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在人二倍体KMB17细胞上的增殖动力学,为病毒的体外细胞大量繁殖创造条件.方法将HRSVA2株接种到人二倍体KMB17细胞,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在不同时间检测病毒的感染性滴度,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同时,以不同剂量的病毒感染复数(MOI)感染细胞,分析细胞开始出现病变及所有接种孔全部病变的时间,并检测收获物的感染性滴度,确定最佳MOI.结果HRSV在KMB17细胞上的感染增殖一步生长曲线分析提示,该病毒在培养到2~4d后开始病变,第5~10天呈对数增长,其增殖高峰为10~11d,10d后增殖趋于平缓;接种MOI越大,开始出现病变时间及完全病变的时间都越早.接种100、10及1个MOI时,接种后2—3d均出现病变,第6天时三组细胞病变率均为100%,感染性滴度为7.37~7.50lgCCID50/mL,三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接种在0.1、0.01及0.001个MOI时,接种后第4天有30%的细胞出现病变,第8—9天时细胞病变率也均达到100%,感染性滴度在6.50~7.0lgCCID50/mL之间;当接种在0.0001个MOI以下时,接种后第5—6天才出现病变,至第14天时细胞仍未能完全产生病变,发生病变的细胞收获物其感染性滴度仅为6.00~6.12lgCCID50/mL.结论HRSV A2株病毒在KMB17细胞内能良好增殖,其增殖高峰为10~11d,收获物感染性滴度最高可达7.50lgCCID50/mL,接种最佳MOI约为0.1~1.0.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HSV-1在BHK-2l单层细胞培养中的增殖特征的研究,得出获得较高病毒含量的条件,从而对基础研究以及今后即将开展的临床病毒培养进行指导。方法:使用不同滴度的HSV-1毒株接种不同浓度培养的BHK-2l单层细胞,病毒感染后用免疫荧光法及ELISA法检测病毒滴度,并绘制曲线。结果:在细胞传代时,较大浓度的细胞在长成单层细胞后对病毒敏感性较高,并随细胞浓度减少而逐渐下降,但如将病毒滴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仍可得到较高的病毒含量。结论:如需获得较高滴度的病毒悬液,应将培养用单层细胞以较大浓度传代或使接种病毒滴度处于适当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甲型H3N2流感病毒在新复苏的犬肾细胞(MDCK)上的培养条件,提高该病毒在新复苏细胞上培养的分离效果。方法选取6例复核鉴定过的甲型H3N2病毒株,以吸附法分别接种于新复苏的MDCK细胞上培养,检测收获病毒液HA滴度,通过比较不同的细胞胞龄、细胞代次、病毒接种吸附时间对甲型H3N2流感病毒易感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不同胞龄MDCK细胞接种H3N2病毒后,胞龄为3 d、4 d的细胞所收获的病毒液HA滴度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279,P=0. 027);对复苏后第2代、第3代、第4代细胞进行接种后,H3N2病毒HA均明显高于第一代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 765,P=0. 008);病毒接种吸附时间(1~2 h)对甲型H3N2病毒HA滴度没有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 743,P=0. 178)。结论甲型H3N2病毒接种于新复苏MDCK细胞最佳培养条件为:选用复苏后传代培养至第二代及以后、胞龄3~4 d的MDCK细胞进行接种,接种吸附时间1~2 h之内,可获得HA滴度较高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液。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分离与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建立轮状病毒的分离与培养方法。②方法粪便标本经ELISA检测,离心后接种于MA104细胞株,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提取病毒RNA.琼脂糖电泳检测。③结果经离心、双抗处理后,轮状病毒可在MA104细胞中克隆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CPE)。④结论MA104作为容纳细胞,可用于轮状病毒的大量扩增。  相似文献   

5.
蓝舌病毒HbC株的增殖和血清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蓝舌病毒中国湖北分离株(BTV HbC株)在Vero和BHK 21两种细胞上的增殖特点以及与标准病毒株(BTV 10)的血清学关系。发现BTV HbC和BTV 10感染Vero和BHK 21单层细胞后,24~30h病毒滴度可达到最高值。用BTV HbC免疫家兔,其抗血清在琼脂双扩试验中能与BTV 10抗原病毒呈强阳性反应而与轮状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以Veto细胞大规模生产狂犬病毒时的细胞生长和病毒感染特性。方法 以分种和混种方法,经过不同培养时间,测定Vem细胞的生长状况和胞内外病毒含量。结果 细胞形态随接种病毒时间的长短有所变化,不同接种方法在病毒滴度也无显著性差异。培养上清夜病毒含量以第4~9d滴度最高,细胞病毒感染率在第4d达80%以上,第10d后开始下降,第15d降入低谷。结论 以0.01~0.10MOI的加毒比例,培养第4,9d收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人轮状病毒持续感染细胞中病毒增殖的条件,发现较为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7℃左右,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胰岛素、氢化可的松和维生素B_6等可显著促进轮状病毒的增殖,而新生牛血清以及干扰素诱生抑制剂——放线菌素D则对病毒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用不同材质细胞培养容器对甲型肝炎病毒(HAV)与人二倍体细胞的培养情况。方法分别在聚苯乙烯细胞工厂与中性玻璃转瓶中用相同培养条件分别对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予以培养,并将HAV H2株接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倒置对细胞形态变化予以观察,并分别取样于细胞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点,将病毒感染性滴度测定出来并对其增殖动力学予以分析。结果两种材质培养感染HAV KMB17细胞形态学比较无差异,病毒增殖动力曲线比较无差异,两种材质容器将HAV H2株培养出来后增殖效果比较无差异,聚苯乙烯细胞工厂病毒收获液理论产量与有效培养面积是中性玻璃转瓶的7.28倍。结论人二倍体细胞HAV经聚苯乙烯细胞工厂与中性玻璃转瓶培养后均生长优良,说明聚苯乙烯细胞工厂可替代传统转瓶方式,成为培养细胞疫苗规模化生产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病原学诊断与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1973年澳大利亚首先报告了轮状病毒。197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将此病毒命名 ROTAVlRUS。轮状病毒颗粒在电镜下呈椭圆形或球形,70nm 毫微米直径。有双层衣壳,外有伪膜,内层衣壳子粒围绕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似车轮幅条,约20~22条。已知人类轮状病毒有两种血清学类型,简称Ⅰ型和Ⅱ型.患轮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对该病毒的抗体滴度升高,采集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检查,可以判定病人的腹泻是否由轮状病毒引起。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以秋冬季多见,10~11月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制备甲肝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用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制备甲肝病毒W株的可行性。方法 Vero细胞悬浮吸附HAVW株后 ,接种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 ,用微载体进行培养 ,对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及病毒的增殖进行分析。结果 经四周的培养 ,病毒收获时 ,细胞密度达 1.4× 10 6 ml,甲肝病毒抗原滴度达 1∶64。结论 W株已适应于Vero细胞中 ,用生物反应器培养产毒 ,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7株分泌抗人轮状病毒短型S_2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其中6株分泌IgG_(2a),1株分泌IgG_(2b)抗体。7株杂交瘤培养上清的免疫荧光抗体(IFA)滴度为1:32~256,腹水IFA滴度为1:8000~25600。双夹心ELISA腹水抗体滴度达10~(-4)~10~(-6)。7株McAb均与HSV、CMV、RSV、ADV等其它常见病毒无交叉反应。7株McAb均能与HRV长型Wa株反应,滴度为10~(-3)~10~(-6)。将其中二株或数株McAb混合后用ELISA检测其相应的OD值较每一单株为高,但相加指数(AI)值均在10%左右。结果表明,7株McAb均属RV群特异性抗体,但各自作用的抗原决定簇可能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人源轮状病毒的小型猪腹泻模型,为人源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ELISA与RT-PCR相结合分离鉴定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用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与G3血清型口服接种不同日龄的小型猪,观察粪便排泄等临床症状,ELISA及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粪便与小肠上皮组织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肠上皮组织的病理变化与病毒样颗粒。结果3~5日龄小型猪均出现了典型的临床腹泻症状;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排泄可平均持续5~7d;小肠组织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同时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在小肠组织中检测到特异性轮状病毒抗原;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在小肠组织的超薄切片中可见到大量的轮状病毒颗粒。30~35日龄小型猪可出现明显腹泻临床症状,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排泄可持续4~7d;56~60日龄小型猪接种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血清型后,均未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但可持续排毒2~3d。结论小型猪可作为人源轮状病毒的理想腹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H5N1禽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灵敏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对实验室常用的H5N1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灵敏性.方法 增殖H5N1病毒,蚀斑技术定量待检病毒,应用细胞接种、血凝实验、RT-PCR、Real-time RT-PCR等方法检测稀释的病毒悬液,比较检测的最低滴度.结果 细胞接种、Real-time RT-PCR、RT-PCR及血凝实验能检测病毒的最低滴度为10 PFU/mL、10 PFU/mL、10(3)PFU/mL及3.52 × 10(5)PFU/mL.结论 几种检测方法比较而言,细胞接种与Real-time RT-PCR枪测灵敏性最高;血凝实验用时最短,但灵敏性低,结果 需要进一步确认;RT -PCR用时较较短,检测灵敏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仙台病毒高滴度病毒制备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使用传代细胞稳定大量地制备高滴度的仙台病毒(SeV)的方法,取代成本高、周期长、操作繁琐、易污染的鸡胚制备仙台病毒的方法,用于实验研究。方法:首先观测不同细胞感染仙台病毒后发生病变的时间、程度以及产毒量,确定仙台病毒敏感细胞株并确定病毒产量高峰期,连续在细胞中传3代测量上述指标。其次观测染毒时病毒吸附时间不同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综合分析后建立制备高滴度仙台病毒的方法。结果: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株对仙台病毒高度敏感,细胞出现病变所需时间短且明显,病毒产量最高。仙台病毒滴度与染毒时的吸附时间呈正相关,病毒最佳吸附时间为90min。接种病毒后72h收获的病毒滴度最高,平均为11 TCID50,并且病毒可以在细胞内连续稳定传代。结论:确认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株为仙台病毒的敏感细胞。且病变快、明显,病毒产量高。为在体外深入研究仙台病毒和大量繁殖高滴度仙台病毒提供了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人源性Wa株轮状病毒感染昆明小鼠乳鼠腹泻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口服、注射)、不同滴度、不同剂量的Wa株轮状病毒感染4 d龄昆明小鼠乳鼠,观察昆明小鼠乳鼠的体征反应、腹泻率和腹泻程度;选择腹泻率和腹泻程度较高的条件进行模型的稳定性考察,观察体征反应、腹泻率、腹泻程度、小肠形态学等指标改变。结果:采用强饲法,Wa株轮状病毒滴度为10-3.3/25μL TCID50,被轮状病毒攻击24 h后出现腹泻表现,低剂量(50μL/只)病毒组及中剂量(100μL/只)病毒组腹泻率及腹泻程度较低,高剂量(200μL/只)病毒组感染后第1天(1 dpi)腹泻率可达80%,腹泻程度达3.0,连续4 d保持腹泻状态,在各剂量组中腹泻率和腹泻程度最高;采用高剂量病毒组的实验方法,扩大造模动物的数量进行验证,1 dpi乳鼠腹泻率为80.0%,腹泻程度达3.1,并连续4 d保持腹泻状态。结论:4 d龄昆明小鼠乳鼠被Wa株轮状病毒经口攻击后,病毒能够使昆明小鼠乳鼠出现腹泻表现,且腹泻率和腹泻程度与病毒滴度、剂量相关。所建模型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用于抗RV感染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6.
蓝舌病毒HbC株的增殖和血清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 《湖北医学院学报》1999,20(3):179-180,191
研究蓝舌病毒中国湖北分离株(BTV-HbC株)在Vero和BHK-21两种细胞上的增殖特点以及与标准病毒株(BTV-10)的血清学关系。发现BTV-HbC和BTV-10感染Vero和BHK-21单层细胞后,24-30h病毒滴度可达到最高值。用BTV-HbC免疫家兔,其抗血清在琼脂双扩试验中能与BTV-10抗原病毒呈强阳性反应而与轮状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NDV)Ⅱ系弱毒株在鸡胚内增殖产生血凝素的最佳条件。方法将NDV按一定浓度稀释接种到鸡胚内孵育48~72h,收获鸡胚尿囊液,测定血凝效价。结果选择9~11日龄鸡胚,种子病毒稀释10^-2~10^-3、接种剂量为0.2~0.3ml;在36℃培养48~72h时,其鸡胚尿囊液量多且血凝效价高。弱毒系产生的NDV血凝效价高于强毒系和C30克隆系病毒。鸡胚培养较鸡成纤维细胞培养产生的NDV血凝效价高。结论鸡胚的病毒接种量和孵育温度对NDV的血凝效价的影响很大,在研究NDV的血凝能力时应注意到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W)AD169毒株体外感染兔胚肺细胞(RabbitEmbryoLungcel,REL)的敏感性,建立HCMVAD169毒株感染模型,将HCMVAD169毒株定量接种于REL,观察细胞病理变化;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HCMV抗原;电镜检测细胞内病毒颗粒,用ELISA方法检测经REL增殖病毒培养物HCMV抗原滴度,用人胚肺细胞(HumanEmbryoLungcel,HEL)滴定病毒毒力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病毒后,REL于48h出现细胞肿胀,胞浆内出现折光性颗粒,逐渐变圆、脱落,其病变特征与该病毒在HEL增殖出现的病变一致;用免疫组化法在胞浆及其核内查到HCMV抗原;用透射电镜观察,在细胞核内查到大量病毒颗粒;用ELISA方法在REL病毒培养物中查到HCMV抗原,抗原滴度与HEL增殖的病毒一致;与HEL增殖物比较,经REL增殖的病毒培养物毒力降低100TCID50。表明REL是HCMVAD169毒株的敏感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19.
银翘感冒颗粒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药效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银翘感冒颗粒的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方法采用鸡胚接种和血凝试验测定病毒效价。结果药物的直接灭活作用(A组)和药物抑制病毒在鸡胚内的增殖作用(B组)的血凝滴度(GMT)分别为13.61和18.52(P<0.01)。结论银翘感冒颗粒在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和抑制病毒在鸡胚内的增殖作用方面均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生物反应器制备乙脑纯化灭活疫苗.方法 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接种并培养乙型脑炎病毒,将收获的病毒液进行灭活和纯化.结果 细胞密度都增至2.4×106ml-1以上,病毒滴度都>7.25 lgLD50/ml.结论 用生物反应器制备乙脑灭活纯化疫苗的工艺合理,可以生产出高滴度的乙型脑炎病毒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