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油气资源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保障油气资源的持续供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油气资源科技在油气勘探开发和保障油气供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科技与油气勘探开发的关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油气科技发展战略、重要跨国油气公司的油气科技发展规划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调研,归纳出国际油气资源科技发展的6个特点和八大趋势,并将当前油气资源科技问题总结为四大领域和7个问题,同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对我国未来油气资源科技发展的7点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油气资源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而勘探则是获取资源的必由之路。油气资源不足将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复杂的国际形势,高油价的强烈冲击以及油气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对油气资源勘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国内油气产量要想明显增长,必须依靠勘探突破。解决中国的石油问题仍要立足国内。而“油气资源悲观论”、勘探理论不适应勘探发展需要.油气勘探滞后于开采、勘探技术进步迟缓、油气储量新增能力不足等现状和问题,则程度不同地阻碍了油气勘探的持续高效进展。因而,盯住国内不放松,实施油气资源战略,转变勘探思路,致力勘探攻坚,加快勘探步伐,提高勘探效率,尽快在国内找到更多更优质的油气资源,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立足国内、拓展海外,树立高效勘探理念,国内外油气勘探取得13项重大突破和战略新发现,形成10个超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总结“十三五”以来国内外重要勘探进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对中国石油矿权区油气资源状况、剩余油气资源发展潜力和上游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未来中国石油上游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实施资源战略,国内油气并重、常非并举,立足七大盆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2019—2025年年均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1×108t油当量以上,至2025年实现油气产量2.2×108t油当量;海外立足常规、油气并举,优化发展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合作区,扩大“一带一路”合作规模。提出打好国内勘探开发进攻战、做好海外优质高效发展大文章、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强高素质勘探开发人才队伍建设5条保障措施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为了统一评价中国石化海域区块的油气勘探前景,进一步实施海洋油气勘探战略,4月15至16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在杭州召开了中国石化海域油气勘探专题研讨会,总结交流勘探成果,共谋加快发展海域勘探大计,以适应国家对油气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成熟探区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阳坳陷为例,探讨了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的含义及其与油气勘探战略的关系,初步提出了成熟探区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研究的内容及基本方法。在制定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时,须进行勘探现状、勘探实践能力和勘探发展趋势3方面12项内容的基础研究。油气勘探现状的评价是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研究和制定的前提,包括对探区勘探程度、勘探潜力、勘探水平和勘探目标质量4项内容的评价。油气勘探实践能力分析是制定和实施资源接替战略的保障,包括对石油地质规律、油气勘探历程、勘探理论技术适应性、勘探组织管理形式的有效性和勘探工作运行质量5项内容的分析。勘探发展趋势研究决定了未来勘探的规模和节奏问题,是制定资源接替战略的重要依据,包括对重点增储领域、勘探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储量增长趋势预测3项内容的研究。这3个方面12项内容构成了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的基础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气资源和油气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翟光明 《勘探家》1996,1(2):1-5
文章根据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地质和构造背影资源量的统计,油气资源的区域,时代,深度分布特点及探明程度等,论述了我国油气的勘探战略、方针和原则,提出了今后油气勘探的前景区域。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日益加大、勘探对象和资源赋存条件更加复杂,更加亟需明确油气勘探现状与挑战,评价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油气资源分布特点,评价落实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区带,夯实油气资源家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五大举措强力推进油气勘探,取得了10项战略发现和10项重大突破,中西部地区集中勘探落实了15个规模储量区,油气探明储量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梳理了中国石油近十年来油气油气勘探形势、挑战及重要举措,分析了中国石油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状况,论述了中国石油探区未来油气勘探重点领域、方向和区带,明确提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下组合以及页岩油等四大领域是未来油气勘探突破发现和规模增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石油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资源.石油的供需保障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危.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尽管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较高,但剩余油气资源的总量不少.经过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剩余油气资源的赋存条件变差,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余资源的隐蔽性增强,勘探难度增大.因此,未来油气勘探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并注意降低成本,才能实现油气勘探增储、增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尽管一些长期勘探的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程度较高,但剩余油气资源的总量还比较丰富,具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经过几十年的油气勘探,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赋存条件变差,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余资源的隐蔽性增强,勘探难度增大。未来我国油气勘探的领域还比较广阔,不仅有成熟盆地精细勘探、岩性、前陆及叠合盆地中下组合等四大现实领域,还有青藏、南海南部、海相碳酸盐岩及“低品位”资源等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有限资金下针对不同勘探目标进行评价优选是油气勘探者持之以恒的研究主题。不同勘探阶段油气勘探的目的不同,勘探对象也有所不同,其评价方法及参数也会有所差异。对比国内外相关评价方法,提出利用勘探程度指数作为划分勘探程度的定量指标,并结合不同勘探阶段我国油气勘探中主要面对的勘探对象,分别针对区块、区带、圈闭等不同类型的勘探目标开展了系统分析和方法参数研究,相应建立了不同勘探阶段下区块的“油气条件概率-资源战略价值”、区带的“油气发现概率-资源战略价值”和圈闭的“含油气概率-资源战略价值”等双因素评价优选模型,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适应我国油气勘探的目标评价与优选系统,以满足勘探评价人员和管理人员客观、快速评价决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油气资源潜力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通过多种方法,对中国的油气资源潜力、中长期的石油需求和目前油气勘探阶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中国的油气资源探明程度很低,石油勘探尚处在发现高峰期,天然气勘探处在发现早期;仅用某个时间段的单因素趋势诸如消费指数、GDP增长关联系数等进行油气的需求预测,将得出误差较大的预测结果。预计到2020年,国内可以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0×108~200×108t,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8×1012~10×1012m3;中国石油进口量占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会控制在40%以内。中国的石油可采资源量不小于260×108t。中国目前油气资源需求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一是资源潜力还很大,二是资源的发现速度仍然比较慢。加快油气的发现速度、降低能耗、调整能源结构是当务之急。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出台一系列激励油气发现和调整能源消费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石油公司则应继续加大新区油气勘探的投入,提高油气资源的探明速度和油气资源的转化程度,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减缓石油进口比例过高带来的压力,维护国家的石油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东部探区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目前储量和产量的主要集中地区,年度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中国石化当年探明储量的3/4,石油年产量占中国石化去年产量的90%。随着勘探程度和地下原油采出程度的不断提高,老油田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的科技攻关表明,东部探区仍然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广阔的勘探空间。同时,东部陆相盆地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内在规律决定该区储量增长是一个长期过程,而新理论、新技术的完善和应用将进一步挖掘勘探潜力。因此,东部探区仍然是中国石化“十五”乃至“十一五”期间增储、稳产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已超过150年,油气勘探进展大致划分为油气苗找油气、圈闭找油气、油气系统理论找油气和非常规油气藏勘探4个阶段。非常规油气勘探是对常规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在经典油气地质理论认为不可能形成油气藏的禁区发现了大量连续分布的非常规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虽然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才能获得有效产能,但具有广泛连续的分布特征且资源潜力巨大,与常规油气藏的最大差异在于其运聚成藏不受浮力主导和圈闭控制。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在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包括非常规与常规油气藏的差异性表征困难、无统一分类方案、分布边界不清、无量化判别标准、关联性不明、尚未建立起联合成因模式等。全油气系统概念的提出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新的理论指导,其研究内容涉及油气成藏全要素、形成演化全过程、资源分布全系列、预测评价全方位。基于全油气系统的学术思想,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课题的资助下,以油气门限控藏研究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中国6个代表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12 237口探井中80 762个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的钻探结果,并与北美地区已发现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进行对比,结合全球1 186个盆地已探明的52 926个油气藏的差异性统计分析,在全油气系统定量评价研究中取得了4方面成果:1发现全油气系统内普遍存在3类10种油气门限,揭示其成因机制和控油气特征,提出了研究方法和判别标准;2建立了油气运聚门限联合控油气资源形成分布模式,提出了有效资源量预测评价新方法;3建立了动力场控油气藏分布模式,提出了有利成藏领域和成藏区带预测评价新技术;4建立了分布门限组合控藏模式,研发了有利成藏区带和钻探目标优选新技术。全油气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在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成因分类、剩余资源预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展示了未来全油气系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的石油年新增探明储量明显下降,以致出现新增可采储量小于当年产量的情况,年产量也连续5年降至2×108t以下。2015—2019年的平均勘探开发投资处于低谷是近年来石油储量、产量处于降势的原因之一。中国天然气快速发展期的出现比石油晚一个"相位",目前仍处在快速发展的平台上。中国页岩气近10年来已获得良好的起步,但应看到已获得的探明储量仅限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7油层组已获得页岩油探明储量并开始建设开发实验区,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也获得重大突破并有望在储量、产量上取得大的进展,但应注意到中国页岩油的开发难度大、经济开发门槛高。致密(砂岩)油气是近期中国非常规油气中可望获得较快进展的领域,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是其增储上产的主力地区。煤层气的进展与最初的期望差距较大,需要对其赋存条件和开发技术作认真研究。建议尽快实施油气生产的新一轮战略接替评价,并提出了5个优选区和领域;倡议设立勘探基金以支持开拓性的勘查项目,提出应以服务市场经济为导向对储量审定的相关规范进行补充修改。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石油年新增探明储量明显下降,以致出现新增可采储量小于当年产量的情况,年产量也连续5年降至2×108t以下。2015—2019年的平均勘探开发投资处于低谷是近年来石油储量、产量处于降势的原因之一。中国天然气快速发展期的出现比石油晚一个"相位",目前仍处在快速发展的平台上。中国页岩气近10年来已获得良好的起步,但应看到已获得的探明储量仅限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7油层组已获得页岩油探明储量并开始建设开发实验区,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也获得重大突破并有望在储量、产量上取得大的进展,但应注意到中国页岩油的开发难度大、经济开发门槛高。致密(砂岩)油气是近期中国非常规油气中可望获得较快进展的领域,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是其增储上产的主力地区。煤层气的进展与最初的期望差距较大,需要对其赋存条件和开发技术作认真研究。建议尽快实施油气生产的新一轮战略接替评价,并提出了5个优选区和领域;倡议设立勘探基金以支持开拓性的勘查项目,提出应以服务市场经济为导向对储量审定的相关规范进行补充修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历程回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始于1957年,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勘探效率大幅度提高,大油气田的相继发现,为海洋油气高产稳产提供了资源保障,连片成带小油田群的滚动勘探开发,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从投入的工作量和资源探明程度,还是从近几年不断有大油田发现来看,中国近海油气勘探都还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油气资源探明程度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油气资源探明程度是反映勘探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国内外采用的资源量和储量概念不一样,因而其资源探明程度的含义就不一致,如果不加区别简单的对比,将给人以误导。根据目前国内外油气资源量和储量的不同涵义,将油气资源探明程度分为地质资源探明程度和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地质资源探明程度是指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与地质资源量的比值,可采资源探明程度是指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与可采资源量比值。经计算,截至2000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地质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20.5%和7.7%,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52.5%和17.4%;而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57.3%和50.3%,其中,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56.4%和57.6%。与世界和美国对比,中国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与世界或美国平均值相差不大,而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却远低于世界及美国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诸盆地主要为古生界—中、新生界组成的复合盆地,尽管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开展较晚,但取得的成效显著.整个油气勘探工作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其相应的地质理论、综合技术以及确定的主要勘探目标和思路而区别于其它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油气地质储量增长峰.回顾30多年的勘探历程,有利于深化该区油气勘探工作.中国近海已成为中国又一个新的油气产区,预计仍有很多勘探领域和较大的资源潜力,吸引人们继续进行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