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温中针灸疗法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气温中针灸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聪明汤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serum fibrinogen,Fib)及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眩晕评分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unctional scale for CSA,FS-CSA)评分评估眩晕程度,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Fib及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P0.05),PI明显降低(P0.05),眩晕评分显著升高(P0.01),FS-CSA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Fib及TC水平显著降低(P0.01),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眩晕评分显著升高(P0.01),FSCSA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益气温中针灸疗法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能与降低血清Fib及T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圣愈汤联合针刺及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20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圣愈汤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程度、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4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明显高于治疗前,PI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明显高于对照组,P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圣愈汤联合针刺及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眩晕、颈枕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增加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与针刺疗法比较,观察小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颈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后颈区等部位的压痛点进行小针刀松解及穴位注射,对照组选择颈椎病常用穴位进行针刺.对治疗后两组的症状、体征、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与针刺疗法比较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斜圆刃针治疗对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斜圆刃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MV值均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圆刃针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设针刺百会穴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在TCD显示下,分别记录观察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针刺百会穴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较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改善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该疗法对患者经颅多普勒及治疗前后各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颈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行小针刀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对照组行双侧风池穴及颈部夹脊穴针刺治疗。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等指标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其总体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症状与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8例)。两组在采用相同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症状及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按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予治疗组患者按动手法治疗,予对照组患者中药内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应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ESCV量表评估总体改善情况总体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ESCV量表不同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颈肩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明显优于常规药物配合牵引治疗,且安全易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就诊的1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长春西汀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给予通窍活血汤联合长春西汀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评分、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IMT、EEV评分、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优于单用西药,能够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结合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D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可以有效调节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和观察组(针灸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程度、椎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脉冲指数(PI)、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值变化。结果对照组痊愈率12%;观察组痊愈率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变缓(P〈O.01),椎动脉PI值降低(P〈O.05),观察组Fib与TC值下降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观察组椎动脉血流速度(P〈O.01)、Fib、TC(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中消萎汤对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补中消萎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而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7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中消萎汤对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配合针刺治疗对遗尿症患儿睡眠觉醒水平的影响,以便为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遗尿症患儿18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I(60例)和对照组Ⅱ(6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I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Ⅱ采用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并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I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Ⅱ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I和对照组Ⅱ(P〈0.05),对照组I和对照组Ⅱ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补中益气汤配合针刺疗法可明显提高遗尿症患儿的睡眠觉醒水平,治疗小儿遗尿症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青硼散治疗复发性口疮气血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复发性口疮气血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青硼散治疗,青硼散处方:青黛20 g,硼砂15 g,冰片10 g,每日多次使用,研沫敷于溃疡面。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白术25 g,陈皮10 g,党参30 g,升麻6 g,柴胡6 g,当归15 g,炙甘草6 g。伴阴虚火旺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伴脾阳虚者可加干姜、肉桂温补脾阳、引火归元。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溃疡数目(3.23±1.09)个,溃疡天数(12.17±8.45)d,治疗后溃疡数目(2.25±2.11)个,溃疡天数(9.57±3.29)d,对照组治疗后溃疡数目、溃疡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溃疡数目(3.56±2.34)个,溃疡天数(11.97±7.23)d,治疗后溃疡数目(1.56±1.57)个,溃疡天数(6.02±1.98)d,治疗组治疗后溃疡数目、溃疡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口疮复发时间(12.28±10.09)d,治疗后口疮复发时间(60.29±15.23)d,治疗后口疮复发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口疮复发时间(13.66±9.55)d,治疗后口疮复发时间(95.6±18.69)d,治疗后口疮复发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口疮复发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青硼散治疗复发性口疮气血虚弱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气虚水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口服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和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气虚水滞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筋刺血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经筋刺血法配合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疗法),每组各40例。2组均在治疗前、治疗3 w后观察整体疗效及VAS疼痛积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MEPS)。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5%,显愈率为8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5%,显愈率为65.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降低VAS疼痛积分及改善Mayo肘关节功能,但治疗组VAS疼痛积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经筋刺血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相比优势明显,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项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项五针;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10次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价症状改善情况;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次后两组ESCV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10次后较治疗前ESCV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54.0%,优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五针能提高患者的ESCV评分,优于常规针刺,且具有起效快、痊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mellitus peripheral neu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DPN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控制饮食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配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滋阴活血柔肝汤口服配合针刺干预,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阴活血柔肝汤联合针刺治疗阴虚血瘀型DPN,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肝郁脾虚型大鼠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各组接受15 d夹尾刺激(每次30 min,4次·d~(-1))和每天大黄灌胃(0.004 5 m L·g~(-1),1次·d~(-1),15 d)。建模后,加味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3.8 g·(kg·d)~(-1)、7.6 g·(kg·d)~(-1)和11.4 g·(kg·d)~(-1),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连续10 d,末次给药后1 h,测定血清体积及血清生化指标,分析主要脏器系数。结果:加味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血清体积比为0.6012,显著高于模型组的血清体积比(0.411 1)(P0.01);加味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肝脏系数为6.239 8、脾脏系数为0.4236,显著高于模型组的肝脏系数(4.502 6)和脾脏系数(0.317 1)(P0.05);加味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为38.46 ng·L~(-1),显著低于模型组的ACTH(49.27 ng·L~(-1))(P0.05)。加味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血清体积比为0.540 3,脾脏系数为0.451 7,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以上指标(P0.05);血浆ACTH为45.72 nmol·L~(-1),显著低于模型组ACTH(P0.01)。加味补中益气汤低剂量组脾脏系数为0.412 8,显著高于模型组脾脏系数(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可显著升高大鼠血清体积比、肝脏系数、脾脏系数,降低大鼠ACTH水平,可改善肝郁脾虚型大鼠的脾虚、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益气填精方联合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STARR)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直肠前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填精方(补中益气汤联合大补阴丸加减)联合STARR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STARR术治疗。治疗33 d后应用Longo ODS评分系统、中医证候评分、排粪造影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Longo ODS评分分别为(4.54±1.24)分和(8.09±2.2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排粪造影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填精方联合STARR术治疗直肠前突优于单纯STARR术治疗,两者联合可以明显改善直肠前突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