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理论模型计算和实例分析表明,只要空间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能够达到相对保持,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可以获得小于1/4地震波长的薄层信息。可见,叠前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是识别和评价薄储层的关键。文中从地震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是否满足相对保持的方法。就前者而言:利用三维激发主频振幅检测、三维激发子波检测和基于监控炮的统计频谱分析方法确定所用提高兮辨率方法是否满足相对保持要求;是否获得准确的高精度速度场;是否考虑符合传播介质成像理论应用条件。对于后者,要求在勘探区内的目的层附近(满足一个沉积旋回内),存在一个稳定的全区可连续追踪的参考标准层。  相似文献   

2.
相对振幅保持在连片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间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在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为此,提出了相对振幅保持在连片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处理方法。相对振幅保持必须做好统一静校正处理、子波一致性处理、振幅处理、提高分辨率处理、各偏移距内振幅归一化处理、叠前偏移成像处理。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七块三维老资料进行了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使不同震源衔接处和不同区块拼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相位一致,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相对振幅保持处理还使浅、中、深层的反射波同相轴拼接自然,振幅保持好,连续追踪强,剖面品质高,偏移成像精度高,断层和断点清楚,有利于连片区域整体的地质评价和构造解释,更能满足岩性研究和储层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非重复性采集随时间推移地震勘探实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时间推移地震(TL)勘探已经逐步成为油田开发中重要的监控方法和油田管理工具。从其成功的研究实例分布看,它主要集中在海上和少数陆上油田中。而陆上的成功实例又主要集中在埋深较浅的重油注气热采方式的油田中,这表明该项技术仍存在一些应用限制和应用条件。为此,针对中国西部某油田1991年和2001年两次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了时移地震处理技术的研究。解释和开发验证表明,陆上时移地震数据仅通过互均衡处理难以克服非重复性采集因素的影响,仍需要特殊的针对非重复性因素的处理技术才能有效地克服其影响;同时还应充分考虑陆上近地表空间变化的影响,尽可能获得相对保持了储层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成像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时移地震信息结合地质和开发的综合解释,才可能获得剩余油气的分布以及解决开发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垂直地震剖面(VSP)在求取地层参数(大地吸收衰减系数、速度、VTI和HTI介质参数)、时深转换与标定以及储层波场描述方面具有优势;地面地震则具有观测系统灵活均匀、成像孔径大、宏观地质解释能力强的优势。因此,井地联合地震勘探技术被视为未来地震勘探和油藏地球物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本次东部火成岩裂缝储层的VSP(零偏VSP,Walkaway VSP和160级三维VSP观测)与全方位地面地震观测的井地联合地震研究表明,基于VSP驱动的地面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是有益的,但参数求取方法和近地表空间影响的消除需深入研究;基于VSP驱动的三维速度场的建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基于WVSP和三维VSP求取的VTI和HTI参数有效,并且对于驱动全方位地面地震数据的VTI处理、裂缝预测和叠前反演是有益的。最终通过基于VSP驱动的地面地震数据处理和消除近地表影响的相对保持储层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以及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获得了火成岩裂缝储层的地质信息和火成岩相带精细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5.
地震分辨率极限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地震奇辨率一直是薄储层和岩性地震勘探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困扰地球物理发展的问题之一。地震分辨率为垂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分辨率,通常教科书和有关的文献均将1/4地震波长定义为时间分辨率的极限,即使按菲涅尔半径定义的空间分辨率的极限,也为1/4地震波长。根据地震视主频和目的层的速度可以计算出空间和时间地震分辨率(1/4波长)极限。按常规的分辨率理论,地震勘探难以获得小于1/4波长储层的地质信息。若想获得小于1/4波长的储层信息,必须提高地震的成像主频,但对于实际地震数据而言,垂向(时间)分辨率受大地吸收衰减和高频信噪比的影响,地震分辨率总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地质解释的要求,特别针对中国陆相薄储层更是如此。但地震勘探是否可以突破1/4波长分辨率极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多块三维实际地震数据的研究,表明在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条件下,结合合理的井信息标定和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勘探是可以突破1/4波长地震分辨率极限的,这为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储层反演、烃类检测的要求,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引入地震数据处理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振幅频率恢复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采用HHT振幅频率恢复技术处理后的三维地震数据分辨率有明显提高;在二维地震数据处理中不但分辨率大大提高,而且保持了地震数据的相对振幅关系,具有良好的保真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勘探地球物理界正日益推广的地震地质研究一体化研究思路,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工业界常用的3种地震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并对其监控原理和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基于VSP的井控地震处理质量监控,到基于测井资料和岩石物理建模的质量监控,再到基于一致性处理理念的叠前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处理流程与质控体系,逐个分析了3种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并对地震数据处理质量监控体系的未来发展目标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储层演化地震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于陆相薄储层而言,现有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显然,只有突破常规地震勘探定义的1/4波长分辨率极限,才有可能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前人研究的高保真处理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在消除近地表影响条件下的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思想,并提出基于参考标准层的标定,以及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连续提取和动态解释的一整套技术思路。作者认为,通过动态地震属性的空间差异解释,可以识别小于1/4波长薄储层信息的空间变化。该技术思想在中国多个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利用这套识别薄储层的技术思路可以获得小于1/4波长薄储层的沉积演化信息,进而形成一个”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模式。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与岩性地震勘探之间的差别,以及它与层序地层学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应用机理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能够反映地质情况的丰富地震信息,如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用其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主要对频率信息的地质解释进行研究,首先在精细频谱分析及分频扫描滤波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频率的信号对不同厚度地层的敏感程度,建立了不同频率的调谐振幅与钻井岩性对应关系,然后以此为质量控制手段,对包含多种频率综合响应的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提取能够有效反映储层的频率信息,作了岩性预测。利用该法对松辽盆地孤店地区主力油层--泉四段进行分频处理,优选了每一目的层的最佳分频体,作了地震属性岩性分析及岩性反演,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本地震属性在沉积环境解释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4,自引:13,他引:61  
地震属性在碳氢检测、储层参数预测和层序地层解释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将地震属性用于沉积环境解释却不多见。本文的目的旨在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种类繁多的地震属性中,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和相干数据体、波形聚类可以定义为基本地震属性,其他地震属性均与这5种基本地震属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这5种基本属性均能反映某种沉积现象;瞬时振幅可以反映地层的波阻抗(速度及密度)和孔隙流体的差异;瞬时相位可以刻画岩性变化的边界和一些异常体的边界;相干数据体可以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变化;波形聚类可以反映地质体的空间相似程度。为了提高采用基本地震属性解释沉积环境的可信度,用宽方位角观测是十分有益的。采用相对保持振幅与高分辨率处理是必要的条件,在解释中如何合理选择参考标准层进行井信息标定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选择参考标准层的条件是:①该层在研究区具有相同的沉积环境;②该层和目的层间必须在一个沉积旋回内,或处在一个地震波周期内。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方法提取的地震属性可以获得地震分辨率小于1/4波长的沉积环境信息,就是说,此法可以用于沉积微相的解释和预测,为寻找有利储集相带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质概念的空间相对分辨率地震勘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2007,46(5):433-450,462
回顾地震垂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分辨率的发展历史可知,在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中,影响地震分辨率的因素有很多,以至于影响到地震分辨率的提高及其准确定义,如再考虑复杂构造和沉积相以及地质解释中的问题,对地震分辨率的讨论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针对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地震理论和地质理论的综合研究才能全面认识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为此,提出了基于地质概念的空间相对分辨率定义,并通过某油田57口开发井建立的地质模型,讨论了基于地质概念空间相对分辨率的解释步骤及其与常规地震解释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主要技术,并通过一个地震勘探实例和后期钻井验证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在有限带宽地震成像数据条件下,基于空间相对分辨率的地震勘探可以分辨小于1/4波长的薄储层,获得其空间展布信息。  相似文献   

12.
提高分辨率一直是地震勘探必不可少的处理过程,当前简单油气藏逐渐减少,薄层、薄互层等复杂地质体已成为油气藏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对勘探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提高分辨率的方法主要依据地震剖面信息,这种处理方法往往比较盲目,缺少判断依据,而井控地震处理技术能将井资料信息运用到地震勘探处理中。提出了一种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相结合,利用井资料的介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由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学习逼近能力,可将其作为修整和拓展地震数据频谱的手段,以井作为约束条件,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处理表明基于GRNN振幅谱估计的井控提高地震分辨率技术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ZH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ZH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改进了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使得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将纵向分辨率高的测井信息与横向连续性好的地震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储层预测,是众多地质、物探、测井工作者探讨的焦点。四川测井公司经过数年的努力,结合川东地区的地质特点,探索了一套测井地震结合储层横向预测技术。这套技术从单井岩心资料出发,通过岩性标定测井、测井储层参数计算、储层裂缝分析及多井储层对比,精确评价储层。在此基础上,通过合成记录处理、高分辨率处理、地震速度宽带约束反演、地震特征参数分析、神经网络分析、综合判别分析及储层参数反演等一系列测井地震结合处理分析技术,最终得到各种储层参数的平面预测结果,为滚动勘探部署和储量计算与升级提供依据。到目前为止,这套技术已先后在川东地区明月峡构造带、温泉井构造、五百梯构造、渡口河构造等区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生物礁属于一类特殊的碳酸盐岩储集体,内部结构复杂,礁盖、礁核、礁基等礁体微相易发育形成薄互层地质架构,地震反射受主频低、频带窄等不利因素约束,难以实现高精度识别。基于地震反射的频率、相位、能量等动力学特征,优选出能量补偿、频带拓展、子波分解与重构等特殊处理方法,并将其组合应用,可以获得不同频段的重构地震数据和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体,从而突出生物礁的边缘轮廓和礁体外形丘状反射、顶部强反射、底部下凹反射、翼部上超反射等特殊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测井、地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等综合资料,通过反演获得的纵波阻抗显示,优质储集层(礁盖)的阻抗较低、礁核和生屑滩的阻抗相对较高、礁滩复合体阻抗高低频繁跳跃等响应规律。该方法在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储集层的高分辨率储集层预测中,取得了较高的井震吻合率和良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油气田开发中的四维地震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勤勇  钟炜 《石油物探》1999,38(3):50-57
在油气田开发中,制定加密井,注采等开采方案需要地下油藏动态变化方面的信息,以往大多利用井的资料作定性分析,虽然这种“硬”信息精确度高,但它们是一种相对稀疏的采样,不能给出油气藏特性变化的向分布,而新发展起来的四维地震为油气田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2,他引:4  
地震储集层预测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岩相预测、岩性预测、物性预测及含油气性预测。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分为预探、评价、产能建设与油气生产阶段,由于地质背景、勘探程度、资料基础以及需求的不同,不同阶段采用的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差异较大。在预探阶段,地震储集层预测的作用是查明地层纵向总体情况和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的关系,结合钻井资料建立已发现油气藏的宏观概念;在评价阶段,地震储集层预测的作用是预测岩相、岩性、储集层物性、含油气性,为形成开发设计方案提供依据;在产能建设与油气生产阶段,要通过地震储集层预测精细刻画储集层并描述其性质,以预测剩余油分布范围,为开发调整提供依据。对各阶段应用的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及其难点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钻井与地震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现阶段5种油藏类型三维地震描述的有效技术系列。基于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的保幅拓频处理、叠前叠后敏感属性融合应用、含油气性综合判识等是河道砂岩油藏地震描述的有效技术。测井约束层序细分、沉积微相随机模拟结合阻抗岩相概率体识别沉积微相与岩石相、相控约束多参数预测有效储层等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地震描述。在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预测滩坝砂岩油藏的有效储层。甜点属性、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岩性概率反演等技术,可有效描述浊积砂岩油藏。通过断层增强处理,应用多属性体联合识别断层,进行断层平面组合优化、空间立体解释等可以精细刻画复杂断块油藏。技术有效性是随着地震资料精度和品质以及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油田勘探储层解释对地震资料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手段已难以适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需要。为此,针对原始资料的特点,探讨了高分辨率处理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研究出一套实用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重点阐述了合理利用叠前去噪、振幅保真、反褶积和剩余静校正处理等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技术问题。在大庆油田三维地震区块的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成果剖面中各反射层位波组特征清楚,层间信息丰富,波形自然稳定,断层走向清晰,断点干脆,能够较好地满足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该实验区的解释成果也表明,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处理流程设计正确、合理,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