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以南极磷虾为原料,通过感官评定结合自溶产物得率对磷虾的自溶实验初步评定影响因素,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并确定南极磷虾自溶工艺的最佳参数;并将优化后的南极磷虾自溶产物通过三级膜分离系统,得到不同分子量(10.0 k Da,3.0~10.0 kDa和3.0 k Da)的组分,并对其鲜味物质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最优自溶工艺为:物料比3.5∶1(g/g)、p H 7.5、自溶温度45℃、自溶时间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南极磷虾自溶产物的感官评分最高,南极磷虾自溶产物得率为143.3%,水分含量为95.7 g/100g,蛋白质含量为1.0 g/100g,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2.8 mg/100 mL,占总氨基酸的31.8%。三级膜分离设备滤膜得到三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0.6 mg/100 mL、0.3 mg/100 mL和0.2 mg/100 mL。通过排序法的感官鉴评分析,发现3.0 kDa的组分的鲜味评分显著性地高于其他组分(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蛋白质利用和生产鲜味强度高的食品或调味品提供基础数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脱氟率和氨基酸损失率为指标,比较了四种不同钙源物对南极磷虾酶解液氟脱除的影响。并结合吸附法与离子沉淀法共同脱氟,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脱氟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对结合脱氟方法进行优化。脱氟前后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酶解液中氨基酸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四种钙源物中乳酸钙对南极磷虾酶解液氟脱除效果最好。利用结合法脱氟的工艺条件为:乳酸钙与氧化铝质量比1∶4,酶解液p H9.0,流速2.0 m L/min,此时脱氟率可达到93.98%±0.04%。脱氟前后南极磷虾酶解液中氨基酸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氨基酸总量损失率也仅为3.49%。由此证明,结合法对南极磷虾酶解液脱氟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满洋  陈舜胜  曲映红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1):198-202,224
本试验以南极磷虾副产物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水解工艺,测定南极磷虾蛋白胨中的游离氨基酸,确定接种微生物的最适浓度以及培养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制备南极磷虾蛋白胨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温度60 ℃,pH5.0,加入碱性蛋白酶水解1.5 h后,再加入风味蛋白酶继续水解3.5 h,总加酶量1%,复合酶比1:1,该条件下水解率为28.38%。南极磷虾蛋白胨富含17种游离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968.83±35.1) mg/100 g。以南极磷虾蛋白胨溶液为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的最适浓度分别为3.5、5.0、4.0、4.5 g/L。测得4种微生物在牛肉膏蛋白胨中的OD600仅比在南极磷虾蛋白胨中大8%左右,说明南极磷虾蛋白胨可以替代牛肉膏蛋白胨作为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酶解脱脂蚕蛹蛋白过程中鲜味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刘小玲  赵谋明 《食品科学》2017,38(18):119-125
以缫丝蚕蛹为实验材料,分析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复配酶解脱脂蚕蛹蛋白规律。结果表明:酶解脱脂蚕蛹蛋白的最适底物质量浓度为8?g/100?m L、酶解温度为50℃、总酶添加量为1?g/100?g(以脱脂蚕蛹粉计)、酶解时间为9 h;酶解过程中促进了糖的释放,可溶性氮主要是以肽氮形式存在,酶解产物的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小于1 k D;在酶解产物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分别为苏氨酸、组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占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60%左右,对酶解液的滋味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酶解产物中肽类氨基酸主要是鲜甜味氨基酸,占总肽类氨基酸的50%左右,其中亲水性氨基酸与碱性氨基酸含量的比值约为1;通过对酶解产物鲜味的相关性分析,肽类氨基酸的含量与酶解产物的鲜味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低值鱼酶解过程各种呈味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酶解液呈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多肽分子量和含量的变化是酶解液呈味变化的主要原因.酶解液中多肽含量在酶解3小时后达到最高值0.635g/100mL,随后逐渐降低为0.49g/100mL;氨基酸含量在酶解过程中始终不断增加,40小时后达到0.67g/100mL.酶解前3小时以生成多肽为主,后期以多肽降解为游离氨基酸为主,其中苦味氨基酸较鲜味氨基酸先释放出来.总酸和总糖在酶解前3小时即释放出来,并在水解过程含量逐渐降低,有机酸对呈味的贡献是增强呈味、提高缓冲能力,总糖对酶解液呈味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低值鱼酶解过程各种呈味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酶解液呈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多肽分子量和含量的变化是酶解液呈味变化的主要原因.酶解液中多肽含量在酶解3小时后达到最高值0.635g/100mL,随后逐渐降低为0.49g/100mL;氨基酸含量在酶解过程中始终不断增加,40小时后达到0.67g/100mL.酶解前3小时以生成多肽为主,后期以多肽降解为游离氨基酸为主,其中苦味氨基酸较鲜味氨基酸先释放出来.总酸和总糖在酶解前3小时即释放出来,并在水解过程含量逐渐降低,有机酸对呈味的贡献是增强呈味、提高缓冲能力,总糖对酶解液呈味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7.
徐军 《中国调味品》2015,(4):24-28,41
采用南极磷虾为原料,对复合酶酶解制备南极磷虾酱工艺进行研究。以南极磷虾酱的游离氨基氮(FAN)值为参考指标,确定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添加比例为按酶活力比2.5∶1同时添加;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复合酶酶解制备南极磷虾酱的最佳工艺,即复合酶用量0.55%,食盐用量16.6%,酶解温度54.6℃,酶解时间3.9h,此时南极磷虾酱的FAN值达到0.56g/100g。  相似文献   

8.
南极磷虾酶解液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对南极磷虾蛋白进行水解,对所得4种南极磷虾酶解液(krill protein enzyme-hydrolysate,KPEH,分别标记为PKPEH、AKPEH、FKPEH、MKPEH)特性进行比较分析。4种KPEH中均鉴定出18种常见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Leu、Arg、Val、Ala和Glu是优势氨基酸种类,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丰富。KPEH中18种常见FAA总含量(∑TFAA)为21.77~24.94 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8种,EAA含量(∑EAA)在∑TFAA的百分比(∑EAA/∑TFAA)为48.39%~49.74%,高于WHO/FAO标准(35.3%);支芳比(F值)为2.03~3.49。AKPEH中∑TFAA、∑EAA、∑EAA/∑TFAA均最高,其F值为3.28,营养价值最高,而MKPEH营养价值相对最低。4种KPEH中,鲜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丰富,Glu对KPEH鲜味的贡献大于Asp,Ala和Gly对KPEH的甜味贡献高,而Arg、His对KPEH海鲜风味贡献较大。KPEH中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呈不连续分布,AKPEH中8肽以下的寡肽占比高于其余3种酶解液。以上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对南极磷虾蛋白的酶解效率最高,AKPEH营养及风味最佳,生物学功能性高于其余3种酶解液,AKPEH可进一步开发为海鲜基料和寡肽的功能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兰茂牛肝菌利用率和附加值,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酶解条件和复配配比,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呈味核苷酸等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合味觉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等效鲜味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评价。结果表明,最优酶解工艺为:料液比1:20(m/m),pH值为7.0,温度为50 ℃,时间为1.5 h,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分别为0.60%、0.90%、4.70%(以兰茂牛肝菌粉计,m/m),此条件下获得的兰茂牛肝菌酶解液的氨基酸态氮为 124.01 mg/100 mL、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2.33 mg/g、呈味核苷酸总量为96.48 μg/g、有机酸总量为4 511.59 μg/g,EUC值为2.46 g MSG/100 g。因此,兰茂牛肝菌经最优工艺酶解后得到的酶解液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兰茂牛肝菌的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条斑紫菜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多种活性物质的藻类。以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结合酶配比、酶加量、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确定复合酶对条斑紫菜酶解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条斑紫菜酶解优化条件:复合酶配比1:3:3,复合酶加量为条斑紫菜总量的0.8%,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170min,pH值为6.5。经优化后条斑紫菜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541g/100mL。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酶解法从秋刀鱼肌肉中提取抗氧化活性肽,以水解度(DH)、TCA-可溶性肽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力、·OH清除率以及O2?·清除率为指标,从六种商业用酶中(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胰蛋白酶)筛选出最适蛋白酶.以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温度、pH五个因素进行单因...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鳕鱼骨酶解液滋味的影响,以副产物鳕鱼骨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压耦合酶解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鳕鱼骨高压酶解工艺,探讨超高压耦合酶解对酶解液氨基酸态氮、感官评价、可溶性肽、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7.5、150 MPa下加压处理60 min条件下,超高压耦合酶解效果最优,与常压酶解相比,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达到(0.380±0.04) g/100 mL,提高了1.68倍;感官评价表明,超高压耦合降低了酶解液的腥味、苦味和涩味,增强了酶解液的鲜味,鳕鱼骨酶解液的风味得到改善;超高压耦合酶解液中可溶性肽的含量显著大于常压酶解(p<0.05),是常压酶解液中可溶性肽含量的1.47倍;游离氨基酸总量达到(6240.4±8.1) mg/100 mL,是常压酶解液的1.13倍;谷氨酸的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e value,TAV)最大,对酶解液的滋味贡献最大。该方法提高了鳕鱼骨的酶解效率,为水产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风味良好的海参肠调味料产品,该研究以海参肠为原料,采用酶解方法和Plastein反应修饰的方法,获得味道鲜美的调味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比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这5种蛋白酶对海参肠的酶解效果,通过单因素探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温度的最适条件。采用Plastein反应对酶解产物进行脱腥处理,以游离氨基酸减少量和脱腥率为指标,考察Plastein反应过程中酶的种类、底物质量分数、加酶量、时间和温度对脱腥结果产生的影响。经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后,获得Plastein反应最佳脱腥工艺。最后对最终产品进行游离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的最佳酶解工艺为:料液比1∶8(g/mL),加酶量0.5%,温度50℃,时间4 h,此条件下酶解产物鲜味浓郁,但略有腥味。最佳脱腥工艺为中性蛋白酶加酶量3.40%,底物浓度20%,温度57℃,时间100 min,所得调味料味道鲜美,无腥臭味道。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经过Plastein反应后,必需氨基酸从反应前的45.67%增加到46.88%,6种呈味氨基酸(Gly、Ala、Asp、Thr、Ser和Glu)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5.77%,脱腥后的修饰物有一定的海鲜风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组合酶对牛骨素和鸡骨素的复合骨素酶解液呈味物质的影响,选取四种组合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菠萝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制备复合骨素酶解液,测定四种复合骨素酶解液的水解度、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肽分子量分布等呈味物质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Alkaline proteinase+Flavourzyme,A+F)和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Protamex+Flavourzyme,P+F)酶解液的水解度最大,分别为10.67%和11.27%;对呈味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A+F酶解液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无味氨基酸含量最高,A+F和P+F酶解液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四种酶解液中肌苷酸较另两种核苷酸含量高,A+F酶解液总核苷酸含量最高;比较四种酶解液味精当量,A+F酶解液EUC值最大;A+F和P+F酶解液中分子量<1000 Da肽段含量最高,制备复合骨素酶解液的呈味效果更好;主成分分析表明A+F组合酶综合得分最高,A+F组合酶为美拉德反应提供丰富反应底物。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蛋白酶对复合骨素(牛骨素和鸡骨素)酶解液呈味物质的影响,选取复合蛋白酶(P)、菠萝蛋白酶(B)和复合风味蛋白酶(F),制备单一和组合酶解液,对酶解液肽分子质量分布、核苷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呈味物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F组酶解液的水解度最大,酶解液中小分子质量肽(<200 Da)分布比例最大;P+F组酶解液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鲜味和甜味氨基酸是复合骨素酶解液的主要呈味成分;P+F组的5’-核苷酸(5’-肌苷酸、5’-鸟苷酸、5’-腺苷酸)总含量较高。因此,复合蛋白酶和复合风味蛋白酶处理的复合骨素酶解液整体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6.
鸡汤及鸡肉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及呈味特性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比分析酶解液与鸡汤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检测鸡汤及鸡肉酶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并用电子舌分析两者滋味轮廓。结果表明,酶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相对鸡汤显著增加,两者呈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s,TFAA)的比例相近。鸡汤中味道强度值最大的为组氨酸,其次为谷氨酸,酶解液中味道强度值较大的除谷氨酸为呈鲜味的氨基酸外,其余均为呈苦味氨基酸。鸡汤中呈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占TFAA比例之和与呈苦味氨基酸相近,而酶解液中呈苦味氨基酸占TFAA比例多达72.60%,可见鸡汤整体滋味以鲜甜为主,而酶解液整体滋味以苦味为主。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鸡汤与酶解液滋味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安全高效的无磷抗冻剂,本研究以南极磷虾为原料制备酶解产物对其进行冷冻保护作用评价,为开发新型抗冻剂提供基础数据。以水解度为指标,对南极磷虾进行酶解,从4种蛋白酶中筛选得到碱性蛋白酶作为实验用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以解冻失水率、盐溶性蛋白含量、总巯基含量、Ca2+-ATPase酶活力为指标,考察了南极磷虾酶解产物对牡蛎肉的冷冻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南极磷虾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55℃,酶解pH为8.5,加酶量2.6%,酶解时间为5 h;在此工艺参数下南极磷虾酶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0~5500 Da,占总酶解产物的79.69%。南极磷虾酶解产物可以抑制牡蛎冻藏后失水,延缓盐溶性蛋白、Ca2+-ATPase酶活力、总巯基含量下降,其作用效果优于含磷抗冻剂。因此,南极磷虾酶解产物具有冷冻保护活性,可进一步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品质和风味较好的蓝圆鲹调味基料,采用蓝圆鲹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蓝圆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和呈味核苷酸二钠含量进行检测及分析。得到最佳的酶解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g/mL)、加酶量8000U/g、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6.4h。在此工艺条件下,酶解产物的水解度达27.52%,酶解物有较好的酶解效果,且风味较佳;酶解产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甜味+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7.93%和20.68%,呈味核苷酸二钠质量分数为3.47%,表明蓝圆鲹蛋白酶解产物营养价值和品质较优,且具有蓝圆鲹特有的鲜味,为进一步开发成产品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