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阮宁 《全科护理》2020,18(12):1526-1528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模式对综合医院临床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某院各科室20名护理组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士临床护理质量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意识,达到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不良事件情境模拟演练在新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2017年新护士95名为对照组,2018年新护士98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新护士安全培训,观察组采用基于不良事件情境模拟演练加强安全护理教育。干预前后,评价新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 结果 观察组临床实践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基于护理不良事件情境模拟演练可提高新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促使其养成安全的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19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10名和对照组9名.观察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分管患者具体到人,由护理组长带领本组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本组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照组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得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专业技术操作得分、专业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区护理质量得分、患者的健康教育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设立护理组长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病区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健康教育实施记录单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0例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安全健康教育实施记录单,评估护理风险,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比较两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病房应用护理安全健康教育实施记录单,不仅提高了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更增进了患者对护理安全的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有效预防了老年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邵振莉  刘君  吴蓓蓓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5):133-134,F0003
目的:探讨分组分层排班法在提高心内科护士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对25名心内科护士实行分组分层排班法作为观察组,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对25名心内科护士实行传统排班法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共情能力[采用临床医务人员共情能力调查表(JES-HP)]、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并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JES-HP中观点采纳、换位思考、情感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对观察组护士在质量设施、护士服务、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上班时间、晋升福利及同事交流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分组分层排班法可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及工作积极性,减少不良事件,同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对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在肿瘤内分泌科新护士轮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新护士到科室培训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2008年~2011年的20名新护士列为对照组,2012年~2015年的20名新护士列为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轮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观察组在传统轮科规范化培训计划中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对每个完成轮科培训的护士进行9个月追踪评估,比较两组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新护士工作满1年时,获得科室上级护士及医生的满意人数。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50.0%)(χ~2=8.62,P0.05);观察组获得上级护士及医生满意的人数有18人(90.0%)高于对照组的14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结论在新护士轮科培训中应用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保障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护理安全标识在病区细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0例腹部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科室责任分组分为两大组,第一大组为观察组,第二大组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标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肿瘤专科护理安全标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专科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满意度、护士交接班所需时间、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专科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及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床前交接所需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少于(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专科护理安全标识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控制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龚丽欢 《全科护理》2016,(23):2452-2454
[目的]观察六到位管理法在儿科病房夜间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六到位管理法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观察组)收治于儿科住院患儿和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儿科夜间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六到位管理法控制下的夜间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度及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夜间护理安全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夜间护理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六到位管理法对儿科病区夜间护理实施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儿科夜间护理安全度,降低夜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夜间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预警值在低年资护士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常见临床症状制定护理安全预警项目及预警值,对各护理预警值进行临床考查,明确临床实用价值.选取2013~2014年该院低年资护士189名作为对照组,2014~2015年该院低年资护士214名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护理安全预警值前后低年资护士对生命体征风险意识的认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临床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预警值后,两组低年资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安全预警值后,低年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理安全预警值的应用,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临床护理的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培训对低年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上报率的影响。方法将120名低年资护士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护士采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培训与带教,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与带教,1年后比较2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处理方式及上报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处理流程较对照组规范完善,上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运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的培训与带教,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循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患者列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20年7—12月收治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对于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运用护理敏感指标进行管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敏感指标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教育对护生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以老年护理学为教学内容,将30例接受情景模拟法教学的护生设为观察组,30例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护生设为对照组,2组教学时间一致。比较2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以及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的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程度等各方面的评判思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护理基本原则、日常生活护理、用药安全、护理操作等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能够提高护生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能力,激发评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0例,观察组3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频反馈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消化内科实习护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法,观察组给予视频反馈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质量、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评价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护理评估、身体检查、操作技能、健康教育、临床判断、组织效能及人文关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能力总分、动手实践、综合能力及团队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反馈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提高消化内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度未实施护理安全教育的134件护理不良事件与2014年度实施护理安全教育的85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内容包括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原因、时间、地点及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年资。结果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后,护理不良事件减少49件,分级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072)。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后,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降低,相关护理人员年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8);发生原因、时间、地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护理安全教育,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滕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在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在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传统常规管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水平差异、围术期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干预前、后QOL评分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各个维度的护理质量量化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围术期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各个时间点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风险,提高患者的QOL评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典型工作任务带教方法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87名护生和2013年9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护理教学,观察组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带教方法,根据专科特色,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3大专科疾病结合心电监护、心肺复苏、氧气吸入技术确定作为心内科典型工作任务,并采用护生临床能力评价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评分为(52.38±10.64)分,沟通能力评分为(42.52±8.54)分,健康教育评分为(20.45±4.28)分,护理管理评分为(35.22±8.35)分,护理科研评分为(17.48±5.44),总分为(195.08±43.68)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1.57±10.50),(35.12±8.02),(14.49±3.36),(28.45±8.67),(12.16±3.84),(156.02±39.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01,5.938,10.336,5.292,7.493,6.239;P〈0.05)。结论典型工作任务带教方法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有必要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者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以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防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就诊的5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医院管理“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结合血液病专业的实际,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患者安全管理的危急值,制定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监测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错误发生率(2.0%)及患者跌倒率(0.4%)较对照组(2.4%,2.0%)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24,7.45;P〈0.01);观察组标本采集错误(0.6%),高危药品外渗(0.4%),压疮(O%),导管脱落(0.2%),患者投诉(0.2%)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2.6%,1.8%,1.O%,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35,4.50,5.03,4.54,5.49;P〈0.05)。结论血液病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安全因素,防止不良事件及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