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院医院感染现状,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0月28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1%;例次感染率为4.6%,其中以急诊ICU最高(25.0%);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67.7%);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4%,其中一联药物使用率80.7%;治疗用药病原菌送检率为14.3%;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也占有相当比例. 结论 加强高危科室和易感人群的目标监测,提高标本的送检率,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瑞菊 《卫生软科学》2012,(11):999-1000,F000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病原菌的检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I类切口术前0.5~2 h预防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1年12月16日所有住院患者(包括调查日出院、转科及死亡的病例,不包括调查日入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调查病历273份,医院感染11例,医院感染现患率4.03%,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手术65人,I类切口15人,切口感染3人(其中无I类切口感染,其他类切口感染3人),切口感染率5%,I类切口术前0.5~2 h预防用药4人,使用率27%;抗菌药物使用185人,使用率68%,病原菌送检41例,检出病原菌7株。[结论]院内感染现患率较低,使用抗生素前标本送检率低,抗生素用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77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及查阅病例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年7月6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实查住院患者77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70%,例次感染率为3.22%,其中以综合ICU现患率最高,占14.29%;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6.0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9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7.90%。结论应加强对高危科室目标监测,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减少预防用药,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特定时间的医院感染率,真实反映医院感染状况,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2014年7月11日医院882例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电子病历的方式,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填写调查表,对结果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882例,实际调查882例,实查率100.00%;发生医院感染29例、30例次,感染率3.29%、例次感染率3.40%;抗菌药物使用率30.50%,微生物送检率49.8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1.0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7.50%;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各占18.20%;882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269例,抗菌药物使用率30.50%,其中治疗用药、预防用药、治疗+预防用药分别占66.54%、22.30%、11.15%,一联、二联、三联用药分别占81.04%、18.59%、0.37%,送检率49.80%。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能准确反映医院感染状况和发展趋势,指导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易患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目标性监测,从而降低感染率,预防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5.
现患率调查与全面综合性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与同年全面综合性监测结果的比较,评价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可靠性。方法分析2008、2009年的3次现患率调查数据及当年全面综合性监测数据,同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综合监测中,2年的全院平均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分别为3.93%及3.19%,感染发生率最高的为ICU(33.47%、39.59%);3次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分别为4.69%、2.39%和7.40%,感染发生率最高的亦为ICU(分别为20.00%、30.00%、55.56%);两种调查结果均提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是感染的主要部位;现患率调查中的医院感染病例送检率略高于全年的综合监测,送检标本阳性率低于全年综合监测。结论现患率调查数据具有较大的异变性及随机性,1年1次的调查不能准确评价全年的医院感染现状,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7月27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110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63%,例次现患率4.72%;下呼吸道(42.31%)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49.82%,一联用药84.52%,二联用药15.12%;预防用药以三代头孢菌素为主(44.25%),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33.06%。结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能够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回顾性监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现患率调查与回顾性监测两种方法的利弊及意义. [方法]将2003年现患率调查与回顾性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两种监测方法比较,感染率、感染部位例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回顾性监测有医院感染漏诊,医院感染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均>50%. [结论]采用现患率调查,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掌握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将两种监测方法的资料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能较准确的反应医院感染状况,为医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住院患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床旁与病历调查相结合,对2013年7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日全院住院患者601例,实查601例,实查率为100.0%;医院感染20例、24例次,现患率3.33%、例次感染率3.9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8.33%;ICU是医院例次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33.33%;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66.67%,共检出病原菌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占61.11%;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7%,治疗用药使用率为63.98%,预防用药使用率为36.02%,一联用药占72.88%,二联用药占25.85%,三联及以上用药占1.27%;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通过现患率调查结果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监测,及时采取控制、预防措施,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可有效降低医院现患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对2010年4月12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46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8%,例次现患率2.81%;下呼吸道(53.85%)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61.77%,预防用药的比例为27.97%,治疗用药比例为72.03%;抗菌药物一联用药比例占78.67%,二联用药占17.48%,无三联及以上用药。预防用药以三代头孢菌素为主(44.25%),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17.48%。结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能够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大庆市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菌检出和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全市各医院的感染专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统一标准,对2016年5月18日0时-24时住院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大庆市17家医院,应调查住院患者7327例,实际调查7274例,实查率为99.28%;发生医院感染140例,现患率为1.92%;社区感染1404例,现患率为19.30%;各级医院发生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三级医院感染部位前三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及泌尿道,分别占52.05%,19.18%,12.33%;标本送检率为61.2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17%,其中治疗用药占76.08%,预防用药占7.10%,治疗加预防用药占16.82%。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真实反映了大庆市医院感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应针对性加强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监测,加大抗菌药物管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科医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6.12~2010.12年800例神经内科患者,记录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发生64例医院内感染,感染率为8.0%,其中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患者感染率最高,分别为9.6%、9.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下呼吸道感染占45.3%,上呼吸道占32.8%;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烟酒史、住院时间≥20d、意识昏迷、应用广谱抗生素、气管插管及留置尿管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病人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以脑血管疾病为主,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影响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年龄≥60岁、住院时间≥20d、意识昏迷、基础性疾病、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应加强基础护理和治疗,严格无菌操作并控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顾红政  曹卫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96-489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现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结果] (1)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9%,漏报率为3.0%. (2)医院感染重点发病科室为ICU、精神科和内科. (3)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为主.(4)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肺炎克雷佰杆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肠球菌等. (5)抗菌素总的使用率为77.61%,使用率较高的科室有ICU、新生儿、儿科、产科、外科,均超过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的≤50%的范围,三联以上抗菌素使用较高的科室有ICU、骨科、综合内科、普外科和妇科等. [结论]应加强重点科室和高发部位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针对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39-1141
目的了解天津市胸科医院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及抗菌药物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8月24日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31%,心外科最高为14.04%,各科之间现患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检出病原菌3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8.61%;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46%,各科之间使用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联用药的最多,占84.29%,以治疗为目的的占73.81%,预防的占25.24%;使用治疗用药者送检率达92.36%。结论该次横断面调查结果基本反映日常监测情况,该院应增加对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4.
内科系统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内科系统医院感染现患率,发现和调整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结果调查住院患者428例,现患率为6.5%,例次感染率为6.8%,感染的主要科室为老年心血管科、ICU、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主要部位为上呼吸道(48.3%)和下呼吸道(37.9%);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5%,细菌培养送检率仅为29.6%。结论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呼吸道感染,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调查日处于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1 335例,发现医院感染96例、101例次,现患率为7.19%、例次感染率为7.57%,发现社区感染239例、共257例次,现患率为17.90%、例次感染率为19.25%;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分别为综合ICU和儿科;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居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社区感染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43%.结论 通过现患率调查,明确了解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16.
吕莉 《职业与健康》2014,(4):515-516,520
目的了解沈阳市某医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趋势,为针对性地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0-2012年对该院某日0-24时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该院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59%-6.05%,显著高于当月医院感染发病率(1.50%-2.10%)。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等。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63%-58.9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20.37%-23.07%。结论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利于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和提高日常监测工作质量。同时应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目标性监测与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与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1999~2006年上海市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状况及流行趋势,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方法对1999-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153703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对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732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4.76%,例次感染率5.03%。2004~2006年医院感染率4.09%低于1999-2003年的5.61%(P〈0.01)。科室例次感染率以ICU最高(15.89%),其次为内科(8.68%),儿科最低(0.01%);科室感染例次构成比以内科最高(占74.02%),其次为外科(占21.07%),儿科最低(占0.54%);各部位例次感染率,泌尿道由1.91%下降至0.61%(P〈0.01),手术部位由0.35%下降至0.21%(P〈0.01),下呼吸道由1.80%下降至1.23%(P〈0.01),其他部位感染由0.23%下降至0.14%(P〈0.01);上呼吸道、胃肠道、腹腔内组织及血管相关感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者年龄分布以大于60岁所占比重最大(77.79%)。致病菌检出以G^-杆菌为主(占51.86%)。[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针对本院医院感染流行特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逐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2008年10月 29日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表。结果共调查患者2 413例,发现医院感染98例(4.06%),109例次(4.52%);发现社区感染 574例(23.79%),609例次(25.24%)。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居首位,分别占45.87%和31.53%。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0.00%)、鲍曼不动杆菌(10.00%)为主;社区感染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38%)、金黄色葡萄球菌(13.85%)为主。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33%,其中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8.66%(364/1 270),显著低于外科的51.18%(585/1 143)(χ2=127.85,P<0.01);治疗性用药者病原菌的培养送检率为23.46%(137/584),内科为36.88%(97/263),显著高于外科的12.46%(40/321)(χ2=48.01,P<0.01)。结论该院患者社区感染率较高,应加大对高危部位感染的监测,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安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90-391,39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为有效预防与控制ICU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我院ICU住院治疗的380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38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29.47%;不同基础疾病院内感染发生率不同,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54.46%,其次为泌尿道及消化道;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结论]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明确ICU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