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军深海     
"上天、入地、下海",这是近半个世纪前学术界前辈提出的我国地球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如今,不仅卫星游弋、飞船载人,而且正在积极探月;大洋钻探、大陆钻探先后在我国实现;海底深潜如愿以偿,深海科考试验已获成功。世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而且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据统计,海洋石油资源总量约占全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1/3。  相似文献   

2.
深海探索,世界各国不甘示弱。人类已经进入了海洋开发利用的新时代。每向海底深入一米,对技术的要求就更高一层。美国:海底实验步步深入据介绍,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深海研究和开发的国家,"阿尔文"号深潜器曾在水下4000米处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杰逊"号机器人潜到了6000米深处。1960年,美国的"迪里雅斯特"号潜水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潜水深度为10,916米。为了得到整个洋壳6000米的剖面结构,从而获取地壳、地幔之间物质交换的第一手资料,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从1966年开始筹备"深海钻探"计划。1968年8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过去25年来DSDP/ODP的运行作了概要的历史性回顾,指出大洋钻探是全新的地学思维-全球地质学的摇篮、遍及世界各大洋的总长度182km的深海岩芯为全球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孕育了古海洋学,为全球演化、高分辨率全球地层学、深海沉积理论、全球事件及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成因等重大地学课题提供了巨量信息。对新世纪大洋钻探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 格洛玛挑战者号由于取得了深达大洋基底的岩心而完成了大洋钻探国际协作阶段洋壳小组提出的一个长远目标。深海钻探计划第83航次在位于东太平洋的一个重返井—504B孔中钻到了海底以下1350米处,深入基底达1075.5米(1979年第69与70  相似文献   

5.
深海石油勘探作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勘探业的发展重点,我国深海钻井装备严重滞后于当今世界先进水平,深海钻井、完井工艺技术发展缓慢,深海钻探处于初级阶段。“尼日利亚”项目位于几内亚湾深海区域,是我国海外石油能源业务的重点领域。该文在经过大量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几内亚湾深海勘探区块钻井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风险评价和预防控制方法,对指导该区域深海钻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唯一的一艘万吨级深海钻探船有可能在本世纪内到南中国海进行深海钻探。中科院院士、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汪品先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关方面已于今年一月向大洋钻探计划提出建议,要求其就《东南亚季风历史在南海的纪录》项目在南中国海进行深海钻探。他透露,这一项目已被大洋钻探计划审列为优先项目,如果进展顺利,大洋钻探计划将于一九九九年到南中国海打钻。  相似文献   

7.
<正>1 火山型张裂边缘与非火山型张裂边缘张裂大陆边缘的结构和地层提供了大陆岩石圈裂谷作用、大洋岩石圈形成的胚胎阶段、边缘的沉降历史、相邻海洋的相对海平面变动以及板块运动或全球变化引起的古海洋和气候变化的记录.因此,张裂边缘的研究在大洋钻探计划(ODP)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张裂边缘的演化被视为反复的、逐渐强化的大陆裂谷作用过程,它导致高度变薄的大陆地壳发生分裂并出现海底扩张.新近在伊比利亚岸外边缘的钻探(大洋钻探计划第103和第149航次)显示,此类边缘的演化确实可以导致地壳的强烈变薄,致使深部地壳和上地幔出露.  相似文献   

8.
大洋科学钻探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都离不开钻井,且两者都会面临水合物形成和分解造成的风险。而钻井液是钻井工程的“血液”,因此,学术界和工业界对钻井液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和设计了不同类型钻井液配方以服务于科学钻探和水合物安全高效钻采。该文综述了大洋科学钻探与水合物钻井特点及风险和相应钻井液性能需求,总结了国内外常用钻井液体系及性能评价,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钻井液体系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我国水合物商业化开采进程和服务于大洋科学钻探。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在深海钻探结果和附加的海洋地球物理资料被利用后,大洋海台重新得到重视。大最资料提示某些古的大洋海台在远离大陆的地方形成,并继而与大陆相撞(Gones等,1977;Ben-Avraham与Cooper,1981)。火洋海台是一个大的、大部分沉没于海水之下的海底地形高区,它复有比较厚的沉积层。火洋海台一般比周围海底高出一公里多,面积至少有几百平方公里,最大的沉积厚度超过0.5公里。大多数是无震的,且具有比周围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是巨大的财富。近些年来,世界诸强对海洋的开发、争夺和控制的特点已初现端倪,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向深海进军。这一轮看不见的深海暗战,虽似风平浪静,却暗藏杀机,并将对未来全球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控制深海对打赢陆战、空战,甚至太空战也将有决定性的意义。世界诸强竞相深海拓疆世界强国对于某些特定地点的深海争夺,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问题。这些具有特别意义的深海海床遍布四大洋,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它们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区首次大洋科学钻探于1999年2月18日—4月12日在南海区域进行,取得了南海3000多万年来的深海沉积连续记录,从而揭示了南海自中新世以来的演变历史。 大洋钻探计划是一项开放性国际计划。大洋钻探航次和站位的选择均由各国科学家提出建议,经相应的国际学术委员会或小组通过投票排序后确定。我国科学家提出以“东亚季风演变”为研究目标的南海大洋钻探建议书,在全球科学家提出的同类建议书中,获1997年国际评审排名第一,被列为大洋钻探计划第184航次。  相似文献   

12.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投资 5 6 7亿日元 ,建造世界最大大洋钻探船“地球”号 ,最近在日本冈山县玉野市三井造船公司玉野造船厂下水。该船全长 2 10米 ,宽 38米 ,排水量 5 75万吨 ,可搭乘人员 15 0名。船上载有最新技术的升降装置 ,能够从水深 40 0 0米的海底 ,对地壳和地幔进行钻探 ,最深可钻入海底 70 0 0米 ,直接提取沉积物和地球深层的连续岩心 ,用于研究地球结构、历史及其与地震、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科学问题。该船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海底钻探能力 ,在调查和研究“可燃冰”等新的海底能源中 ,将发挥独特的作用。大洋钻探船“地…  相似文献   

13.
关于钻井(探)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钻井工程是一门工程科学,有自己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各样丰富的实践,在“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科学技术活动中已扮演了重要角色,应用范围还在日益扩展。钻井工作是日以继夜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和平崛起,其功能还在不断创新。提出4项建议:参加大洋综合钻探计划;筹划开发属于我国专属经济区的海底固体矿产资源;共同研究我国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钻井设备和工艺;派出一定钻井力量勘探开发非生物源油气,扩大我国寻找油气资源的新领域。参3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外海底管道的发展及应用,以及我国海底管线用管线钢及钢管的研发和应用现状。指出,近年来虽然我国海洋油气输送用管线钢及钢管研制已取得巨大突破,但总体来说,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用海底管线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还远不能适应国内外深海油气开发的需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缺乏适用于超水深和基于应变设计的海底管线用管线钢及钢管的研发和生产经验,需要进一步加强开发研究,为我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5.
深海油气资源丰富,是世界未来油气新增储量的重要接替区,但勘探投资大、作业风险高,因此制订合理的勘探策略对石油公司降低作业风险、减少勘探成本及尽快获得油气发现等都极为重要。以苏丹红海中部深海勘探区为例,系统分析了该区的地质结构、石油地质条件及有利勘探领域,探讨了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苏丹红海中部深海区总体具有"两凹一凸"的构造格局;基底为前寒武系火山岩、变质岩,沉积地层主要为中、上新世红海同裂谷—后裂谷活动时期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纵向上发育盐上、盐下两套潜在的油气成藏组合,北部凹陷盐下油气成藏条件相对较好,具备大规模烃类生成、聚集的地质条件,是该区开展圈闭评价与钻探目标优选的最有利地区;由于盐层厚度大、地震资料品质差,导致盐下圈闭的落实程度普遍较低,钻前地质及作业风险难以准确预测,因此改善地震成像质量,评价、优选有利的钻探目标,并针对性地进行钻前准备仍将是该区下步勘探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美国矿物行政管理部 (MMS)称 ,美国去年在深海墨西哥海湾共有 12项新发现 ,14个深海项目已经开始产油、产气 ,在 2 0 0 1年创下了记录。MMS的地方行政长官ChrisC Oynes说 :“尽管 2 0 0 2年钻井总的趋势是下降的 ,但这一年对于海湾的深海开发却具有着特别意义。共有 12项新发现 ,其中 3项在80 0 0ft或更深水域。”MMS称 ,这 14个新的油田开发项目使墨西哥湾的项目增加到 6 5个 ,深海开发项目正以快速的节奏在发展 ,这 14个新项目包括 11个拖挂在另外一个项目的海底生产体系 ,这样 ,在 6 5个深海项目中海底项目就上升到 4 1个。在新开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大洋钻探计划(ODP)的气水合物目标和具体的钻探计划。  相似文献   

18.
夭折大洋盆地是陆缘裂谷盆地向大洋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盆地类型,其特点是洋壳基底已经形成,但很快就停止扩张而转入坳陷。以南海双峰盆地为例,探讨了夭折大洋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表明,这种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包括陆缘断陷、洋壳扩张和坳陷3个阶段。断陷期为陆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目前这套地层分布于靠近盆地边缘的部位;洋壳扩张期为半深海 深海沉积,这套地层表现为由靠近盆地边缘部位向洋壳扩张中心被动超覆的特点;坳陷期为深海平原环境,远离物源区,以深海静水泥岩沉积为主。夭折大洋盆地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大地热流值和地温梯度,有利于有机质的热演化生烃作用,生烃门限深度浅。尽管夭折大洋盆地属深水或超深水范畴,但由于具有良好的生、储、盖匹配关系,因而将是未来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最新预测表明,未来几年全球海底油井数量每年增加350~400口。随着全球油气工业越来越重视海底油气开发,海底和深海油气开发技术不断提高,建立了海底开采系统,油气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石油机械》2020,(6):57-62
深水无隔水管钻井采用钢制管线,钻探船的运动会导致钻井液返回管线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返回管线工作的可靠性。为了分析钻井液返回管线在钻探船运动下的力学特性,建立了深海钻探船-钻井液返回管线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钻井液返回管线有限元模型,并将钻探船的运动位移曲线施加于返回管线上端,分析了返回管线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返回管线在悬挂接头和下部海底泵处弯矩较大,但由于定位过程中出现弯矩突变,使得最大弯矩值出现在上部海底泵处;深海钻探船无隔水管钻井系统设计时,应该合理设计悬挂接头及对接接头结构,尽量减小弯矩。所得结论可为深海钻探船配备无隔水管钻井系统钻井液返回管线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