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13例鼻内镜手术术后发生POCD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1: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成组设计的原则,完全随机抽取了39名相同期间内未发生POCD的鼻内镜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各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年龄(63.5±12.5)岁高于对照组(40.8±7.7)岁,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除年龄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数目和术中采用控制降压与POCD关系密切,OR值分别为:1.823(95%CI:1.024-3.247)和1.052(95% CI:0.902-1.189).结论 高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数目和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与POCD发生密切相关,对此类患者应预防POCD的发生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380例住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80例,发生围手术期感染者117例,围手术期感染率为30.79%。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和术后用药天数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围术期手术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发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评估导尿管拔除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防控围手术期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手术部位感染(SS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85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SS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入组研究的851例患者中,感染组79例,非感染组77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超过21 d、低蛋白血症、贫血、曾住ICU、发热天数超过2 d、中心静脉插管天数超过2 d的患者术后发生SSI的风险增加。结论 胃癌根治术SSI发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控制术后发生SSI。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为防控CAUTI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的CAUTI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析该医院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尿管患者322例,发生CAUTI 50例,CAUTI发生率为15.5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留置时间、麻醉方式、镇痛泵给药途径、卧床时间和骨折部位是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尿管患者CAUT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AUTI骨科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应结合分析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围术期相关因素,为做好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围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917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SSI 102例,感染发生率为11.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接受化疗、手术方式、引流管放置天数、血糖等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SSI的围术期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浓度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SSI的围术期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SSI相关因素复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心脏外科术后成人患者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心脏外科术后成人患者322例,描述患者临床资料及压力性损伤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ICU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中输血量是ICU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体外循环时间、术中最低体温是ICU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ICU心脏外科术后成人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年龄、性别、术中输血量、体外循环时间、术中最低体温是其影响因素。临床护理时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对患者术中输血量、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体温做到严格把控,同时给予患者围术期预见性干预措施,以降低ICU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CU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 MARS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在山西省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内的5个重症科室选取发生MARSI的患者104例作为观察组,没有发生MARSI的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寻ICU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年龄、贫血、发热、ApacheⅡ评分、BMI、血清白蛋白;皮肤的干湿情况、皮肤水肿、Waterlow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皮肤干湿情况、皮肤水肿是导致MAR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护理人员应针对导致MARSI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干预,有效预防MAR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分析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98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共28例,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8.57%,共分离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3.81%,革兰阳性菌占21.43%,真菌占4.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输尿管支架管留置时间≥3个月、尿液引流不畅、造口周围并发症和合并糖尿病为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与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支架管留置时间过长及尿液引流不畅有关。采取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管并保持支架管通畅、减少造口周围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每日饮水摄入量、有效控制糖尿病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为加强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手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调查4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1例,感染率为11.56%。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沉≥20 mm/h、血糖值≥11.1 mmol/L等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 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减少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术中正确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可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调查2014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55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切口感染组和无切口感染组,并对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BMI、合并症、创伤性治疗、备皮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限、切口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切口类型(Ⅲ类)、糖化血红蛋白>7%、手术时间≥70 min、血清白蛋白<30 g/L等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针对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依此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患者7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统计术后睡眠障碍例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据此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评分≥50分、抑郁评分≥53分、疼痛评分≥4分、呼吸方式改变不适、睡眠环境改变不适为术后睡眠障碍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后患者因负性心理、疼痛干扰、呼吸方式改变不适、睡眠环境改变不适而出现睡眠障碍,护理人员需加强心理调节、疼痛控制,促进其尽快适应呼吸方式及睡眠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密切相关。设定相同麻醉条件下硬膜外镇痛比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及内固定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接受椎管内麻醉继以术后静脉镇痛或以硬膜外镇痛。结果与结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静脉镇痛组为47%(14/30),硬膜外镇痛组为30%(9/30例),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短和髋关节置换术是发生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老年患者在下肢关节置换及内固定后早期有38%的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且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降低。受教育年限短和髋关节置换本身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在医院接受CAS治疗的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CAS后是否并发POCD分为POCD组45例和非POCD组255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POC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300例,共有45例发生POCD,发生率为15%。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重度颈动脉狭窄、有动脉粥样硬化史、焦虑抑郁是术后POCD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后POCD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史、焦虑抑郁均会加大术后POCD发生风险,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培训,合理调控身心健康指标控制,以降低术后POCD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护理技术。方法:对我院腹部手术后38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护理干预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1,5例术前考虑到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已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术后48 h恢复正常者占73%(11/15),术后72 h恢复正常者占27%(4/15)。38例POCD患者中23例术前未进行心理疏导,术后48 h恢复正常者只占9%(2/23),术后72 h恢复正常者占61%(14/23),术后96 h恢复正常者占30%(7/23)。结论:术前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能明显缩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426例,分别在术前7d和术后7d采用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按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等共14个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癌患者肝部分切术后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0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95例发生POCD,发生率为23.2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嗜酒、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和术后持续镇痛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嗜酒、高血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和术中低血压是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POCD是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网孔状硅胶引流管与丝裂霉素C对鼻内镜额窦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5例(116侧)慢性额窦炎、额窦囊肿、额窦骨瘤、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5例(64侧)鼻内镜术中同期应用网状引流管与丝裂霉素C者为MMC组;另30例(52侧)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3年,将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MMC组患者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72.9%)(P〈0.01)。MMC组术后并发鼻腔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并发鼻腔粘连7例,窦口闭锁1例,鼻额管狭窄2例,息肉或肿瘤复发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1%。MM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中同期应用网孔状硅胶引流管与丝裂霉素C可提高手术疗效,明显减少术后鼻额管狭窄、闭锁的发生率,该方法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取一种对鼻内窥镜手术后早期术腔清理产生正面效应的最佳洗鼻方法。方法随机将64例样本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进行脉冲式鼻腔水疗,对照组进行挤压式鼻腔冲洗,观察两种不同洗鼻方法对术后早期术腔清理效率、对患者的术腔清理疼痛的反应。结果两组术腔清理效率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术腔清理次数、平均术腔清理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术腔清理患者疼痛反应的比较,观察组的反应程度减轻(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脉冲式鼻腔水疗用于鼻内镜术后早期,既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取代术腔清理的部分功能,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又可作为一种超前镇痛干预措施,降低术腔清理患者的疼痛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的120例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另118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二种方法的疗效.结果鼻内镜治疗组120例中,一次性治愈119例(治愈率99.2%),术后复发3例(经再次手术治愈).常规方法治疗118例中,治愈95例(治愈率80.5%),复发11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由于鼻腔和鼻窦内解剖异常而引起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一次性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以彻底切除为原则,根据肿瘤不同部位,确定鼻内镜下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治愈28例,复发4例。结论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后定期随访,疗效确切。对侵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经路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中矫正鼻中隔轻度偏曲对术后鼻腔粘连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16例伴有鼻中隔轻度偏曲的内镜鼻窦手术病例资料。其中1组37例术中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组79例未处理鼻中隔轻度偏曲。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病例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鼻腔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8.1%、27.8%和0、13.9%,比较1组与2组鼻腔粘连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鼻窦手术中同时矫正鼻中隔轻度偏曲有利于减少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