导的胎盘细胞凋亡、母胎界面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和胎盘细胞炎性体的激活导致了妊娠失败。该文对上述问题就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为具有运动能力的间充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动物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并涉及复杂的信号通路调节过程,行使多种生理功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EMT和MET(间充质细胞向上皮细胞转换)的相互转换,对于器官的形成及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EMT还可促进肿瘤的转移.在卵巢、子宫以及胎盘等雌性生殖系统中也都涉及到EMT过程的发生.卵巢中发生的EMT有利于排卵后的修复,子宫中早期蜕膜化过程中发生的MET可使胚胎更好地锚定在子宫中,而胎盘形成过程中发生的EMT则有利于母体和胎儿之间进行营养和气体的交换.这些生殖过程中发生的EMT一旦失败,则可能导致相关的生殖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宫内死亡的原因、对母亲和存活胎儿的影响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分娩的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18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胎的发生率占双胎的1.08%,其中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orionic-diamniotic twin,MCDA)11例(61.11%),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c-diamniotic twin,DCDA)7例(38.89%)。胎儿死因:胎盘脐带因素3例(16.67%),胎儿畸形1例(5.56%),妊娠并发症3例(16.67%),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3例(16.67%),宫内感染3例(16.67%),不明原因5例(27.78%)。另一胎选择剖宫产者13例,阴道分娩3例。双胎一胎死亡后对母体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胎较双绒毛膜双胎母儿结局存在差别;双胎一胎宫内死亡对母体及存活儿有一定影响。对于孕周小,胎儿尚不成熟的病例,可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情况,行期待治疗延长孕龄至足月再分娩。  相似文献   

18.
问:卵胎生就是假胎生吗?答: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发育繁殖方式,其中卵生、胎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发育繁殖方式,但除了这两种方式以外,有的书中还经常提到卵胎生和假胎生,那么卵胎生是否就是假胎生呢?卵生是指胚胎在体外完成发育,由卵黄提供胚胎营养物质,如鸟类、大多数昆虫等。胎生是指胚胎在母体内完成发育,并通过胎盘由母体提供全部营养物质,如除单孔类外的所有哺乳动物。而卵胎生既具有卵生的特点,又具有胎生的特点,即胚胎在母体内完成发育,但在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全部依靠本身的卵黄供给,而不与母体…  相似文献   

19.
合胞素-1(syncytin-1)是人类生殖系统普遍存在的一种包膜蛋白,孕早期定位于绒毛膜滋养层,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异常表达可导致宫内发育迟缓、病理性胚胎、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症等。本文将对syncytin-1的形成、功能与肿瘤相关的激活调控途径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川硬皮肿腿蜂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 2 6℃恒温和 70 %相对湿度条件下 ,川硬皮肿腿蜂胚胎发育全历期为 60~ 70h。卵黄少 ,原足期 (protopod)孵化。根据其胚胎形态变化特征可分 4个发育阶段 :早期发育阶段 ,卵产后 1~ 1 2h,包括卵割期、胚盘期和胚带期 ;胚胎伸长及器官发育阶段 ,卵后 1 2~ 5 0h,包括胚带分节、原头原躯分化、胚带再伸长、消化道和口器形成 ;胚胎背合阶段 ,卵产后 5 0~ 60h和胚胎成熟阶段 ,卵产后 60~ 7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