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目的:早期、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3例心脏骤停的患儿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每次0.1~0.2mg/kg,静脉注射3~5min重复使用,最大量每次≤1mg。结果:治疗组的即时存活情况和长期存活情况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分别为(x^2=9.928 P〈0.01 x^2=9.78 P〈0.01)结论:提高了小儿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了复苏时间,减轻了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PR后PRS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手段,为PRS的救治提供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抢救的17例PRS患者。给予氧疗、酸碱平衡纠正等措施。结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越长,PRS的发生率越高。死亡与存活患者中损伤脏器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极早复苏缩短恢复自主循环时间是提高PRS生存率惟一有效的手段。损伤器官越多,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越高。CPR后,极时对PRS后的炎性反应失控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复苏(CPR)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7例CPR自主循环(ROSC)还真分为复苏失败组(A1)19例和存活出院组(A2)8例,22例死亡者做对照组(B),用ELISA法动态检测CPR时、24、48、72h、7d患者血清IL-4、IL-8、IL-10、IL-8水平变化。结果B组CPR时TNF-α含量高于A1组、A2组(P〈0.05),IL-1β、IL-4、IL-8、IL-10水平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复苏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病高于A2组(14/19,2/8,P〈0.05),ROSC 24h TNF-α水平高于其CPR时和A2组(P〈0.05),ROSC 48h TNF—α、IL-8水平达峰值,且高于A2组,IL-4、IL—10水平高于其CPR时(P〈0.05),与A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C 72h TNF-α水平下降,IL-4高于A2组(P〈0.05)。结论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参与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选择时机干预其失衡,提高复苏存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对心脏骤停鼠脑复苏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脑复苏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川芎嗪组(n=8)和对照组(n=8).大鼠窒息导致心跳骤停模型复制成功后,川芎嗪组和对照组于复苏即刻分别静脉注射川芎嗪、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动脉血与脑匀浆丙二醛(MDA)、脑干湿重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脑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川芎嗪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P〈O.01).降低1h动脉血MDA(P〈0.01)及24h脑匀浆MDA(P〈0.01),改善24h、48hNDS(P〈0.05),减轻大脑湿重(P〈0.01)及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结论静脉注射川芎嗪能减轻大鼠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苏后综合征(PRS)的死亡危险因素,利用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对PRS的预后进行预测,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7年来确诊的63例PR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复苏后30d时的预后情况分组,生存组24例.死亡组39例,基于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统计分析,进而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及Fisher判别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自主呼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格拉斯哥评分、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衰竭器官数目等9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衰竭器官数目、消化道出血、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为PRS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根据4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总判别正确率为92.1%。【结论】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衰竭器官数目、消化道出血、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为PRS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判别函数可较准确地预测PRS预后.积极处理可干预的死亡危险因素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的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脾脏损伤的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48只SD大鼠根据早期复苏压力的不同分为6组:不复苏组(对照)和40、50、60、70、80mmHg复苏组,每组8只。伤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降至40mmHg时开始低压复苏,用乳酸林格液加羟乙基淀粉(2:1比例)复苏,使MAP维持在各组设定的水平,持续1h,对照组此期不输注任何液体,然后结扎脾动脉止血,各组均行充分复苏2h。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失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气、肝功及存活时间。结果60、70、80mmHg复苏组的出血量显著高于另3组(P〈0.05),50mmHg复苏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和80mmHg复苏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70、80mmHg复苏组的酸中毒显著轻于40mmHg复苏组(P〈0.05)。40~60mmHg复苏组的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的肝功指标显著高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结论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早期复苏中,血压过高会增加出血量,缩短存活时问;血压过低则抑制心功能,加重肝功能损害。血压在50~60mmHg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83-87+封三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评估心肺复苏质量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2020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心脏骤停且年龄在18~75岁之间的患者54例,实施标准心肺复苏(CPR)并行动态PETCO_2监测。根据是否自主循环恢复(ROSC)分为ROSC组(35例)和非ROSC组(19例),比较两组复苏过程中PETCO_2连续监测的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时间点PETCO_2预测CPR效果的效能。记录可除颤心律患者除颤前1 min内的PETCO_2,并在除颤成功与失败患者间比较PETCO_2除颤前1 min;同时按照是否ROSC、入住ICU 72 h生存和死亡、出院时存活和死亡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平均PETCO_2。结果 ROSC组患者在CPR开始5 min、10 min、20 min PETCO_2及平均PETCO_2方面均高于非ROSC组(P0.05);但CPR开始1 min PETCO_2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颤成功患者的除颤前1 min PETCO_2明显高于除颤失败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OC曲线显示,PETCO_220 min预测复苏成功的曲线下面积(AUC)[AUC=0.930,95%可信区间(CI):0.819~1.000]大于平均PETCO_2(AUC=0.862,95%CI:0.761~0.964)、PETCO_210 min(AUC=0.852,95%CI 0.722~0.982)、PETCO_25 min(AUC=0.741,95%CI:0.594~0.888);PETCO_220 min预测CPR成功的最佳节点为20.5 mmHg,此时其特异性为94.7%、敏感性为66.7%。ROSC组、入住ICU 72 h存活组及存活出院组的平均PETCO_2值均高于无ROSC组、入住ICU 72 h死亡组及出院时死亡组(P0.05)。结论 动态监测PETCO_2可有效评估心脏骤停患者CPR的质量和预后,包括预测可除颤心律心脏骤停患者的除颤效果,其中CPR 20 min时的PETCO_2≤20.5 mmHg可作为预后不良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大脑皮层病理改变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乌司他丁组(药物组),每组按气管切开后(对照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复苏组、药物组)0.5、3、6、12h和24h分为5个亚组(n=8)。复苏组和药物组采用窒息致大鼠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模型,药物组于ROSC后2min内经颈动脉推注乌司他丁(100000U/kg)。对照组仅行麻醉、气管切开和血管穿刺。各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和组织标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NSE浓度,光镜下观察大脑皮层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和药物组ROSC后各亚组各时间点血清NSE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复苏组比较,药物组ROSC后6、12、24h血清NSE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药物组病理损害轻于复苏组。结论:乌司他丁通过降低血清NSE浓度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常温复苏组及亚低温组,后2组再分为3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3、6h组,每个亚组均为6只大鼠,亚低温组复苏后即予亚低温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脑组织AQP4表达.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结果 亚低温组ROSC后1小时BWC与同一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AQP4表达水平下降已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低温组ROSC后3h和6h,BWC和AQP4表达水平与相同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亚低温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使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血液滤过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18例给予循环、呼吸支持、脑保护以及防治感染等治疗措施;观察组24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实施血液滤过治疗:心肺复苏成功后4h内开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12h,观察二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严重度评分的变化;以及病死率,存活患者ICU住院天数。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前MODS严重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ODS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病死率低(P〉0.05),存活患者ICU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实施血液滤过能有效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咽-颈-臂综合征(PCB)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对2例咽-颈-臂综合征进行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分析.结果 咽-颈-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口咽部肌肉、颈肌及上臂肌肉无力,其腰穿脑脊液检查及磁共振神经成像符合格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改变.结论 咽-颈-臂综合征是一种GBS的罕见变异型,临床容易漏诊和误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脑脊液、电生理以及磁共振神经根成像等检查可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 以2002年l2月至2003年3月,我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院临床诊断SARS并ARDS的12例患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呼吸机通气模式、糖皮质激素、深度镇静等方面的应用。结果 压力控制模式(PCV)优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及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早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死亡率,深度镇静可减少气胸出现。结论 PCV模式通气,早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深度镇静治疗SARS并ARDS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ambert-Eaton综合征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收集1998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20例经临床和电生理证实的Lambert-Eaton综合征患者,分析并总结其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结果  20例Lambert-Eaton综合征患者3 Hz低频重复电刺激均阳性,30 Hz高频重复电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递增均超过100%。女性6例、男性14例,年龄43~83岁,平均(62.3±12.7)岁;起病年龄40~79岁,平均(55.0±13.3)岁。首发症状为双下肢无力者10例,四肢无力者9例,眼睑下垂伴四肢无力者1例;病情波动易疲劳者10例,轻度活动后肌无力改善者3例;伴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者12例。经检查随访后有12例发现恶性肿瘤,10例为肺癌,2例为纵膈淋巴瘤,其中8例接受肿瘤相关治疗。16例患者接受吡啶斯的明治疗,有效者10例;15例患者使用强的松治疗,其中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者6例,联用丙种球蛋白者6例;经治疗随访后20例患者中有10例症状呈一定程度改善,另10例症状改善不明显。 结论  本组Lambert-Eaton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多伴有肺癌,肌无力以双下肢为主。患者对吡啶斯的明和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不一。高频重复电刺激是确诊本病的关键,一旦确诊必须筛查潜在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王庆芳 《河北医学》2006,12(11):1123-1124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21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12周,观察指标为血常规、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12周后尿蛋白完全缓解8例,占38.1%,部分缓解7例,占33.3%,总有效率为71.4%.2例ALT轻度升高,5例于用药3~4周出现轻度腹泻及乏力.结论:对大部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32例尸检材料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概况艾滋病相关卡产波西肉瘤(KS)病理特征,并探讨其两全是学分型、来源与性质。方法:所有病例均按常规尸检及制片,光镜观察,并复习资料。结果:KS累及皮肤23例,呼吸系统20例,消化道17例,淋巴结12例,26例为播散性。肿瘤肉眼表现为斑型和结节型,镜下主要同增生的血管和梭形细胞构成。并常见胶原分、淋这扩张、嗜性小体、炎细胞浸浸、出血及含铁务黄素沉积等特征性病变。结论:KS是一种颇具特征的病变  相似文献   

17.
王文科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2):1468-1469
目的:分析9例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膜增殖性肾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临床及病理诊断方面的认识。方法:回顾1998年9月~2008年9月237例肾穿刺活检病例中诊断为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9例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光镜病理、电镜病理、免疫荧光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9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占肾穿刺活检总病例数的3.7%,男女性别比为8∶1。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为39.3岁。以肾病综合征伴血尿、高血压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部分缓解3例,无效2例,恶化4例(进入透析)。结论:膜增殖性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不高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肾炎综合征,病理表现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浙贝颗粒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应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治疗临床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的53例老年代谢综合征病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复方浙贝颗粒配方可有效改善MS组分的血糖、血脂,调节血压,改善肝功,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重病患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合并SIRS的危重病患儿50例,及同期住院的非SIRS患儿60例,分别检测各组患儿的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PLT)计数。结果SIRS组与非SIRS组相比: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PT、TT、APTT均延长(P<0.05);PLT计数降低(P<0.05)。SIRS组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单器官功能不全组患儿与非SIRS组相比DD含量升高更明显,PLT计数降低更明显,PT、TT、APTT延长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检测D-二聚体、PT、TT、APTT、PLT等指标,可了解SIRS患儿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是早期发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2例艾滋病合并PS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PSM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单发或多发结节及结节内有空洞者29例(46.8%),粟粒状结节14例(22.6%),斑片、絮片状模糊影15例(24.2%),其中有9例合并有结节或粟粒状结节,双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8.1%);胸水12例(19.4%),其中有9例合并有肺部改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1例(66.1%),仅有6例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肺部无异常,但均合并有肝和(或)脾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颜面部脐凹样皮疹;合并肝和(或)脾肿大27例(43.5%);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以低密度为主)13例(21.0%);少见表现有合并心包积液、气胸等。结论艾滋病合并PSM的胸部影像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结节和(或)结节空洞、粟粒状结节、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腹腔低密度为主的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