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置钉的准确性。[结果]本组31例中,共置入13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术后CT显示,13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穿透皮质率4.4%,但均未造成脊髓、神经、血管压迫等。经随访,X线显示所有病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断钉及内置物松动现象。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为颈椎骨折脱位行后路内固定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Iso-C 3D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一期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1岁;C4,5骨折伴脱位8例,C5,6骨折伴脱位12例,C6,7骨折伴脱位10例.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8例,B级12例,C级5例,D级3例,E级2例.结果 所有颈椎骨折脱位均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共成功置入140枚颈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三维重建示螺钉位于椎弓根内.术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ASIA脊髓损伤分级,8例仍为A级,但截瘫平面下降,运动感觉好转;10例B级提高至C级;其余患者保持或提高至E级.所有病例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无一例发生脱钉、断钉、断棒等并发症.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颈椎MRI均未见颈椎间盘后移、突出及压迫脊髓.结论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难复性关节突绞锁、椎间盘破裂的患者,单纯后路复位,并以椎弓根螺钉固定能三维固定损伤节段,力学强度足够,安全有效;术中运用正确的纵向牵伸技术,能有效解锁并复位,可防止椎间盘后移及加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损伤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2例.根据情况复位,双侧椎板减压或单开门减压,部分病例未减压.选用3.5mm皮质螺钉,双皮质固定.结果 随访6~24 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5 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技术相对简单,固定节段短,力学强度好,知应证广,是颈椎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颈椎不稳定的临床意义,并总结其手术技巧和适应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6年8月,采用颈。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的各类颈椎疾患28例146枚钉。创伤患者18例,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损伤情况。包括3例陈旧性下颈椎脱位,均后路一期复位,双侧椎弓根钉钢板固定;非创伤患者10例,予椎管减压,后路钉棒、板系统矫形或重建稳定性。结果术后CT提示椎弓根壁损伤5枚(3.42%),无1例血管神经损伤表现。随访时间平均9.8(3-24)月。创伤患者Frankel分级无加重,除3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均有1-3级的脊髓功能恢复,伴发神经根激惹症状减轻或消失;非创伤患者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6.8分提高至12.5分。结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是相对安全的操作,可适用于几乎所有需要从后路固定的颈椎病例。重要的是在术前详细分析影像资料,熟悉局部解剖特点,掌握合理的置钉技术,以减少和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朱道平  刘克斌  黄奎 《骨科》2014,5(2):98-101
目的 探讨经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椎间盘突出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采用经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椎间盘突出的下颈椎骨折脱位1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8枚,平均手术时间为2.7 h,平均出血量为400 mL。所有患者均未因神经功能恶化或椎间盘突出而需要再次行前路手术。1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复查X线片、CT片示骨折脱位复位良好,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弧度得到恢复。末次随访时,除10例Frankel A级患者以外,其余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2级。结论 经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适用于伴椎间盘突出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后路手术有利于复位,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有效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的序列,同时避免了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6.
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1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其中前路采用Orion带锁钢板5例,Zephir带锁钢板7例;前路减压后采用自体骨移植4例,采用钛网加自体骨移植8例;后路均采用Axis钛板螺钉,其中采用侧块螺钉4例,颈椎椎弓根螺钉8例。结果 术后随访4~18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改善,其中有3例Frankel C级患者术后接近E级。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有1例发现椎弓根螺钉紧靠椎间孔上缘进入椎体,但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固定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并发症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69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术中清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2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上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直径2.0mm的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0~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完毕后用C形臂X线机作双斜位透视。结果:从C3到C7,术中植入椎弓根螺钉314枚,其中21枚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7枚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其余螺钉置钉一次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检查有28枚螺钉穿出椎弓根,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1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7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手术前充分了解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影像学解剖结构,术中仔细按原则操作,正确处理则会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在三维平板透视系统引导下应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技术治疗上颈椎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3-10我科收治的11例上颈椎骨折脱位病例,均在术中三维平板透视系统引导下采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颈椎稳定性均得到即刻恢复,44枚螺钉均在位良好,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任何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无螺钉断裂、松动。结论 在三维平板透视系统引导下经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技术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螺钉置入准确性高,有效防止置钉并发症,力学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是上颈椎骨折后路固定术中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手术技术参数计算准确性及效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基于国人解剖生理及颈椎影像学数据,自制三叠转盘卡,用于66例颈椎骨折伴2节段以上颈髓损伤患者的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后路全开门减压治疗。结果6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颈椎脱位复位良好,JOA评分改善达62.0%,Frankel分级提高1级,无内固定螺钉松动、退出等发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三叠转盘卡用于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手术的技术测算,数据准确,安全便捷,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无须术中影像技术引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作者应用Axis内固定系统(美国枢法模公司)对36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共植入螺钉14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要点为:①术前仔细观察颈椎的侧位和双斜位x线片,并予以CT扫描以评估螺钉进针点、进针方向以及螺钉的长度及直径:②术中清晰地显露颈椎侧块和突间关节,用直径3.0mm高速球形磨钻去除侧块外卜象限处骨皮质,然后用2.0mm的自制手锥沿椎弓根事先确定的方向轻轻钻入,若遇阻力则需略改变方向,使其自然置入,深约2.0cm~2.5cm。确定无误后,则安置Axis钛板和置入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③安装完毕后,即用C掣臂作双斜位透视,无误后关闭切口。结果:从C3到C7,共植入根弓根螺钉144枚,其中10枚(6.8%)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1枚(3.5%)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但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并无不良结果。术后X线斜位片及CT片显示,16枚(11.1%)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10枚(6.9%)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2,8%)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2枚(1.3%)钉穿破椎弓根卜侧皮质。随访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仃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事先充分的埘每个患者颈椎椎弓根X线及CT解剖结构了解的情况下,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同定是安全查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6--2011-03纳入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4例。包括脊髓中央综合征26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Brown-Sequard综合征4例,其他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12—60个月随访40例,平均(25.2±17.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脊髓功能评分改善率为68.5%;但双上肢功能恢复较差,出现双手不同程度肌肉萎缩5例;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无断钉、断棒及颈椎失稳;CT检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椎管扩大成形满意,无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T1~4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的各类上胸椎损伤68例(共384枚螺钉),上胸椎骨折/脱位45例,均行Ⅰ期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核合并后凸畸形23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矫形术。所有患者结合术中胸椎椎弓根四壁探查、术后手术节段椎体X线片、CT扫描,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及与椎弓根壁的关系和距离。结果椎弓根壁损伤54枚(14.06%),其中外侧壁损伤39枚(10.16%),包括Ⅰ级损伤27枚(7.03%),Ⅱ级损伤12枚(3.12%);内侧壁损伤15枚,均为Ⅰ级损伤。无1枚螺钉损伤上下壁,无1枚螺钉同时损伤超过2个壁,无术中置钉失败,螺钉松动位移2枚,创伤患者Frankel分级无加重,非创伤患者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的5.9分提高至术后的11.5分,未发现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或节段不稳表现。结论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相对安全的操作方法。术前详细分析影像学资料、熟悉局部解剖特点、掌握合理的置钉技术,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0例,女12例;年龄21~78岁,平均56.4岁。其中10例为创伤性颈髓损伤,9例为颈椎管内肿瘤,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多节段颈椎病。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MRI及椎动脉MRA等影像学检查,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及CT平扫明确螺钉的位置情况。根据Lee等4级分类法评价置钉的准确性,创伤性患者行ASIA分级评价脊髓功能变化,非创伤性患者采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成功置入144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显示,0级132枚,1级5枚,2级5枚,3级2枚。有1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穿破椎弓根内侧、上侧皮质螺钉各1枚。术后随访12~33个月,平均(21.0±1.5)个月,6例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虽无恢复,但截瘫平面下降1~3个脊髓节段。4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提高1~2级。22例非创伤性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平均(15.9±0.6)分,较术前(11.5±0.8)分明显提高(P<0.01)。所有患者未发现钉棒系统松动、断裂情况。结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优秀的三维稳定性。合理选择适应证,术前充分准备以及根据椎弓根形态个体化置钉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风险及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stabilising an unstable motion segment; however, it has generally been considered too risky due to the potential for injury to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such as the spinal cord, nerve roots or vertebral arteries. Since 1995, we have treated 144 unstable cervical injury patients with pedicle screws using a fluoroscopy-assisted pedicle axis view techniqu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his technique in accurately placing pedicle screws to treat unstable cervical injuries, and the ensuing clinic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The accuracy of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was postoperatively examined by axi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and oblique radiographs. Solid posterior bony fusion without secondary dislodgement was accomplished in 96% of all cases. Of the 620 cervical pedicle screws inserted, 57 (9.2%) demonstrated screw exposure (<50% of the screw outside the pedicle) and 24 (3.9%) demonstrated pedicle perforation (>50% of the screw outside the pedicle). There was one case in which a probe penetrated a vertebral artery without further complication and one case with transient radiculopathy. Pre- and postoperative tracheotomy was required in 20 (13.9%) of the 144 patients. However, the tracheotomies were easily performed, because those patients underwent posterior surgery alone without postoperative external fixation. The placement of cervical pedicle screws using a fluoroscopy-assisted pedicle axis view technique provided good clinical results and a few complications for unstable cervical injuries, but a careful surgical procedure was needed to safely insert the screws and more improvement in imaging and navigation system is expec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男116例,女76例,平均年龄41岁。齿突骨折47例(新鲜骨折38例,陈旧性骨折9例),Hangman骨折45例(新鲜骨折28例,陈旧性骨折17例),寰椎横韧带断裂24例,先天畸形23例,寰椎单侧椎弓骨折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一侧关节突骨折9例,Jefferson骨折并慢性不稳3例,肿瘤4例。齿突螺钉固定29例,颈2-3椎间融合10例,寰枢椎Apofix固定融合27例,颈枕融合Axis固定29例,Cervifix固定36例,Simmons寰枢固定融合32例,Brooks固定融合8例,钢丝加关节突螺钉固定8例。经椎弓根加压螺钉固定,植骨融合4例,其他方法1例。结果:平均随访4年9个月。189例获得骨性愈合,延迟愈合3例,钢丝断裂2例,椎体移位1例。椎动脉损伤6例,神经根损伤12例,退钉10枚。JOA改善率79.9%,无脊髓损伤加重者。结论:恰当的手术方法是治疗的基础,内固定物的选择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前后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椎骨折脱位6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前后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固定术。结果2组获得6-38个月,平均19.7个月的随访。2组ASIS评分和JOA评分术后第3、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实验组的ASIS评分和JOA评分改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前后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要优于传统椎弓根固定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对需要行颈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22例下颈椎患者术前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采用Mimics 16.0和Imageware 12.0软件,制作颈椎三维模型,并设计出个体化的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术后复查颈椎CT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按照Lee et al的评定方法将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25%;2级,螺钉直径的25%~50%穿破椎弓根;3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50%。0级和1级认为置钉满意,2级和3级认为螺钉误置。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22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3枚,改为侧块螺钉固定3枚。术后复查CT提示椎弓根螺钉位置107枚为0级,4枚为1级,2枚为2级。仅2例发生误置,置钉准确率达98.2%。其中1级和2级共6枚椎弓根螺钉均穿破椎弓根外侧壁,无椎弓根内侧壁及上、下壁穿破情况。对螺钉穿破外侧壁的患者行椎动脉MRA检查,未见椎动脉损伤。患者均未出现螺钉误置导致的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准确性高,相关并发症少,为下颈椎椎弓根的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复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16例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均顺利置钉,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1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1例失访。患者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85%±5.5%。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可为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提供良好的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术中并发症原因及对策。方法颈椎骨折脱位患者600例采用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发生置钉并发症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6~68岁,平均38.9岁。按Frankel分级11例为完全性颈髓损伤;25例为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结果在发生置钉并发症36例中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04枚,有70枚螺钉方向偏差,其中20枚螺钉初次置入后感觉松动,经校正后二次置入成功;17枚钉道钻孔后出血较多,其中1枚误入横突孔损伤椎动脉,经处理未引起严重后果;术中定位时有33枚螺钉穿出椎弓根,向上进入椎间隙14枚,偏下5枚,偏外8枚,偏内1枚,5枚因方向偏差反复钻孔致椎弓根骨折。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手术后1例患者原有神经症状加重,经过半年康复锻炼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颈椎弓根解剖变异较大,应强调颈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个体化,术前除应仔细掌握患者颈椎弓根影像学解剖结构特点外,术中还注意技术操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