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程劼  李赣生 《计算机工程》2003,29(19):80-82
采用非形式化到形式化的过程:先用自然语言描述移动Agent,然后用形式语言Z及组件技术来描述移动Agent,并给出一个形式化的基础及移动Agent系统的一个精确高效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2.
NET组件与COM组件的互操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NET架构下组件模型和COM不同之处,重点阐明了.NET通用语言运行时的特性和集合的概念,并完成了.NET组件和COM组件的互操作,同时给出了示例代码。  相似文献   

3.
针对认证测试理论在测试组件构造方面缺少具体形式化构造规则的不足,根据协议主体在认证测试中的角色特点,以及包含惟一源发消息的消息组件在认证测试中的作用和性质,对消息组件进行分类和定义并提出认证测试模型的概念,基于认证测试模型给出协议主体密钥在测试组件构造上的性质命题,同时运用认证测试基础理论对命题进行正确性证明,从而确定测试组件构造的形式化规则。  相似文献   

4.
基于Object-Z的Web组件形式化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吉皞  缪淮扣 《计算机科学》2012,39(106):383-388,407
Web组件技术是一种解决Web服务再利用和扩展问题的方法。Objcct Z是Z语言的面向对象补充,它们是基于一阶谓词逻辑和集合论的形式规格说明语言。用形式规格说明语言Object Z对Web组件建模,能够保证Web组件在异构平台、松散藕合、封装等特性下的一致性和精确性。以Web组件为研究对象,以Object Z为形式规格说明语言建立模型,提出了Web组件及其组合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对包括接口、组件操作在内的Wcb组件静态行为进行了建模,定义了接口、消息的匹配方法。构造了基本组合结构的形式化框架,利用组件的逻辑分解方法将该框架应用于复杂的组件组合过程,并提出了需求驱动的组件组合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对组件的交互、组合进行了建模分析。  相似文献   

5.
面向方面的实时系统形式化开发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实时系统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以及对可配置性和可重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如面向方面和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方法的支持,同时实时系统的可信性要求采用形式化方法来开发实时系统。本文试图建立一种面向方面的实时系统形式化开发方法,这种方法对RT—Z进行了面向方面和面向部件的扩展,并通过实时组件模型在需求和设计阶段提供了对基于部件的系统开发方法(CBSD)和面向方面的系统开发方法(AOSD)的支持。本文给出了面向方面的实时Z(AO—RT—Z)的组件模型的框架结构、语法要求、方面的联结和功能接口和非功能接口的定义,重点讨论并证明了面向方面的实时Z(AO—RT—Z)作为规格描述语言的健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认证测试基础理论在协议主体串参数一致性分析方面,因形式化判定规则不足所产生的分析复杂度较高和自动化程度较低问题,通过对消息组件结构的形式化,以及认证测试结构的共性分析,基于认证测试基础理论对认证测试结构进行形式化建模;在认证测试结构模型上,运用协议主体密钥的认证测试构造规则,分析协议主体串在不同类型参数上满足一致性的条件,在明确参数一致性判定规则的同时,给出协议主体串参数一致性分析的形式化方法。协议分析实践表明,该方法较传统方法不仅具有简洁高效、易于自动化实现的优点,而且能够准确定位协议缺陷并给出相应的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Object—Z的形式化验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理证明是一种形式化验证技术,也是形式化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从形式规格说明中推理出应具备的性质与属性,从而可以对规格说明进行形式验证。Obiect-Z是形式规格说明语言Z的面向对象扩充,基于集合论与数理逻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适合精确地描述大型软件系统,并且可以对其形式规格说明进行推理。本文首先给出了基于Object—Z规格说明的定理证明验证方法,接着用Object-Z描述了一个电梯操作系统的实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其形式规格说明的定理证明方法来进行形式化验证。  相似文献   

8.
苏盛  陈元新  陈超强 《计算机应用》2002,22(1):97-98,100
结合作者所做的开发工作,介绍了在MTS环境下用VB语言开发与调试COM,DCOM组件的方法与经验,文章对于COM,DCOM的开发与调试,发布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B语言抽象机操作和扩充的事件机制,通过对构件行为规约形式化定义,然后用精化规则对构件行为规约逐步精化,直到可执行程序,最后给出了一个简单例子。  相似文献   

10.
用进程代数描述COM接口调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葛鸣铭  傅育熙 《计算机工程》2003,29(13):82-84,86
用π演算模型来表现COM接口调用,在服务器是进程内或进程外组件的情况下,统一对COM接口调用中的重要部件(如客户、代理管理器、接口代理、存根管理器、接口存根、组件对象等),用π演算进程给出了形式化的刻画,从而从总体上描述了COM接口调用的一系列流程.并通过此模型,清晰地表现出COM接口调用的进程透明特性,也进一步体现了演算对于描述进程通信及并行性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禹材  王玲 《计算机工程》2006,32(9):264-266
以“Z+Z智能教育平台的语音识别接口”的研究开发为背景,针对领域构架包含的构件太多和理解使用太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子领域通用构件(General Component for Sub-domain,GCSD)的概念。GCSD的使用,能极大地简化基于构件的应用程序开发,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结合基于构件,构架的软件复用技术和领域工程方法,提出了GCSD的开发方法,并以语音命令识别通用组件的开发为例,展示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2.
系统可存活性是开放网络环境带来的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建立了信息冗余分散模型G=(S,Z;E),并根据点覆盖集与可存活性之间的联系提出信息冗余系统可丰活性的有效分析方法。文章给出了信息冗余分散可存活性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了系统可存活性的提高以及以保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自动化测试脚本及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提出一个测试脚本构件模型TSCM。该模型结合测试脚本特性,在借鉴现行软件构件模型基础上加入构件连接子增强测试脚本构件的独立性和可复用性。设计了TSCM模型的XML框架,实现了测试脚本构件自动生成、验证及不同测试语言之间的自动转换。  相似文献   

14.
The concept of Z‐number, is very new in the literature, proposed by Zadeh in 2011. The Z‐number Z = ( A , B ) is a pair of fuzzy numbers where the first component represents the restriction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represents the certainty of the first component. Further, its application is evident in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risk assessment, 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s, and so forth. Hence,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ranking of Z‐numbers need an utmost attention, as such, a few methods of ranking Z‐numbers are proposed by various researcher. However, in many situations the existing methods depict drawbacks and limitations 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Hence, a new method of ranking Z‐numbers is essential for an appropriate decision‐making.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of ranking Z‐number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value and ambiguity at levels of decision‐making have been proposed. The method seems to deliver a reasonable decision and proper ranking of Z‐numbers of various types. A few numerical examples are discussed which show the out‐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形式规格说明的构件匹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件匹配依靠精确描述构件的语义,而形式规格说明基于严格的数学概念和理论。将两者结合起来,首先利用Z语言描述属性、方法和构件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例子,给出了各种匹配机制的公理描述。最后,介绍了构件匹配的一个重要应用——构件检索。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可复用构件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了构件间各种操作的基础上,将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引入现有的构件模型,用于对复合构件进行描述,从而改进了现有的构件模型,给出了一种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可复用构件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现存面向对象系统中有效提取可复用构件是支持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重要手段。论文提出了单向对象模型(DirectedObjectOrientedModel,DOOM)。主要工作包括:分析了现有部件提取方法的不足;形式化描述了单向对象模型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基于位向量的构件挖掘算法CMBV(ComponnetMiningbasedonBitVector),分析了新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构件挖全率为100%,有效性83%,且能支持构件挖掘的后期工作。  相似文献   

18.
OLE,COM与ActiveX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组件软件已成为软件技术发展的趋势。 COM是一个组件软件模型 ,而 OL E是一个基于 COM的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 ,Active X是 OL E的网络扩展型。对三个组件软件 OL E、COM、Active X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功能及体系结构。从而使我们充分理解组件软件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琼妮  肖刚  张元鸣 《计算机工程》2006,32(17):141-143
在对软件自适应性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软构件自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数据自感知和属性自定义,而软构件接口是设计和开发自适应软构件的关键。该文重点对软构件的自适应接口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自适应软构件模型,并应用自适应软构件模型给出了一个统计软构件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