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量化研究采用不同基础形式时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动力特性的差异,采用基础与轴承座均为动态支承刚度边界的方法,以某百万级核电半速机组为计算实例,计算得到常规固定基础及弹簧隔振基础下各轴承座的支承动刚度,并在2种支承边界下计算分析了轴系临界转速、轴颈不平衡响应及轴系对数衰减率等主要动力特性.结果表明:2种基础形式下,轴系各转子临界转速和轴颈的不平衡响应值均很接近,轴系失稳转速大于2 000 r/min,选用弹簧基础时轴系各转子水平向临界转速略有减小,而垂直向临界转速有所增大,通过优化设计可使弹簧基础的支承刚度具备与常规固定基础等效的支承刚度.  相似文献   

2.
国产首台600 MW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不平衡响应及共振转速峰值响应灵敏度Q因子,对沁北电厂600 MW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的轴系振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计算结果和运行实测数据表明:该机组轴系连接合理,轴系振动特性良好,无论是轴系无阻尼临界转速,还是轴系不平衡响应及共振转速峰值响应灵敏度Q因子,均符合安全评价标准,是1台安全可靠、经济性好、具有先进水平的600 MW超临界汽轮机.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系在电厂的长期安全运行,其横振特性在设计及运行阶段均须满足相应的评判标准.总结了国内外标准及行业标准中对于发电机组转子轴系横振特性的评判要求,运用Riccati轴系传递矩阵法分别计算了600 MW、1 000 MW等级大型发电机组轴系临界转速,并结合权威测试机构对机组的现场升降速试验数据进行了调研,将多组计算和试验得到的转子轴系临界转速与相关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行横振评判标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建议可将频率、响应、敏感度等指标结合,以评判发电机组横振特性的优劣,进一步提高标准的适用性,从而提高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设计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4.
某引进型300MW汽轮发电机组励磁机转子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引进型300MW汽轮发电机组励磁机由制造厂对单转子进行了精确的高速动平衡,返回现场后升速过程临界转速振动和工作转速振动仍然偏大。为确定其中的原因,本文对该型机组励磁机单转子及其与发电机组成的小轴系进行了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的理论数值计算,其计算结果与现场和制造厂的实油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了有关这种励磁机转子的动态特性以及高速动平衡的分析结论,它们对国内同型机组励磁机的振动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初参数法对轴系振动进行分析和计算,阐述了轴系振动的基本方法,给出了汽轮机轴系振动简化的力学模型及该系统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轴系临界转速的步骤和算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6.
以某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轴系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轴系各转子进行了模化,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轴系的横向弯曲临界转速和不平衡量响应;同时采用连续质量的传递矩阵法计算了轴系的扭振固有频率和两相短路时轴系的扭振响应,并进行了轴系振动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国电北仑1号机组经济性及安全可靠性,对其进行整体改造。采用传递矩阵法计算了改造后机组的轴系振动特性,计算结果为轴系各阶临界转速均高于0.5倍工作转速,各轴承处响应峰值均小于50 μm,轴系对数衰减率最小为0.13,轴系扭振固有频率对于工频和倍频的避开率均大于±10%,表明轴系振动合格,轴系设计合理。将计算结果与机组投运后的实测振动参数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EXC ITE Designer软件对某三缸汽油机的轴系扭转振动进行了分析,求出了系统的自振圆频率、临界转速、扭振振幅和转速不均匀性,并对轴系的扭转振动情况作出总结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三缸汽油机的轴系扭振情况良好,与实际使用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
针对600MW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承系统,建立了系统运动方程和转子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计算汽轮机转子的固有频率和临界转速,从而避免工作转速接近临界转速产生共振.最后通过临界转速和振型图分析转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子结构传递矩阵法计算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基础-轴系耦合振动.利用该法可以在IBM-PC机上方便地计算轴系-轴承-基础组成的复杂系统的转子临界转速、基础固有频率、振型和不平衡激振力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
汽轮机级和级组临界压比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级临界压比的定义出发,依据水和水蒸汽性质,在单级详细计算的基础上给出汽轮机单级临界压比的求算方法,该算法易在计算机上实现。在求出单级临界压比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级组的临界压比,为在汽轮机变工况在线计算和故障诊断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从诱发汽流激振的原因出发,指出气隙激振力是汽轮机组发生汽流激振的主要原因,并以Riccati传递矩阵法为框架,建立能够处理包括气隙激振力在内的各种激振源对转子临界转速影响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就气隙激振力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与试验台实测的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得出了临界转速的下降量随着充气压力的提高而增大的结论。该计算模型今后还可应用于转子稳定性及汽流激振的分析研究。图5表2参3  相似文献   

13.
级组效率变化对所在汽缸相对内效率影响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一种计算级组相对内效率变化对汽缸相对内效率影响的计算模型,为汽轮机热经济性诊断及预测通流部分改造热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汽轮机转子临界转速和模化长叶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某150 MW汽轮发电机组低压转子的临界转速进行了计算,提出了2种模化长叶片的方法,将计算结果和传统计算方法所得结果以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表明所提出的2种模化方法都是可行的,为其它长叶片转子振动计算的有限元三维实体建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蒸汽透平全三元粘性流场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用有限体积时间推进法进行以蒸汽为介质的蒸汽透平叶片排全三元粘性流场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某一实际蒸汽透平叶片排的计算,证明计算方法是成功的,计算程序是正确的。它可以用来详细分析蒸汽透平叶片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汽水管路、贮水容器或蒸蒸汽锅简等蒸汽供热设备经常发生水与蒸汽的对流冲击,是影响锅炉及用汽设备运行的常见故障之一。本文分析产生对流水击的热力学原因,导出对流水击速度与强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给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汽轮机轴封-转子系统中蒸汽流动作用在转子上的8个蒸汽气动力等效动特性系数计算方程.基于振荡流体力学原理,计入了水蒸汽热物性变化的影响.针对某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平衡活塞轴封,分别计算了设计工况下蒸汽在轴封中流动时轴封内温度、压力和剪切应力分布,得到了蒸汽气动力作用在转子上的8个等效动特性系数,计算结果与国外计算程序结果较为吻合.计算分析表明:高压平衡活塞轴封处蒸汽气动力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比较明显,水平和垂直复模态临界转速涨幅分别达10%和4.4%.  相似文献   

18.
大型汽轮机阀壳寿命设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进渊  杨宇  孙庆  胡先约 《动力工程》2001,21(1):1003-1005,1018
分析了汽车机主汽阀和调节汽阀阀壳寿命的薄弱环节,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对阀壳的温度场、应力场和蠕变应力进行了计算,并介绍了计算结果。提出了汽车轮机主汽阀和调节阀阀壳低周疲劳寿命和蠕变寿命的定量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张玉龙  李铜桥 《汽轮机技术》2007,49(6):413-416,419
汽轮机转子临界转速分析计算是汽轮机结构设计应用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对汽轮机转子的安全运行和全寿命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别采取能量法和分析法的方式来计算转子的临界转速,并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Converter fed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e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The turbine can operate at any speed, independant of the frequency of the power system, the part load efficiency may be improved if the speed can be adjusted. The generator is protected and isolated. The stability is improved. This scheme is applicable to hydro, steam and wind generation. The paper gives details on a converter fed 650 MW unit with steam turbine having a synchronous generator with two 3-phase windings at 30° to each other which directly feeds a 12-pulse HVDC link. The usual converter transformer, var-compensators and current harmonics filters on the generator side are eliminated. The study show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stability is considerably improved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design. As the steam turbine can be operated only with constant speed,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efficiency of the thermal system are limited. A cost reduction can be achieved only with a higher turbine speed. Details are given on the total system losses and the total system costs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ventional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