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发酵调味品的品牌意识、复合型调味品的快速发展、调味品的食用安全性、调味品的调配技术以及生产企业对生产废料的再利用方面探讨了发酵调味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调味品产业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日本流行复合调味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升 《中国调味品》2007,(8):20-22,41
对日本流行复合调味品进行了综合介绍。分别介绍了复合调味品的分类和制造方法等,如汤料汁、沙司、调味汁、调味酱、烤肉佐料汁等,对复合调味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中日调味品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复合调味品在餐饮中的应用有指导作用,对新型调味品的开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复合调味品的概念、特点、类型,阐明在传统调味品的基础上开发高营养、多口味、新包装的复合调味品及复合调味品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水产调味品的生产工艺出发,将水产调味品分为抽提型调味品、分解型调味品和反应型调味品,并对三类调味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同时分析了国内市售水产调味品的主要产品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应用于水产调味品生产中的现代高新技术,旨在为开发水产调味品及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杭莹 《中国食品》2009,(11):40-40
为规范和指导调味品经销商的经营行为,加强调味品经销行业的管理.促进调味品行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受国家商务部委托.中国调味品协会经销商会起草的《调味品经销商经营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经发布.  相似文献   

6.
《中国酿造》2014,(7):47-47
正2005年—2014年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走过风雨十年。2005年,由中国调味品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调味品博览会"(CFE2005)在北京拉开序幕。中国调味品展提出了"促进产业资源整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服务宗旨,希望为调味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提供宣传品牌、展示新品、投资洽谈、相互交流的平台。2006年,"中国国际调味品博览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以第二届调味品展(CFE2006)的身份再次在北京拉开序幕,在首届成功的基础上,新引进"食品配料"概念,目的在于扩大调味品展范围,打造调味品展业内生态圈。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一直持续至2009年,市场笼罩在危机阴影之下,中国调味品展确立以围绕"应时而变,重塑战  相似文献   

7.
调味品工业是我国九十年代后期发展较快的食品工业之一 ,由于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扶持 ,使调味品工业在新世纪的开始就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势头。根据目前我国调味品工业和市场的现状 ,本文综述了新技术、新工艺在调味品工业中的应用和由此派生出的新产品 ,包括增鲜剂、增味剂、天然风味调味品和香味油脂等。并就调味品的功能化、异国化和在其它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述 ,探讨了调味品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调味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面对我国调味品工业规范化生产技术高新化、产品多元化以及各种复合调味品大量开发的市场形势,我国调味品企业对调味品生产普遍采取了精品化、方便化、品牌化的市场方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调味品市场的营销方向.  相似文献   

9.
复合调味品是在原始调味品的基础上,结合初级调味品和中级调味品的优点,为满足人们生活和消费需要而研究开发出来的产品,它是由各种不同作用的原料经科学方法组合、调配、制作而成的调味产品。 复合调味品是中国调味品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向。高质量的、高超调配技术的复合调味品是中国调味品市场的基本保证。拿邻国日本来说,东京地区几家有名的超市里,调味品专用货架上常年摆放的专用复合调味品有150~180种,加上各  相似文献   

10.
《肉类研究》2010,(7):23-23
<正>由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调味品网、《中国调味品产业》主办,14家各地方调味品协会共同协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简称CFE2010)将于2010年11月23日登陆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作为唯一由商务部批准的调味品专业展会,CFE是以"促进产业资料整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调味料的现状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调味料的种类和应用情况,介绍了我国调味香辛料的主要种类有鲜菜料类、干货料类、粉末类和花草类,同时对国际市场上常见的水解植物蛋白(HVP)、酵母提取液和加工香料(又称美拉德增香调味料)也作了介绍,并着重对美拉德反应在香精生产中的作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复合调味品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现主要采取现代技术,将理想的风味物质提取或萃取出来,合理配制成高档的复合型调味品;复合调味品的特殊风味和口感,按原料分为成味料、鲜味料、香辛料、香精料、着色料和油脂等,并介绍了复合调味品含有氨基化合物、脂类物、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蛋白质、淀粉和糖类物质等营养物质。在复合调味品复合多味的变化过程中,论述了复合调味品独特的风味、口感与营养源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而展望了复合调味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开发复合调味料新产品,分别介绍了粉状复合调味料、酱状复合调味料和液体复合调味料等3种复合调味料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控制要点,粉状复合调味料重点是控制环境湿度和卫生指标,酱状复合调味料重点是控制乳化质量、配料的处理、增稠剂的调配和卫生指标的控制,液体复合调味料重点是控制精制调配质量和卫生指标。  相似文献   

14.
姜蒜复合调味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姜蒜调料在菜肴烹饪过程中调味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以及使用的方便。分别测定了姜泥、蒜泥的相对调味力,并对几种调味辅料进行了处理,用酒精提取得辅料调味液。根据最终产品的要求,确定了4种产品的配方,分别是:姜泥42%、蒜泥40%和辅料调味液(辛辣型)8%的辛辣复合调味料;姜泥42%、蒜泥40%和辅料调味液(香辣型)8%的香辣复合调味料;姜泥40%、蒜泥40%和辅料调味液(辛香型)10%的辛香复合调味料;姜泥40%、蒜泥40%和辅料调味液(清香型)10%的清香复合调味料。  相似文献   

15.
含醇调味料除能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外,还具有抗茵防腐的效果。介绍了日本开发的4种含醇调味料。啤酒型风味调料是以麦芽为主料,采用啤酒酵母发酵而得,适合于家庭烹饪鱼、肉类菜、汤、点心的调料与佐料,能去腥、嫩化肉类,提高食品风味。含曲类酒精调味料是将曲或其提取物与含酒精调味剂混合,并使水溶性多糖混合物溶解于此混合物中,然后喷雾干燥制成含曲与酒精的调味剂粉末。发酵酒类调味料指在清酒、烧酒、葡萄酒和啤酒等发酵酒类中加入2%~3%食盐而成发酵酒类调味液。粉末发酵含酒调味料是将清酒、白兰地、威士忌及其它发酵酒类浓缩后,加入赋形剂喷雾干燥而制成的。  相似文献   

16.
微波技术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技术应用于调味品行业能大大提高调味品的品质。本文介绍了微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着重阐述微波技术在调味品中的四个应用,促热反应制备调味料、干燥、杀菌、萃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复合调味品的特点、类型,阐明在传统调味品的基础上开发高营养、多口味、新包装的复合调味品,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调味品是餐饮烹任中的辅料,一次性消费较小,因此对碉味品包装就有了一些特殊要求。介绍了酱油、醋等调味品包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川菜调味品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敏 《中国调味品》2002,(10):36-38,42
在当前餐饮市场及家庭饮食市场中,川菜巳成为人们饮食消费的亮点,川菜所需调味品也随时代的发展而推阵出新。本文就川菜调味品的现状及未来开发进行分析,为调味品生产企业提出建议,共同繁荣川菜调味品市场。  相似文献   

20.
赖锴 《中国调味品》2020,(5):197-200
调味品行业发展成就显著,总体安全质量较好,但仍然存在诸多质量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近些年,我国调味品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调味品监管总体成效较好,但在监管主体、监管机制、监管依据、监管措施、监管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相应的对策,充分发挥监管效能,保障调味品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