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盛军  陈启  杨新玲 《吉林医学》2012,33(14):2935-2936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ICU住院的危重症患者,监测其入院后48 h内的血糖值,记录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按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的差异。据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值分为三个亚组,比较各组间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不同血糖标准差和血糖变异系数值分组的病死率比较,随着血糖标准差和血糖变异系数值的增高病死率也逐渐增高(P<0.0125)。结论: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且血糖波动的范围也可能反应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统计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异度,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2月入住我科的812例危重患者,统计每例患者的血糖值,计算其平均血糖(average glucose,GLUav)水平及标准差(glucosestandard deviation,GLUsd),以标准差来反映血糖变异度。统计不同平均血糖及血糖标准差患者的死亡率,并比较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ornic health evalution,APACHE)Ⅱ评分、平均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812例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1.0±7.7),SOFA评分(8.7±3.8),总死亡率为26.5%,死亡率从平均血糖水平70~99 mg/dL的18.2%到血糖超过180 mg/dL的36.4%。血糖变异度与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整个研究队列中,血糖变异度最小的1/8人群死亡率为6.2%,其余依次增加,分别为13.5%、17.8%、26.2%、32.1%、38.4%、45.6%和50.1%。血糖变异度最小组ICU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其他各组(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平均血糖及血糖标准差均明显高于存活组。ROC曲线显示,用血糖标准差反映的血糖变异度预测死亡率敏感性与APPACHEⅡ评分相当,高于SOFA评分及平均血糖。结论:血糖变异度是预测危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实施血糖控制的ICU患者,应研究以降低血糖变异度为目标的策略以达到改善其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俞银燕  胡达聪  华芳 《浙江医学》2018,40(8):863-864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血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入院48h内血糖指标(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度)等基本资料,分析血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以28d死亡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准,存活74例,死亡16例。存活、死亡患者血糖分别为(8.63±1.53)、(9.54±2.95)mmol/L,血糖变异度分别为17%和31%。随着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度的升高,病死率也升高(均P<0.05)。结论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度升高与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相关,应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脓毒症早期动脉血BD值的变化规律以及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时BD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时,BD值的动态变化,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BD值的变化及BD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早期BD逐渐升高,存活组患病后4~8 h期间BD显著提高(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差异显著(P<0.05).死亡组的多器官衰竭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BD值可作为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时的监测指标之一,4~24 h期间BD值仍持续低水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入院治疗日起1月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0例)和死亡组(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使用血制品、使用激素、机械通气、多器官衰竭]和实验室指标[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LR4、HMGB1、Scr预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机械通气、多器官衰竭占比均高于存活组(P <0.05),TLR4、HMGB1、Scr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4.219(95%CI:2.851,6.313)]、多器官衰竭[■=3.110(95%CI:2.18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白蛋白、肝素结合蛋白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脓毒症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35)和存活组(n=63),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预后患者的前白蛋白、肝素结合蛋白水平与SOFA评分情况,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前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0.05),肝素结合蛋白水平和SOFA评分逐渐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肝素结合蛋白水平和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前白蛋白、肝素结合蛋白、SOFA评分三者联合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31,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63%和98.35%。结论 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前白蛋白、肝素结合蛋白、SOFA评分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例出现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A组,46例未出现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同期一般感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2 h、入院24 h、入院48 h和入院72 h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将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并分析和预后的临床关系。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观察A组的NT-proBNP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而观察B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共有9例死亡、21例存活,各时间点死亡组患者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和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其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未发生休克和一般感染患者显著升高,其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NT-proBNP可作为评估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31-34
目的 探讨影响ICU 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ICU 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6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96 例,死亡组64 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机械通气、ICU 入住时间、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个数、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输血、确诊时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MEDS 评分、确诊时血清PCT 水平、CRP 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乳酸水平(LA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ICU 感染、急性肾衰竭、器官衰竭个数>2 个,感染性休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输血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MEDS 评分、PCT、CRP、D-二聚体、LAC 显著高于存活组,ICU 入住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MEDS 评分、PCT 水平、D-二聚体水平、LAC 水平、急性肾衰竭、器官衰竭个数、感染性休克是ICU 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U 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患者确诊时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MEDS 评分、PCT水平、D-二聚体水平、LAC 水平、急性肾衰竭、器官衰竭个数、感染性休克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重视、注意监测,以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范金强  范银强  李振军 《海南医学》2014,(20):3012-3014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OW)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r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ICU确诊为脓毒症AKI患者89例,按其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测定动脉血乳酸(Lat)、血肌酐(Ser)、血小板(PLT)及RDW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评分。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存活组RDW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VS死亡组,t=5.16,P〈0.01);存活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VS死亡组,t=12.88,P〈0.01);存活组PLT水平高于死亡组(存活组VS死亡组,t=1.99,P〈0.05);存活组APACHEII评分低于死亡组(存活组VS死亡组,t-=4.00,P〈0.05)。结论RDW可预测ICU中脓毒症AK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脂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8例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的生化与炎症指标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根据出院结局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对照两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HDL-C)显著低于存活组,两组患者合并意识障碍、肾功能不全、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用HDL-C预判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1.8%、88%。结论血清HDL-C水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与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8 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有无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 (APACHE Ⅱ ) 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41) 和死亡组(n=17) 两组。记录所有患者的初始血糖值、血糖值、血糖标准差、变异系数,用血糖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来衡量血糖变异性。探讨血糖变异性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有无机械通气、住院时间、APACHE 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糖标准差、变异系数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7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28天死亡率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18)两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FT3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入选者平均年龄(67.09±14.56)岁,28天病死率为31.6%,APACHEⅡ评分为(23.72±7.74);死亡组患者APACHEII评分、血肌酐、乳酸、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而FT3水平低于存活组。多因素分析示FT3是成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FT3联合血乳酸(Lac)对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有更强的预测价值。结论 成人脓毒症早期,FT3降低可能预示着患者预后不良,FT3联合血Lac早期预测成人脓毒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疾病情况与其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血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取该院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resepsin水平及Treg外周血水平,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与两者间的相关性,另外观察不同预后患者Treg和Presepsin水平情况。结果脓毒症组Treg、Preseps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Treg、Presepsin水平与脓毒症呈正相关关系(P<0.05)。脓毒症死亡患者Presepsin、Treg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Presepsin、Treg水平与脓毒症密切相关,且脓毒症死亡患者Treg、Presepsin水平高于存活组,故临床需对其严密监测,及时治疗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脓毒症休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记录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休克后第1、3、5、7d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变化,同时进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根据院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100例持续存在7d以上脓毒症休克的患者中,50例存活,50例死亡。死亡组单核细胞计数、SOFA评分在第5、7d明显升高,并显著高于存活组的对应值(P0.05)。死亡组淋巴细胞计数在第5、7d明显降低,并低于存活组的对应值(P0.05)。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时,单核细胞凋亡可能是机体的保护机制,而淋巴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预示患者预后不良。将SOFA评分与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相结合观察脓毒症休克的病情,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皮质醇(Cor)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由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IC 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02例为脓毒症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按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对照组、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 PA F及Cor水平,比较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分析对照组、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PAF与Co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PAF、Cor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浆PAF、Cor水平及APACHEⅡ较存活组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血浆 PAF与Cor水平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PAF与Cor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AF 、Cor及APACHEⅡ可作为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15、0.787)。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PAF与Cor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对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脓毒症28 d死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PCT、PLR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价值。结果:130例患者中死亡36例,存活94例。死亡组PCT、PL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PLR、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联合PLR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PCT、PLR单独应用,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95%CI(0.772,0.951)。结论:PCT、PLR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患者28 d死亡预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且二者联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SICU的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d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下降至12分以内,而死亡组评分上升至18分以上。存活组与死亡组第1天均明显减低,但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存活组第3~5 d有所回升,6 d后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死亡组第2天曾有轻度回升,第3天后开始呈进行性下降趋势,整个病程均显著低于存活组。结论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和英国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ICU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ICU的成人脓毒症患者101例临床资料,分别进行qSOFA和NEWS评分,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qSOFA和NEWS评分的区别。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入ICU时休克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后遗症及糖尿病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qSOFA评分和NEWS评分呈正相关(rs=0.680,P?= 0.000);死亡组qSOFA评分和NEW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60岁以上患者中死亡组q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60~74岁患者中死亡组NEWS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qSOFA评分和NEWS评分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和0.661,qSOFA评分预测死亡的敏感性为45.2%、特异性为95.7%、95% CI:(0.613,0.846),NEWS评分预测死亡的敏感性为58.1%、特异性为74.3%、95% CI:(0.531,0.791)。结论 qSOFA评分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上优于NEWS评分,qSOFA评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危重。  相似文献   

19.
叶艳阳  马黄钢  宣芦莎 《重庆医学》2023,(5):724-728+733
目的 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膈肌超声参数联合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评分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3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入院后3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4)和死亡组(n=5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膈肌超声参数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入院时血肌酐、降钙素原、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q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膈肌增厚率、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深呼吸膈肌移动度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膈肌增厚率、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深呼吸膈肌移动度(P<0.05)。ROC曲线显示,qSOFA评分、膈肌增厚率、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深呼吸膈肌移动度单独及联合均能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且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优于单独指标。结论 膈肌超声参数联合qSOFA对老年脓毒症...  相似文献   

20.
张超  曹雪琴  赵辉  崔可  王锦栋 《广东医学》2021,42(11):1328-1331
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SHG)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治的13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脓毒症患者发病24 h内是否发生SHG将其分为SHG组(56例)和正常血糖组(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RAG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HbA1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并发SHG患者血清sRAGE、HbA1C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RAGE、HbA1C水平对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SHG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定量表Ⅱ(APACHE Ⅱ)评分、血清sRAGE、HbA1C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28 d死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脓毒症并发SHG患者血清sRAGE、HbA1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sRAGE、HbA1C预测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59,截断值分别为1.70 ng/mL、9.47%,相应敏感度分别为76.7%、73.3%,特异度分别为80.8%、84.6%;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AUC为0.904,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80.2%。结论血清sRAGE、HbA1C水平升高均与脓毒症并发SHG患者不良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血清sRAGE、HbA1C水平有利于临床判定脓毒症并发SHG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