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地壳介质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主要是裂隙各向异性,剪切波穿过各向异性介质传播会发生分裂现象.剪切波分裂的偏振特性和时间延迟特性与裂隙介质的几何特性和物理性质有关,可以用来研究地壳应力场及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随传播方向而变化 ,常表现为地震波传播的相角和群角、相速度和群速度的不一致性。应用理论模型计算方法研究了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P波、SV波的传播规律和Thomsen参数对P波相速度的影响。计算表明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P波与SV波的相速度曲线不再是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圆形。就相速度而言 ,在垂直方向附近 ,SV波的速度变化要比P波明显得多 ;Thomsen参数vS0 对P波相速度的影响非常小。研究结果对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弹性参数反演、速度反演、NMO、DMO及时间域的偏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Carcione黏弹各向异性理论及具有任意倾斜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TI)的本构关系,利用二维三分量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和完全匹配层边界条件对黏弹TTI介质的地震波场信息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1改变黏弹TTI介质的弹性参数,对地震波传播造成显著影响。其中,C_(13)主要控制qS1波中质点的偏振方向,进而影响了qS1波波形和反射同相轴的形态;而C_(66)则主要控制qS2波中质点的偏振方向,从而影响了qS2波波形和反射同相轴的形态;2利用层状黏弹TTI介质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很好地观察到拟横波在遇到反射界面时发生的横波再分裂现象;同时由于介质黏弹性的存在,导致地震波出现显著的衰减。这将为进一步研究各向异性介质中复杂的波场信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基于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平面波方法,对钙钛矿结构NaCaF_3晶体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对NaCaF_3晶体的结构进行了几何优化,计算了其能带结构、态密度、介电函数、能量损失函数、反射光谱和吸收光谱,获得了相关的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NaCaF_3晶体是间接带隙化合物并具有宽带隙,而且表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其光反射峰值的位置和能量损失函数计算的结果相吻合,光学吸收边在4.989 e V处.此外,根据介电函数虚部的色散关系可推断出其在较高能量的光谱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透过率.  相似文献   

5.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随传播方向而变化,常表现为地震波传播的相角和群角、相速度和群速度的不一致性。应用理论模型计算方法研究了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P波、SV波的传播规律和Thomsen参数对P波相速度的影响。计算表明,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P波与SV波的相速度曲线不再是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圆形。就相速度而言,在垂直方向附近,SV波的速度变化要比P波明显得多;Thomsen参数vso对P波相速度的影响非常小。研究结果对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弹性参数反演、速度反演、NMO、DMO及时间域的偏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邦德矩阵法推导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波各向异性介质是描述地球内部物质的比较符合实际的一种模型,而其弹性常数的个数是研究地震波传播特性的关键所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I)及裂隙各向异性介质(EDA)均高为具无穷次对称轴的介质,在此假设基础上,利用邦德矩阵法能够方便快捷地推导出具有五个相互独立常数的弹性刚度矩阵。  相似文献   

7.
超低速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固态地幔和液态外核的过渡区,D″层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边界层之一,也是物理、化学现象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而D″层的底部零落散布着厚5~60 km,横向尺度200~300 km,剪切波(Vs)速异常可达-30%,压缩波(Vp)异常达-10%和密度异常可达 10%的异常体,称为超低速区(ultra low velocity zone,ULVZ).研究超低速区的地震学手段主要是分析体波(PcP,ScP,ScS,SKPdS,PKKP,PKP)波形的复杂性.本文评述了超低速区的地震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并介绍超低速区的可能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作用,最后展望超低速区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高边坡岩体结构面各向异性检测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风化边坡岩体内存在对岩体强度有重要影响的定向排列裂隙结构软弱面及剪切带,从而导致边坡岩体的剪切波速度各向异性,分析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征,论证了应用弹性波技术探测岩体结构面及其各向异性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纵波震源、地震转换波技术的岩体结构面检测技术及动力学特性各向异性的测试方法,以西南某高速公路岩体边坡工程为例进行检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结构面的反射波场具有各向异性特征,转换横波分量能量、频谱特征、测线交点处的闲合差是反映地层各向异性的重要指标参数;采用瞬态面波法可以反映岩体动力特性的各向异性特征。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边坡结构面度其各向异性,以确保边坡岩体的动力稳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界面重标度(IR)方法〔1〕,研究了非周期性边界条件下,双层非对称铁磁薄膜中自旋波的本征值问题,并计入体单轴各向异性,讨论了其对非对称铁磁薄膜中自旋波色散关系以及其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单轴各向异性对非对称铁磁薄膜中的自旋波的影响很大,情况也较复杂.具体来说,随着两层薄膜中某一层的体各向异性常数的增加,体模和相应层内的禁闭模均有所变化(包括数目和数值),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光学-光学界面模的数目不变,本征模能量随DA(体各向异性)的增加而线性减小,而且,体单轴各向异性对各种自旋波本征模的波形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10.
地震波在向下传播到反射层并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速度各向异性引起的能量聚焦会改变入射和反射波前的能量分布,从而使AVO(振幅炮检距关系)特征发生畸变。用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分析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P波辐射图案。计算结果表明,弱各向异性对AVO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对AVO的解释中出现陷井的原因是未考虑各向异性。所给出的近似公式能方便地用于估计P波幅射图案畸变对AVO变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弹性波的反射与折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Hooke定律基础上研究了各向同性介质中波在自由面的反射及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得出反射液、折射波的性质与入射波的种类、两种介质的性质及入射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数字仿真计算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大长细比低速旋转火箭弹在控制段飞行中,陀螺仪输出信号中产生非正常频率干扰信号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火箭弹弹体的弹性振动导致弹体结构与控制发生耦合.耦合的出现与初始扰动的大小以及弹体的固有频率有明显关系;耦合一般发生在控制段飞行的后半段;陀螺仪敏感到的干扰信号的频率为火箭弹旋转频率与弹体一阶固有频率之和.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弹性方法的统计涵义及特点,并对两种常用的弹性统计分析——收入弹性分析与供求弹性分析及其在经济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因枪技术中微弹加速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撞击发射式基因枪的微弹出射速度,以便控制细胞侵入条件,分析了微弹加速过程的动力学间题,包括:简化了挡板及其与微弹运动关系的力学模型,导出了徽弹出射速度公式,实测了微弹的出射速度。通过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比较,得出了挡板上与微弹相重合点的速度同微弹出射速度间的折算系数,从而提出了一种用理论分析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确定微弹出射速度的方法,为基因枪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隧洞围岩拉压不同模量弹性理论的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拉压不同模量弹性理论,探讨水工压力隧洞围岩变形规律,推荐了圆形隧洞弹性抗力系数与拉伸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恰当地利用围岩拉压不同模量比,调整支护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持能力,从而为隧洞围岩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温度变化对啮合齿轮侧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啮合齿轮在稳定工作时,由于摩擦等原因,引起齿轮轮体、润滑油、箱体的温度变化。该文运用热弹性力学原理,分析了在没有加工误差或齿轮副安装误差的条件下,温度变化对啮合齿轮侧隙的影响,计算了保证热变形齿轮正常工作所需的最小侧隙。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新型双向弹性连杆式振动筛的结构,原理和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各部脉象之间的异同,利用工程学思想分析中医脉象的方法,根据双弹性腔模型和弹性管模型建立了桡动脉血管的电路模型.利用此模型模拟仿真了在尺部电阻、电感参数不同的情况下,尺部输入相同脉象波形时的关脉和寸脉输出脉象波形.其结果显示参数的改变对关脉影响较小,对寸部脉象影响较大,说明了中医取脉时,改变布指方式和取脉压力会对脉象波形有较大影响,医生通过指端的调节可获取更多的脉象信息.通过改变关部取脉压力前后寸部的脉象图对比,分析了寸、关、尺三部脉象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中医脉诊手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把被冲击的拉压弹性模量不同的梁简化为集中质量与轻质弹簧相连接的单自由度弹性系统,使重物对梁的冲击问题转化为重物对具有集中质量单自由度弹性系统的冲击问题,然后采用动力学方程推导出了重物对梁的冲击时间、动载荷系数的函数表达式,克服了能量法仅能给出最大动载荷系数的不足.通过算例分析指出,有关材料力学教材及专著给出的最大动载荷系数公式,仅是动力学方程推导出的动载荷系数函数式的特例.当拉压弹性模量相差较大时,不能把重物对拉压弹性模量不同梁的冲击问题简单地作为重物对单弹性模量梁的冲击问题处理,必须考虑拉压弹性模量不同的因素对梁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柔轴弹性圆盘转子系统在粘弹性支承下的临界转速和动力稳定性问题,轴和支承具有不对称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利用能量法和耗散系统的Lagrange方程推导了系统的运动微分主程,阐述了求解方法,大多数的不稳定区出现在不平衡共振附近,通常可以通过调整轴、支承的阻尼和刚度系数的恰当组合来减小不稳定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