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方法探讨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术后进行排尿情况的记录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15例患者均可自主控制排尿,5例患者最大尿流率〈1 0 mL/s,1例夜间轻微尿失禁,排尿困难组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最大潴尿压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排尿良好,是较为适宜的膀胱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的6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30例行回肠膀胱术(回肠膀胱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结果两组6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发生。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和回肠膀胱术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回肠膀胱术组[(463.59±50.24)min比(436.07±44.91)min、(1081.16±320.49)ml比(867.53±224.61)ml、(46.88±4.67)d比(20.37±5.24)d],但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回肠膀胱术组[25.0%(8/32)比53.3%(1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尿流改道术均是临床上尿流改道的较成熟方式,在临床诊疗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选择最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6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33例患者行回肠膀胱术,30例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回肠膀胱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尿失禁例数高于回肠膀胱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的其他并发症及晚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意愿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适当的术式,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手术的护理配合质量,使术后患者尽快恢复规律排尿的方法。[方法]制订训练计划,通过心理护理,新膀胱储尿功能的训练,排尿、控尿方式的训练,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训练指导。[结果]经过1~3个月系统的排尿训练,23例患者均能自主排尿,每次排尿200~300ml,平均250ml,每天间隔3~5h,平均4h,夜间唤醒1~2次,均无夜间溢尿。[结论]系统的排尿训练是恢复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有规律排尿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和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相关并发症.方法:65例膀胱癌患者,IN 40例,SN 25例.结果:65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6个月,IN组最大贮尿量较SN组多;膀胱充盈压及膀胱排尿压均较SN组低.IN组白天尿控满意率为87.5%,SN组为92.0%;SN组夜间尿控满意率为48.0%,IN组为6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漏尿4例,排尿困难2例,术后感染2例,粘液堵塞2例,尿失禁1例,肠梗阻1例;勃起功能障碍6例,吻合口狭窄4例,慢性尿潴留3例,上尿路积水2例,盆腔转移1例.结论:回肠新膀胱可以达到足够的贮尿量和较好的尿流动力学改变,控尿满意.回肠是优先选择的新膀胱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68例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1%,采用保守或再次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病情变化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21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死亡1例.其中白天控尿良好者12例,夜间控尿良好8例,有8例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随访期未发现尿道肿瘤.结论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微创、出血少等特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是治疗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N型回肠膀胱替代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膀胱恶性肿瘤患者23例,腹膜外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截取35~40 cm回肠纵形切开后折叠形成N型贮尿囊,以改良乳头法将两侧输尿管分别移植于N型新膀胱的上臂两侧,贮尿囊底部与尿道4~6针吻合,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结果本组23例手术时间5.5~7 h,术中平均出血400 ml,术后随访2~27个月,平均16个月,原位回肠新膀胱控尿、排尿良好,术后静脉尿路造影、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返流,血生化检查正常,未发现新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尿动力学检查,新膀胱最大容量为(340.5±65.8) ml,最大尿流率(17.5±6.8) ml/s,充盈期膀胱内压力为0~9 cm H2O,排尿期膀胱内压力为8~16 cm H2O,剩余尿0~55 ml.结论原位N型回肠膀胱替代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新膀胱容量大,内压低,顺应性好,具有较好的尿控和排尿能力,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良好的尿流改道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替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36例行膀胱切除以及原位回肠膀胱术患者,按照术式进行分组,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19)和开放性手术组(n=17),对比分析两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本院的分组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肠道恢复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手术较之开放性膀胱全切手术其畅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较少以及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采用腹腔镜行膀胱全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福才  胡斌  邓鲲 《现代医院》2007,7(2):37-37
膀胱全切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术方法,关于膀胱的替代有多种手术方式,原位低压回肠代膀胱术则是诸多方法当中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因其可原位储尿,同正常人一样直立排尿,明显地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自1995年7月至今,我们对15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了膀胱全切原位低压回肠代膀胱术的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术后复发情况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癌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7月~2006年10月间13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随诊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最少生存时间13个月,一例术后29个月全身多处转移死亡,一例术后13个月因宫颈癌死亡。其余病例目前仍存活。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比开放性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淋巴结清除彻底,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何伟  吴彩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209-521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治疗肾癌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组1为后腹腔镜组30例(LRN组),组2为同期传统开放手术组15例(ORN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病理诊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的临床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84例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情况、术后随诊。结果:84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成,无1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有经验的腔镜医师,合理选择使用腹腔镜手术器械,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强萍  陈丽娟  陈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18-2719,27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入选2011年01月~2011年8月在某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8例,以及同期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6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无1例出现中转开腹手术。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采用开腹手术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开腹手术5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8.5%;采用腹腔镜手术6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3例中输尿管扭曲积水、输尿管阴道瘘、膀胱阴道瘘各1例。结论术前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症,术中严格按照手术步骤,对于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在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内分泌科的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64例,按照入组顺序分配至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32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开放手术组采用传统的术式。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中医症候给予中药方剂巩固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中血压波动情况,术后测量患者肿瘤体积大小,术后引流液体积等指标。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血压情况及并发症状况等。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手术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远远少于开放手术组。腹腔镜手术中患者血压升高病例,即收缩压≥200 mmHg(1 mmHg=0.133 kPa)者仅为2例,约占6.3%,开放手术组患者高血压病例明显较多,占12.5%。而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患者数相同(收缩压≤80 mmHg),均为2例,占6.3%。术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体积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缓解较快,且术后血压恢复较快,随访1个月时大多数患者血压降至理想水平。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时,均未有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情况。结论在给予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腹腔镜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较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放性手术与全乳晕入路甲状腺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9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9例与参照组49例,参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全乳晕入路甲状腺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美容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参照组为10.2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美容满意度为93.88%,参照组为73.47%,试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相比,全乳晕入路甲状腺肿瘤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提高患者美容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将2001年10月~2003年3月收治的50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5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3d每天早晨血清胃动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5例,腹腔镜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除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腹腔镜组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胃动素高峰值提前及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均〈0.05),两组术后1、3d IL-6、TNF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比开腹胃大部切除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