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及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7例(20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及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术中患者年龄不同,放置丝裂霉素C的时间亦不同。术后观察眼压、视功能、滤过泡及眼内反应等,随访8~36月。结果术中1例(1眼)因穿透前房改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外,其余16例(19眼)术后眼压9~17mmHg,视力同术前。所有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及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罗谦  程依琏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225-2226
目的:回顾总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例24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巩膜床植入透明质酸生物胶及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12~36mo,观察眼压、视力、前房角、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1,2,3a时眼压分别为16.32±5.25,17.28±5.70,18.26±5.20mmHg,与术前眼压35.52±7.6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1)。术后视力达到或高于术前水平22眼,视力下降2眼。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及前房炎症反应。24眼均有功能型滤过泡。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实施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前房深浅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4.6±2.3)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9.2±8.01)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15.01±4.65)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眼前房无任何反应,2眼有I度浅前房伴少许前房积血,均术后2~3d自行恢复,6眼轻度房水闪光,术后2~3d消失。所有患眼术后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术后1周及6月视力基本稳定。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为开角型青光眼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人羊膜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30眼)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进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人羊膜植入,术后观察视力、视野、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9月,视力、视野稳定,眼压≤20mmHg(1mmHg=0.133kPa),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联合人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SK胶)植入治疗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22眼)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采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SK胶植入,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眼底杯/盘、视野及手术并发症。随访36~44个月,并在末次随访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手术1周及随访末次平均眼压分别为(10.27±1.38)mmHg,(16.18±7.69)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29.38±12.56)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6.65,P〈0.01和t=2.71,P〈0.01)。术后22眼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末次随访时10眼(45.50%)可见扁平稍弥散滤过泡,12眼(54.50%)手术区瘢痕形成,未见滤过泡;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者5眼,不变者17眼,无视力下降。眼底杯/盘减小者6眼,不变者16眼;视野改善者6眼,不变者16眼,无视野损害进行性加重。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透明质酸钠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应用透明质酸钠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2~2003年在我科小梁切除术80例,120眼,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29~75岁,平均62岁,闭角型青光眼65例90眼,开角型青光眼15例30眼,随机分为使用透明质酸钠组(试验组)60眼,未使用透明质酸钠组(对照组)60眼;术前常规检查前房角、视力、眼压、视眼、眼底。两组病例分别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及小梁切除应用透明质酸钠;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脉络膜脱离等情况,进行术后1~2周、术后6个月观察,观察两组手术后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对比,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脉络膜脱离均有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可较好地防止术后组织瘢痕形成,降低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发生率,有效的控制眼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30眼),同一患者1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结果:通过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的长期观察、比较,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并发症较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胶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凝胶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30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凝胶植入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视野、眼压、房角、滤过泡形态。结果术后视力、视野较术前无变化或略有提高,术后平均眼压为(13.97±4.81)mmHg(1 mmHg=0.133kPa),较术前平均降低1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性滤过泡为96.67%,术后前房角镜下可见下梁网后有一减压室存在。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生物凝胶植入手术具有术后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及疗效评价。方法 :对 2 0例 32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 ,术后观察视力 ,眼压、滤过泡及眼内反应。随访 1~ 8个月 ,平均 6 2个月。结果 :眼压 :术前 32眼平均眼压 48 6mmHg ,术后除 1例 1眼眼压高达 2 5mmHg外 ,19例 31眼均控制在 7~ 2 0mmHg之内 ,手术成功率达 96 9%。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 ,滤过泡扁平弥漫 ,轻微充血 ,无新生血管及纤维增殖发生。结论 :羊膜取材简便 ,疗效显著 ,为非穿透小梁手术提供了有效安全植入材料。可考虑广泛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董仰曾  种平  李润婷 《眼科研究》2002,20(5):459-461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术(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9例(10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中植入透明质酸钠凝胶.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并行超生生物显微镜(BUN)观察.结果 10眼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术前眼压最低24.38 mmHg,最高61.75 mmHg,平均(39.45±11.98)mmHg.术后5天拆线时眼压最低测不出,最高7.10 mmHg.1个月后复查,眼压最低4.85 mmHg,最高20.55 mmHg,平均(14.18±4.26)mmHg.手术前后眼压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8.026,P<0.01).术后6个月、8个月各有1眼眼压升高,加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即恢复正常.与术前需用1~3种降眼压药物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6.530,P<0.01).视力较术前提高.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的前房炎症反应、浅前房以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手术不穿透前房,术后视力迅速恢复,并发症极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交联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远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24例3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交联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视野、滤过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24(15.93±2.35)mo。术前及术后24mo时眼压分别为37.89±6.80mmHg和18.28±1.75mmHg(P=0.000)。术前及术后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分别为2.83±0.51种和0.56±0.92种(P<0.05)。早中期视野缺损视野指数较术前有改善(P<0.05),晚期视野缺损没有改善。术后24mo82%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末次随访时手术完全成功率81%(29/36),质量成功率94%(34/36)。手术前后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交联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中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手术中运用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23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运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术后随访6~24(平均14)mo。结果:91%患者术后视力维持不变或提高,术前平均眼压31.03±6.25mmHg(1mmHg=0.133kPa),术后15d,1,3,6mo平均眼压分别为11.78±2.93,12.91±2.36,15.67±3.05,18.23±2.9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前房反应轻,1眼发生前房出血,I,II级浅前房3眼,5眼术中发现小梁网处有微穿孔,但无虹膜膨出,术后15d 20眼均见明显滤过泡,术后3mo6眼滤过泡变得不明显。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中运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完全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而轻,但远期效果及并发症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金伟  肖虹  宫蔷 《眼科》2003,12(2):78-80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PTS)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制及疗效评价。寻找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材料替代物。方法 :对 18例 2 5只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 ,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眼内反应 ,随访时间最短 30天 ,最长 4 2 0天。结果 :术前 2 5只眼平均眼压为 (38 2± 14 4 )mmHg ,2 5只眼术后 3只眼眼压高于 2 1mmHg ,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 2只眼仍高达 2 8mmHg以上 ,余眼压均控制在 7~ 2 0mmHg之内 ,术后 2个月手术成功率为 88% ,条件成功率为 92 % ,术后 3个月手术成功率为 82 % ,条件成功率为 88%。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 ,滤过泡扁平弥漫 ,轻微充血。术中、术后未出现浅前房、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移植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提供了有效安全植入材料。可广泛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58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羊膜植入术,术后进行6~18mo随访,对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滤过泡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手术后患者的眼压控制良好,术后的视力与术前比较没有显著的变化,而术后18mo的平均眼压(17.6±45mmHg)和术前的平均眼压(35.3±6.8mm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1,P<0.05)。在随访期间有27眼(46.55%)患者有功能性滤过泡,需用药物治疗者5眼。9眼(15.52%)患者滤过泡有苍白局限化,表现出贫血状。 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96例222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97眼,非穿透小梁手术25眼,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前房出血、前房反应以及视野等情况,随访时间1d~24(平均10.6)mo。结果: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3,7d;1,6,12和24mo眼压分别为27.61±6.59,10.49±6.22,12.37±7.51,14.37±4.22,13.66±5.78,18.91±7.32和17.53±4.11mmHg,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前、术后3,7d;1,6,12和24mo眼压分别为25.17±8.31,13.66±5.92,15.22±3.60,16.08±6.39,16.16±4.57,17.63±5.91和16.87±6.27mmHg。两种手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在术后3d~6mo小梁切除手术后眼压低于非穿透小梁手术后眼压(P<0.05),术后12mo以上,二者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小梁切除术后随访7d;1,6,12和24mo滤过泡维持比例为195/197,113/152,60/137,47/62和33/46,而非穿透小梁手术的比例分别为25/25,17/23,12/19,5/9和5/9。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前房出血、葡萄膜炎和恶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率为18%,2%、40%,24%和1%,非穿透小梁手术后发生率分别为4%,0%,28%,4%和0%。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手术均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效方法,前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后者术后短期眼压控制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种平  董仰增  李润婷 《眼科研究》2003,21(5):524-526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16眼)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眼内反应及视力等情况。随访6~24个月。结果 术后1、3、6、12和24个月的眼压(单位:mmHg)分别为:13.52±4.71、16.30±4.11、16.38±4.26、16.54±4.39和17.6±4.58,与术前眼压46.24±9.32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访期间2眼眼压>21mmHg,其中一眼局部用药可控制,另一眼接受再次手术。75%眼可见显著弥散的滤过泡。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视力不稳定,1个月后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比经典小梁切除术更优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分析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1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视野、前房(前房角)变化及手术后滤过泡情况.随访3~18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7.93±7.62)mmHg(1 kPa=7.5 mmHg),术后3个月时为(14.62±3.53)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82,P<0.001).手术前、后视力及视野无明显改变.术后16眼均形成滤过泡,其中I型6眼,Ⅱ型9眼,Ⅲ型1眼.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和具有可重复性的新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临床效果,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随访的意义。方法对21例(30眼)开角型青光眼进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滤过泡情况。分别在术后1,3,6,9,12,18月,利用UBM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巩膜瓣下形成液间腔的大小、剩余小梁膜的厚度及羊膜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手术前后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BM下所有病例均形成前部的透明液间腔。随访期间巩膜池前部体积无明显变化,平均宽(1.936±0.516)mm,高(0.285±0.117)mm;薄层小梁网组织平均厚度为(0.128±0.057)mm,且随访期间厚度基本无改变。羊膜在术后9月左右融解后后部巩膜池无明显透明液间腔存在。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能有效地降低眼压,远期效果良好。UBM适合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穿透性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的对比。方法 选择开角型青光眼住院患12例(24眼)一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侧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对比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种术式术后降眼压效果相似,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66例(87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结果: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组与其它两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较好、眼压控制满意、并发症较少,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