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养心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益气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O及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CHF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分为Ⅰ、Ⅱ、Ⅲ、Ⅳ级,同时检测100例CHF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NT—proBNP、hs—CRP和cTnI水平。结果C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NT—proBNP、hs—CRP和e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NYHAI级患者的血清NT-proBNP、hs—CRP检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检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NT—proBNP是诊断CHF较好的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hs—CRP和cTnI水平可为慢性心力衰竭(cHF)提供诊断依据,且其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N定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1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均行BNP测定.比较两组BNP水平,分析观察组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BNP水平明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心功能Ⅲ级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Ⅳ级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Ⅲ级;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5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mm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mm,左心房内径≥35mm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房内径〈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显著升高,心功能分级越严重,BNP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期到本院就诊的4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cTnI及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cTnI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TnI在4~8h升高,高峰在8-12h,72h后降低;hs-CRP不断升高,高峰在12~24h,72h后降低到正常水平。结论 联合检测cTnI及hs—CRP,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浆后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和CRP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CRP浓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CRP浓度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CRP水平的升高提示冠心病,在冠心病诊断中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照组应用头孢曲松钠,比较二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3.75%(45/48),临床总有效率90.00%(36/40);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71.74%(33/46),临床总有效率72.50%(29/40);观察组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咳嗽消失、哕音吸收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观察组为5.00%(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显著,病原菌清除率高,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两组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对两组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和每分心排出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够显著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曾志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36-37,40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59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QOL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5%,对照组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QOL评分(良好率+较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酶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5例HIE和26例正常新生儿血清hs-CRP、cTnI水平,并同时检测血清CK、CK-MB、LDH、ALT、AST。结果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cTnI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新生儿急性期CK、CK-MB、LDH、AST、ALT均较正常新生儿升高;恢复期CK、CK-MB、ALT降低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AST降低不明显(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和cTnI的动态变化与HIE的疗程相平行,能较敏感地反映HIE患儿病情程度及转归趋势,与血清酶学改变一起可作为了解HIE的疗效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进行住院分娩合并羊水过少的8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与同期羊水正常足月妊娠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其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胎儿发育不良等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增加了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选择合适的妊娠分娩方式决定着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黎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98-99,102
目的 分析血清CK-MB及肌钙蛋白检测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普通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儿血清CK-MB和cTnI水平等。结果 观察组血清cTnI与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nI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中应用血清CK-MB及肌钙蛋白检测,可提高重症肺炎诊断准确率,为患儿提供有效的诊治方法,改善患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的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于我科诊断为CHF并接受治疗的98例患者为实验组,并以6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将对照与实验组治疗前后CRP、cTnI水平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①治疗前实验组患者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各心力衰竭组患者随着心力衰竭水平的升高CRP、cTnI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RP、cTnI水平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并且可以通过CRP、cTnI水平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动脉血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气指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螺内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苯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血压及心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LAD、INS、LVEDD、LVEF及NT-pro-BNP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LVPW改善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LAD、INS、LVPW、LVEDD、LVEF及NT-pro-BNP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686,P=0.023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723,P=0.4123).结论 螺内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文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03-105
目的 评价整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采用整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整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较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就诊时间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干预措施.随访6个月后对比和评价两组患者依从性和心功能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为82.9%,与对照组的44.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6min步行试验结果观察组可达(554±42)m,左室射血分数恢复至(66±0.03),对照组两项数据为(453±34)m和(45±0.03),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和心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