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对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对不同配合比的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和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2.
试验用50%、60%、70%再生碎砖粗骨料替代天然碎石粗骨料,配置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经成型获得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砌墙砖,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探究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砌墙砖的抗冻融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究高取代率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砌墙砖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用再生骨料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与再生混凝土相比有混凝土强度要求低、再生骨料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非常适合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应用.粒径0-10mm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的试验研究是再生混凝土多孔砖性能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再生骨料中细骨料比例取85%,90%.95%3个水平,再生骨料中碎砖含量取0.25%.50%,75%,100% 5个水平,用全组合的方式在试验室中配制出3个系列共15种再生骨料.按照GB/T 14684-2001及GB/T 14685-2001对这15种再生骨料的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进行实验.试验结果表明,粒径0-10 mm再生骨料随着骨料中碎砖含量的增多,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增大;压碎指标与吸水率、压碎指标与表观密度呈正比.这个性质与目前再生粗骨料的规律不同,说明混凝土砖用0-10 mm再生骨料的性质不同于再生粗骨料.  相似文献   

4.
再生混凝土是将废混凝土经过简单加工、破碎、整形分级,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形成再生粗骨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粗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利用本地原材料和废旧的破碎整形处理的再生粗骨料,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优化,使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达到基准混凝土的强度。本文研究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为20%~80%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5.
对废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吸水率进行分析,并对以此为粗骨料的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按照相同设计配合比进行了试验,对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与对比,得出两者基本性能方面的差异,以探索试验以循环经济为基础对废弃混凝土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再生骨料代替天然粗骨料,细骨料采用天然砂,制备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并对再生混凝土的造价和能耗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均低于天然骨料,且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压碎指标均高于天然骨料;在再生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和适当加大外加剂掺量对其进行改性后,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达到了天然混凝土的水平;添加粉煤灰后的C30、C40再生混凝土造价和能耗明显低于天然混凝土;用废弃混凝土作再生粗骨料,并掺入适量粉煤灰生产的再生混凝土能耗低、CO2排放量小,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使用天然粗骨料与不做处理、预湿处理、补充附加水等3种不同方法处理的再生粗骨料(50%替代)的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的工作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再生粗骨料吸水率高,影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压强度。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专用外加剂TX600GF能解决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工作性和抗压强度方面的缺陷。同时,该专用外加剂在使用机制砂、特细砂、再生石子、高含泥量的砂石料的情况下仍能满足工作性要求,并具有良好的保坍性能。  相似文献   

8.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能够解决建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难题,但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性能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进行系统的试验与检测,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对C30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对不同类别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相同的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直接沿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提高,但降低了工作性能,因此在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再生粗骨料吸水特性,调整拌合用水量,可以使再生混凝土在符合设计抗压强度要求的同时,工作性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主研发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工艺,对城市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处理。通过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探讨了各项性能变化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回收工艺有效改善了骨料质量,活化骨料性能,加工功效明显,制备出的再生粗骨料能够满足GB/T 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要求,再生细骨料满足GB/T 25176—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要求;当再生粗骨料的掺量不大于50%、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40时,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与同配合比基准混凝土相近;通过增加外加剂掺量等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再生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满足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和泵送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铝酸盐水泥对再生粗骨料进行改性,强化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将其用于配制C30再生混凝土。通过对C30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进行系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再生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与天然骨料配制的混凝土性能相当,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碎砖和细骨料含量的再生混凝土多孔砖进行干燥收缩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干燥收缩率随碎砖骨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细骨料掺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赵超 《山西建筑》2010,36(16):142-143
根据许昌地区营建废弃物中包含较多的破碎烧结砖的特点,初步研究了该地区的营建废弃物(废混凝土及砖类建材)充当再生骨料时,其中的碎砖含量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以推广再生混凝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废弃碎砖块为再生骨料制成的再生碎砖混凝土作为墙体材料,制作了一种新型墙梁,并与普通砖墙梁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碎砖混凝土墙梁的承载力大于普通砖墙梁的承载力,且延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以3种不同的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40%、70%、100%)和再生废砖细骨料替代率(40%、70%、100%)设计7组试验,对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进行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可降低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在再生废砖粗骨料替代率为100%的基础上,增加再生废砖细骨料的替代率,则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持续下降,其中全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最低,相比普通混凝土降低幅度为57.52%;定义了再生废砖骨料影响系数G,G值越大,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越低;研究了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变化机理,在Hasselman-Johnson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修正公式,计算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清晰方便地观察并研究再生混凝土裂缝开展规律,利用模型混凝土的概念,将普通混凝土、废混凝土骨料混凝土和废砖骨料混凝土平面化,制得模型再生混凝土试件。在试件受压破坏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模型混凝土前后两个表面制作不同尺度的散斑,分别用一般工业相机和显微镜相机采集图像,并分析得到全局应变场和界面过渡区附近的局部应变场,用以揭示再生混凝土裂缝开展过程和损伤演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废砖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最小,但是抗压强度反而比废混凝土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的高。废混凝土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全局应变场能表征应变集中位于旧砂浆区域,但不能区分新、旧界面过渡区,而局部应变场更加细致地显示裂缝首先在旧界面过渡区开展,然后新界面过渡区才有裂缝开展。对废砖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的分析发现,砖骨料和新砂浆之间的界面过渡区首先出现了应变集中,但是裂缝并未沿界面过渡区开展,而是贯穿了砖骨料,然后位于界面过渡区的应变集中由于应力重分布而削弱。  相似文献   

16.
建造于20世纪的老旧房屋拆除垃圾往往含有大量的红砖块。红砖的各项性能与废混凝土有较大区别,但目前建筑固废处理工艺不能较好地分离红砖骨料。为高效合理利用含有大量红砖的再生砖混骨料,对强度等级分别为C25、C30和C35的3根天然骨料混凝土梁和3根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分析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相比于同强度的天然骨料混凝土梁在受力过程、破坏特征、变形能力与承载力等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在加载至破坏过程中,具有同天然骨料混凝土梁相似的受力阶段,且同样符合平截面假定。但相比同强度的天然骨料混凝土梁,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梁极限承载能力略小,在加载过程中梁表面裂缝更易产生与发展,刚度下降更显著,变形更大,且从屈服到破坏产生的变形较小,延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杨军彩 《混凝土》2020,(4):138-140
基于废弃黏土砖的再生利用和水泥基灌浆料的基本性能要求,采用多种方式对废弃黏土砖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并利用强化后的再生骨料替代灌浆料中的天然骨料,从废弃黏土砖再生骨料取代量方面开展对灌浆料工作性能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净浆包裹方法对废弃黏土砖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当水泥净浆水灰比为0.45时,再生骨料吸水率最小为21.4%,压碎指标最小为30.9%;采用水玻璃浸泡方法对废弃黏土砖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当水玻璃浓度为5%,浸泡时间为1 h时,再生骨料压碎指标最小为21.1%,对应的吸水率为23.0%;当水玻璃浸泡改性后的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的量为10%~30%时,灌浆材料满足早期和后期强度高、工作性好、自密实、不离析等灌浆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最新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17,自引:23,他引:117  
肖建庄  李佳彬  兰阳 《混凝土》2003,19(10):17-20,57
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分析与研究,本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对比分析,主要包括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再生混凝土耐久性、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以及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等。研究表明,废弃(旧)混凝土再生利用是可行的,再生混凝土可以应用到土木工程非承重构件和某些承重构件中。但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材料性能及结构性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行专门研究。最后结合环境保护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技术开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建筑垃圾已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种类。建筑垃圾处理后可作为再生骨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实现资源化。本文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并对比研究三种工艺技术路线。通过对比再生骨料的物理性能(表观密度、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及电耗)和力学性能(压碎值),最终确定适合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的工艺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再生骨料强化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再生骨料多裂纹和孔隙的结构特征,运用4种不同化学浆液对再生骨料进行强化.通过试验,研究了强化再生骨料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再生骨料不同强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再生骨料的有效强化方法和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