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目标要求,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4和1/5。为了“两纲要”目标的胜利完成,我们将2000年以来的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薄弱环节,制订干预措施,以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下降1/5的目标,本文对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掌握正确资料,为政府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按照《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根据璧山县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交通条件、文化  相似文献   

3.
城东区2006年-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灵 《中国病案》2011,12(11):45-46
目的了解城东区2006年一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6年-2010年城东区171例0岁~5岁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根据《妇幼卫生年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年-2010年城东区活产数为6731例,婴儿死亡151例,新生儿死亡13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71例,死亡率分别22.43%o、19.46%“25.40%o.城东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三位依次是新生儿窒息、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结论加强三级保健网络建设,做好围生保健,提高产儿科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重点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2000年、200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要求的到2010年底将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5的战略目标。我们对南京市2000年和200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燕  汤成毅 《海南医学》2011,22(22):128-129
目的分析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和特点,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1-2010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随年下降趋势,主要死亡年龄在婴儿期,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4位为早产和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全社会的妇幼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6.
百色市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润 《右江医学》2006,34(6):664-66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妇幼保健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解百色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死亡率变化情况以及死前医疗保健服务状况,本文对2001~2005年百色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必要的干预措施。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全市12个县(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0~4岁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全国儿童生命监测质量调查表、妇幼卫生工作报表。2.方法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表、婴儿死亡报告卡、年报及补漏调查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334例,平均死亡率10.84‰,2004年与2012年相比,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达到了《十堰市2004年-2012年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目标。死亡原因排前2位的是新生儿出生窒息、早产出生低体重,先天异常有上升趋势,其他死因顺位变化不大。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新生儿、婴儿监护,提高三级保健网络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急救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银川市监测儿童保健状况,观察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000-2010年银川市5岁以下户籍儿童生命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056,P〈0.05),10年来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27、24.99,16.36,P〈0.05)。早期新生儿、婴儿死亡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7、23.88,P〈0.05)。1~4岁儿童死亡构成比呈现递增趋势(χ^2=3.98,P〈0.05)。婴儿死因的前四位:早产或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心,其他先天异常;1~4岁儿童死因前4位分别是交通意外、溺水、先心、肺炎。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提高婚检率,降低出生缺陷,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隆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特点与趋势,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云南省的三个省级监测乡镇(潞江镇,辛街乡,金鸡乡)2010-2011年5岁以下死亡儿童按照《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1年与2010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明显下降,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0年为20.26‰,2011年为15.74‰;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结论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新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准确掌握新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为新都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为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为改善儿童生存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0年新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新都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6年基础上分别下降4.36%、4.61%、7.5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太谷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政府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年-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1年-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依次为13.92%。、21.89%。、19.34‰、20.62‰、19.94‰,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死亡占到90.23%,死亡原因的前5位依次为先天异常、早产低体重、肺炎、新生儿窒息、意外死亡。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预防出生缺陷,搞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儿童系统管理,提高产科、儿科医生技术水平,可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董丽萍 《河北医学》2008,14(7):851-853
目的:了解大同市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1~2007年大同市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亡率、构成比、死亡顺位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大同市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四位为:出生窒息、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肺炎。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加强出生缺陷预防,降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福建省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及《龙岩市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目标要求,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至2005年分别下降10%。2006年福建省妇儿工委联合福建省卫生厅对龙岩市《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妇女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两纲”)进行中期评估。为确切掌握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为政府制定妇幼卫生工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自贡市大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1-2010年大安区妇幼卫生监测点上报的417 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及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1-2010年共出生活产儿2931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417例,死亡率为14.22‰,婴儿死亡281例,死亡率为9.58‰,新生儿死亡197例,死亡率为6.72‰,早期新生儿死亡174例,死亡率为5.94‰,1-4岁儿童死亡136例,死亡率为4.64‰.2)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死亡构成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占41.73%,新生儿死亡占47.24%,婴儿死亡占,67.39%,1-4岁儿童死亡占32.61%.3)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顺位前5位是意外死亡、先天畸形、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结论 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和儿科技术水平,搞好儿童系统保健,做好儿童常见病防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预防意外事故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2010年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寻找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0.36‰、14.03‰、17.05‰,较2009年的12.45‰(χ2=4.63,P〈0.05)、15.93‰(χ2=2.55,P〉0.05)、20.09‰(χ2=4.51,P〈0.05)相比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较明显;川山区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结论加强县级新生儿科救助水平、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提高产后访视质量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青海省儿童意外伤害对5岁以下儿童生存状况的影响及特点,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青海省2004年—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意外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对可疑病例进行专门入户调查核实。结果: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构成比为10.99%,其中(0~1)岁占6.93%,(1~4)岁占4.05%;(0~1)岁儿童第一位意外死亡原因为窒息死亡,(1~4)岁儿童第一位死亡原因为交通意外和其他意外。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最关键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儿童交通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对死亡原因、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明确保健工作重点,提高保健服务质量。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卫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5年-2009年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进行死亡监测,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5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心病、神经管畸形(其他先天异常)、肺炎等。结论通过5年监测,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呈下降趋势。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为近年来儿童死亡的第一、二位。提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蒙莉  马文良 《包头医学》2014,(2):101-102
目的:了解玉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资料。方法:对2012年玉林市辖区内7县市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玉林市总活产婴儿12832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为622例,死亡率为4.8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区域分布,北流市为4.95‰(148/29878)、容县为7.34‰(113/15396)、博白县为4.38‰(157/35855)、兴业县为3.05‰(37/12112)、陆川县为5.87‰(109/18579)、玉州区为4.41‰(42/9528)、福绵区为2.29‰(16/6980)。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年龄分布,1~4岁儿童死亡164例,占26.37%,婴儿(不含新生儿)死亡129例,占20.74%、新生儿死亡329例,占23.35%,后两项合并458例,占73.63%。结论:玉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1岁以内为主,加强婴儿期保健工作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评审方案(试行)》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十二表格法对全市部分助产机构选送10份具有代表性、疑难病例进行评审。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因素中,家庭的态度问题、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的资源问题、县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占一半以上,属于主要影响因素;省、市级级医疗保健人员的态度问题、资源问题及知识技能问题是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次要原因。结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及新生儿学科建设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了解和掌握酒泉市肃州区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收集酒泉市肃州区2001—2010年"妇幼卫生年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对其进行整理分析。10年累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1~4岁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0.67‰、18.09‰、14.61‰、2.53‰。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显示我区儿童健康状况显著改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出生窒息、意外伤害、肺炎。因此,要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产、儿科技术水平,普及先天畸形的早期诊断技术,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