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探讨亚氨乙基赖氨酸对庆大霉素所豚鼠耳蜗损伤的拮抗作用。将实验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豚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同时实验组豚鼠腹腔注射亚氨乙基赖氨酸,实验对照组豚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豚鼠皮下及腹腔均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各组豚鼠耳蜗中的表达。用ABR检测各组豚鼠听阈的改变,同时以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损伤。结果显示,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正常对照耳蜗的表达呈阴性,在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耳蜗的表达呈阳性,且在实验对照组的表达强于实验组。实验组ABR阈移明显小于实验对照组,且实验组耳蜗的损伤明显轻于实验对照组,研究表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庆大霉素损伤耳蜗中呈阳性表达。亚氨乙基赖氨酸对庆大霉素所致豚鼠耳蜗损伤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提示一氧化氮在庆大霉素所致耳蜗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基质交感分子1(STIM1)的表达变化情况,揭示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7d组和损伤14d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增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STIM1的表达变化,HE染色评价血管增生情况。结果正常大鼠颈动脉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IA/MA)很小,损伤7d组IA/M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14d组IA/MA值显著高于7d组(P<0.05)。损伤后7d血管壁STIM1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后14d血管壁STIM1 mRNA显著高于7d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STIM1在血管壁的表达主要位于增殖的平滑肌细胞中,随损伤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伴有STIM1表达的上调,STIM1可能参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瞬时转染的siRNA抑制STAT3基因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肝癌HepG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脂质体包裹化学合成的siRNA进行转染。采用实时RT-PCR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STAT3基因的表达及编码蛋白磷酸化活化的改变,用CCK-8法和Hoechst33258DNA染色法检测辐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STAT3特异性的siRNA转染后HepG2细胞中STAT3基因mRNA拷贝数、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mRNA水平的抑制效率可达70%。siRNA转染联合60Coγ射线照射后HepG2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人STAT3基因的siRNA能够抑制HepG2细胞STAT3基因的表达,降低STAT3蛋白活化水平,进而产生辐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支气管哮喘豚鼠模型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水平及肺组织中NF-κB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豚鼠模型。ELISA法检测豚鼠BALF中IL-4,IFN-γ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在豚鼠支气管上皮的表达。结果:哮喘组BALF中的IL-4、IFN-γ含量及PC20水平都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而地塞米松治疗组豚鼠BALF中IL-4含量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其IFN-γ含量和PC20水平较后者显著升高(P〈0.05)。哮喘模型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豚鼠气道中NF-κB阳性细胞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能有效降低豚鼠BALF中IL-4水平,升高IFN-γ含量,同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NF-κB在哮喘豚鼠支气管上皮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辐射对豚鼠鼻黏膜组织形态上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豚鼠鼻黏膜组织损伤的特点。方法 选用健康实验成年豚鼠60只随机分成照射组和对照组.照射组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对其进行鼻部分次照射,每周1次,每次5.0Gy,共照射3周,照射完毕后分别于1d、1,2,4,10周、0.5年随机活杀动物各5只,取中鼻甲前端黏膜,HE染色,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及显微图像分析测量。结果 照射组鼻黏膜的早期病理改变是急性炎症反应,4周时黏膜开始修复,修复直至0.5年时基本结束,但大部分黏膜失去了正常的纤毛柱状上皮结构特点,纤毛覆盖率仅达52.9%,部分区域甚至代为鳞状上皮。结论 鼻黏膜损伤及晚期的鳞状上皮化生是放疗后功能障碍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 - 1(HO - 1)及其mRNA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变化。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正常大鼠、脊髓损伤后 1d和 3d大鼠脊髓HO - 1及其mRNA的分布和含量变化。 结果 正常大鼠脊髓HO - 1表达较少 ,主要在神经元 ;而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加 ,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并围绕在血肿周围。损伤后 1d蛋白的表达开始增加 ,阳性细胞的灰度和面积分别为 (14 8.2 6± 11.39)和 (90 .5 0± 8.70 )× 10 3 μm2 ;损伤后 3d表达强度进一步升高 ,阳性细胞的灰度和面积分别为 (12 8.0 3± 12 .5 9)和 (112 .99± 10 .0 1)× 10 3 μm2 。损伤后 1d ,HO - 1mRNA表达阳性细胞的灰度和面积为 (10 6 .0 2± 9.10 )和 (70 .0 5± 9.2 6 )×10 3 μm2 ;3d时为 (85 .82± 9.0 7)和 (87.37± 10 .95 )× 10 3 μm2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1)。 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 ,HO - 1表达显著增加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巢蛋白(nesti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表达变化的关系及中药通心络干预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设大、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大、小剂量组按照每只1g/(kg·d)、0.5g/(kg·d)给予2ml通心络溶液,2/d,分别给药至造模后3、5、7、14、21、30d,对照组同时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后缺血侧室管膜下区(SVZ)、海马齿状回(DG)区域nestin的表达,RT-PCR法检测缺血病灶周围脑组织内IGF-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通心络治疗后,各时间点SVZ、DG区nestin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4d时点最高.除外21、30d时点,其他各时点大剂量组nestin阳性细胞的数目均多于小剂量组(P<0.01).大、小剂量组缺血病灶周围脑组织内IGF-1 mRN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除3d时点无差异以外,其余时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通心络大、小剂量组各时点的IGF-1 mRNA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通心络可明显促进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VZ、DG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其部分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缺血病灶周围脑组织内IGF-1 mRNA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I/Ⅲ型胶原基因与视网膜激光损伤后修复的关系。方法:用氪激光致伤有色家兔后极部视网膜,于伤后1,3,7,14d取眼球做冰冻切片,用组织原位杂交法观察bFGF mRNA和Ⅰ/Ⅲ型胶原纤维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光凝后1-3d,邻近光凝斑的兔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层中bFGF m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在相同部位和时相Ⅰ/Ⅲ型胶原纤维mRNA亦呈上调表达。结论:Ⅰ/Ⅲ型胶原基因与视网膜损伤修复直接相关,bFGF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分析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巢蛋白表达的变化 ,探讨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 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 5 0只 ,体重 2 80~ 32 0g。制备慢性压迫性脊髓中度、重度损伤及重度压迫损伤减压后 3,10d模型 ,自距压迫边缘至 5mm段脊髓组织切片。正常成年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 ,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 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中、重度损伤及重度压迫损伤减压后 3d ,巢蛋白在白质、灰质及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和减压后 10d组白质中均有明显表达 (P <0 .0 5 ) ,以重度压迫组最为显著 (P <0 .0 1)。减压后 10d组灰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各损伤组脊髓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强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 ,胞体肥大 ,突起增粗、增长。 结论 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早期存在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对脊髓具有重要的营养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对顺铂诱导豚鼠耳蜗毛细胞中JNK、c-JUN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凋亡的机制。方法将60只听力正常的健康白毛红目豚鼠按照随机字数表法分为空白组与模型组,空白组豚鼠正常饲养,模型组豚鼠腹腔注射顺铂,诱导药物性耳聋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空白组及模型组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即空白对照组、空白+川芎嗪组、模型对照组、模型+川芎嗪组。空白+川芎嗪组、模型+川芎嗪组豚鼠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进行干预,2周后处死豚鼠,采用Western-blot法对各组豚鼠耳蜗组织中c-JUN、JNK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组豚鼠耳蜗毛细胞排列整齐、均匀,无缺失及坏死细胞出现;模型组豚鼠耳蜗毛细胞变形明显,排列不均,溶解破坏的毛细胞较多。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川芎嗪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豚鼠耳蜗组织中c-JUN、JNK、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模型+川芎嗪组豚鼠耳蜗组织中c-JUN、JNK、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可通过调控JNK/c-JUN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调控Caspase-3来抑制细胞凋亡途径,进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持续高+Gy对豚鼠耳石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持续高G刺激对耳石器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16只豚鼠在+3Gy、+10Gy和+18Gy持续刺激15min后,前庭囊斑感觉上皮细胞中c-fosmRNA和BMP1mRNA表达量的变化,并观察了高G刺激后动物的行为变化。结果三种刺激量均引起豚鼠姿势不稳,出现前庭功能不平衡的症状,并引起中耳腔出血;前庭囊斑感觉上皮中c-fos及BMP1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3Gy以上的高G刺激可引起豚鼠出现前庭功能不平衡症状,改变前庭囊斑感觉上皮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圆窗膜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对放射性内耳损害的保护作用,为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内耳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3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1)地塞米松组(45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后,经圆窗膜给地塞米松1次;(2)单纯照射组(45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3)盐水对照组(30只):对豚鼠右耳进行70 Gy60Coγ线照射后,经圆窗膜给生理盐水1次;(4)健康对照组(10只):不做任何处理。前3组动物在实验前、照射(给药)后第3天、第2周、第2个月后,分别检测听觉脑干反应(ABR),各组动物均观察中耳黏膜,铺片及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ABR阈值正常值为(8.2±2.8)dB,经照射后的3组实验动物ABR阈值均较正常值升高并呈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的趋势。ABR阈值在第3天、第2周和第2个月的时间段,地塞米松组分别是:(24.0±14.1)、(27.1±9.9)和 (38.0±15.1)dB;单纯照射组分别是:(24.5±13.5)、(39.5±15.4)和(57.2±18.4 )dB;盐水对照组分别是:(27.0±14.6)、(42.8±13.5) dB(本组仅观察第3天和第2周)。其中,地塞米松组在术后第2周和第2月ABR阈值较其他两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基底膜铺片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中,健康对照组外毛细胞缺失为(8.0±2.7)个,内毛细胞缺失为(3.7±1.2)个。照射后的3组动物的内、外毛细胞的缺失数量均有明显增加,且外毛细胞多于内毛细胞。各组均表现为随时间推移缺失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术后第2周和第2个月,地塞米松组比单纯照射组的外毛细胞缺失个数减少,分别为(30.7±7.6)与(60.3±14.5)和(67.3±7.0)与(100.0±5.3),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照射后耳蜗毛细胞表现为纤毛倒伏,融合或缺失其中以第3排外毛细胞为重,并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地塞米松组的毛细胞损害在第3天和第2周较其他组轻,但在第2个月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经圆窗膜给地塞米松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大剂量放射所造成的豚鼠的内耳损害。  相似文献   

14.
短时间高强噪声对豚鼠听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研究高强噪声对豚鼠听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115dB(A)暴露和118dB(A)暴露三组,每组8只。观察分析了粉红噪声暴露3min,豚鼠的鼓膜、毛细胞及听力的变化。结果 耳镜检查两暴露组鼓膜无明显损伤;但两暴露组都出现了明显的暂时性听阈偏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耳蜗铺片观察两暴露组都发现了毛细胞损伤(P〈0.01)。两暴露组的TT  相似文献   

15.
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STAT3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PAsMCS并进行缺氧处理,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缺氧2、6、12和24h STAT 3mRNA和酪氨酸活性水平的变化;。H-TdR掺入法观察缺氧6、12和24h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缺氧2hSTAT3mRNA表达升高,6h达高峰。12h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常氧组;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示缺氧6hSTAT3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12h达高峰,24h下降;^3H-TdR掺入法测定结果示PASMCs。H-TdR掺入量在缺氧6h开始增加,随着缺氧时间延长,。H-TdR掺入量逐渐增加,至缺氧24h。HTdR掺入量最高。结论缺氧诱导PASMCs中STAT3 mRNA和蛋白酪氨酸活性水平增加,提示STAT3在缺氧致PASMCs增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段枫 《武警医学》2012,23(6):508-51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Ⅰ型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mRNA 在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sitis,EAM)肌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利用兔骨骼肌肌球蛋白加完全弗氏佐剂多次免疫豚鼠,同时联合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制成EAM模型,观察其临床表现、血CK、肌肉病理的改变;用RT-PCR 方法检测11例EAM组模型成功豚鼠肌肉uPA 和PAI-1基因mRNA的表达,以10 例正常豚鼠的肌肉作为对照组。 结果 (1)EAM组肌肉中uPA、PAI-1基因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 P < 0.01) ;(2)肌肉中uPA与PAI-1基因mRNA表达的比例在正常组和EAM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01)。 结论 uPA、PAI-1可能参与了EA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观察噪声引起的耳蜗毛细胞核形态学变化,将豚鼠暴露于115dB SPL的4kHz窄带噪声4h。14天后解剖取耳蜗,应用细胞核DNA染料Hoechst 33342标记毛细胞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胞核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毛细胞核同时出现的3种形态学改变:核肿胀、核固缩和核消失,其中核肿胀细胞数目多于核消失,核固缩较为少见。爆震后毛细胞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非同步的病理变化过程,存在较多核肿胀的毛细胞。提示,此期耳蜗可能仍存在大量可逆变化的受损毛细胞。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豚鼠椭圆 培养的方法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庆大霉素所致离体椭圆囊毛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用庆大霉素造成培养椭圆囊毛细胞的损伤,实验组椭圆囊用含bFGF培养液培养,对照组培养液则不含bFGF。所有椭圆囊均行扫描电镜检查并行毛细胞计数。实验组毛细胞的存活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FGF对庆大霉素所致离体椭圆囊毛细胞毒性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53调控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对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细胞分组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53 小干扰RNA(siRNA)组、p53 siRNA+STAT3 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p53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体外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AV-PI)双染法检测转染后凋亡情况。结果 肺癌组织中p53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STAT3表达阳性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53的siRNA能显著上调肺癌细胞中STAT3的表达水平;p53 siRNA组和p53 siRNA+STAT3 siRNA组A549细胞凋亡率(17.91%±0.67%,22.51%±0.56%)、细胞的迁移速度[(55.16±6.50)μm/h,(63.30±5.98)μm/h]、穿膜细胞数(58.23±7.12,68.23±7.14),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在肺癌中呈现低表达,p53能负向调控STAT3的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和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